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增,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却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一些高校的培养目标没有迎合市场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高校培养的人才结构不一定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相一致等。面对日趋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技能教育、社会急需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笔者以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去向多元化,到不同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例如在日趋富饶美丽的新农村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创造出一份新业绩,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增,给社会上输入了大批劳动力,虽然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却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高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也在逐年上升。面对日趋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了“以创业促就业”的政策思路,在大学生中要鼓励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
那么,大学生就业命令的形势和难點在哪里,而实现创新创业的途径有哪些,笔者就此谈点个人观点。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难点
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家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的影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处于低迷状态。据有关部门统计,失业者中大学毕业生未找到工作的本科、专科和研究生的比重达到44%,占全部失业人员的比重是9.6%,也就是说每10个失业人员中就有1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还不考虑以往积累下来的人数。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据有关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就业总量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社会需求的结构性问题将成为就业的主要矛盾。而高校毕业生和大量的农民工的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会尤为突出。
二、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面临的困难和应持有的态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为此,国家层面作出了系统设计、全面部署,在这种政策号召下,汇集着众多创业者梦想的创业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创新创业机遇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创新创业的大军中,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讲,创新创业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对创新创业的概念比较模糊,对于创业的难度估计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创新创业要敢于试、敢于失败,应当学会正确对待失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创新创业成功者所创造奇迹的宣传上,而缺乏对这些成功者在成功路上历经艰辛的深层次解读。创新创业是一个起起伏伏的“波动过程”,有时会达到“波峰”,有时则会跌倒“波谷”,我们在“波峰”时应该想到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可以达到高峰,也必然有到“波谷”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心态坦然,在“波谷”时,要看到希望,看到光明,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谷底”,这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及气壮山河、不怕任何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决心。
三、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动体系,为大学生打开创新创业的通道
高等学校要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为这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近年来,各高校要高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旗帜,积极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断深化大学生创业行动,着力构建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动员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火热实践中实践自身价值。
各类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交叉专业。积极探索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创新实验、创业实践、论文发表、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折算学分,同时,要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同时,还可实行弹性学制,如延长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学籍保留年限,以此鼓励在校大学生去创新创业。
要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校外联动体系,充分开发、整合、利用好校内外优势资源,深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要积极健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要完善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和服务保证体系建设,建议在教学经费中设立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创新创业奖学金等专项费用。
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就要从源头上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热情。
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多种选择,乡村也可以实现创业梦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不会是一条十分宽敞、平坦的道路,也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适合去创业,创业的人更不可能人人都成功,他是集知识、技术、胆略、资金、人脉、素质、环境、观念、机会、经验等为一体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集中统一体。有的大学生敢想、敢做、敢为,其他条件都具备可以试一试去创新创业,而有的大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告别繁华的都市,返回自己的家乡,回到家乡刨土耕耘,将家乡的田间地头、草场林地、畜棚农舍当作自己创业的大舞台,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有文化、观念新、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滚滚涌动下,全国各地城乡、村镇产业兴旺,经济大发展。同时,国家为大学生返乡创业者创设的利好政策也层出不穷,国家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中,将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高校毕业生要积极投身到广阔天地的农村牧区,在日趋富饶美丽的新家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创造出一份新业绩。
参考文献:
[1]《公共部门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M].
[2]《教育经济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M].
作者简介:胡蓉(1975-11),女,山西夏县,汉族,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教学管理部,师资科科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及利用。
杨滢(1997-8),女,江苏扬州,回族,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增,给社会上输入了大批劳动力,虽然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却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高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也在逐年上升。面对日趋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了“以创业促就业”的政策思路,在大学生中要鼓励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
那么,大学生就业命令的形势和难點在哪里,而实现创新创业的途径有哪些,笔者就此谈点个人观点。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难点
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家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的影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处于低迷状态。据有关部门统计,失业者中大学毕业生未找到工作的本科、专科和研究生的比重达到44%,占全部失业人员的比重是9.6%,也就是说每10个失业人员中就有1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还不考虑以往积累下来的人数。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而据有关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就业总量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社会需求的结构性问题将成为就业的主要矛盾。而高校毕业生和大量的农民工的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会尤为突出。
二、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面临的困难和应持有的态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尤其在于激发青年的创造力。为此,国家层面作出了系统设计、全面部署,在这种政策号召下,汇集着众多创业者梦想的创业黄金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创新创业机遇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创新创业的大军中,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讲,创新创业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对创新创业的概念比较模糊,对于创业的难度估计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创新创业要敢于试、敢于失败,应当学会正确对待失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创新创业成功者所创造奇迹的宣传上,而缺乏对这些成功者在成功路上历经艰辛的深层次解读。创新创业是一个起起伏伏的“波动过程”,有时会达到“波峰”,有时则会跌倒“波谷”,我们在“波峰”时应该想到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可以达到高峰,也必然有到“波谷”的时候,要保持冷静,心态坦然,在“波谷”时,要看到希望,看到光明,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谷底”,这就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及气壮山河、不怕任何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决心。
三、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动体系,为大学生打开创新创业的通道
高等学校要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为这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近年来,各高校要高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旗帜,积极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断深化大学生创业行动,着力构建服务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动员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火热实践中实践自身价值。
各类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交叉专业。积极探索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创新实验、创业实践、论文发表、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折算学分,同时,要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同时,还可实行弹性学制,如延长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学籍保留年限,以此鼓励在校大学生去创新创业。
要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校外联动体系,充分开发、整合、利用好校内外优势资源,深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要积极健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要完善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和服务保证体系建设,建议在教学经费中设立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创新创业奖学金等专项费用。
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就要从源头上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热情。
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多种选择,乡村也可以实现创业梦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不会是一条十分宽敞、平坦的道路,也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适合去创业,创业的人更不可能人人都成功,他是集知识、技术、胆略、资金、人脉、素质、环境、观念、机会、经验等为一体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集中统一体。有的大学生敢想、敢做、敢为,其他条件都具备可以试一试去创新创业,而有的大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告别繁华的都市,返回自己的家乡,回到家乡刨土耕耘,将家乡的田间地头、草场林地、畜棚农舍当作自己创业的大舞台,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有文化、观念新、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滚滚涌动下,全国各地城乡、村镇产业兴旺,经济大发展。同时,国家为大学生返乡创业者创设的利好政策也层出不穷,国家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中,将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高校毕业生要积极投身到广阔天地的农村牧区,在日趋富饶美丽的新家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创造出一份新业绩。
参考文献:
[1]《公共部门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M].
[2]《教育经济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M].
作者简介:胡蓉(1975-11),女,山西夏县,汉族,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教学管理部,师资科科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及利用。
杨滢(1997-8),女,江苏扬州,回族,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