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春晚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soft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孙恒来说,这不仅仅是台晚会,更重要的是发出打工者群体的声音。在这台打工春晚的背后,承载的是中国2.4亿的庞大进城打工者的队伍。他们为这些城市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声音和需求很难被听到。
  2013年1月26日,春节前的一个星期六,还有5天,孙道平就要回到湖北十堰家乡过年了。孙道平在北京建筑工地上打工,眼下没有什么活儿,建筑公司发了几张票,叫几个工人看表演。
  当崔永元出现在团中央礼堂的舞台上时,孙道平才明白这台“表演”非同寻常,居然有名人,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节目——唱的、说的都是心坎里的话。一整个下午,他和工友在观众席坐了3个小时,为“打工春晚”拍红了手掌心。
  《劳工号子》响起时,全场沸腾了,演唱的大爷大妈来自安徽阜阳农村,他们穿着平时的衣服,演出时加上一条白色毛巾,戴在头上或搭在脖上,其中年龄最大的有69岁了。2天前,他们乘坐火车来到北京,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来京,在这么多人面前演出。 带头喊号子的大爷时永金“一点不紧张”,直称“很轻松、很有劲”,还说在台上演出条件好,在家里排练时是“一跺脚,地上的尘土就起来了”。
  51岁的匡子兵在台下激动地从头至尾与台上的演唱者们一起喊着号子。他经历过大跃进时期,参加集体劳动,现在的工作是回收演出礼堂前后两座大楼的废品。直到打工春晚排练的时候,他才知道有这样一台春晚。因为没票了,他站在礼堂的后面,倚靠着墙壁看完了整场演出。 他听到这台节目的策划人、工友之家创始人孙恒在台上:“据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全国打工春晚,你们不要把自己排除在晚会之外,它需要大家共同完成。”
  1月26日,2013年打工者春节联欢晚会如期举行,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团体表演,其中有苏州、深圳等的工友,也有小香玉、旭日阳刚等“明星”嘉宾助阵。
  低成本晚会
  一年前的1月8日,第一届打工春晚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的新工人剧场里举行。这一届打工春晚,用孙恒的话来说,主要是工友之家的人“自娱自乐”,观众主要是皮村周边的打工者,200多人参加,整场晚会用于场地的布置和装饰,一共算下来花了不到1000块。但录制的视频传到网上后,5天之内点击据称有40多万次。
  而今年完全不同了,他们决意要做个更大规模的春晚。
  早在2012年10月或更早的时候,各地的劳工组织陆续接到工友之家筹办打工春晚,邀请原创作品参演的通知。
  万事俱备,只欠场地。2012年12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孙恒与共青团权益部的王锋部长见面商量其他的事情,无意中谈到今年打工春晚正在寻找场地。对方二话没说,就直接带着孙恒去看场地,很快就定下来了。
  陕西农林卫视也加入了,打工春晚将由专业的电视节目组人员负责拍摄录播,并在腊月二十七晚在电视台进行播放——这是工友之家之前没有想到的。
  元旦,工友之家举办了打工春晚新闻发布会,开始动员在北京与工友之家有过合作的组织,进行票务登记。
  “今年一共投入有十几万。”孙恒告诉记者。不过,像旭日阳刚这样的“大腕”则没有任何的费用。农林卫视还为前来参演的打工者提供食宿以及往返的交通费用,工友之家的资助方香港乐施会也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
  于是,一台热热闹闹的春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1月22日晚上,打工春晚节目组在礼堂里安装灯光、音响设备,紧接的是24、25日连续两天的演出彩排,参演的工友们带着节目陆续从各地赶来。
  想怎么高兴就怎么来
  1月26日下午1点,二楼的会场门口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工友,他们相互招呼着,在大大的红色剪纸“家”的背景板前面拍照留念。
  皮村工友之家和同心实验学校的志愿者们摆起了小摊,售卖新工人艺术团的歌曲CD、同心互惠商店的牛仔环保袋等。一家网络公司也摆起了摊位,借着春节买票难的时机,顺势向工友们做起火车票插件广告。
  两点一刻,导演示意暖场的孙恒,节目可以开始了。同心希望学校的学生穿着火红的衣服,伴着《天下打工是一家》的音乐,跳起了开场舞。
  身着枣红色唐装上衣的小崔上场了,他依旧保持着那副似笑非笑的经典表情,一句“大家都来了”,立刻引发台下的山鸣海啸般的掌声。
  当天下午一共有24个节目,演出者们没有专业的演出服,直接套上平时穿着的上班工服就出场了,有人还自己动手绘制衣服。来自木兰花开的十几个姐妹们则穿着她们自己手绘的白色T恤,齐刷刷站在台前,开口便唱:“我想大声唱歌,要让世界听到我说。”
  “像其他的春晚,一首歌恨不得拆成几个小段,让四个人唱。在这里,一个人可以唱两首歌。”但实际在这台晚会上,你的确是想唱就唱。
  来自延安安塞的90后农民贺东,自称外号“洋芋疙蛋”,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让全场沸腾。唱完歌后,贺东仍然觉得不过瘾,又毛遂自荐多唱了一曲。随后上台串场的主持人小崔风趣地说道:“这才是打工春晚的魅力,表演完不想下去,就想耗在台上。”
  表演者“想唱就唱”,观众求之不得。碰上贺东这样的“麦霸”,台下非但没有起哄者,大家反而十分给力地大喊:再来一个!即使偶尔碰到忘词的,迎来的也是全场宽容的掌声。
  在反映家政女工的工作和行业规范的作品《家政颂》中,一个家政工大姐没有跟上节奏,忘了词儿卡在台上,顿了顿,台下立刻响起满场的加油掌声。
  结束后的当晚,小崔在自己的微博里写道,“第二届打工春晚录完,场地灯光音响都比去年好,希望打工者的境遇也能一年比一年好。”
  小崔也有自己的担忧。他“怕他们特专业,向电视台的晚会靠近。”如果那样,“就没意思了,我们就搞自己的联欢晚会,想怎么高兴就怎么来,这才是打工春晚。”
  孙恒参加《小崔说事》节目时认识了崔永元,觉得对方“平易近人,平和,亲切,像一个老大哥”。2012年第一次办打工春晚时,孙恒便试着用微博私信给崔永元,邀请他来主持晚会。小崔当时的回复有点模棱两可:“考虑一下,有时间就一定过来。”   没想到,最后崔永元当真出现在2012年的晚会现场——皮村简陋的大棚中,还自称“觉得很舒服”。这让孙恒很感动。
  因为有了前面的合作,北京工友之家再度邀请了小崔,小崔没有食言,准时亮相,让到场的打工者们惊喜不已。
  明年我们也要上打工春晚
  想要高兴,就要唱自己的心里话。2013年打工春晚将主题确定为“家”。不仅在春节来临时要回家,想回家,孙恒认为,家的背后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权益,包括居住和教育等。
  苏州工友原创的歌曲《搬家》,是亿万打工者在城市生活中的漂泊状态和心酸无奈的真实写照。作者段玉回想这么多次的搬家,她感觉有一些东西需要表达出来,从北京来到苏州后,就写下了这首《搬家》:搬家“感觉无奈又很好玩,像打游击战一样,我们是流动的。”“墙壁上大大的拆字,像时刻监视我的工长,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我即将流浪。”
  这位东北姑娘抱着吉他,在春晚台上一遍遍地唱着:“为什么流浪?不是梦中的橄榄树,是生活无奈的方向。”
  幼师专业出身的段玉,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吉他,并写了自己的歌。“在学校的时候写的歌,都很遥远的,是关于人生和梦想的,而现在写的歌曲则更贴近现实,想通过歌声来表达工人的心声”。到现在为止,段玉已创作出七八首关于打工的歌曲。
  段玉也参加了第一届打工春晚,当时她表演了原创歌曲《我的名字叫金凤》,让人们记住了她:他们不称呼我的名字/他们叫我打工妹/我有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金凤。
  除了内地的打工者,打工春晚也邀请了台湾、香港的劳工乐队,他们也在讲述不同背景下的底层劳工人群的同样遭遇。
  台湾劳工乐队黑手那卡西的《福气个屁》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台湾大批工厂关闭,大量劳工因此失业,用家喻户晓的广告歌讽刺“福气的生活”。香港毕利演唱的《一样的雨水》则讲述了依靠低保过活的底层人的故事。
  两岸三地的表演节目,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感受,传递的却是同一个信念:天下打工者是一家。
  下午5点半左右,这场“由打工者自编、自导和自演”的春节联欢晚会在保留节目《劳动者赞歌》中结束了,时长3个多小时。
  散场后,北京同心希望家园创始人、有过几十年打工经历的马小朵,兴奋地拉着朋友的手说:“明年我们也要拿出一个节目上打工春晚!”
  创造打工者的文化
  “打工春晚是一个平台,不仅仅是他们才艺的展示,更要展现出他们的情感和心声。”
  对孙恒来说,这不仅仅是台晚会,更要发出打工者群体的声音。因为在这台打工春晚的背后,承载的是中国2.4亿的庞大进城打工者的队伍。他们为这些城市做出了贡献,可他们的声音和需求很难被听到。
  在打工春晚出现之前,“没有一个属于打工者自己的晚会和舞台。”孙恒告诉记者。
  正如第一届打工春晚上,打工者许强创作的诗歌《打工时代》里,揭示了打工者在城市的发展中所付出的代价和牺牲:“中国的高楼大厦,填满他们凝固的汗水”,然而,“高楼大厦喝着我们的汗水,长得越来越高”,而“我们的身影,像一只蚂蚁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我们只看到自己的双手长满的厚茧,我们只看到自己的胸片上长满的尘肺……最后,我们什么也看不到了。”
  近年来,孙恒和新工人乐团创始人、皮村工会主席许多一直在建立打工者的舞台。2004年,出了第一张打工歌曲专辑《天下打工是一家》之后,孙恒除了在打工者群体里继续“用歌声呐喊,以文艺维权”的同时,也努力促成打工者群体主体文化的形成,为更多的打工者提供更多表达自己声音的空间和机会,他们要让劳动者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他们在自己的社区成立新工人剧场,让皮村及周边的工友前来观演;协同北京、广州和香港、台湾的劳工团体一起举办新工人文化艺术节、劳动文化论坛和打工文化艺术交流营等,来共同探讨如何塑造和发展打工者阶级的文化。
  由此,打工者慢慢发现自己可以唱歌,可以表达,他们用民谣、集体戏剧、相声、生活舞蹈等来讲述自己真实故事的同时,也逐渐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打工者文化。
  中国社科院卜卫教授长期关注和研究打工文化。她评价,这些打工者不再作为“他者”被大众媒介再现,而是直接表达了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对现状的思考。
  事实上,劳动者的热情和歌声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热烈而汹涌。这台以打工人群为主角的春晚,去年在皮村举行,今年在团中央礼堂,明年会在哪儿呢?
  站在台上,主持人崔永元在台上咧嘴一笑,大声说,“那明年打工春晚的地点提前告诉大家——”话没说完,台下观众大喊着:“人民大会堂!”
其他文献
即使没有道路和跑道,太阳能飞艇也可将重要物资送到这些密林地区。  但有着良好的意图,一艘巨大的太阳能飞艇是否真能解决非洲的问题?谁来为这艘昂贵的飞艇买单?  加拿大企业家戈德索尔一直梦想打造一艘太阳能飞艇,用于向非洲边远地区运输物资。现在这个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在战火纷飞的中非民主刚果共和国的热带雨林上空,一艘太阳能驱动的飞艇正在飞行,它好像刚刚从科幻影片中飞出来,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大概是一幅很
期刊
他经常接受采访,热爱书写文字、指点江山;他爱讲段子、秀“麻辣”,段子多半带点黄;他头发稀少,却满腹经纶,被称为地产界的思想家与才子——他是冯仑。    黑色方框眼镜、圆脑袋、小眼睛、光亮前额,以及导致法令纹加深的露齿笑组合成冯仑带有喜感的面部特征。1959年出生的冯仑,1984年获中央党校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领导创立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总资产近140亿元的万通控股掌舵人。当年与
期刊
直到2011年去世,塞缪尔·莫克一直告诉世人,建筑有责任帮助穷人改善生活质量,建筑师必须“挑战现状,负起环境改革和社会改革的责任”。当有人质疑他的做法改变不了贫穷问题,他只淡淡应道:“慈善是一种美德,值得我们一再重复的美德。”  美国阿拉巴马州的黑尔县是美国现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原本的棉花产业在美国南北战争后凋零,转为畜牧养殖、到今日以鲶鱼养殖为主要产业,但仍旧无法摆脱经济和种族的双重社会问题:棉
期刊
正如孔飞力所言,“‘损失分摊’在一个贫穷的农业社会是一种更为严酷的过程。当中国进入近代的时候,社会拥挤、贫穷,人们对于正在侵蚀这普通大众生存机会的种种实际力量几乎完全没有了解”。叫魂术是一种体现,可即使到今天,叫魂术何曾断绝?  《叫魂》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孔飞力的力作,他对1768年发生在乾隆盛世的所谓叫魂妖术进行了透彻的研究。此一“透彻”并不在于他挖掘叫魂风波的内情——这在事实上是
期刊
风景优美的岛屿,在资本全球化的时代,常常会被当成猎物觊觎,许多世外的风光将可能连同简单质朴的原居民一起,在掠夺式的旅游开发中被摧毁。但难得的是,济州岛却一直得以保持它的环境和文化,以外来者与原住民共融的方式积累着财富。  一月的济州岛天气阴冷,寒雨霏霏。  这是我们在韩国的第一站。  这个位于韩国南部的岛屿10万年前由海底火山形成。如今,因为纯净的海风、茂密的植被、奇异的火山石已成为国际旅游岛,对
期刊
童谣,是这个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一种歌曲。它是为儿童作的短诗,通常以古代仪式用语加工而来,或以较晚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左小祖咒,一个在过去14年里创作了14张专辑的摇滚歌手,用他的音乐记录了这个国家的演变。他仿佛一个变化多端的魔术师,不停地制造着新的悬念。在2013年的第一天,他发表了第15张专辑,《这小小的葡萄我从来没吃过》,以此献给中国的孩子。  在今天的华语乐坛,左小祖咒可以说是一位惊悚片
期刊
年后,前往五指山风景区的梦湖走春,顺道拜访食养山房主人——林炳辉先生,看他把“开门七件事”随心拨弄,使之回到最平常不过的生活中,却又充满禅机与美学的摇曳。回首与其结缘的片段与林林总总,算来也已经历一段岁月了。  虽然,食养山房被视为台湾精致美食文化的代表与标竿,得到无数的报道与奖项,也是台湾餐饮界少数能惊动“Discovery”频道,使其专程来台采访与制作专辑者。但是,许多人或许只能从其外相了解其
期刊
王保卫放弃了月薪过万的工作,花掉30多万元家产,为的是建成一个免费养老院,收上几十个孤苦老人。可是,从2012年春天开始,他遇到太多的不顺。当一个人期望凭个人之力撬动基层的养老和福利体系时,他需要面对的,远非是几个孤苦老人。  王保卫花了千余元,托人找到一个石匠,要给他的免费养老院门口立块功德碑。碑刻好拉过来一看,坏了,善缘安养苑,刻成了“善像安养苑”,有人捐了2000元,却刻成了1万元。  他很
期刊
岩就是“障碍即生活”这句话的记录者,我想认识他。  去年11月底,有学生带他来做客,我开门的时候,他们两个在昏黄灯光的楼道里笑嘻嘻地举着一串糖葫芦。坐下来,又捧出一盒小蛋糕。这蛋糕我认识,去年教过的几个男生“亲手”烤的,他们在课余经营一家校内小店,学校的空间真是小。  岩细高个儿,苏北人,19岁,土木建筑读大二,常会写些东西发在空间上。“障碍即生活”原意来自一个外国人,名字和出处他记不得了,是读高
期刊
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慈善机构善堂,是潮汕文化特有的现象。自明清起,善堂便开始施医赠药、救贫济困、养老育婴。  在这里,世俗世界与宗教信仰并存,传统慈善与现代公益同在,杂糅着潮商、宗族、华侨、宗教等不同社会力量,维系着善堂文化世代相传。  2013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汕头市存心善堂里一片喧嚣。  暮色之下,几盏白灯灼得晃眼,善堂外的空地上摆上了一圈供桌,金黄的绸布衬托着。一筐筐脐橙,花篮簇拥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