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清小说多有才子佳人写诗的,但《红楼梦》却是独树一帜的,这些诗并非游离于作品之外,而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新奇脱俗富于情趣。我一直十分佩服曹雪芹的才情,所有的诗词都是他所作,但是每个人物又仿佛有自己的诗歌风格,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展现人物性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黛玉,宝玉的高雅诗是他所作,薛蟠的低俗诗也一样是曹雪芹写的。毋庸置疑,曹雪芹是深入到人物内部,把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才作出这些好诗。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诗社;林黛玉;薛宝钗
指导老师 :郑任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02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攲石自成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这是我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几句诗,来自于《红楼梦》,是黛玉咏菊的。彼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女,其实并不能完全读懂这部巨著,只是觉得书中的是好美好有韵味,倒也记诵了不少,甚至萌生了自己写诗的念头。脂砚斋曾经说过曹雪芹大有借红楼梦“传诗”的意思,此言真假,自是不能判断,暂且存而不论。《红楼梦》的文体虽然是一本长篇叙事小说,但是里面包含了大量词句优美的诗歌词赋,可以说是一部诗化的小说,乃是一部“幽奇圆妙之作,百读不厌之文”(王伯沆语)其诗学意趣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一、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说到《红楼梦》里的诗,就不得不谈一谈探春发起成立的诗社了。“海棠社”仿佛就是大观园中的作家协会。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薛宝琴,香菱等人都是作家诗人.大观园的诗人们定期举行大型诗歌创作活动,即使写的是同一题材,由于人生态度和审美个性的差异,诗歌创作各具风采。曹雪芹正是通过诗社活动,表现了姑娘们的诗情才华和青春的快乐。诗写得最好的人自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论才华,宝玉自然不及黛玉宝钗。
贾宝玉和姑娘们的大观园不是孤立的,诗社也不是孤立的,贾府的种种变故和生活中散文式的琐碎的债务,无情的冲击诗社这个诗歌的世界,诗社日趋衰落。林黛玉重建桃花社重整诗社活动的最后努力,终于因为全家忙着应付平庸迂腐,毫无诗趣的贾政回京未能成功。宝玉就先泄了气,跟着姐妹们也没有了写诗的心情,贾政仿佛就是诗的敌人,诗社能够成立的前提也是贾政出差离家。此后,诗社虽然还有活动,但已今非昔比。随着诗社活动的偃旗息鼓,姑娘们的诗歌才情和青春快乐也就被彻底埋葬了。著名的红学家王先生说过:“林黛玉是作诗,薛宝钗是做人。”这当然是指他们的人生價值,但她们的人生态度,但人生态度在文艺创作上也要表现出来。
联想、题诗,这些是古代文人诗人共同的典雅集。大观园秋海棠会所虽是院中女孩的日常高雅收藏,但在展示她们诗歌能力水平的同时,大多是“抒情达意”。更重要的是,作者曹雪芹借他们所写的诗歌将他们的归宿微弱包含其中。就如同得了第一的宝钗那首诗中有两句的确写得很好:“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有研究者表明,诗中的“难寻偶”“烛泪”“嫦娥”这些词都在暗示她和宝玉后来成了牛郎,织女。正如李纨所说“这只是一只白海棠。古人的诗和诗都是关于写感情的。若都见了诗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由此可知,白海棠只是一种表达幸福和情感的手段。
二、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我一直都觉得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才情的女子,亦是最为纯粹的诗人。黛玉聪灵毓秀机具文学天赋,她对文学阅读的嗜好已经到了上瘾的程度,她良好的家教,她封闭而又纯粹的闺阁生活,形成了她孤绝高傲的人格特征和深沉悠远的生活意境。作为一个学识渊博、忧郁的早熟女孩,黛玉自然对写作很敏感。在文学阅读中她过目成诵,而且她还能够灵活自然的化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例如在四十五回中心下有感便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作《秋窗风雨夕》。脂砚斋屡次用“实不知颦儿心中是何沟壑”一语来写黛玉言语机锋之不可妄断之处,由此可见黛玉精神世界渺远幽深。在林黛玉世界中,唯一能超越绝望的现实和爱情理想的幻灭的是她的理想的诗歌世界,这在“丧葬花”中也是重复的。在探究世界中,她通过过去的现实世界,实现了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期待,具有鲜明的审美意义。有人认为黛玉死亡的原因是封建社会的压迫,这无疑否定了黛玉之死的美学价值。
《红楼梦》三十八回中众人欢聚,饮酒吃蟹,诗兴大发,分题写作咏菊诗。这十二首诗看似写菊花,实则是写人的,各人创作无不与各人命运息息相关。潇湘妾“菊花”问道:“秋天的感觉莫知,喃喃自语负手把花床。谁和孤独的世界一起喝酒,同样的花开得很晚?什么是苗圃露霜的寂寞,红桂刺痛的病可以相似吗?世界上没有人说话,解语为什么不呢?”曹雪芹有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恐怕再没有人比潇湘妃子的身世和气质更贴合菊花了不难发现曹雪芹从没有正面描写过黛玉的容貌如何美,但她孤傲的气质却深入人心。她的诗歌意象似乎蕴含着生命信念,带给我们撼动人类意志的强度,宇宙人生感触的深度以及独特精神气质的自由度。
三、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暮春三月,史湘云闲来无事,因见杨花飞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引起大家作诗兴趣,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临江仙》道:白玉堂春舞前,东风卷均匀。蜜蜂把蝴蝶团团围住。有几个随水而去,无需指定尘土的芬芳。永远不要改变,让他和别人相处.”谢晓没有根,好风依靠它的力量把我送到青云。”宝钗踌躇满志,野心勃勃。宝钗所代表的其实一直是规训式阅读,这种阅读并不是为了怡情养性而是用以培养女性的道德职责为目的,明确女性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社会职责。薛宝钗针对黛玉的《五美吟》发出评论:“自古以来的美德是纯真的女人,总是以初设为主,女性仍然。其余的诗,但布道游戏,不可能是。我们不想让像我们这样的女孩获得这些天赋的名声。”宝钗一直认为作诗根本不是女孩子分内之事,是以宝钗的诗虽然吟咏工细,却缺少超逸的意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薛宝钗受到贬薛尊林学派批评最多的一首诗。很多人都喜欢抓住这句话大做文章,作为宝钗痴迷于追名逐利的证据。我虽然也是尊林派,但我也觉得宝钗在写字之前说过:“柳条本来很薄,没有根,但根据我的想法,他们必须说得好,这样才不会掉下来。”许多评论员并没有从宝钗的创作意图开始。只打算贬损宝钗,而没有看到宝钗的创作意图。这个词一改其他咏柳词的悲惨凄清的情绪,全词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十分具有现代人的思想内涵。先写的是富贵地繁华乡,热闹至极,完全不似黛玉词里 “百花洲”和“燕子楼”的悲惨情调。薛宝钗的柳絮一出场就是“春解舞”,又与黛玉创作的“嫁与东风春不管基调”是迥异的,可能还是意在象征。
《红楼梦》不仅在情节等方面具有诗的意蕴和神韵,而且书中还有大量的关于诗歌创作和欣赏的言论,这也就形成了《红楼梦》独特而又新奇的诗歌观念。一方面,《红楼梦》的诗学意趣继承了自魏晋以来“清远派”诗学的精神和传统,并与王维,严羽等人的神韵诗学精神想通,崇尚诗歌意象的情感盎然·兴象玲珑;另一方面,《红楼梦》的诗学精神在文雅理趣,句法气格等方面,与杜甫开创的诗风一脉相承,并与明清以来的性情诗学和清初的史识诗学相表里,表现出浓烈的历史意识和责任精神,从而体现出强烈的综合性和时代性,以及曹雪芹在文学创作上的创新求异精神。
周汝昌曾经说过“读《红楼梦》,当然,是阅读一本小说,但实际上是享受诗歌。没有诗歌的视野和心灵的无法交谈,所谓的诗歌,而不是显眼的形式,是指书中的表达是诗意的,当下的情感和环境是诗意的。”可见,《红楼梦》的实质即是诗的。
参考文献:
[1]《红楼梦》.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诗社;林黛玉;薛宝钗
指导老师 :郑任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02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攲石自成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这是我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几句诗,来自于《红楼梦》,是黛玉咏菊的。彼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女,其实并不能完全读懂这部巨著,只是觉得书中的是好美好有韵味,倒也记诵了不少,甚至萌生了自己写诗的念头。脂砚斋曾经说过曹雪芹大有借红楼梦“传诗”的意思,此言真假,自是不能判断,暂且存而不论。《红楼梦》的文体虽然是一本长篇叙事小说,但是里面包含了大量词句优美的诗歌词赋,可以说是一部诗化的小说,乃是一部“幽奇圆妙之作,百读不厌之文”(王伯沆语)其诗学意趣具有深沉的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一、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说到《红楼梦》里的诗,就不得不谈一谈探春发起成立的诗社了。“海棠社”仿佛就是大观园中的作家协会。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薛宝琴,香菱等人都是作家诗人.大观园的诗人们定期举行大型诗歌创作活动,即使写的是同一题材,由于人生态度和审美个性的差异,诗歌创作各具风采。曹雪芹正是通过诗社活动,表现了姑娘们的诗情才华和青春的快乐。诗写得最好的人自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论才华,宝玉自然不及黛玉宝钗。
贾宝玉和姑娘们的大观园不是孤立的,诗社也不是孤立的,贾府的种种变故和生活中散文式的琐碎的债务,无情的冲击诗社这个诗歌的世界,诗社日趋衰落。林黛玉重建桃花社重整诗社活动的最后努力,终于因为全家忙着应付平庸迂腐,毫无诗趣的贾政回京未能成功。宝玉就先泄了气,跟着姐妹们也没有了写诗的心情,贾政仿佛就是诗的敌人,诗社能够成立的前提也是贾政出差离家。此后,诗社虽然还有活动,但已今非昔比。随着诗社活动的偃旗息鼓,姑娘们的诗歌才情和青春快乐也就被彻底埋葬了。著名的红学家王先生说过:“林黛玉是作诗,薛宝钗是做人。”这当然是指他们的人生價值,但她们的人生态度,但人生态度在文艺创作上也要表现出来。
联想、题诗,这些是古代文人诗人共同的典雅集。大观园秋海棠会所虽是院中女孩的日常高雅收藏,但在展示她们诗歌能力水平的同时,大多是“抒情达意”。更重要的是,作者曹雪芹借他们所写的诗歌将他们的归宿微弱包含其中。就如同得了第一的宝钗那首诗中有两句的确写得很好:“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有研究者表明,诗中的“难寻偶”“烛泪”“嫦娥”这些词都在暗示她和宝玉后来成了牛郎,织女。正如李纨所说“这只是一只白海棠。古人的诗和诗都是关于写感情的。若都见了诗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由此可知,白海棠只是一种表达幸福和情感的手段。
二、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我一直都觉得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才情的女子,亦是最为纯粹的诗人。黛玉聪灵毓秀机具文学天赋,她对文学阅读的嗜好已经到了上瘾的程度,她良好的家教,她封闭而又纯粹的闺阁生活,形成了她孤绝高傲的人格特征和深沉悠远的生活意境。作为一个学识渊博、忧郁的早熟女孩,黛玉自然对写作很敏感。在文学阅读中她过目成诵,而且她还能够灵活自然的化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例如在四十五回中心下有感便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作《秋窗风雨夕》。脂砚斋屡次用“实不知颦儿心中是何沟壑”一语来写黛玉言语机锋之不可妄断之处,由此可见黛玉精神世界渺远幽深。在林黛玉世界中,唯一能超越绝望的现实和爱情理想的幻灭的是她的理想的诗歌世界,这在“丧葬花”中也是重复的。在探究世界中,她通过过去的现实世界,实现了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期待,具有鲜明的审美意义。有人认为黛玉死亡的原因是封建社会的压迫,这无疑否定了黛玉之死的美学价值。
《红楼梦》三十八回中众人欢聚,饮酒吃蟹,诗兴大发,分题写作咏菊诗。这十二首诗看似写菊花,实则是写人的,各人创作无不与各人命运息息相关。潇湘妾“菊花”问道:“秋天的感觉莫知,喃喃自语负手把花床。谁和孤独的世界一起喝酒,同样的花开得很晚?什么是苗圃露霜的寂寞,红桂刺痛的病可以相似吗?世界上没有人说话,解语为什么不呢?”曹雪芹有意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恐怕再没有人比潇湘妃子的身世和气质更贴合菊花了不难发现曹雪芹从没有正面描写过黛玉的容貌如何美,但她孤傲的气质却深入人心。她的诗歌意象似乎蕴含着生命信念,带给我们撼动人类意志的强度,宇宙人生感触的深度以及独特精神气质的自由度。
三、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暮春三月,史湘云闲来无事,因见杨花飞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引起大家作诗兴趣,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临江仙》道:白玉堂春舞前,东风卷均匀。蜜蜂把蝴蝶团团围住。有几个随水而去,无需指定尘土的芬芳。永远不要改变,让他和别人相处.”谢晓没有根,好风依靠它的力量把我送到青云。”宝钗踌躇满志,野心勃勃。宝钗所代表的其实一直是规训式阅读,这种阅读并不是为了怡情养性而是用以培养女性的道德职责为目的,明确女性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社会职责。薛宝钗针对黛玉的《五美吟》发出评论:“自古以来的美德是纯真的女人,总是以初设为主,女性仍然。其余的诗,但布道游戏,不可能是。我们不想让像我们这样的女孩获得这些天赋的名声。”宝钗一直认为作诗根本不是女孩子分内之事,是以宝钗的诗虽然吟咏工细,却缺少超逸的意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薛宝钗受到贬薛尊林学派批评最多的一首诗。很多人都喜欢抓住这句话大做文章,作为宝钗痴迷于追名逐利的证据。我虽然也是尊林派,但我也觉得宝钗在写字之前说过:“柳条本来很薄,没有根,但根据我的想法,他们必须说得好,这样才不会掉下来。”许多评论员并没有从宝钗的创作意图开始。只打算贬损宝钗,而没有看到宝钗的创作意图。这个词一改其他咏柳词的悲惨凄清的情绪,全词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十分具有现代人的思想内涵。先写的是富贵地繁华乡,热闹至极,完全不似黛玉词里 “百花洲”和“燕子楼”的悲惨情调。薛宝钗的柳絮一出场就是“春解舞”,又与黛玉创作的“嫁与东风春不管基调”是迥异的,可能还是意在象征。
《红楼梦》不仅在情节等方面具有诗的意蕴和神韵,而且书中还有大量的关于诗歌创作和欣赏的言论,这也就形成了《红楼梦》独特而又新奇的诗歌观念。一方面,《红楼梦》的诗学意趣继承了自魏晋以来“清远派”诗学的精神和传统,并与王维,严羽等人的神韵诗学精神想通,崇尚诗歌意象的情感盎然·兴象玲珑;另一方面,《红楼梦》的诗学精神在文雅理趣,句法气格等方面,与杜甫开创的诗风一脉相承,并与明清以来的性情诗学和清初的史识诗学相表里,表现出浓烈的历史意识和责任精神,从而体现出强烈的综合性和时代性,以及曹雪芹在文学创作上的创新求异精神。
周汝昌曾经说过“读《红楼梦》,当然,是阅读一本小说,但实际上是享受诗歌。没有诗歌的视野和心灵的无法交谈,所谓的诗歌,而不是显眼的形式,是指书中的表达是诗意的,当下的情感和环境是诗意的。”可见,《红楼梦》的实质即是诗的。
参考文献:
[1]《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