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结合新时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专业综合改革的关键节点,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析,以期在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养及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等的同时,为涉农高校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种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5-0269-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king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key nod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revision and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he new period,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s optimized and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 in this major,which also provide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lant production professional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s;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ractical teaching;System;Optimization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吉教高〔2020〕17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高教科研项目“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JGJX2021D420);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21年校级教改重点课题“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三三模式’的构建研究”(2021XJZD01)。
作者简介 姜龙(1988—),男,吉林长春人,讲师,博士,从事高等教育与教学方法、作物遗传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1-10;修回日期 2021-05-03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历年来都十分重视的一项人才工程,而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提升学生创新型等综合能力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锻炼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必要环节[1-2]。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增,不同学科的融合性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势如破竹,创新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研究正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
种铸基石,粮安天下。种子是保障农业安全的生产“压舱石”,对维稳国民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国家十分重视涉农高校种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而基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涉农高校输出高质量、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必由之路[4-5]。该研究基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区域种业刚需为发力点,瞄准岗位需求,融合多学科领域进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这对提高地方应用型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背景
实践教学体系的本质与内涵源于各因素及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统一性有机总体[6]。涉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应将农时、农事、农情融为一体,紧紧围绕“农业”行业的鲜明特色,将产、学、研作为行动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同时涉农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有企业、行业的参与,形成遥相辉映之势,即与生产实践相对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鲜明特色。
国外涉农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形式也比较繁多,主要有自主性学习、强化辅助验证实验、交叉融合性综合实验、生产实习、科学研究[7-8]。近年来,随着国家多样化农业政策的出台,涉农高校已经意识到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性,也正积极着力探索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相融合的“多面手”型综合能力为主线的新实践教学体系之路。
2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维度性分析
2.1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1 陈旧的实验教学观念呈现,教师的独创精神缺乏。
多年来,由于高校课程设置“多而繁”,很多青年教师授课“多而杂”,且一线青年教师往往是刚毕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理论功底较深但实践经验相对较为匮乏[9]。另外,受到教学任务考核指标的硬性要求,教师的工作量均很大,这样就牵绊了高校教师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和内容、挖掘创新型实验教学“基因”、研讨创新型实验教学路径等方面略显“乏力”。
2.1.2 实验教学内容老套,教学方法与现实需求相脱节。
目前,较多高校自然科学类实验往往以基础性或是验证性试验为主,针对的仅仅是基础理论或者既定现象开设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老套[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作为“主角”,通过详细的多媒体或者板书,将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一一罗列,作以简单介绍,直接向学生透露或者告知实验结果。而学生只是一味地重复实验操作步骤,充当一个“操作工”的角色,这种“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创新性培养方面也是“捉襟见肘”。 2.1.3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施不健全。
开展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经费或专项实践教学建设资金[11]。国内很多高校在实验设施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实验设备增补等方面投入经费相对较少,导致实验硬件设施不健全、陈旧落后或者更新滞后,进而出现了实验辅助工具或基本设施与实践教学的现实需求相矛盾的困境,最终大大延缓了专业实践教学进程。
2.1.4 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科研立项数目、文章发表数量与质量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指标内容[12]。很多高校也把上述指标作为考核教师科研能力與水平的直接标准。一方面,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机制有待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岗前培训环节较少或者培训只是浮在表面。另一方面,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只是由教育管理部门的督导组老师或者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师兼职完成相关实践教学管理,尚无法组建形成一个闭合循环式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2.1.5 学生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积极性不够。
由于学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受多年惯性思维干扰,大部分专业学生认为理论成绩直接与考试成绩或者奖学金评定直接挂钩,只是片面注重理论的考核,尚未形成对实践教学的理性认识[13]。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在实验教学环节,很多专业学生仅仅是浮于形式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机械地重复实验步骤,对实验任务应付了事;在实习环节,多数专业学生不思创新和主动创造,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极为匮乏;在毕业环节,听从教师“指哪打哪”,缺乏沟通,创新及独立思考意识有待提高,主动思考并提出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和方案次数较少。
2.2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
2.2.1 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理念思维定式。
教学模式应突破以往的“填鸭式”“给予式”“灌输式”教学定式,以培养创新型能力为宗旨和目标,突出教与学相协调的重要性,彰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效,实现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发展[14-15]。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思维应发生实质性变化,教师自身应牢固树立“夯实基础、加速创新”意识,学生应牢固树立“突破自我、创新独立”意识,真正体现教师发展与学生进步协同并进。
2.2.2 构建并优化了“两平台六模块”实践教学新体系。
目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依托的实践教学平台有吉林省作物学优势重点特色学科、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省发改委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吉林市作物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黄大年式”作物学教学团队等科研平台;开展实践教学的校内基地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旱作试验场圃和水田试验场圃、植物园种子资源圃等;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种企有吉林省鸿泽种业、吉林省鸿翔种业、吉林鸿基种业、吉林瑞丹种业、吉林省八达农药等。各级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基地)构成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内涵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基。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根据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根据行业岗位需求及企事业单位用人标准,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三大能力为目标主线,基于学生能力素养培养与训练循序渐进的现实规律,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并优化了传授知识、运用提高、研究创新的“两平台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见图1。
2.2.3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适用性专业技术人才。
课程团队在制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基于吉林省优势农作物及极具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等农业发展特点的前沿动态,以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导向为“风向标”,并适时对吉林省的种企、用人单位开展了相关行业调研,尤其是聘请了企业主管、研发经理等行业专家,教育局、教务处等管理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适合于当前及未来吉林省农业发展的适用性、专用性、创新性人才。
2.2.4 专业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技能培养与鉴定紧密结合。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得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均能达到共赢的目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是学校最早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的院系之一,与学院签订长久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有吉林省魏巍农业集团、吉林省金庆种业、吉林省平安种业、吉林市松花江种业、吉林省广德种业等种子公司。上述种企已经对2021届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早早地抛出了“橄榄枝”,积极地为该专业的毕业生铺设了就业通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成立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大有裨益。第一,可以使得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现实转化,即有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第二,可以丰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要素,使得专业的科技成果在企业“落地生根”;第三,结合企业的岗位和用人需求,可以更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理念,也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业务能力,坚实育人思想。
2.2.5 科研项目与实验课程有机结合。
将教师的科研项目融合到学生的实验课程中来,即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是近年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转型期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举措。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教师团队在申请科研项目时经常将本科专业学生纳入团队研究成员之中,同时获得立项后,本科生也真实地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来。通过科研项目与实验课程有机对接和有机结合,大大丰富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特色。通过将科研项目融入实验课程教学中来,一方面可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实验成果的产出更富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实验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进一步拓宽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兴趣、科研思维均得到锻炼和提升,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3 结语
该研究以吉林地区及其辐射地区的区域性企事业单位用人刚需为着力点,发挥应用型高等农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立足论文研究的本职性内涵工作,搭建了专业与企业深入沟通的桥梁,以不断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研究目的,对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构建与优化。该研究对提高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代表的地方应用型农业高等院校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和水平,对培养创新型种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构建并优化了的 “两平台六模块”实践教学新体系教学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强,可在涉农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必修课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席增雷,张卫强,陈志国.基于产教融合的独立学院经济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1):114-120.
[2] 李保云,张海林,张洪亮,等.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2):128-131.
[3] 冯万军,杜慧玲,贺立恒,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4):70-73.
[4] 张桂莲,张海清,唐启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92-93.
[5] 郑跃进,孟超敏,王黎明,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研究——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种子,2015,34(9):128-131.
[6] 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1-64.
[7] 洪林.国外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學体系与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586- 1588.
[8] 刘占发.浅谈国外高校实践教学的启示[J].中国商界,2009(7):128.
[9] 厉旭云,梅汝焕,叶治国,等.高校实验教学研究的发展及趋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131-135,197.
[10] 张运楚,姜爱民,徐红东,等.高校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现状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224-228.
[11] 吕莉.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23):159-160.
[12] 王婧,李文兰.“双一流”视角下我国各地区高校科研影响力的计量分析:基于ESI数据库[J].图书馆,2019(4):72-78.
[13] 张烈平,冯兵,李德明.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93-197.
[14] 陈卓.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与灌输:三种教学类型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2):87-92.
[15] 王世利,王智慧.“填鸭式”教学方法辨正[J].学理论,2012(33):225-226.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种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5-0269-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aking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key nod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revision and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he new period,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s optimized and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 in this major,which also provide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lant production professional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s;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ractical teaching;System;Optimization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吉教高〔2020〕17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高教科研项目“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JGJX2021D420);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21年校级教改重点课题“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三三模式’的构建研究”(2021XJZD01)。
作者简介 姜龙(1988—),男,吉林长春人,讲师,博士,从事高等教育与教学方法、作物遗传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20-11-10;修回日期 2021-05-03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历年来都十分重视的一项人才工程,而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提升学生创新型等综合能力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锻炼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必要环节[1-2]。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增,不同学科的融合性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势如破竹,创新型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的研究正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问题。
种铸基石,粮安天下。种子是保障农业安全的生产“压舱石”,对维稳国民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国家十分重视涉农高校种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而基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涉农高校输出高质量、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必由之路[4-5]。该研究基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区域种业刚需为发力点,瞄准岗位需求,融合多学科领域进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这对提高地方应用型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背景
实践教学体系的本质与内涵源于各因素及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统一性有机总体[6]。涉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应将农时、农事、农情融为一体,紧紧围绕“农业”行业的鲜明特色,将产、学、研作为行动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同时涉农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有企业、行业的参与,形成遥相辉映之势,即与生产实践相对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鲜明特色。
国外涉农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形式也比较繁多,主要有自主性学习、强化辅助验证实验、交叉融合性综合实验、生产实习、科学研究[7-8]。近年来,随着国家多样化农业政策的出台,涉农高校已经意识到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性,也正积极着力探索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相融合的“多面手”型综合能力为主线的新实践教学体系之路。
2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维度性分析
2.1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1 陈旧的实验教学观念呈现,教师的独创精神缺乏。
多年来,由于高校课程设置“多而繁”,很多青年教师授课“多而杂”,且一线青年教师往往是刚毕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理论功底较深但实践经验相对较为匮乏[9]。另外,受到教学任务考核指标的硬性要求,教师的工作量均很大,这样就牵绊了高校教师很多时间和精力,在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和内容、挖掘创新型实验教学“基因”、研讨创新型实验教学路径等方面略显“乏力”。
2.1.2 实验教学内容老套,教学方法与现实需求相脱节。
目前,较多高校自然科学类实验往往以基础性或是验证性试验为主,针对的仅仅是基础理论或者既定现象开设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老套[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作为“主角”,通过详细的多媒体或者板书,将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一一罗列,作以简单介绍,直接向学生透露或者告知实验结果。而学生只是一味地重复实验操作步骤,充当一个“操作工”的角色,这种“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在创新性培养方面也是“捉襟见肘”。 2.1.3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设施不健全。
开展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经费或专项实践教学建设资金[11]。国内很多高校在实验设施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实验设备增补等方面投入经费相对较少,导致实验硬件设施不健全、陈旧落后或者更新滞后,进而出现了实验辅助工具或基本设施与实践教学的现实需求相矛盾的困境,最终大大延缓了专业实践教学进程。
2.1.4 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科研立项数目、文章发表数量与质量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指标内容[12]。很多高校也把上述指标作为考核教师科研能力與水平的直接标准。一方面,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机制有待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岗前培训环节较少或者培训只是浮在表面。另一方面,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只是由教育管理部门的督导组老师或者教师发展中心的教师兼职完成相关实践教学管理,尚无法组建形成一个闭合循环式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2.1.5 学生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积极性不够。
由于学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受多年惯性思维干扰,大部分专业学生认为理论成绩直接与考试成绩或者奖学金评定直接挂钩,只是片面注重理论的考核,尚未形成对实践教学的理性认识[13]。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在实验教学环节,很多专业学生仅仅是浮于形式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机械地重复实验步骤,对实验任务应付了事;在实习环节,多数专业学生不思创新和主动创造,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极为匮乏;在毕业环节,听从教师“指哪打哪”,缺乏沟通,创新及独立思考意识有待提高,主动思考并提出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和方案次数较少。
2.2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
2.2.1 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理念思维定式。
教学模式应突破以往的“填鸭式”“给予式”“灌输式”教学定式,以培养创新型能力为宗旨和目标,突出教与学相协调的重要性,彰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效,实现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发展[14-15]。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思维应发生实质性变化,教师自身应牢固树立“夯实基础、加速创新”意识,学生应牢固树立“突破自我、创新独立”意识,真正体现教师发展与学生进步协同并进。
2.2.2 构建并优化了“两平台六模块”实践教学新体系。
目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依托的实践教学平台有吉林省作物学优势重点特色学科、吉林省教育厅和吉林省发改委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吉林市作物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黄大年式”作物学教学团队等科研平台;开展实践教学的校内基地有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旱作试验场圃和水田试验场圃、植物园种子资源圃等;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种企有吉林省鸿泽种业、吉林省鸿翔种业、吉林鸿基种业、吉林瑞丹种业、吉林省八达农药等。各级各类实践教学平台(基地)构成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内涵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基。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根据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根据行业岗位需求及企事业单位用人标准,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三大能力为目标主线,基于学生能力素养培养与训练循序渐进的现实规律,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并优化了传授知识、运用提高、研究创新的“两平台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见图1。
2.2.3 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适用性专业技术人才。
课程团队在制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了基于吉林省优势农作物及极具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等农业发展特点的前沿动态,以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导向为“风向标”,并适时对吉林省的种企、用人单位开展了相关行业调研,尤其是聘请了企业主管、研发经理等行业专家,教育局、教务处等管理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适合于当前及未来吉林省农业发展的适用性、专用性、创新性人才。
2.2.4 专业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技能培养与鉴定紧密结合。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得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均能达到共赢的目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是学校最早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的院系之一,与学院签订长久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有吉林省魏巍农业集团、吉林省金庆种业、吉林省平安种业、吉林市松花江种业、吉林省广德种业等种子公司。上述种企已经对2021届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早早地抛出了“橄榄枝”,积极地为该专业的毕业生铺设了就业通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成立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大有裨益。第一,可以使得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现实转化,即有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第二,可以丰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创新要素,使得专业的科技成果在企业“落地生根”;第三,结合企业的岗位和用人需求,可以更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理念,也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业务能力,坚实育人思想。
2.2.5 科研项目与实验课程有机结合。
将教师的科研项目融合到学生的实验课程中来,即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是近年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院转型期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举措。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教师团队在申请科研项目时经常将本科专业学生纳入团队研究成员之中,同时获得立项后,本科生也真实地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来。通过科研项目与实验课程有机对接和有机结合,大大丰富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特色。通过将科研项目融入实验课程教学中来,一方面可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实验成果的产出更富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实验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进一步拓宽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得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兴趣、科研思维均得到锻炼和提升,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3 结语
该研究以吉林地区及其辐射地区的区域性企事业单位用人刚需为着力点,发挥应用型高等农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立足论文研究的本职性内涵工作,搭建了专业与企业深入沟通的桥梁,以不断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研究目的,对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构建与优化。该研究对提高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代表的地方应用型农业高等院校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和水平,对培养创新型种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构建并优化了的 “两平台六模块”实践教学新体系教学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强,可在涉农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必修课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席增雷,张卫强,陈志国.基于产教融合的独立学院经济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1):114-120.
[2] 李保云,张海林,张洪亮,等.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2):128-131.
[3] 冯万军,杜慧玲,贺立恒,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4):70-73.
[4] 张桂莲,张海清,唐启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92-93.
[5] 郑跃进,孟超敏,王黎明,等.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研究——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种子,2015,34(9):128-131.
[6] 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1-64.
[7] 洪林.国外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學体系与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586- 1588.
[8] 刘占发.浅谈国外高校实践教学的启示[J].中国商界,2009(7):128.
[9] 厉旭云,梅汝焕,叶治国,等.高校实验教学研究的发展及趋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131-135,197.
[10] 张运楚,姜爱民,徐红东,等.高校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现状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224-228.
[11] 吕莉.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23):159-160.
[12] 王婧,李文兰.“双一流”视角下我国各地区高校科研影响力的计量分析:基于ESI数据库[J].图书馆,2019(4):72-78.
[13] 张烈平,冯兵,李德明.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93-197.
[14] 陈卓.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与灌输:三种教学类型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2):87-92.
[15] 王世利,王智慧.“填鸭式”教学方法辨正[J].学理论,2012(33):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