论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yff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以壮乡文化为例,分析认为地域文化对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具有导向性和凝聚力,在主导人们的价值观念、推动区域文化发展、提升区域形象等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具体的影响。并简要揭示了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对充分利用壮乡文化的特色资源,摒弃和改造其传统文化的消极面,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发挥壮乡文化对广西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地域文化;区域经济发展;壮乡文化
  中图分类号:F127.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6.005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6-0015-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日益加剧,较为突出的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已引起各方关注。传统的观念认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区位情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些自然资源、区位情势相似的地域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一致,甚至差异很大,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域文化的不同。
  一、地域文化与壮乡文化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1]它的形成是由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制度变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徽商、晋商,其商业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当地土地贫瘠、耕地稀少、生存环境恶劣、人多地少的现状迫使人们不得不外出经商以谋求发展。两大“商帮文化”中的重商主义精神由此发源。
  壮乡文化则是指生活在广西境内的以壮族为主体的包括瑶族、苗族、侗族、京族、仫佬族、回族、彝族、毛南族、水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具有浓郁壮族特色的风土人情、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等文化因素的总和。
  壮乡文化以壮族为核心,壮族现有人口约1548.9万,大量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发展历史悠久,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不仅创造了悠久的农耕文明,而且很早就发展起了种类繁多的手工业,尤其在金属铸造业、陶瓷手工业、织染业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
  二、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看,区域经济是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地域文化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决定着地域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地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性质等;[2]同时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推动或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地域文化对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具有导向性和凝聚力。经过漫长历史形成的地域文化,因其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而对生活在该地区人们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导向作用,人们更容易按照传统的方式去组织生产、发展经济,利用相互间内在的聚合性大大减少交往的摩擦和费用,获取巨大的社会效益。比如,温州企业大多采取家族模式,是因为温州传统的商业文化使温州人深知当前社会的信用状况不好,因而不相信外人,坚持自己的钱自己用,自己的企业自己管。而地域文化的凝聚力则体现在,由于共同的文化根源,主体间更易于相互沟通,形成合力,使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组织成为可能。重信誉,讲团结互助,是壮族重要的道德观。
  另一方面,传统地域文化中的消极面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良的影响,成为障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道理被我国许多地区的经济改革实践所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向市场经济迈进过程中,经济发展滞后,相比于东南沿海地区步伐总是显得沉重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他们的地域文化环境偏向保守、内倾、守旧等,大多数人具有守成观念、平均观念,思想不解放,文化缺乏活力,农业社会形成的保守、安于现状等旧文化观念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了制约。而反观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区域,由于数千年来凝结而成的区域文化具有商业文化的传统,改革开放后,在其创新精神的熏陶下,人们观念开放,制度创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由于不同地域人们的文化秉性和文化环境不同,其经济行为决定了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人们的经济行为乃至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主导本地区人们的经济思想和价值观念
  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一经形成,必然内化、沉淀为当地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从而对人们的经济思想和行为发挥导向作用。如壮乡文化中的传统道德观念——鄙商观念,就成为了制约壮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道无形障碍。壮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民族。在壮族地区,古籍屡有记载:其民“惟知耕作,不事商贾”。[4]在壮族的道德观念中,经商者大秤进、小秤出,抬高物价,牟取别人的血汗钱,是不道德的,人们内心深处对商人充满了鄙视。鄙商,既源于壮族诚实勤劳、反对损人利己的道德观,同时是一种古朴原始的平均分配的平等观念的反映。鄙商观念使得壮族地区历来商品经济不发达,始终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由于经商的人少,社会经济不活跃,使得壮乡居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二) 能够提升和丰富区域形象,有利于招商引资,整合经济要素
  一个有特色的、有良好精神内涵的区域文化可以使本地区在外部树立起一个良好、深刻的区域形象,这对于本区域引进外资和人才、与外部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无疑是大有益处的。重信誉,讲团结互助,是壮族重要的道德观。对于结交的朋友,有言必信,有约必至,有事必帮,真诚相处,具有“与而不求其报”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壮乡文化中的这种优良传统塑造了广西良好的总体形象。可以说,近年来广西经济吸引外来投资逐年增长,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地域文化能吸引外部经济资源和使区域经济产生向心力,所以区域文化具有整合经济要素的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搭建文化平台。
  (三) 可以培育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的创作研究、服务等活动的产业。虽然壮乡多民族居住区的民俗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尤其是在新世纪发展均比较迅速。但是由于壮乡地区经济历史上长时期处于一种较落后的状态,其灿烂的艺术文化仍未对广西经济的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壮乡文化对外来投资者还不具有吸引力;同时壮族文化中工艺技术很高的手工业如陶瓷、壮锦、铜鼓,还有壮族的“民歌”、绘画、崖壁画等,都还没有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些极具商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被应用于造福壮乡人民的经济事业上来。
   (四) 地域文化使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历史、地域的影响,具有历史传承性
  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无论其如何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该地区历史上产业发展的影响,或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进行延伸,或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继续发展壮大,或对原有产业进行革新,更有甚者能够经过整合形成该地区独特的产业结构模式。如壮族地区在明清时期就开始大量种植甘蔗、油桐、油茶、花生等经济作物,而今,广西的制糖工业和食品工业发展良好,这既是在原有农业基础上的延伸和革新,又是对壮乡文化在经济上影响的一种传承。
  三、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第一层次的影响是指地域文化对该地区的人们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是该地区的社会群体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一经生成,就以其特有方式对该地区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道德及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全面的调节和控制,使社会集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处处受其影响。这一点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极为重要。不仅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自身的特色,也使地区经济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文化烙印,最终使区域经济产生不同的发展道路。区域文化渗透于特定区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区域特色经济。[4]所谓特色经济,通常包括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技术、特色经济区域。最典型的例子是“从商文化”形成了温州经济。
  第二层次的影响是指地域文化对区域产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产业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素质和发展后劲的重要标志,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一个地区的落后,不仅仅是经济统计指标的落后,更重要的是人自身文化素质和文化观念的落后。落后地区的传统文化造成人们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与商品意识,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内在原因,它不仅造成了落后地区现阶段的经济滞后,也是地区经济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5]保守的内倾的文化往往倾向于内向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较单一,生产特点为自给自足;而外向性文化其产品结构则注重多元性、商品性、外向性,注重人文的文化,往往满足于资源型产业和初级产品的加工;而重商业开发的文化更注重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产品的更新换代。
  第三层次的影响是指地域文化以一种文化产业的形式,如民俗文化产业、旅游业,来对区域经济施加影响,是一种直接的影响,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带来直接的收入效应。
  现时代,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地域文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对象,如广西的桂林山水是壮乡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人文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去旅游观光,它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的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7]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利用自身的民俗文化、自然景观、工艺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为当地的经济贸易、招商引资、经济产品开发搭建良好的平台,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文化资源可以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高档化,消费品味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文化内涵。许多企业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产品进行文化包装,有力地提升了产品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增加了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至于地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则是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进行改造的。如我国西部文化因其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封闭性、凝固性和保守性。随着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农耕文化所固有的弱点显露无遗。另一方面,人们的欲望本能又在片面的市场经济理念的诱发下被极度放大。作为西部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壮乡文化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此类现象,而这些地域文化中的消极面是与现代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严重阻碍着地区创业的发展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最终使区域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四、努力促进壮乡文化对广西经济发展发挥积极影响
  第一,努力推动壮乡文化的社会变革,拓展其文化的开放性、进取性和灵活性,打破西部文化中常见的安贫守旧、得过且过的惰性心态,实现壮乡人民的观念革新,激发他们内在的创业和竞争意识。观念的变革是推动壮乡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整个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地方政府在探索地区经济发展、向内寻找经济发展滞后原因的过程中,应意识到民众观念变革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创业致富、经商致富行为的正面宣传,树立一批壮乡企业家的模范代表;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引导创业的社会氛围,反对“无商不奸”、“不事商贾”等传统偏见,使得壮乡民众的创业行为得到更多的鼓励和社会的积极支持。
  第二,加强对壮族等少数民族集聚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知识文化水平。在弘扬壮乡文化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互助团结、热情好客、崇尚勤劳等传统美德的同时,对于原来比较保守的、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鄙商观念、自然经济观念、狭隘心理等,要通过拓展他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使其了解商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等途径来促进他们理性认识从商行为。社会各方也应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壮乡民族企业家形成的大环境。
  第三,充分挖掘壮乡文化遗产,对其中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文化产品,如壮锦、铜鼓及其他一些工艺水平很高的工艺品,进行产业化开发。以壮锦为例,壮锦是壮族的传统纺织工艺品,与湘绣、蜀锦齐名,图案精美、织工精细,享誉海内外。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壮族聚集区,可以组织专业化生产,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使之成为市场上畅销的民族特色产品,进而演化成为地区经济的一个产业增长点。
  (责任编辑:郭士琪)
  
  参考文献:
  [1] 程恩富、顾钰民、方家良等.文化经济学通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 周尚意、孔翔.文化与地方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http://www.wm668.com/zxfq/
  [4] 李锦宏、陈越.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文化的影响机制分析——兼论区域文化与区域竞争力的逻辑关系[J].新西部,2008,(04):70-71.
  [5] 徐李全.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2).
  [6] 庞敦之.论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6,(08):45—52.
  [7] 张佑林.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在社会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被关注。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与企业经济绩效联系密切,企业社会责任对其效益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不同理论基础上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观点,并且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观;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崔锦荣(1
期刊
摘 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是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法律形式,然而现实中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性质、法律特征和类型如何界定,其主体应当怎样定位,合同效力的认定和对纠纷的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等问题仍存在较多的模糊地带。本文试图就这些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争点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剖析。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中图分类号:D922.3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加强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但是,国内大学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却有很多误区,大学文化建设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大学文化建设的种种误区,力争在大学文化建设上有所创新。  关键词:大学文化建设;执行难;误区;创新  作者简介:梁儒谦(1971—),男,广西财经学院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品牌营销、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政府与市场在任何一个产业领域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并发挥其最大效益,是产业发展规划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问题。旅游产业亦是如此。本文在分析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化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和市场作用的基础上,阐明其运行模式的选择应该以市场为基础,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整合,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产业;市场失灵;资源整合  作者简介:田兰(1976-),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贸经济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由于进出口企业对贸易术语选择不当、风险认识不足以及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巨大损失。因此,在对外贸易中我国进出口企业应该正确选择贸易术语、充分认识存在的风险以及灵活地选择规避方法来保证进出口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进出口业务;FOB术语;CIF术语  作者简介:王溶花(19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CAPM单参数指数模型,选取上证湖南板块各个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数据,按其股改上市日期,划分为总计、股改前和股改后三组数据,采用OLS法估计,通过研究其系统风险系数和决定系数R2,发现湖南版块的股票多属进攻性股票,但决定系数偏低。股权分置改革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一定程度降低了系统风险,但是变化不一,总体有下降,处于较低值,非系统风险依旧很大。  关键词:CAPM模型;系数;收益风险;股权分
期刊
摘要:基金分红是基金持续营销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完善,开放式基金分红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本文立足于中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市场,尝试从基金经营业绩和赎回压力的角度考察其对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分红决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基金经营业绩和赎回压力均对基金是否分红以及分红规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基金分红;经营业绩;赎回压力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在我国量刑规范化改革中,被害人的量刑参与权已经被改革文本所确立,被害人有权参加量刑程序并发表量刑意见。但是司法实践中,被害人量刑参与权受到侵犯的情况仍然存在。我们应当借鉴美国“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拓宽被害人参与量刑程序的途径,以维护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关键词:被害人参与; 量刑程序;正当程序  作者简介:王吉吉(1980—),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刑事
期刊
摘 要:本文引入DEA模型,选取兰州大学的10位老师的绩效水平作为研究数据,对西部高校教师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同时对影响西部教师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兰州大学整体教师的绩效水平预测,以求在以后的教师绩效水平研究中引入定量分析,更加公平客观的评价教师的绩效水平。  关键词:DEA模型;绩效评价;兰州大学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三大经济圈的空间范围,通过建立经济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法,在统计软件SPSS的支持下,计算出工业投资环境竞争力得分。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武汉经济圈工业投资环境的特征,为促进武汉经济圈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武汉经济圈工业投资环境竞争力水平,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经济圈;投资环境竞争力;工业  作者简介:朱育雄(1972—),男,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