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伟大的捷克教育家扬?阿姆司?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ius)是近代教育理论的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一位广泛而久远地影响了近现代教育教学实践的杰出教育活动家。特别是他的巨著《大教学论》堪称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这本著作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改革中世纪的旧教育、建立资本主义新教育的主张,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体系。系统论述并实践验证的教学艺术理论,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仍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夸美纽斯的教学艺术思想与理论,一扫中世纪封建宗教教育的俗浊僵硬,为沉闷窒息的教育界吹进一股清新通透的空气,它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促使人们跳出经院哲学烦琐思辩和追求来世的窠臼、摆脱教育上死记硬背压抑人性的框框,正视教育在帮助人们过好现世生活上的重要作用,看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需要和主动性,从而丰富和壮大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而且,它给后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以长久深刻的影响和启迪。它给后来者的教育思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开放性模式,即对儿童天性的发现与肯定、对现世生活的正视和追求,以及对教学手段方法的扩展和创新。
一、对儿童天性的发现与肯定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类的天性中即蕴藏着知识、道德、宗教,应依靠教育的力量去启发、培植,而启发和培植应及时,因而提倡学前教育。其理由是:幼小儿童虽然软弱,但也容易塑造;人的年岁有限,可学问无穷,应尽早利用时间学习;神之所以赋予幼年特别长的时间,就是为了使儿童能接受充分的教育;幼年时所受教育的影响最大最久;人心好动,如不施教,则有损无益。因此,学前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期,是知识的播种期,如错过机会,则难以后补。
夸美纽斯指出“学生之所以憎恶学问,原因是在教员自己身上”,我们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他认为孩子们的求学欲望是由父母、教师、学校、所教学科、教学方式、国家的权威激发的。如在学校方面,他说“学校本身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校内外看去都应当富有吸引力。为此他还专门编写了一部戏剧集《学校──游戏或活动的百科全书》。在国家的权威方面,他认为“政府当局和学校的主管人可以出席公共仪式(如同宣告、辩论、考试和升学之类),赞扬用功的学生,给他们小的礼物,这样去激起学生的热忱”,这就是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提出的引起学习兴趣、动机的附属内力。当然,夸美纽斯还很注重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与他们兴趣、天性相符合的学科。他根据性格差异把儿童分为六种,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教育策略并指出“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理解的东西不要给他们去学习”。他主张一切教学工作应该遵循自然,教育也要遵循儿童的自然,这种“自然”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
二、对现实生活的正视和追求
夸美纽斯详细阐述了宇宙万物存在着坚定不移的“自然规律”或“法则”,认为这些“自然规律”或“法则”就是存在于宇宙万物中的“秩序”。在《大教学论》中他用了约三分之一的篇幅,通过引证类比的方法来阐述他的“教育适应适应自然”思想。这一教育法则,启迪了现代世界教育革新运动,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首先,他首次系统论证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从自然适应性原则出发,首次系统论述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他将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并对应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学校和大学,每一时期学习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一划分为后来学年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育应尊重儿童,尊重生命。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重结果不重过程”,“重传递不重发展”,“重教师的教不重学生的学”,“重统一不重个性”,“重权威不重创造”,“学生被动的学”等现象。这些教育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儿童本身,忽视儿童自尊的需要。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必须尊重儿童,尊重生命,包括尊重儿童生命的独特性、整体性及自主性。
再次,教育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其体验感知外部世界的直接刺激,儿童很多经验感官也是来自其现实生活。在学校教育中,课程内容应当更多的来源于现实生活,接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并将其融入人类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儿童生活除了以认知为主的理性生活外,还应有交往、体验、理解、感悟、反思等。因此课程的实施,要把儿童从单一的学科生活和理性生活中解脱出来,着眼于构建多样的、丰富的、完整的生活课程,使其真正的“贴近生活”、“回归自然”。
三、对教学方法的扩展和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夸美纽斯对于旧时学校缺点的体会是很深刻的。他说:“旧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场。他自己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悲惨地损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节上面浪费了青春的鲜美的岁月。” 所以他决心写出《大教学论》来,“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使青年们能够“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进行学习。因为,既然人是一咱可教的动物,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见教育办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够,也不是学科太难。”
主张设立一个“学校之学校”或“教学法学院”。夸美纽斯所说的教学方法包括教育方法与教学组织在内,不只是课堂讲课方法。他提出直觀、量力、理解、应用、循序渐进、发展悟性,新旧衔接等等教学原则;榜样、实践、预防等等教育原则;提问、练习等等教学方法;注意学龄分期;倡导编写教本及教学参考书;拟出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学校作息制度;甚至连设立高等师范学校及大学如何进行课堂讨论,如何进行公开答辩等等问题都提出了他的卓越的见解。
总之,夸美纽斯一生中热诚致力于教育问题的研究,专心于教学改革问题,他亲自担任校长,从事于教育实践工作。在其教育著作中,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以大量的“教”与“学”的原则、规则面目出现。不但论述了“教”与“学”的原则、规则在不同类型的“教”与“学”中的运用,而且也论述了“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的运用”,是“教”与“学”的主导原则综合的全面的体现。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等,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仍有积极的意义。
夸美纽斯的教学艺术思想与理论,一扫中世纪封建宗教教育的俗浊僵硬,为沉闷窒息的教育界吹进一股清新通透的空气,它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促使人们跳出经院哲学烦琐思辩和追求来世的窠臼、摆脱教育上死记硬背压抑人性的框框,正视教育在帮助人们过好现世生活上的重要作用,看重儿童的学习兴趣、需要和主动性,从而丰富和壮大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而且,它给后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以长久深刻的影响和启迪。它给后来者的教育思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开放性模式,即对儿童天性的发现与肯定、对现世生活的正视和追求,以及对教学手段方法的扩展和创新。
一、对儿童天性的发现与肯定
夸美纽斯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类的天性中即蕴藏着知识、道德、宗教,应依靠教育的力量去启发、培植,而启发和培植应及时,因而提倡学前教育。其理由是:幼小儿童虽然软弱,但也容易塑造;人的年岁有限,可学问无穷,应尽早利用时间学习;神之所以赋予幼年特别长的时间,就是为了使儿童能接受充分的教育;幼年时所受教育的影响最大最久;人心好动,如不施教,则有损无益。因此,学前时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期,是知识的播种期,如错过机会,则难以后补。
夸美纽斯指出“学生之所以憎恶学问,原因是在教员自己身上”,我们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他认为孩子们的求学欲望是由父母、教师、学校、所教学科、教学方式、国家的权威激发的。如在学校方面,他说“学校本身应当是一个快乐的场所,校内外看去都应当富有吸引力。为此他还专门编写了一部戏剧集《学校──游戏或活动的百科全书》。在国家的权威方面,他认为“政府当局和学校的主管人可以出席公共仪式(如同宣告、辩论、考试和升学之类),赞扬用功的学生,给他们小的礼物,这样去激起学生的热忱”,这就是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提出的引起学习兴趣、动机的附属内力。当然,夸美纽斯还很注重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与他们兴趣、天性相符合的学科。他根据性格差异把儿童分为六种,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教育策略并指出“一切学科都应加以排列,使其适合学生的年龄,凡是超出了他们理解的东西不要给他们去学习”。他主张一切教学工作应该遵循自然,教育也要遵循儿童的自然,这种“自然”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
二、对现实生活的正视和追求
夸美纽斯详细阐述了宇宙万物存在着坚定不移的“自然规律”或“法则”,认为这些“自然规律”或“法则”就是存在于宇宙万物中的“秩序”。在《大教学论》中他用了约三分之一的篇幅,通过引证类比的方法来阐述他的“教育适应适应自然”思想。这一教育法则,启迪了现代世界教育革新运动,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首先,他首次系统论证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从自然适应性原则出发,首次系统论述了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他将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并对应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学校和大学,每一时期学习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一划分为后来学年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教育应尊重儿童,尊重生命。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重结果不重过程”,“重传递不重发展”,“重教师的教不重学生的学”,“重统一不重个性”,“重权威不重创造”,“学生被动的学”等现象。这些教育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儿童本身,忽视儿童自尊的需要。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必须尊重儿童,尊重生命,包括尊重儿童生命的独特性、整体性及自主性。
再次,教育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其体验感知外部世界的直接刺激,儿童很多经验感官也是来自其现实生活。在学校教育中,课程内容应当更多的来源于现实生活,接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并将其融入人类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儿童生活除了以认知为主的理性生活外,还应有交往、体验、理解、感悟、反思等。因此课程的实施,要把儿童从单一的学科生活和理性生活中解脱出来,着眼于构建多样的、丰富的、完整的生活课程,使其真正的“贴近生活”、“回归自然”。
三、对教学方法的扩展和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夸美纽斯对于旧时学校缺点的体会是很深刻的。他说:“旧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场。他自己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悲惨地损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节上面浪费了青春的鲜美的岁月。” 所以他决心写出《大教学论》来,“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使青年们能够“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进行学习。因为,既然人是一咱可教的动物,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见教育办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够,也不是学科太难。”
主张设立一个“学校之学校”或“教学法学院”。夸美纽斯所说的教学方法包括教育方法与教学组织在内,不只是课堂讲课方法。他提出直觀、量力、理解、应用、循序渐进、发展悟性,新旧衔接等等教学原则;榜样、实践、预防等等教育原则;提问、练习等等教学方法;注意学龄分期;倡导编写教本及教学参考书;拟出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学校作息制度;甚至连设立高等师范学校及大学如何进行课堂讨论,如何进行公开答辩等等问题都提出了他的卓越的见解。
总之,夸美纽斯一生中热诚致力于教育问题的研究,专心于教学改革问题,他亲自担任校长,从事于教育实践工作。在其教育著作中,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以大量的“教”与“学”的原则、规则面目出现。不但论述了“教”与“学”的原则、规则在不同类型的“教”与“学”中的运用,而且也论述了“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的运用”,是“教”与“学”的主导原则综合的全面的体现。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等,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仍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