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葱岁月,青涩中漾着一抹纯白,纯洁中蕴着一靥轻愁。有着天马行空的纵横张扬,却又掺杂了许多现实不可辩驳的无奈心殇。当理想主义遇到现实主义,当感性主义遇到理性主义,当年轻主义遇到成熟主义,在这样的岁月里,是不是常常会心生烦恼,又会有些困惑与迷茫?当你想找人倾诉的时候,写信给我们吧,让我们为你排解成长中的点点忧愁。电子邮箱:603719400@qq.com,或者写信至南京市鼓楼区湖北路85号《科学大众》杂志“青葱岁月”栏目组(210009),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进入“青葱岁月”QO群(1041632666)给我们直接留言。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最近有些烦恼,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能是家庭不太富裕的原因,我从小就很懂事,不争不抢,成绩也一直不错。但是到了初二,我的成绩开始下滑,父母开始给我报各种补习班,可成绩一直不见起色。到了初三,父母给我报了晚间辅导的课程,终于在第三次月考时,考到了父母较为满意的成绩。但是在这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我有些想哭,这是前几次都未曾有过的感觉,因为这次真的很努力了。每天晚上做题目总会做到很晚,睡觉时都是夜里12点,考出的成绩反而比之前有所退步。父母对我说:“没关系,你已经努力了。”可我在他们眼中明显看到了失望。
昨天,爸爸去爷爷家,我没有去,害怕被问起这次考试的成绩,更害怕听到爷爷向别人炫耀自己孙女的口气。晚上,爸爸回家丢给我一个纸袋子,说:“你爷爷奶奶给你补课的钱,共2500元,带话让你好好学习。”我打开纸袋子,里面装着20张红票子,还有很多张10元的人民币。我知道那一沓10元是爷爷给别人做工时挣的。手里拿着这些钱,我心里沉甸甸的,总觉得自己的成绩对不住家人。
虽然,我也经常告诉自己,已经努力了,努力过就好。但是,每当看到父母那饱含期待而后失望的双眸时,总是不禁自责。补课的老师看到我的错题总会说:“你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我在嘴角努力挤出笑,说:“没有呀!”但在听到这句话时,眼泪早已在眼眶里打起了转转。压力怎么可能不大呢?马上就要中考了,在你休息时,别人在努力,哪能松懈?
我很努力,可努力的结果仍是辜负父母的期望,我该怎么办?谢谢您抽空听我说这些,也希望您能给我些建议。
唐玥(江苏省东台市)
唐王月:
你好!
套用一句歌词: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可我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吧。
1832年,美国有一个年轻人失业了。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改行从政,当个政治家,当个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一年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痛苦是接踵而至了。他着手办自己的企业,可是,不到一年,这家企业倒闭了。此后17年的时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当他再次参加竞选州议员,这一次他当选了,他内心升起一丝希望,认定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第二年,即1851年,他与一位美丽的姑娘订了婚。没料到,離结婚日期还有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却不幸去世。这对他的精神打击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因此患上了精神衰弱症。1852年,他觉得身体康复过来,于是决定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仍然名落孙山。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你碰到这种情况,会不会万念俱灰,放弃新的尝试?但他没有放弃尝试,他没有自问:“失败了怎么办?”1856年,他再度竞选国会议员,他认为争取自己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可是,出乎意料,他落选了。为了挣回竞选中花销的一大笔钱,他向州政府申请担任本州的土地官员。州政府退回了他的申请报告,上面的批文是:“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具备卓越的才能、超常的智慧,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接连两次失败并未使他服输。他一生经历的11次较大事件当中,只成功了两次,然后又是一连串的碰壁。可是他始终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是后来在美国历史上创建丰功伟绩的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如果林肯在屡遭失败后,放弃了尝试,美国历史就要改写了。对于那些自信而不介意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对于怀着百折不挠的意志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对于别人放弃,他却坚韧,别人后退,他却前进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对于每次跌倒却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而像皮球那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
所以,不要再去想考试的事情了,都已经考完了,想也没有用。这段时间不如把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面,听听歌曲,做做运动,或者和好朋友出去逛逛街。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失败,就全面否定自己。接下来,就是找到正确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次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或许和你平时缺少自信心和缺乏学习兴趣有关!建议你先树立自信,肯定自己有学好的能力,然后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下手。当一门功课有起色后,你就会重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会更有学习动力。另外,人是群居动物,离开集体温暖怀抱的人是不会正常发展的。无论是在学校、班级,还是将来走上社会,我们都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事而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把心灵的大门打开,接纳自己周围的同学和朋友,虚心请教你身边成绩好的同学,总结他们的学习经验,你就会更有收获!试着走出禁锢,让阳光和快乐洒进你的心灵!
夏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心理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曹伟责任校对:白玉磊)
梦茜: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是一位心理学家,她的研究领域在于动机、个性和个人发展。她最出名的研究成果是在思维模式上,通过试验和观察,她发现不同的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当问题都足够简单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搞定。但当问题越来越复杂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就放弃解决这些问题的努力,开始逃避这些问题并找别的话题或者玩别的游戏;但另一种学生仍然能够沉浸其中,认为只不过是现在还没有找到答案,经过学习、努力总能解决这些问题。她把前一种思维方式叫固定型思维模式,后一种思维模式叫成长型思维模式。 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基本认知是:对这样的问题,我还不够聪明(或者聪明度不够),所以我解决不了,只好放弃;而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基本认知是:我正在解决问题的路上,虽然现在还没有办法立刻解决,但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锻炼自己,从而最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事情总能搞定。两种思维模式确定了两种学生面对困难和成长的态度,固定型的学生类似于认命的悲观思维方式:每个人的聪明程度是固定的,面对困难问题搞不定的时候就拉倒吧。所以卡罗尔·德韋克建议应该培养成长型思维,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夸奖“学生多聪明”,而是更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努力得到了哪些提升”,哪怕这个提升仍然没有考到高分,依然值得赞扬。问题是,在这个“唯分数论”的时代,经过大大小小的考试,许多学生备受打击。在许多科目上其实已经认命了:我就是学不好英语、我没长学习数学的大脑、我就是不会写作文等。其实你只要去分析那些说自己学不好英语、不会做数学和写作文的学生的时间分配,你就会发现,他们在认为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上花费的时间太少太少了:一次或几次的考试失利,就觉得自己不擅长,然后就不愿意多花点时间去做,进而考试更加失利,坐实自己“真的不擅长”!
本质上讲,对于初中数学的内容,不需要天赋异禀、智商超群,普通的学生只要不畏惧、有信心、下功夫,都能学会。也许这样的学生成不了杰出的数学家,但应付一般的考试都应该是没问题的。至于你的好朋友说“女孩天生就不擅长数学”,这是典型的先入为主的论断。我们的行动往往受思维方式的指导,而思维方式的背后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们看到许多女孩学不好数学,可能小学的时候还不明显,但到了初中、高中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上面那句话仿佛是真理似的!我们得承认男孩、女孩性别和大脑发育的差异,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也很正常,但这并不能推导出“女孩就一定学不好数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论断的影响,使许多女孩“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索性就放弃学习数学,结果就真的学不好数学了。考不好数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甚至放任自流,那只会让你更加害怕数学,害怕考试的分数。你问我正确的处理办法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不逃避,积极面对。首先要树立信心、培养兴趣,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可以学好数学;其次,扬长避短,改进方法,要找出考不好的原因,分析出自己失利的根本,制订学习计划,消除紧张心理;最后“对症下药”,让自己从考不好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敢地面对下一次挑战,彻底走出考不好的阴影。
夏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心理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曹伟责任校对:白玉磊)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最近有些烦恼,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能是家庭不太富裕的原因,我从小就很懂事,不争不抢,成绩也一直不错。但是到了初二,我的成绩开始下滑,父母开始给我报各种补习班,可成绩一直不见起色。到了初三,父母给我报了晚间辅导的课程,终于在第三次月考时,考到了父母较为满意的成绩。但是在这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我有些想哭,这是前几次都未曾有过的感觉,因为这次真的很努力了。每天晚上做题目总会做到很晚,睡觉时都是夜里12点,考出的成绩反而比之前有所退步。父母对我说:“没关系,你已经努力了。”可我在他们眼中明显看到了失望。
昨天,爸爸去爷爷家,我没有去,害怕被问起这次考试的成绩,更害怕听到爷爷向别人炫耀自己孙女的口气。晚上,爸爸回家丢给我一个纸袋子,说:“你爷爷奶奶给你补课的钱,共2500元,带话让你好好学习。”我打开纸袋子,里面装着20张红票子,还有很多张10元的人民币。我知道那一沓10元是爷爷给别人做工时挣的。手里拿着这些钱,我心里沉甸甸的,总觉得自己的成绩对不住家人。
虽然,我也经常告诉自己,已经努力了,努力过就好。但是,每当看到父母那饱含期待而后失望的双眸时,总是不禁自责。补课的老师看到我的错题总会说:“你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我在嘴角努力挤出笑,说:“没有呀!”但在听到这句话时,眼泪早已在眼眶里打起了转转。压力怎么可能不大呢?马上就要中考了,在你休息时,别人在努力,哪能松懈?
我很努力,可努力的结果仍是辜负父母的期望,我该怎么办?谢谢您抽空听我说这些,也希望您能给我些建议。
唐玥(江苏省东台市)
唐王月:
你好!
套用一句歌词:这世界有太多不如意,可我们的生活还是要继续。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吧。
1832年,美国有一个年轻人失业了。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改行从政,当个政治家,当个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一年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痛苦是接踵而至了。他着手办自己的企业,可是,不到一年,这家企业倒闭了。此后17年的时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当他再次参加竞选州议员,这一次他当选了,他内心升起一丝希望,认定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第二年,即1851年,他与一位美丽的姑娘订了婚。没料到,離结婚日期还有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却不幸去世。这对他的精神打击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因此患上了精神衰弱症。1852年,他觉得身体康复过来,于是决定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仍然名落孙山。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你碰到这种情况,会不会万念俱灰,放弃新的尝试?但他没有放弃尝试,他没有自问:“失败了怎么办?”1856年,他再度竞选国会议员,他认为争取自己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可是,出乎意料,他落选了。为了挣回竞选中花销的一大笔钱,他向州政府申请担任本州的土地官员。州政府退回了他的申请报告,上面的批文是:“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具备卓越的才能、超常的智慧,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接连两次失败并未使他服输。他一生经历的11次较大事件当中,只成功了两次,然后又是一连串的碰壁。可是他始终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是后来在美国历史上创建丰功伟绩的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如果林肯在屡遭失败后,放弃了尝试,美国历史就要改写了。对于那些自信而不介意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对于怀着百折不挠的意志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对于别人放弃,他却坚韧,别人后退,他却前进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对于每次跌倒却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而像皮球那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的失败。
所以,不要再去想考试的事情了,都已经考完了,想也没有用。这段时间不如把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面,听听歌曲,做做运动,或者和好朋友出去逛逛街。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失败,就全面否定自己。接下来,就是找到正确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次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或许和你平时缺少自信心和缺乏学习兴趣有关!建议你先树立自信,肯定自己有学好的能力,然后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下手。当一门功课有起色后,你就会重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会更有学习动力。另外,人是群居动物,离开集体温暖怀抱的人是不会正常发展的。无论是在学校、班级,还是将来走上社会,我们都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事而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把心灵的大门打开,接纳自己周围的同学和朋友,虚心请教你身边成绩好的同学,总结他们的学习经验,你就会更有收获!试着走出禁锢,让阳光和快乐洒进你的心灵!
夏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心理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曹伟责任校对:白玉磊)
梦茜:
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是一位心理学家,她的研究领域在于动机、个性和个人发展。她最出名的研究成果是在思维模式上,通过试验和观察,她发现不同的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当问题都足够简单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搞定。但当问题越来越复杂的时候,一部分学生就放弃解决这些问题的努力,开始逃避这些问题并找别的话题或者玩别的游戏;但另一种学生仍然能够沉浸其中,认为只不过是现在还没有找到答案,经过学习、努力总能解决这些问题。她把前一种思维方式叫固定型思维模式,后一种思维模式叫成长型思维模式。 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基本认知是:对这样的问题,我还不够聪明(或者聪明度不够),所以我解决不了,只好放弃;而对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基本认知是:我正在解决问题的路上,虽然现在还没有办法立刻解决,但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锻炼自己,从而最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事情总能搞定。两种思维模式确定了两种学生面对困难和成长的态度,固定型的学生类似于认命的悲观思维方式:每个人的聪明程度是固定的,面对困难问题搞不定的时候就拉倒吧。所以卡罗尔·德韋克建议应该培养成长型思维,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夸奖“学生多聪明”,而是更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努力得到了哪些提升”,哪怕这个提升仍然没有考到高分,依然值得赞扬。问题是,在这个“唯分数论”的时代,经过大大小小的考试,许多学生备受打击。在许多科目上其实已经认命了:我就是学不好英语、我没长学习数学的大脑、我就是不会写作文等。其实你只要去分析那些说自己学不好英语、不会做数学和写作文的学生的时间分配,你就会发现,他们在认为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上花费的时间太少太少了:一次或几次的考试失利,就觉得自己不擅长,然后就不愿意多花点时间去做,进而考试更加失利,坐实自己“真的不擅长”!
本质上讲,对于初中数学的内容,不需要天赋异禀、智商超群,普通的学生只要不畏惧、有信心、下功夫,都能学会。也许这样的学生成不了杰出的数学家,但应付一般的考试都应该是没问题的。至于你的好朋友说“女孩天生就不擅长数学”,这是典型的先入为主的论断。我们的行动往往受思维方式的指导,而思维方式的背后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们看到许多女孩学不好数学,可能小学的时候还不明显,但到了初中、高中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上面那句话仿佛是真理似的!我们得承认男孩、女孩性别和大脑发育的差异,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也很正常,但这并不能推导出“女孩就一定学不好数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论断的影响,使许多女孩“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索性就放弃学习数学,结果就真的学不好数学了。考不好数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甚至放任自流,那只会让你更加害怕数学,害怕考试的分数。你问我正确的处理办法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是不逃避,积极面对。首先要树立信心、培养兴趣,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可以学好数学;其次,扬长避短,改进方法,要找出考不好的原因,分析出自己失利的根本,制订学习计划,消除紧张心理;最后“对症下药”,让自己从考不好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敢地面对下一次挑战,彻底走出考不好的阴影。
夏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心理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曹伟责任校对:白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