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由于传统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许多地方、许多时候,小学化、成人化的教学使很多天真活泼的孩子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许多孩子未进校门就已经产生了厭学情绪。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的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何谓游戏?国内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争论几乎持续了一两个世纪。由于对它的理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各异,因而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我国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别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与教学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是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途径,我们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更不能混为一谈。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恰当地选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些什么样的组织策略呢?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未进学校大门就产生的厌学情绪。如在美术教学中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常常以“像不像、好不好”去评价孩子的作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呀。 而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学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如:在进行“欢乐的曲线”教学时,我让幼儿手持彩带,随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并让幼儿根据舞动彩带的情形,记录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曲线。然后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最后请幼儿把彩带的一头塞在裤腰扮演小鱼,游到每个“池塘”看一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整个活动的目标都隐藏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玩中得到了发展,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成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教学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选择难度适宜 、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 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更不能混为一谈。但它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何谓游戏?国内外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争论几乎持续了一两个世纪。由于对它的理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各异,因而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我国学者丁海东在他的《学前游戏论》中这样论述:“游戏是发生在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我国学者黄人颂是这样定义的:“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的领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以上课为基本模式的班级集体或小组的活动,日常生活中由教师参与和指导的分散、个别的活动以及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等,它们有机结合,互相影响,以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与教学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它们是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概念,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与途径,我们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更不能混为一谈。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把握与协调幼儿园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它们有机联系、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才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游戏化教学”是指以游戏为手段,贯穿幼儿园的整个教学活动,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恰当地选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教育实践中有一些什么样的组织策略呢?教学与游戏不同,它总是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幼儿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使幼儿园教学小学化、成人化,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未进学校大门就产生的厌学情绪。如在美术教学中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常常以“像不像、好不好”去评价孩子的作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呀。 而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学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如:在进行“欢乐的曲线”教学时,我让幼儿手持彩带,随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并让幼儿根据舞动彩带的情形,记录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曲线。然后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最后请幼儿把彩带的一头塞在裤腰扮演小鱼,游到每个“池塘”看一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整个活动的目标都隐藏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玩中得到了发展,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教学,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成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教学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选择难度适宜 、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 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更不能混为一谈。但它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