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公选课的开设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之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现行公选课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应该从改革现行的公选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入手,构建一种新型的、动态协作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公选课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公选课程;教学管理模式
公选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提高公选课程开设质量,对于更好地满足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公选课的整体质量还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只有在一种适当的管理模式下,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使公选课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从根本上促进其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所以,如何构建一种科学而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乃是从根本上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公选课的教学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公选课开设随意性大,课程类别比例不匀、课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认识模糊,选课有一定的盲目性[1];因人设课,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学过程管理不严,出现学生混学分现象,难以选定合适的教材[2];优秀课程供给量不足,公共选修课程考核不够严格[3]。这些问题都是由现行教学管理模式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归结为以下两点:
(一)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管理理念存在明显偏差
当前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的首要问题就是其指导思想存在明显偏差。在功利性教育目的和专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人们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和管理目标,更没有认识到作为综合素质类课程的公选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是认为公选课与专业教育关系不大,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是可有可无的。因此,长期以来,公选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受到了不公正的冷遇。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学管理人员,从教师到学生,对其普遍存在较为轻视的态度。在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氛围下,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纸空话。
(二)教学管理模式的结构不合理
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需要以科学的教学管理为保证,而科学的教学管理又必须以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为支撑。
笔者认为,现行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结构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散乱,不成体系。主要表现为:公选课教学管理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还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管理制度;公选课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之间关系不够紧密,处于各自为战的散打状态,没有形成明确、统一和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公选课的长足发展。因此,要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就必须构建一个新型的、动态协作的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
二、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探析
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公选课教学管理理念
观念是指导,要促进公选课的长远发展,首先就要转变管理理念。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目标,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本质。
“以学生为中心”,主要有两个含义。首先要求学校的整个教学管理都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教学管理工作都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公选课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将公选课建设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从政策、资金上鼓励、扶持公选课建设,为公选课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其次,“以学生为中心”,还要求在公选课教学管理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公选课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公选课教学管理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公选课教学管理体系
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不仅要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更要求构建一个动态协作、充满活力的管理体系,能够在教学管理中不断实现信息的反馈与沟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全员努力,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实现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全面管理,是指对公选课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管理;全程管理,是指对公选课教学各环节进行管理;全员管理,是指对公选课涉及的各机构部门、各人员进行管理。通过自始至终的全面干预使教学管理的各因素、各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整体优化,促进管理效益的不断提高。
因此,公选课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应从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方法与手段等几个方面来建设。
1.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公选课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公选课教学管理体系,首先就要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从公选课课程的设置、公选课教师的遴选、教材的建设、学生选课的指导,到教学监督和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制定相应的规范。
(1)深入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公选课课程体系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为构成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的机械相加不同,已具有新的特性与功能,产生新的力量的升华与放大。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公选课课程体系,能够整合资源,以最小的教学投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由学校专家委员会牵头,统筹全局、整合学校资源,各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教师积极配合,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并提供资金支持。对纳入公选课程体系的课程,立即提供资金进行建设。建设之后,还要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通过后方能与学生见面。通过层层建设与把关,保证公选课程自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这个构建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条件保障和质量监督等作用。
(2)严格遴选制度,保证主讲教师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要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必须严格进行公选课教师的遴选,形成一支经验丰富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公选课师资队伍。同时,还应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对连续两轮选课人数低于一定底线或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可以取消开课;对课堂形式新颖、教学效果较好、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教师鼓励增开教学班。
(3)加强公选课教材建设
教材问题,一直是影响公选课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教材质量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教师选择、落实质量较好的教材;另一方面,由于公选课学时短、内容多,有的课程的确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资金投入,鼓励、扶持教师进行公选课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
(4)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公选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却也造成了学生盲目选课的可能性。管理部门必须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一方面,学院应该给学生指定导师作为选课和学习生涯设计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并提供相应的《选课指南》,对课程性质、内容和特点、主讲教师基本情况等做出简要介绍,以供学生参考。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选课目的的教育,对公选课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以避免出现为混学分而选课的情况。
(5)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监督是对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考察,两者都为教学改革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学校应该建立动态的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系统,实时监督,实时反馈,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可以建立档案机制,每两年将各次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进行总评并分出等级,对达到优秀标准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既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肯定,也能调动教师参与公选课教学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
(6)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对教学管理工作自身的评价是对教学管理体系及其实施情况的检查与总结,包括对教学管理工作效益的评价,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评价,对教学管理体系自身科学性的评价。因此,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价,不仅有利于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教学管理体系自身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有利于教学管理者决策的适时调整,从而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有一支专职的公选课教学管理队伍。要使教学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实施,做到管理目标明确,管理责任明确,权责分明,才能使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动起来。
二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承担着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管理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是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能的有力保证。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目标,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3.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
管理的规范化不等于管理的死板与僵化。现代管理要求规范化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规范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灵活保障管理工作中的突发状况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二者缺一不可。因此,管理中应软硬结合,既要保证管理的规范化,又要体现管理的灵活性与主动性。
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要求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管理部门要不断更新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化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关勤.加强公选课建设,提高公选课质量[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4
[2]谢虹.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5.4
关键词:公选课程;教学管理模式
公选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提高公选课程开设质量,对于更好地满足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公选课的整体质量还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只有在一种适当的管理模式下,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使公选课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从根本上促进其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所以,如何构建一种科学而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乃是从根本上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公选课的教学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公选课开设随意性大,课程类别比例不匀、课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认识模糊,选课有一定的盲目性[1];因人设课,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学过程管理不严,出现学生混学分现象,难以选定合适的教材[2];优秀课程供给量不足,公共选修课程考核不够严格[3]。这些问题都是由现行教学管理模式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归结为以下两点:
(一)管理模式的指导思想--管理理念存在明显偏差
当前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的首要问题就是其指导思想存在明显偏差。在功利性教育目的和专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人们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和管理目标,更没有认识到作为综合素质类课程的公选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而是认为公选课与专业教育关系不大,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是可有可无的。因此,长期以来,公选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受到了不公正的冷遇。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学管理人员,从教师到学生,对其普遍存在较为轻视的态度。在这样的管理理念和氛围下,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只能是一纸空话。
(二)教学管理模式的结构不合理
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需要以科学的教学管理为保证,而科学的教学管理又必须以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为支撑。
笔者认为,现行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结构最主要的问题是结构散乱,不成体系。主要表现为:公选课教学管理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还没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管理制度;公选课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之间关系不够紧密,处于各自为战的散打状态,没有形成明确、统一和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公选课的长足发展。因此,要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就必须构建一个新型的、动态协作的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
二、公选课教学管理模式探析
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公选课教学管理理念
观念是指导,要促进公选课的长远发展,首先就要转变管理理念。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目标,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本质。
“以学生为中心”,主要有两个含义。首先要求学校的整个教学管理都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教学管理工作都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公选课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将公选课建设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从政策、资金上鼓励、扶持公选课建设,为公选课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其次,“以学生为中心”,还要求在公选课教学管理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公选课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公选课教学管理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公选课教学管理体系
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不仅要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更要求构建一个动态协作、充满活力的管理体系,能够在教学管理中不断实现信息的反馈与沟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全员努力,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实现对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全面管理,是指对公选课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管理;全程管理,是指对公选课教学各环节进行管理;全员管理,是指对公选课涉及的各机构部门、各人员进行管理。通过自始至终的全面干预使教学管理的各因素、各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整体优化,促进管理效益的不断提高。
因此,公选课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应从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方法与手段等几个方面来建设。
1.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公选课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公选课教学管理体系,首先就要建立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从公选课课程的设置、公选课教师的遴选、教材的建设、学生选课的指导,到教学监督和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制定相应的规范。
(1)深入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公选课课程体系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为构成系统的整体与部分的机械相加不同,已具有新的特性与功能,产生新的力量的升华与放大。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公选课课程体系,能够整合资源,以最小的教学投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由学校专家委员会牵头,统筹全局、整合学校资源,各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教师积极配合,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并提供资金支持。对纳入公选课程体系的课程,立即提供资金进行建设。建设之后,还要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通过后方能与学生见面。通过层层建设与把关,保证公选课程自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这个构建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条件保障和质量监督等作用。
(2)严格遴选制度,保证主讲教师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要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必须严格进行公选课教师的遴选,形成一支经验丰富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公选课师资队伍。同时,还应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对连续两轮选课人数低于一定底线或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可以取消开课;对课堂形式新颖、教学效果较好、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教师鼓励增开教学班。
(3)加强公选课教材建设
教材问题,一直是影响公选课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教材质量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教师选择、落实质量较好的教材;另一方面,由于公选课学时短、内容多,有的课程的确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资金投入,鼓励、扶持教师进行公选课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
(4)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公选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却也造成了学生盲目选课的可能性。管理部门必须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一方面,学院应该给学生指定导师作为选课和学习生涯设计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并提供相应的《选课指南》,对课程性质、内容和特点、主讲教师基本情况等做出简要介绍,以供学生参考。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选课目的的教育,对公选课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以避免出现为混学分而选课的情况。
(5)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监督是对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教学质量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考察,两者都为教学改革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学校应该建立动态的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系统,实时监督,实时反馈,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可以建立档案机制,每两年将各次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进行总评并分出等级,对达到优秀标准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既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肯定,也能调动教师参与公选课教学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
(6)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对教学管理工作自身的评价是对教学管理体系及其实施情况的检查与总结,包括对教学管理工作效益的评价,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评价,对教学管理体系自身科学性的评价。因此,合理的教学管理评价,不仅有利于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教学管理体系自身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有利于教学管理者决策的适时调整,从而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有一支专职的公选课教学管理队伍。要使教学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实施,做到管理目标明确,管理责任明确,权责分明,才能使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动起来。
二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承担着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管理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是教学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能的有力保证。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目标,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3.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
管理的规范化不等于管理的死板与僵化。现代管理要求规范化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规范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灵活保障管理工作中的突发状况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二者缺一不可。因此,管理中应软硬结合,既要保证管理的规范化,又要体现管理的灵活性与主动性。
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要求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管理部门要不断更新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化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关勤.加强公选课建设,提高公选课质量[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4
[2]谢虹.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