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高考政治复习教学中必须优化政治复习策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下面就高考政治复习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举一反三,全面复习
学生自主复习的主要途径是自主看书,通过阅读教材、复习用书和其他参考资料,在教师复习牵引下进一步自主建構知识体系。近几年来,关注教材也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很多试题是选择了教材中的材料,一些设问也直接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但很多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看复习资料、做各种模拟试题上,而对政治教材重视不够。为了适应高考要求、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引语、正文、辅文、插图、设问栏目、资料卡、图表、名人语录、阅读与思考、课后小结、课后练习、活动建设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当前高考的要求。因此,指导学生通过自主看书进行自主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为了切实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书的方法,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归纳同类知识
我们在看到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除了要掌握这一知识点外,还应该进一步思考:课本上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如我们看到政治常识中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这一内容时,应该想到政治常识中除了这三大原则外,还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更进一步考虑,还应想到经济常识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制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对公民存款储蓄的原则、市场交易原则、我国对外贸易原则,等等。
2、比较易混知识
我们在看某一个知识点时,还应该把这一知识点与课本上其他地方的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更好地把握。如我们看到政治常识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候,要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看到哲学常识中的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时候,我们要自觉地把它与前面的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进行全面的比较与分析;当我们看到经济常识中的股份合作制度的时候,我们要很自然地想到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的区别与联系,等等。
二、发现问题,激发思维
帮助学生针对国内外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现象提炼问题,让他们“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考政治教学中的题中之义。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传媒手段快捷,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学生每天从各种信息渠道获得的新闻较多,若能把学生经常遇到的又暂时无法理解的现象用问题形式提出来,然后再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就不仅对政治课的学习有特殊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更有积极作用。如学生在不同的信息渠道看到了我们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讲“坚持和平崛起的道路”,一些学生就要求对“和平崛起”的战略予以了解。在高三年级的综合复习中围绕这一理论问题,我指出把握这一问题必须从经济、哲学、政治三大块内容对“是什么、怎么办、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思考,然后进行理论分析。
三、两个结合,联系实际
由于文综高考在“稳”的基础上追求情境和设问的“新”和“活”,迫使我们在政治复习教学中要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相关学科结合点,从而真正做到两个有机结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复习迎考原则。
(一)生活观察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政治高考试题不仅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而且越来越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与心理实际;有的试题涉及对我国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科学方面的新成就。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注重观察生活、观察自然, 同时进行理性思考, 把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用于观察的全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水平。例如我们在看经济常识中企业的作用特别是企业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这一内容时,就应该把它与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想想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有何地位和作用;我们看到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框中“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内容时,应把这一内容与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一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我们在看政治常识中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这一知识点时,应把它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的思考,等等。
(二)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政治高考试题往往以实际为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 要求考生整合书本知识来组织答案。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平时关心国内外重大时政, 深入思考其中蕴涵的基本政治道理, 力求找到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 之间的交汇点。迄今为止涉及的与考试有关热点大致有以下一些: 经济上的分配问题、国家宏观调控问题; 政治上的党的领导、执政能力建设、外交方略、台海战略问题; 社会发展上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文化上的科教兴国、自主知识产权等等。把时政热点与政治观点有机地结合好, 关键是要领会时政材料中隐含的国家意志与命题意向。以和谐社会建设为例, 经济发展上的和谐要求——重点在发展速度符合客观规律, 发展质量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符合人民利益, 也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共同富裕的方向。政治发展上的和谐要求——重点在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着力解决人们的切身利益问题。
总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高考政治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实现“掌握知识”向“提升能力”的转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举一反三,全面复习
学生自主复习的主要途径是自主看书,通过阅读教材、复习用书和其他参考资料,在教师复习牵引下进一步自主建構知识体系。近几年来,关注教材也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很多试题是选择了教材中的材料,一些设问也直接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但很多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看复习资料、做各种模拟试题上,而对政治教材重视不够。为了适应高考要求、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引语、正文、辅文、插图、设问栏目、资料卡、图表、名人语录、阅读与思考、课后小结、课后练习、活动建设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当前高考的要求。因此,指导学生通过自主看书进行自主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当然,为了切实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书的方法,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归纳同类知识
我们在看到某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除了要掌握这一知识点外,还应该进一步思考:课本上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如我们看到政治常识中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这一内容时,应该想到政治常识中除了这三大原则外,还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等;更进一步考虑,还应想到经济常识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制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对公民存款储蓄的原则、市场交易原则、我国对外贸易原则,等等。
2、比较易混知识
我们在看某一个知识点时,还应该把这一知识点与课本上其他地方的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更好地把握。如我们看到政治常识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候,要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看到哲学常识中的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时候,我们要自觉地把它与前面的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进行全面的比较与分析;当我们看到经济常识中的股份合作制度的时候,我们要很自然地想到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的区别与联系,等等。
二、发现问题,激发思维
帮助学生针对国内外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现象提炼问题,让他们“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考政治教学中的题中之义。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传媒手段快捷,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学生每天从各种信息渠道获得的新闻较多,若能把学生经常遇到的又暂时无法理解的现象用问题形式提出来,然后再试着用已学过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就不仅对政治课的学习有特殊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更有积极作用。如学生在不同的信息渠道看到了我们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讲“坚持和平崛起的道路”,一些学生就要求对“和平崛起”的战略予以了解。在高三年级的综合复习中围绕这一理论问题,我指出把握这一问题必须从经济、哲学、政治三大块内容对“是什么、怎么办、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思考,然后进行理论分析。
三、两个结合,联系实际
由于文综高考在“稳”的基础上追求情境和设问的“新”和“活”,迫使我们在政治复习教学中要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相关学科结合点,从而真正做到两个有机结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复习迎考原则。
(一)生活观察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政治高考试题不仅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而且越来越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与心理实际;有的试题涉及对我国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科学方面的新成就。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注重观察生活、观察自然, 同时进行理性思考, 把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用于观察的全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水平。例如我们在看经济常识中企业的作用特别是企业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这一内容时,就应该把它与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想想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有何地位和作用;我们看到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一框中“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内容时,应把这一内容与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这一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我们在看政治常识中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这一知识点时,应把它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的思考,等等。
(二)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政治高考试题往往以实际为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 要求考生整合书本知识来组织答案。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平时关心国内外重大时政, 深入思考其中蕴涵的基本政治道理, 力求找到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 之间的交汇点。迄今为止涉及的与考试有关热点大致有以下一些: 经济上的分配问题、国家宏观调控问题; 政治上的党的领导、执政能力建设、外交方略、台海战略问题; 社会发展上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 文化上的科教兴国、自主知识产权等等。把时政热点与政治观点有机地结合好, 关键是要领会时政材料中隐含的国家意志与命题意向。以和谐社会建设为例, 经济发展上的和谐要求——重点在发展速度符合客观规律, 发展质量符合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符合人民利益, 也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共同富裕的方向。政治发展上的和谐要求——重点在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着力解决人们的切身利益问题。
总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高考政治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实现“掌握知识”向“提升能力”的转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