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对甘薯新品种赣薯2号结薯性状和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插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甘薯的鲜薯产量最高,可达49 260kg/hm2,同时在此栽插密度下结薯性状好,外观品质佳。
关键词:红壤旱地;甘薯;栽插密度;结薯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32-03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又名紅薯、山芋、地瓜、番薯、白薯等,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Ipomoea)双子叶蔓生草本植物,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年生植物,在温带为一年生作物[1-3]。甘薯为高产作物,适应性强,耐旱耐瘠,适应不同种植方式,曾在我国粮食紧缺年代作为救灾粮食大量种植,1960年全国种植面积为1 048.1万hm2,创历史最高点[4]。近年来,甘薯面积呈下降趋势,但仍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5-8]。
甘薯合理密植是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陈石品[9-10]研究指出,不同栽插密度对脱毒甘薯产量影响非常大,密度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曲线为抛物线,当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左明玉[11]等对三康8号栽培研究结果为栽插69 000株/hm2产量最高,效果最好;罗鸿认为甘薯一号栽插密度为75 000株/hm2产量最高。吴问胜[12]等认为短蔓品种应密植,旱薄地宜密植。栽插密度还与栽插时间早晚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同一品种栽插时间早应适当稀植,栽插时间晚应适当密植。本研究以赣薯2号为材料,在江西红壤旱地开展不同栽插密度试验,研究其在江西红壤旱地的合理密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验品种为赣薯2号。
1.2 试验地点和试前肥力 试验设在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旱作物博览园内,为中度熟化红壤旱地,母质为第四纪红粘土,具有代表性,前茬为秋芝麻—冬闲,持水力较弱,肥力中等(见表1)。
1.3 试验处理设计和试验方法 赣薯2号是一个新选育水果型品种,以鲜生食为主,也适宜烘烤蒸煮食用。由于赣薯2号从选育到应用时间不长,对其在红壤旱地的配套栽插密度还没有做过具体研究。为研究其在红壤旱地的最佳栽插密度特进行了本次试验。在育苗时间、栽插方式、栽插时间、施肥水平、收获时期一致的前提下,设计了5个不同栽插密度处理,即A1(ck)=5.25万株/hm2,A2=6.00万株/hm2,A3=6.75万株/hm2,A4=7.50万株/hm2,A5=8.25万株/hm2,以处理A1作为对照。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0m2(5m×4m),走道宽40cm,四周设保护行。试验前将土壤翻耕耙匀做小区,2012年5月28日统一栽插。栽插前统一施有机肥400kg/667m2+施复合肥50kg/667m2作基肥,采用取单垄单行的栽插方式。在赣薯2号的整个生育期内各种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都保持一致,各处理统一在10月25日收获。
各试验处理在收获时分小区测量鲜薯产量。同时每小区随机取5株甘薯考种,调查的指标为生育进程、结薯性状、外观品质、鲜薯产量。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3和DPS v7.05统计分析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生育进程的影响 育苗时间统一为2012年3月11日,栽插时间统一为2012年5月28日。不同栽插密度处理下赣薯2号的的生育进程表见表2。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生育进程有所不同,主要表现栽插密度越稀,其分枝期越早和封垄期越晚;但不同的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还苗期没有影响。
2.2 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结薯性状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由于赣薯2号收获期的弹性比较大,为了比较测产的准确性,所有处理均于10月25日收获。从表3可以看出,单株鲜薯重表现为处理A1(847g/株)>处理A2(837g/株)>处理A3(789g/株)>处理A4(720g/株)>处理A5(640g/株),可见栽插密度越大,赣薯2号的单株鲜薯重就越小;各处理的单株最大鲜薯最重的是处理A1(525g/株),最小的是处理A5(420g/株),而且从单株最大鲜薯重来看,也表现为栽插密度越大其最大鲜薯重越小。赣薯2号是一种鲜食为主的水果型品种,其薯块太大或者是太小均影响商品性,中型薯率越高越表明其商品性越好,价格也要高一些。在本试验中,中型薯率中表现为处理A3(47.0%)>处理A4(43.5%)>处理A2(39.4%)>处理A5(36.2%)>处理A1(30.0%),其中处理A4、处理A3、处理A2的比率较高,商品性较好。在鲜薯外观品质中,处理A3表现最好,其次是处理A4和处理A2。
2.3 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下赣薯2号鲜薯产量情况见表4。由表4可知,产量从高至低依次为:处理A3(49 260kg/hm2)>处理A4(46 800kg/hm2)>处理A2(45 900kg/hm2)>处理A5(42 727kg/hm2)>处理A1(40 367kg/hm2)。进一分析可以得出,(1)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产量影响明显。(2)单一从高产这个因素来考虑,处理A3产量最高,比稀植5.25万株/hm2增产22.0%,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比稀植6.00万株/hm2增产7.3%,但未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比密植8.25万株/hm2增产15.3%,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比密植7.50万株/hm2增产5.3%,未达到显著水平。(3)以稀植5.25万株/hm2为对照,稀植6.00万株/hm2增产13.7%,达极显著水平;密植7.50万株/hm2比密植8.25万株/hm2增产,也达到了极显薯水平。因此,在江西省红壤旱地赣薯2号的栽插密度以6.00万~7.50万株/hm2为宜,其中以栽插密度6.75万株/hm2左右效果最佳。 3 小结
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生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栽插密度越稀,其分枝期越早和封垄期越晚;但不同的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还苗期没有影响。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主要结薯性状有影响,随着栽插密度增大,赣薯2号的单株鲜薯重就越轻,其单株最大鲜薯重也越轻,说明群体密度与赣薯2号单株鲜薯重和单株最大鲜薯重呈负相关。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结薯性状的中薯率影响表现一定的规律,即密度在5.25万~6.75万株/hm2时随着密度增加,中薯率也随之上升;当密度在6.75万~8.25万株/hm2时随着密度增加,中薯率反而随之下降。赣薯2号的外观品质不是说栽插越稀越好,也不是越密越好。在本次試验条件下,表现为以栽插密度为6.75万株/hm2的外观品质最好。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鲜薯产量影响明显,过稀过密都不利高产。在江西省红壤旱地5月下旬栽插的情况下,“赣薯2号”栽插密度不宜在6.00万株/hm2以下和7.50万株/hm2以上,以定苗6.75万株/hm2左右为宜,产量最高,可达49 260kg/hm2。
参考文献
[1]牟致远,赖仲铭.作物育种学(各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2]陆漱韵,刘庆昌,李惟基.甘薯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刁操铨.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4]王裕欣,肖利贞主编.甘薯产业化经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5]马代夫.世界甘薯生产现状和发展预测[J].世界农业,2001(1):17-19.
[6]房伯平,张雄坚,陈景益,等.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广东农业科学,2004(增刊):3-5.
[7]陈选阳,陈凤翔,袁照年,等.甘薯新品种金山630的选育及其生理特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3):347-350.
[8]刘润平.整合资源 共走“红薯之路” 解决粮食安全[J].2009,12:8-9.
[9]黄成星.优质鲜食甘薯品种齐宁10号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10]陈石品.脱毒甘薯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J].江西农业科技,2000(5):14-16.
[11]左明玉,周开芳,郑明强.不同栽植密度对脱毒红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8):62-63.
[12]吴问胜.紫心甘薯赣薯1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红壤旱地;甘薯;栽插密度;结薯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32-03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又名紅薯、山芋、地瓜、番薯、白薯等,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薯属(Ipomoea)双子叶蔓生草本植物,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年生植物,在温带为一年生作物[1-3]。甘薯为高产作物,适应性强,耐旱耐瘠,适应不同种植方式,曾在我国粮食紧缺年代作为救灾粮食大量种植,1960年全国种植面积为1 048.1万hm2,创历史最高点[4]。近年来,甘薯面积呈下降趋势,但仍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5-8]。
甘薯合理密植是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陈石品[9-10]研究指出,不同栽插密度对脱毒甘薯产量影响非常大,密度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曲线为抛物线,当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左明玉[11]等对三康8号栽培研究结果为栽插69 000株/hm2产量最高,效果最好;罗鸿认为甘薯一号栽插密度为75 000株/hm2产量最高。吴问胜[12]等认为短蔓品种应密植,旱薄地宜密植。栽插密度还与栽插时间早晚有关系,一般情况下,同一品种栽插时间早应适当稀植,栽插时间晚应适当密植。本研究以赣薯2号为材料,在江西红壤旱地开展不同栽插密度试验,研究其在江西红壤旱地的合理密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验品种为赣薯2号。
1.2 试验地点和试前肥力 试验设在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旱作物博览园内,为中度熟化红壤旱地,母质为第四纪红粘土,具有代表性,前茬为秋芝麻—冬闲,持水力较弱,肥力中等(见表1)。
1.3 试验处理设计和试验方法 赣薯2号是一个新选育水果型品种,以鲜生食为主,也适宜烘烤蒸煮食用。由于赣薯2号从选育到应用时间不长,对其在红壤旱地的配套栽插密度还没有做过具体研究。为研究其在红壤旱地的最佳栽插密度特进行了本次试验。在育苗时间、栽插方式、栽插时间、施肥水平、收获时期一致的前提下,设计了5个不同栽插密度处理,即A1(ck)=5.25万株/hm2,A2=6.00万株/hm2,A3=6.75万株/hm2,A4=7.50万株/hm2,A5=8.25万株/hm2,以处理A1作为对照。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0m2(5m×4m),走道宽40cm,四周设保护行。试验前将土壤翻耕耙匀做小区,2012年5月28日统一栽插。栽插前统一施有机肥400kg/667m2+施复合肥50kg/667m2作基肥,采用取单垄单行的栽插方式。在赣薯2号的整个生育期内各种病虫害防治和水分管理都保持一致,各处理统一在10月25日收获。
各试验处理在收获时分小区测量鲜薯产量。同时每小区随机取5株甘薯考种,调查的指标为生育进程、结薯性状、外观品质、鲜薯产量。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3和DPS v7.05统计分析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生育进程的影响 育苗时间统一为2012年3月11日,栽插时间统一为2012年5月28日。不同栽插密度处理下赣薯2号的的生育进程表见表2。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生育进程有所不同,主要表现栽插密度越稀,其分枝期越早和封垄期越晚;但不同的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还苗期没有影响。
2.2 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结薯性状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由于赣薯2号收获期的弹性比较大,为了比较测产的准确性,所有处理均于10月25日收获。从表3可以看出,单株鲜薯重表现为处理A1(847g/株)>处理A2(837g/株)>处理A3(789g/株)>处理A4(720g/株)>处理A5(640g/株),可见栽插密度越大,赣薯2号的单株鲜薯重就越小;各处理的单株最大鲜薯最重的是处理A1(525g/株),最小的是处理A5(420g/株),而且从单株最大鲜薯重来看,也表现为栽插密度越大其最大鲜薯重越小。赣薯2号是一种鲜食为主的水果型品种,其薯块太大或者是太小均影响商品性,中型薯率越高越表明其商品性越好,价格也要高一些。在本试验中,中型薯率中表现为处理A3(47.0%)>处理A4(43.5%)>处理A2(39.4%)>处理A5(36.2%)>处理A1(30.0%),其中处理A4、处理A3、处理A2的比率较高,商品性较好。在鲜薯外观品质中,处理A3表现最好,其次是处理A4和处理A2。
2.3 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下赣薯2号鲜薯产量情况见表4。由表4可知,产量从高至低依次为:处理A3(49 260kg/hm2)>处理A4(46 800kg/hm2)>处理A2(45 900kg/hm2)>处理A5(42 727kg/hm2)>处理A1(40 367kg/hm2)。进一分析可以得出,(1)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产量影响明显。(2)单一从高产这个因素来考虑,处理A3产量最高,比稀植5.25万株/hm2增产22.0%,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比稀植6.00万株/hm2增产7.3%,但未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比密植8.25万株/hm2增产15.3%,达极显著差异水平;比密植7.50万株/hm2增产5.3%,未达到显著水平。(3)以稀植5.25万株/hm2为对照,稀植6.00万株/hm2增产13.7%,达极显著水平;密植7.50万株/hm2比密植8.25万株/hm2增产,也达到了极显薯水平。因此,在江西省红壤旱地赣薯2号的栽插密度以6.00万~7.50万株/hm2为宜,其中以栽插密度6.75万株/hm2左右效果最佳。 3 小结
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生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栽插密度越稀,其分枝期越早和封垄期越晚;但不同的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还苗期没有影响。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主要结薯性状有影响,随着栽插密度增大,赣薯2号的单株鲜薯重就越轻,其单株最大鲜薯重也越轻,说明群体密度与赣薯2号单株鲜薯重和单株最大鲜薯重呈负相关。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结薯性状的中薯率影响表现一定的规律,即密度在5.25万~6.75万株/hm2时随着密度增加,中薯率也随之上升;当密度在6.75万~8.25万株/hm2时随着密度增加,中薯率反而随之下降。赣薯2号的外观品质不是说栽插越稀越好,也不是越密越好。在本次試验条件下,表现为以栽插密度为6.75万株/hm2的外观品质最好。不同栽插密度对“赣薯2号”的鲜薯产量影响明显,过稀过密都不利高产。在江西省红壤旱地5月下旬栽插的情况下,“赣薯2号”栽插密度不宜在6.00万株/hm2以下和7.50万株/hm2以上,以定苗6.75万株/hm2左右为宜,产量最高,可达49 260kg/hm2。
参考文献
[1]牟致远,赖仲铭.作物育种学(各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2]陆漱韵,刘庆昌,李惟基.甘薯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刁操铨.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4]王裕欣,肖利贞主编.甘薯产业化经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5]马代夫.世界甘薯生产现状和发展预测[J].世界农业,2001(1):17-19.
[6]房伯平,张雄坚,陈景益,等.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广东农业科学,2004(增刊):3-5.
[7]陈选阳,陈凤翔,袁照年,等.甘薯新品种金山630的选育及其生理特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3):347-350.
[8]刘润平.整合资源 共走“红薯之路” 解决粮食安全[J].2009,12:8-9.
[9]黄成星.优质鲜食甘薯品种齐宁10号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10]陈石品.脱毒甘薯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J].江西农业科技,2000(5):14-16.
[11]左明玉,周开芳,郑明强.不同栽植密度对脱毒红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8):62-63.
[12]吴问胜.紫心甘薯赣薯1号主要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