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兄弟民族。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同时,对民族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天,我们重新了解李大钊同志的民族思想,对于我们全面掌握李大钊的整个思想,了解他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兄弟民族。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同时,对民族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天,我们重新了解李大钊同志的民族思想,对于我们全面掌握李大钊的整个思想,了解他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有着悠久的牧业经济发展史,如何实现牧业产业化,是我国牧业能否发展的重大课题。而现行牧区草场土地的权利体系不清,直接制约着牧业技术和经营的产业化。理清并明确牧业草场的权利体系,是实现牧业产业化的关键。对此,乌日陶克套胡、杨蕴丽、麦拉苏等著《新牧区建设与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一书进行了有益探索,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草场土地权利体系,并对新牧区建设和牧业产业化进行系统论证,引发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思考。该书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对牧业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义。
市场为社会主义共享目标的实现既带来机遇和条件,也伴随挑战和困难。要形成有效持久的社会主义共享机制,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在共享实现上的角色和职能,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共享目标实现途径的多样性,在实践中从不同层面探索和研究社会共享机制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方法,推动社会主义共享目标的实现。
政法教育形成于1950年代,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它为政法工作培养专门干部.与政法工作强调政治性一样,政法教育是强调政治性的法学教育,非常重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纪律教育.改革开放后,法学教育日趋强调专业化、职业化.20世纪80年代,仍继续强调政治性.这与当时的社会治安形势及"严打"刑事政策有一定关系.1990年代以后,政治性在政法教育中日渐淡出,法学教育趋向服务市场经济的专业化.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在法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新实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深入政治领域,国家和社会治理广泛纳入全面依法治国范畴
法律与算法在技术性表征上具有类似性,即产生机制的类似性、功能效用的类似性、表达方式的类似性,这些类似性为法律借鉴算法创造了可能性.法律与算法在价值性内核上具有异质性,即运行逻辑的异质性、有效性来源的异质性、认知方式的异质性,这些异质性提示了法律与算法之间的距离.关于类似性与异质性的分析为法律的算法化限度提供了一个总原则,即法律在技术性的层面可以借鉴算法的模式与成果,但在价值性内核上应与算法保持距离.这个总原则可以分解为三个限度,即科学主义限度、建构主义限度、工具主义限度.科学主义限度要求法律在借鉴科学技术
推进小城镇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主要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较低、产业支撑不足、法规制度欠缺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带动型、资源优势带动型、工商贸易带动型、公共服务设施带动型、生态旅游带动型等特色产业,创新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已进入综合发展、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体系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对吉林省“两型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两型农业”体系建设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隐名出资的股权状态,不同于"出资人—股权—公司"的传统认定结构,涉及对内对外多重法律关系.现有相关规定深受契约法思维定式的影响,忽视了公司的程式地位,不仅使得股东认定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摇摆,而且严重困扰隐名出资的制度定型.从组织法视域出发,隐名出资可分为"借名取利型"和"借名经营型"两种类型,基于此,能够在公司程式运行、股权争议状态、善意取得等环节合理划定各主体间的关系,完成隐名出资的完整应用.此二元类型的划分以"行权"作为核心要素,从公司关系角度分析"名实分离"的两个主体与公司之间
宋代司法重视程序正义,在众证定罪之前,三次讯问之际,法司应向嫌犯出示书证、物证等证人证言以外的其他证据,传统众证定罪原则所强调的言词证据之间互相印证的既有模式因此发生变化.三问程序的创制,是古代言词证据规则的重要创新,实质上是对特殊人群免于刑讯特权的间接否定,即实施三问以后,嫌犯不再享有豁免掠治之特别关照.在三问前置、刑讯为辅的规则之下,宋代众证定罪证据规则经体系重构而实现自洽,对于改变以口供为中心的司法传统,构建各种证据相互印证的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既判力标准时后的形成权行使是一种诉讼行为,其将有可能从实质上推翻前诉判决,进而危及法的安定性.由于形成权的行使是在既判力的标准时后,属于"新事由",不受既判力的遮断,因而无法采用诉讼法上的遮断效路径加以排斥.实体法视角是将各种形成权的性质、行使效果以及形成权人与对方当事人的利害状况等实体法因素投射到遮断效路径,进而得出是否加以排斥的结论,其本身并非解决路径,但却为诉讼法上的诚信原则适用时的价值判断提供了客观标准.既判力标准时后的撤销权或解除权的行使构成不诚信的诉讼行为,属于对诉讼权利的滥用,依据实体法
市场型金融创新凸显了规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无论是选择性监管路径,还是规则扩张式监管路径,抑或是以监管沙箱为代表的实验式监管路径,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该冲突.以上三种路径,都是在"术"的层面上展开.为了超越以上三种路径,我国应在"道"的层面上进行理念与制度完善,即我国需要完善金融法治基础,建构金融法治哲学,制定《金融法典》或《金融法总则》,创新金融法的更新机制,创建市场型金融创新合法性裁定制度,完善市场型金融创新的法律责任,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市场型金融创新监管的法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