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希腊古典时代的人本史观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614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本史观是希腊古典时代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有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所著的《历史》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处处闪耀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光辉。希腊古典时代的人本史观是当时高度发达的城邦政治及当时关注人、重视人的哲学思潮合力推动的一个结果。
  【关键词】:希腊古典时代;人本史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著名的瑞士古典文学家安·邦纳在《希腊文明》一书中写道:“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即都是摆在彼此对面的,相互映照的镜子。”【1】希腊古典时代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本观念,它是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在希腊古典时代,《历史》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开山鼻祖希罗多德和科学与批判历史的奠基人修昔底德两位史学家在历史编纂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这两部传世巨著中,处处闪耀出人本主义思想的光辉。本文拟对这一时期人本史观的起源和发展做一番探讨,并试图揭示出这一时期人本史观的特征。
  一
  在古希腊著名的德尔菲神庙大门前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这句浸透着唯物主义的话,写在神庙的入口处,是颇有讽刺意味的。不过,它却明白地昭示世人,古希腊人对自身的问题是何等地重视。其实,人的观念很早就深入到希腊人的思维中,众所周知的“斯芬克斯之谜”,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两只脚走路,晚间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正是揭示了我们人类自身。”【2】古希腊人正是在寻求“认识自己”的漫长历程中,造就了颇为出色的关于人的学说。
  在古希腊的想象中,神人是同形同性的。“希腊人的神是为着人的利益而存在,所以他赞美神也就是赞美自己。”【3】因此,在人格化了的诸神身上,也具有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人的喜怒哀乐,体现了更多的人的品格,诸如勇敢与懦弱,闪亮与残忍,宽容与嫉妒等等。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天后赫拉同人间女子一样也会为丈夫的不忠争风吃醋;农神得墨特耳则是一位因失去爱女而痛不欲生的人间父亲;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蒂的金苹果之争,更是体现了女人们的爱美和好胜的天性……这完全是一幅幅希腊社会的世态图画,神们头上的灵光和尊严,全部一扫而光了。“神们也失去了深沉的神秘感,只是一种在高明愉快境遇里的人生。”【4】
  如果说古希腊的人本观念,在邈远的古代神话中已有最初的萌芽的话,那么稍后出现的史诗则是这种朦胧历史意识的继续和发展。公元前9世纪,著名的“荷马史诗”大体定型,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部用史诗形式记载希腊古史的历史名篇。其后,在公元前8至7世纪之交出现的希西阿德的诗篇《田功农时》中,也可以找到最初的人本史观。公元前6世纪,希腊史学从神转向人,从对自然的探索转到对人类社会的求索,显示了人类个体意识的巨大觉醒。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史学的勃兴,正是这种人类个体意识觉醒的产物。孕育于希腊神话和史诗中的人本观念,经过史学巨匠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阐发,终于发展为荦荦大端的古希腊史学的优良传統。
  二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425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奠基人,著有《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共九卷。希罗多德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希腊人殖民地哈利卡拉索斯城的名门望族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酷爱希腊古老的史诗,尤其对《荷马史诗》十分精通,对整个希腊文学也都相当谙熟,这一切对其《历史》写作都有重大的影响。在他成年时,希波战争渐趋尾声,于是他得以到东方各地旅行。希罗多德见多识广有闻必录,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当时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雅典,此时他在伯里克利等人的支持和鼓励下,决心写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为此,他再次游历,游访过斯巴达、底比斯、德尔菲及希腊地区的不少城市,考察过一些战役发生的地点及路线,搜集了许多史料。公元前443年,他随同雅典人前往南意大利殖民,成了图里翁殖民城邦的公民。晚年,希罗多德在此潜心著述《历史》一书。
  公元前5世纪爆发的希波战争,绵亘达半个世纪左右(公元前492-449年),这使希腊人大大开阔了眼界,并刺激了他们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希波战争使希腊人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大震荡,一些弹丸之邦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终于击败了波斯帝国的倾国之师,这就使人们觉察到拯救希腊的是人而非神,希罗多德的《历史》正是表述了这样的主题。希腊人何以能战胜波斯人?作者归之于希腊一方人为的因素:装备精良、纪律严明、行动敏捷、领导有方等,摒弃了神秘主义的解释。雅典人作战之所以能一往无前,奋勇杀敌(如在马拉松之战中),那是因为雅典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每个人都尽心竭力为自由而战的缘故。波斯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军队成分复杂,又加上处于外线作战的境况,一批乌合之众终难敌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希腊将士。在他心目中,希腊历史上的这次有重大影响的胜利,并非得自天佑,而是出于人为。希罗多德在这一方面为希腊史学奠立了一块重要的基石。其在《历史》中明确提出了史学的职能在于保存人类的功业,而非圣者的“业绩”。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这是史学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随着人类认识到自身历史的重要性以及理性精神发扬的必然结果。历史是记人事、训后世,这成了古希腊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囿于历史条件,希罗多德没有挣脱原始宗教的束缚,但他却是他同代史家中朝着人本的、现实的正确道路走得最远的人。后来的修昔底徳实际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取得辉煌的史学成就,把希腊史学推到了高峰。
  三
  在希罗多德之后的雅典史学家修昔底徳(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96年)出生于一个显贵家庭。公元前424年曾当选雅典最高军职十将军委员会的成员。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初,因“贻误战机”而被放逐。公元前403年获释回雅典,开始专心《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著述,但他这部历史巨著是未完稿而猝然停笔的。修昔底徳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叙述了当时的历史——政治史和战争史,他的著作反映了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希腊文化上的成熟状态,把古代进步的历史观——人本史观推到了顶点。   希腊史学是从原始的神人合一状态分离开始的,但这种分离并不彻底。在希腊史著中的人事后面,常常若明若暗地跃动着一种非人的力量,即神或命运。许多史家有意无意地试图摆脱它,但很少有人能断绝与宗教、迷信的关系(如希罗多德)。然而修昔底徳却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他首先达到了人本史观的最高境界。
  整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洋洋撒撒几十万言,竟然不给超自然的力量什么位置。一个接一个的事件,无论是和平的还是战争的,都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与神和命无关。当然,作者也不能回避神,因为它是在记写人的活动,而绝大多数的希腊人并不是无神论者,他们的历史实践活动包含与神的经常性的联系。但修昔底徳坚决拒绝把各种灾变现象当作神灵对各种即将到来的人祸的启示。战争爆发前,希腊人的圣地提洛岛发生大地震,人们认为这是大祸将至的征兆,但修昔底徳却认为这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战争期间,地震仍不时发生,有时引起海啸。修昔底徳的解释是地震先吸引海水离开海岸,然后海水又猛烈冲回来,于是产生了水灾。他十分肯定地指出:“在我看来,如果不是地震,这种事是不会发生的。”【5】类似的光辉思想在其他地方多次出现。修昔底徳认为,社会现象的原因在于社会,自然现象的原因在于自然,两不相干。
  修昔底徳在极个别场合也提到了命运,但他笔下的命运和希罗多德的命运有本质的不同。他使用命运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如雅典的色雷斯人雇佣军突然洗劫米卡列乌斯城,把一切人丁,不分老幼,杀戮殆尽。命运在这里只是偶然现象的代名词,并没有神灵事先和事后的任何干预。他笔下的伯里克利似乎代他解释了他的命运观:“事件的进程可能与人们的计划相反是正常的,而这正是我们通常把某种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事归咎于命运的原因。”【6】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有几段关于人是世间最重要的力量的宣言,他高度评价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7】即使当远征西西里的雅典軍队陷入绝境之时,他还通过尼西阿斯的演说,指出:“建立城市的是人,而不是那些没有人的城墙或船舰。”【8】虽然,这里的“人”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即是指排除奴隶在外的自由民阶层,尤其是当时执掌雅典政局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但从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到对人的力量的赞叹,修昔底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希罗多德在《历史》开篇就明白地提出了史学的职能在于保存人类的功业,而非圣者的“业绩”。修昔底德说得更明确:“我的著作不是只想迎合群众一时的嗜好,而是想垂诸永远的。”【9】这里保存人类功业,使之垂训千古,教育后世的写史目的,明确地反映出古典时代史学中的人本思想。
  四
  希腊史学中的人本主义传统,是古希腊奴隶制社会发展的产物。古希腊从来没有政治上的统一,而是单个城邦的独立发展史。在希腊人看来,城邦乃是一种天然的生活方式。但在这种共同体内,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自己的自我意识和个人生活的权利。他们可以直接参与城邦的治理(当然妇女和外邦人不能享受公民权,奴隶更是排除在外的)。在这样的公民共同体内,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因此,人的问题自然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尤其当某个城邦处于经济繁荣与政治发达的时候,公民们自然就更需要宣扬人的意志,讴歌人的力量,进而去探求人类自身的历史进程了。
  古希腊史学中人本观念的发达,与公元前5至4世纪的哲学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那时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继希腊早期唯物主义代表米利都学派之后,在阿那克萨果拉与德谟克利特等人那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智者派哲学家的学说影响更大,该派代表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10】这个命题,对启导世人重新估价一切旧的传统观念,否认神的存在,打击那些视传统的宗教、道德、法律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倾覆,欧洲残破,生灵穷蹙,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了,此时史书述说的重点不在现实的人间,而在空渺的彼岸世界,人的地位、尊严与价值不在于自身,而是要到上帝那里去寻找,史学沦为神学的侍婢与附庸。
  把古典史学重新引出迷宫,是十四、十五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者。在他们的倡导下,史学重新以人为历史发展的中心,他又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古典史学中的人本观念得到复活,也标志着西方近代史学的开端。
  希腊古典时代的人本史观,二千多年来一直是指导和鼓舞后世史学前进的一座灯塔,它对世界文化,尤其是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古典希腊留给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安·邦纳:《希腊文明》第1卷,转引自鲍·秀·格里戈里扬:《关于人的本质的哲学》,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9页。
  【2】[德]斯威布:《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重印本,第221页。
  【3】[美]E.M.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48页。
  【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5页。
  【5】【6】【7】【8】【9】[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43页,第165页,第103页,第556页,第18页。
  【10】[古希腊]普罗泰戈拉:《论真理》,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4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高中语文新课标与现阶段高中学生生活体验的角度分析必须加强学生体验生活与勤于思考生活的必要性,对比分析了近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的能力要求,并就新课标下高考 “生活化” 作文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考作文 体验生活 感悟 思考  前言 身处在“独木桥”上竞争的莘莘学子都不难知道:高考作文的写作(一般占60分)往往是决定高考语文成绩高低的重要杠杆。
摘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注的话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希望能给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
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沉淀下来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千百年历史变迁中沉淀下来对祖国无限忠诚和热爱的情感表达,是推动各族人民克服困难、不断向前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传统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一个强大的民族,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急需要一批具有创造意识的人才.而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音乐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不可缺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而成为了“学困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实施有效的策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大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思想教育,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解决学困生学习英语困难的问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是一个创造的时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时代。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首要任务就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创造音乐。  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
期刊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科学研究也表明,孩子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总阅读量的四五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商成正比。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新的课标改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要求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可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至关重要。下面,我对儿童的阅读习惯培养谈谈自己一些粗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就现代化信息
任务型教学法基于苏联心理语言学家Vygotsky(1962,1966,1978)关于语言和学习的理论。Vygotsky 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以及教师和同伴对促进个人学习所起的重要作用。文化知识的获得首先是人们相互作用(interpersonally)的结果,然后变为自己的知识(intrapersonal)。因此,任务型教学强调学习的社会性(与现实生活相似的任务活动)与交际性互动的作用。佘广安(2002
期刊
摘要:学习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方面的习得,都要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本文试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供宽裕的学习空间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学效率  教学是一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