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交叉的路口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d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春的一天,金丹华电话征求了韩寒的意见后,很爽快地答应了土豆网的视频采访,并沒有机关公务员卷入舆论纷争之前通常要做的利弊权衡,“我不大珍视这个身份。”
  过去五六年间,这是他惟一一次联系高中时最投契的那位朋友。如同许多校园至交毕业后渐行渐远的故事,金丹华与韩寒的人生交集基本只剩下怀旧了。
  那次接受采访前,金丹华想起家中相册里夹着一张字条,特意找了出来。那是韩寒退学前给他的一段赠言,圆珠笔写的,字迹模糊但尚可辨认,就如同十多年前的记忆。金丹华被它带回到少年意气中,顿觉百感交集,“那是我最真诚的时候,坚定相信自己认为对的东西。”
  一个多月后,韩寒在湖南卫视的成人礼活动中回答问题,谈到假如再回到18岁会做些什么——“在那年我喜欢的事我都做了,了无遗憾,真要回到那时候,也只是yesterday once more,再做一遍。”
  在18岁之后,金丹华前往另一方向,并一直伴随着对自己的不满与苛责。那字条很像一块岔路口的标牌。
  今年年初,网络上对韩寒的质疑形成气候并绵延不绝。陆磊、陆凌皓、金丹华等当年好友偶尔在电话里交流感想,难免义愤难当。他们也多次调侃:得感谢方舟子,否则他们的生活很难再与韩寒发生联系,也不可能接受我的采访,这采访触碰了让他们尬尴而又陌生的话题——梦想。
  13年前,在那间两室一厅的凌乱宿舍里,青春的欢欣与忧伤混杂在一起,绝对的特立独行与典型的循规蹈矩还都只是将来时。当然,他们终将踏上歧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他们之间,真的除却同学情分就再无什么关联?
  在上海,我们也聊韩寒,重点则是聊他们各自的生活选择。这次探访对其中一人的重大抉择形成某种推力,自然是我始料未及的。
  恰同学少年
  松江二中是上海郊县最好的高中之一,多数学生的父母是农业户口,又在工厂里有一份工作。这里的气质与普通小城市或内地县城皆有不同,大上海的风很容易裹挟着各种见识吹拂到这里,人的性情又比那边多了一些淳厚。
  老松江只有一条街比较繁华,松江二中就在街的东面。1999年深夏时节,又一批新生入校,发生在男生207宿舍的故事注定有少许的特别。
  报到当天,其他同学都已收拾妥当,钻进了蚊帐里,只有韩寒蹲在还沒铺展被褥的床板上,叽里呱啦地与刚结识的新同学聊天。陆凌皓清楚记得,当时的话题是交流对周恩来的喜爱。
  事后回想,留级一年的韩寒就如同与大家一样的新生,并无任何异样,真是好心态。
  金丹华与陆磊也在这间寝室,走读生韩晓君则在上课时离韩寒最近——就在他的前一排。少年作家读小说、写小说,安静得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那时的韩寒已小有名气,并在此后一年里迎来更大关注。倾慕者的信件在寝室的两张长板课桌上堆积如山,一些求爱者还夹带了照片。韩寒拆信的时候会一脸坏笑地问问室友:嘿,觉得哪个更漂亮?
  陆凌皓记得,这个明星同学曾坐在草坪上接受采访,教室的窗外,也有摄像机架在那里,记录下同学们做着眼保健操而韩寒从外面如幻影一般闪身而入。
  踢足球、打桌球,韩寒是这几个同学的好玩伴,金丹华则属于精神上的知己,他俩从钱锺书到李敖再到孔庆东,从针砭应试教育到痛心腐败风气,无所不谈。“那时候天气渐冷,韩寒特爱钻在我被窝里享受37°CX2=74°C的幸福”,金丹华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1999年驻南使馆被炸,金丹华等同学很生气,韩寒却提醒大家不要随意相信单方面的说辞。观念的交锋无处不在,早晨去食堂的路上,韩寒还会不断与寝室长金丹华探讨叠被、整理内务等纪律的正当性。
  韩寒被单独安排在99级10班教室的最后一排,书在面前堆成一堵墙,他似乎已决意追寻想要的生活。校方倒也无须忧心,沒有哪个学生真会追随韩寒、推翻自幼被灌输的价值取向。
  那时,《新民晚报》发表了韩寒的《穿着棉袄去洗澡》,犀利嘲讽教育之弊,引起轰动。也是在那个阶段,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教育减负的风潮,金丹华他们3点多就放学,尽可以跑到操场踢球。如今很难再去判别,韩寒的广受关注与反思教育的声浪是怎样一种因果关系。
  韩寒很少翘课,倒是翘过考试。一次韩寒与陆凌皓在肯德基餐厅准备数学考试,突然表示不想考了,转天就买票跑到外地散心。松江二中的仿古校门被某些学生视作压制的象征,在此,一个理想主义青年在接近忍耐的极限。
  窒息感也折磨着面目清秀、目光略带忧郁的金丹华。高中时,文艺梦还沒熄灭,他很想成为作家或是导演,与韩寒的志趣最为接近。寝室卧谈批判教育体制的时候,他也给予韩寒最热烈的响应。
  金丹华不太承认受到韩寒的影响,但他又不否认一点:如果沒碰到韩寒,自己可能继续做着优等生,“雄心勃勃当官、挣钱,比较传统路子的那种”。他的文艺梦其实沒那么坚定。
  陆凌皓小时候的理想有点特别,他羡慕餐厅服务员,喜欢把很多事情搞得很妥帖的瞬间成就感。父母当然不允许,他还是按部就班地进入他称为“理想真空”的高中时代,经历了高考之后,梦想更是片甲不留。
  “我那时特别容易受别人影响,而且觉得韩寒身上有一种魅力,隐隐希望成为他那样的人。”陆凌皓回忆说,韩寒在课堂最后单独的桌子上写小说,他自己虽然看上去还在听课,却完全不往脑子里进了。
  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陆磊和韩晓君均不确切记得曾经思考过。他们一个沉迷游戏,一个热衷足球篮球,学业很差,却并不准备怀疑家长和老师指明的人生路径。
  有人业已麻木,有人仍有残梦,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面临着家长与老师的围剿。陆凌皓记得班里有个爱好唱歌的同学,有时会偷偷听歌,因为这个,被父母摔了差不多十个walkman。
  就此别过
  高一的一个晚上,陆凌皓、韩寒等几个同学去参加县城的周末文化大擂台,他们跳了舞、喝了啤酒,蛮开心的。韩寒又跑去别处玩耍,大约下半夜才回到大门紧闭的寝室楼,免不了一番闹腾。
  韩寒面临校方的处理。陆磊印象中,那次上面很生气,教导主任沉着脸坐在教室后面,韩寒站在前面念悔过书,一种充满滑稽的煞有介事,搞得大家从头笑到尾,就像脱口秀。   韩寒真实的想法,出现在那张告别挚友的字条里——
  我只是烦了这不自由的日子……趁我还年少,我要万水千山走遍……切记,要不附权威,不畏权势,不贪权力。为了快乐,切莫作官。
  金丹华记下了这些劝诫,而其中某些字句,或许也是韩寒在为他自己鼓劲吧。他觉得,当时的韩寒对未来并无把握。
  与多数文学青年不同,金丹华不愿意把才华当作孔雀的羽毛去展示。他学生时代发表的惟一文章,就是韩寒退学后回忆韩寒的《为了无言的期待》。文章一再被报刊转载,隔几个月就会有一笔稿费寄过来。金丹华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受:这不属于自我表达的“作品”。
  仍有大批信件邮寄到松江二中,它们被装进几大纸箱,堆放在班主任的办公室。
  二中对韩寒的看法似乎很复杂,学校因为他而名声在外,不过它又是那个少年反叛的对象。学校官网的知名校友一栏,至今沒有韩寒的名字。
  因为女友还在校读书,退学后的韩寒偶尔会回来。最初是骑摩托车,后来是组装车,总是带来特别响的轰鸣,用陆磊的话说,一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样子。作为最投缘的交流对象,金丹华听韩寒讲了很多在内地贫困地区的见闻,觉得“颇为震撼”。
  金丹华喜欢在课余时间跑到松江街头,与贩夫走卒、底层民众聊天,在内心深处,他很认同韩寒对人生的理解。韩寒的退学,让他再次审视自己的道路:这哥们儿算是扑腾出去了,我自己的未来呢?
  陆凌皓、陆磊、韩晓君无不认为,追寻梦想是需要实力的,这让他们可以更心安理得地活在现实里。金丹华则非常纠结,他自认才气不如韩寒,但混口饭吃还是可以的。
  同学中再沒有谁愤然离席谋求新生,不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看得见。按金丹华的说法,他们寝室“读书上出挑的基本沒有”。不过,假如沒有韩寒出现,其中某些人却也不至于萌生奇妙的厌学情绪。
  金丹华自幼喜好课外阅读,但是在高中之前,沒觉得读书与应试教育有什么冲突。在松江二中遇到韩寒后,阅读的层次提升,“原来看中学生作文选的水平,突然可以看林语堂了”。他开始质疑应试教育,伴生的是成绩大幅滑坡,最初在五十多人里考到19名,还能忍受,高二高三竟排到倒数去了。成绩最差时,4门全不及格,包括他担任课代表的语文。
  陆凌皓则表示:“韩寒休学后,我的学业几乎完全放弃了。”原来的中等生交出惊人的成绩单,物理二十多分,化学三十多分。父母终于忍无可忍,特意在学校旁边租了房子,搬过来督促儿子读书。
  课堂上,班主任经常叫起陆磊回答问题,如同突然提审,希望制造出的难堪局面可以刺激这个贪玩的学生,事实上,它只是加剧了陆磊向那款“石器时代”游戏逃避,练级练级练级,那里有一个“强大的自我”。
  高考临近时,成绩的跌落助推着一种逃离的冲动,金丹华告诉妈妈,他想退学。
  “若干年后,我了解到,我当时所有想做的事,就是罗永浩做过的。退下来凭着自己的兴趣读上几年书,练些能养活自己的技能,去学各式各样的生意,然后始终还顽固地自认是个知识分子。”2012年夏天,金丹华如是说。
  退学念头令妈妈伤心至极,哀求他至少把高中读完。
  金丹华认为自己内心还算强悍,“选择的压力个人能承受,但家庭的压力沒法面对。我去奋斗5年,留给父母的却是很绝望的5年。”尚无养老保险的家人对他寄望很多,迫使他收回了抬起的脚。
  金丹华的高考发挥出奇的好,被华东政法大学录取,沒有理由不去。他安慰自己说,大学一定会有更大的自由空间。
  陆凌皓被迫遵从父母意志报考了军校。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她烧了一炷香,儿子考完跑回家,香正好烧完。最终的分数也很魔幻,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韩晓君的高考像他的性格一般波澜不兴,不过他本来很想考到外地,也真的考取了南京一所大学,但妈妈希望儿子留在上海读书,家里托关系把他转到本地学校,他沒有抗争。
  陆磊最终成绩糟糕,选择复读。他知道只能如此,倒谈不上有什么不情愿。
  理想是伤人的东西
  在大学的文学社,金丹华的文艺梦得以延续。文学社一位指导教师是毕业沒几年的年轻人,有品位、不迂腐,带大家看了很多电影,比如《活着》之类。受他影响,金丹华也走进了海子、西川等诗人的世界。
  大学里,金丹华与许多同龄人一样,真正开始网络生活,更多关注时政与社会,为民生多艰、社会不公而愤愤然,而“万水千山走遍”的念头仍挥之不去,
  之前他对大学的美好想象,很快就破灭了。他发现这里貌似宽松,本质上还是教育体制内那一套。更不堪的是,一些老师居然在讲台上教授学生怎么挣钱,怎么混社会。
  大学时的金丹华仍想做导演,他经常跑到上海附近的横店影视基地,隐藏大学生的身份,去扮演路人甲匪兵乙之类,所为的当然不是每天二三十元的酬劳。
  在那儿,他认识了一个农村小伙儿,每天5点就赶到基地,等着混些小角色,为此也舍弃了其他一些谋生机会。在吃盒饭聊天时那人说起,这辈子的奋斗目标,就是能在电视剧里做个次要角色。“理想真是很伤人的东西。”金丹华轻叹了一口气,接着又说道,“梦想也可以支撑人。”
  大学期间,金丹华再一次萌生退学念头。周围人对他的烦恼理解不了:大学里学业压力并不大,每天拿一个小时用于功课,其他时间留给自己,妥协一下不可以么?金丹华说,自己接受不了妥协。
  不过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退学的念头,原因与高中那次大同小异。他的MSN空间里有一篇2004年的文章,描述了彼时的惶惑:“长久以来都是恐惧和坚持。我已不再读《海子的诗》,把它放在床头像是一个不愿再见的知心好友。我想要挣得一份世俗的生活,祈求单纯现实的爱情。我想那才是我未曾经验的但是适合我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心境,其实只是钟摆暂时晃到了一侧的高点。它还将继续摇摆很长时间,但不是永久。
  在河北廊坊的军校里,不愿受约束的陆凌皓经常翘课,他最终把学业完成,只是“照顾父母的情绪”。
  陆磊第二年考上了大学,他和韩晓君都性情内敛,按部就班,在游戏里才有酣畅淋漓。
  只为有个交代   韩寒曾这样调侃与金丹华的关系:志同道不合。事实证明这概括非常准确。
  大学毕业之初,金丹华托关系进了一家翻译公司。当年有一次考事业单位的机会,他遵照家人意愿去考了一下,也沒好好准备,居然通过了。看到父母在本村邻里面前的笑容,他觉得读书多年,算是给了家里最好的交代。
  “人坚持自己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沒遇到诱惑。”金丹华当然是有感而发。他之后又遇到公务员考试,同样是想走走过场,同样意外成功,正式进入体制,一条自己之前绝对沒想过要走的路。
  “像我这种类型的,大学里,工作后,一路走来(见过)很多。考大学,有了交代;拿文凭,有了交代。给自己的交代呢?”
  工作最初几年,苦闷在加剧,他无法舍弃年少时确立的价值观。如他自己所说,“青春的精力都耗费在思想的挣扎上了”。
  金丹华娶妻生女,在郊区买了房,还买了辆奇瑞A3,招致一个亲戚的负面评价:这哪符合公务员的身份嘛?金丹华偶尔也懊悔,但更多时候又觉得,汽车梦实现就可以了,何况它性价比上很划算。
  在上海与金丹华见面四五次,他总是穿着同一套浅色休闲西装、深色牛仔裤、黑皮鞋,即便周末与亲友聚餐也是如此。相熟的朋友认为他有点土,不会享受,开的玩笑是中年人才会有的那种冷幽默。眼看已经生出少许白发,金丹华感慨于自己与现实的不协调。
  陆凌皓如今扛着上尉军衔,技术职称是助理工程师,毕业后曾在基层消防队接受磨炼,目前担任上海轨道交通的防火监督。这工作极少出差,与他向往的状态截然相反。
  从高中到现在,陆凌皓体重由116斤蹿升到166斤。一线的经历更是触目惊心。2008年短短3个月之内,有4位相熟的战友在救火时惨烈牺牲,陆凌皓都在现场。一次是同寝室好友失足跌进焚尸炉,他亲手抬出那弓形的、放不平的尸体,另一次是厂房大梁脱落,他守护身首异处的战友,此前一刻,他自己也与死亡擦肩而过。
  打击还沒结束。不久妻子怀上孩子,降生时比预产期提前了65天,情况危急。小生命在医院里抢救了一个来月,由2.8斤增加到3.5斤,最终在大年夜前一天不治。更让人痛断肝肠的是,名字户口都办好了,又得去一一抹掉。
  如今的陆凌皓依旧阳光而俊朗,人生态度却已改变,他相信一切早有定数,“逗号省略号句号,其实都安排好了”。对职业规划也看得很淡,“我不是为了目标会做很多改变的人,不想戴着面具。”他祈求未来家庭幸福,有一个健康的孩子。
  “差生”陆磊后来读了安全工程专业,然后不那么对口地谋得施工现场管理的职位。工地上,高峰时聚集着七八百人,这工作的特性是在有限空间里能密集接触社会各个阶层。原本斯文内敛的他很快适应了工地的一切,包括与包工头放量豪饮,以及扯着嗓子向工人发号施令。几年间,陆磊已做到中国建筑公司第八工程局的项目副经理,要面对的是总包20万平方、造价4亿左右的工程。他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并无不满,回头来看,不认为学业好坏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必然联系。
  刚毕业时,韩晓君考过事业单位,面试最后一环被淘汰,这让他有点心灰意冷,觉得这类竞争“有点路子会好很多”。
  父母觉得该成家了,于是原本不急的韩晓君便一个接一个地相亲,遇到了现在的妻子。
  学化工专业的韩晓君,一直在郊区一家外企从事实验室内的检测工作,他喜欢这种安静、稳当的职业。不过,他说会按父母意愿再去尝试考一下公务员。
  99级10班五十多位同学,基本都进入了机关、事业单位或大企业,自己创业的几乎沒有。一个复旦毕业生虽然考取了公务员,仍成为韩寒之外最不安分的一个,他参与民间借贷,据说欠了上百万,几欲崩溃。
  2009年.陆凌皓在奉贤海边组织了一次高中好友的聚会,韩寒来了,金丹华缺席。回忆那次聚会中的韩寒,一个已上过《时代》周刊封面的名人,陆凌皓用了“平易近人”一词。
  两天一夜的狂欢很尽兴,骑了马,放了烟花,围着一大锅红烧鸡翅和肉串喝酒,还在包下的别墅里玩杀人游戏和真心话大冒险。
  深夜,韩寒开着车和陆凌皓一起去沙县小吃给大家买吃的,那是他们最近的一次见面。聚会时酒喝得很high,不过沒有人谈及青春理想的坚持与放弃,金丹华若在场,会启动如此不合时宜的话题么?
  今年4月的一天,我与金丹华有一次深谈,其间他一再打听传媒圈生态,仍沒打消离开机关的念头。金丹华亦不否认未来存在另一种可能:普通男人的虚荣,他也有,假如5年后仍难丢弃眼前这一切,他很可能突然就“看开了”,不会满足做一个普通的公务员,突然发力了,开始博取功名了。结局未必就不好,毕竟自己在单位人缘还算好,“场面上也能说上话”。
  不过至少在当下,这条路不符合他的名利预期。他看到机关里领导们每天忙于应酬,不断“调频道”,觉得若是自己工作二十多年混成处长,正常收入只是比现在翻一倍,沒多大意思,还不如自己做老板。
  金丹华说自己不具备散淡的境界,骨子里隐隐有着出人头地的欲求,只不过不是在体制内。
  去年看《让子弹飞》,金丹华感触于那句“站着把钱挣了”。按现在的道路,再回首时,他担心很难给自己这样一个交代。
  狮子低头
  2012年4月下旬的一天下午,上海松江县城一间不起眼的沙县面馆里,吊在半空的电视里正播放周星驰的《逃学威龙3》,七八个20岁上下的大孩子选定同一排椅子——就像齐齐坐在剧院的最前排——专注地看着那部喜剧并不时笑出声来。多数人吃的是4元一碗的面条,筷子经常举起后就停在了空中。
  十多年前,也有一群如此年纪、迷恋周星驰的高中生,偶尔会逃离课堂,去录像厅或刚兴起的网吧打发时光。他们喜欢周星驰式的恶搞,反权威、反崇高,却沒有力量真的反抗什么。
  松江原住民享受到了上海郊县城镇化的好处,他们房产大幅增值,生活适逸,也比城里人更容易安于现状。这种心态,也部分传导到韩晓君这一辈。
  在高中毕业恰好10年之际,我和韩寒的这几位同学一一交流,他们心态各异,但都足够坦诚。假如不是我的采访,无论陆凌皓、韩晓君还是陆磊,都觉得自己不大可能重新去想青春时的梦想。   陆凌皓告诉我,现在的生活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男孩子都曾有雄心壮志,住着一头狮子,可能一生都沒有爆发机会。在现实面前,必须低头。”
  韩寒追逐着人生自由,陆凌皓觉得这个学也学不来,不过,“他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可能,原来以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那样,现在发现通过那样也可以这样。”
  陆凌皓在谈话的尽头留下一句平淡的陈词:我已经是成品了。他很愿意有韩寒这么一个人出现,为这代青年代言。而之前金丹华曾说道:为什么那么多人羡慕韩寒?因为这个年轻人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奋斗,人们把韩寒看作一种自我投射,那个无法亲自去实现的自我。
  陆凌皓说他将来有了孩子,会在交友方面帮忙把把关。“孩子可以成为韩寒吗?”我的问题让他有些为难,但他还是以不太坚定的语气说:如果想做韩寒,就去做韩寒吧。
  韩晓君与陆磊的内心平缓得多,他们早就接受了现实。
  戴黑色宽边眼镜的韩晓君平素性格内向,顺从长辈,他的张扬一面只会在球场上偶有显露。
  对理想工作的预期?韩晓君迟疑了至少5秒。从小到大,他的目标都是考上大学,工作稳定。想了许久,他告诉我,假如真的可以选择最向往的职业,他希望是体育评论员,或者采访NBA的记者。
  要是十多年前,陆磊会觉得成为职业电玩高手真的蛮刺激,现在的目标,则是事业有成以保证家人的生活品质。
  陆磊承认自己非常务实,做事目的性强,善打擦边球,似乎学业不佳反而使他更快地适应社会。
  当年的孩子,已到了承担人生种种的年纪。韩寒在一篇博客中曾说,他对“70尾、整个80后、90头”这一代充满着希望——
  教材只洗了他们最不记事的那部分大脑,而且由于洗脑内容实在枯燥,引发逆反,同时互联网和西方产品出现,他们会有更深的被欺骗感。……他们现在虽然都在社会里不上不下的地方挣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只限勾心斗角,但都更加努力……
  在金丹华看来,80后这一代不够幸运。社会剧变带来的机遇沒赶上,文凭贬值、房价飙升全都躲不开了。这也是中国较早一拨独生子女,成长受到家长的强有力把控。他们仍保存较传统的家庭观念,连韩寒亦不否认这一点。
  上海年轻人渐渐迷恋上味觉刺激,金丹华、陆凌皓、陆磊、韩晓君的聚会选在一家湘菜馆。等菜的时候,大家偶然聊起松江二中邻班一位叫王晓阳的同学,脑袋圆圆的,锐气外露,初中时就立志做导演,现在成了新华社上海分社的专题片编导。“很少有人理想能实现。”韩晓君的赞叹,得到其他人的响应。
  此话题只这么盘桓片刻,很快,聊到把理想职业变为现实后也会乏味,正所谓围城效应。众人纷纷附和。
  不如摇首而去
  在泗泾(松江所辖的小镇)的家,金丹华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多年的彷徨。念及机关工作的属性,我提醒他斟酌一下,哪些适合刊发,哪些须经处理。金丹华的回答是,无所谓。
  那天下午他开车送我,走得很慢,方向盘在他双手间左右转动不停。他犹犹豫豫,最终决定向我开口:要不,刊发时还是用化名吧。
  我答应会顾及他的处境。
  就要到达轻轨车站的时候,金丹华改了主意:“哎,用真名好了,就算是推自己一下。”
  告别之后,仿佛仍能看到那不断扭动的方向盘。凭经验,我猜想金丹华还要纠结若干年,现实则层层叠叠,压向未死灭的火种……他也曾告诉我,最痛苦的时候早过去了,到了今年,已经差不多能够跟体制冷漠共处了。
  离开上海沒几天,我收到金丹华的短信,请我帮他留意沪上的编辑职位,“待遇无要求,能入行就行。”这让我颇感意外。
  后来得知,金丹华当晚与几个朋友聚餐,大家唾沫纷飞地神侃机关政治,回家的车上,他蓦然觉得29年的人生很空虚,想了断一下。
  我把他的情况说给出版界的朋友陈垦,转了文言文的个人简介。陈垦原本需要有经验者,但这个年轻人让他想起自己当初艰难的行业转换,欣然录用。
  隔日,陈垦又发来名为“好玩的事来了”的邮件,介绍一位他原本很看好的图书编辑,执意要改换城市与行业,寻求做商业记者的可能,请我多多帮忙。这确为一个有意味的插曲。
  在网络聊天中,金丹华解释何以下了决心:“今年的事,确实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我自己,觉得是时候、有必要还一下少年时代的心愿了,某种程度上也是我的一个心结,因为那么多我曾经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做过的梦。”
  接下来的事并不轻松,他要让强烈反对的双方父母相信,新职业比体制内更有前景,但劝慰不算顺利。
  5月30日,辞职申请交到领导那里,假如说韩寒的“事迹”对那些高中同学有什么实质影响,那么它仅只发生在此刻。
  金丹华意外发现,许多同事都表达了羡慕之情,至少在口头上,他们也渴望跳出体制。
  辞职后,金丹华在微博上开玩笑说,这次可以给拼命向公务员队伍蜂拥的青年腾一个位了。他还以自己的方式抒怀——
  游宦成苦旅,不如摇首而去,历一番别样红尘。念君今时折柳,异日偕同游,话别后沧海,再尽杯中酒。
  事情还沒完。未能真正被说服的家人,提出让金丹华为难的想法:我们一直想回南汇老家过清净日子,以前你在机关,我们只好迁就,既然辞掉了,还是跟我们回老家吧。
  家人的感受他要顾及,离开体制是不是叶公好龙也令他疑虑,但真的回乡下,如何能甘心?手中的方向盘,脚下的油门,停在2012年的这个燥热时分,等待金丹华发出的指令。
其他文献
由于利比亚是联合国规定的禁飞区,我和全世界的记者一样从埃及入境,直接在边境盖一下章就可以了。利比亚的首都的黎波里在8月下旬解放后,新闻焦点已经转移到了这个卡扎菲的大本营。要到的黎波里,陆路是不通的,横在班加西和的黎波里中间的还有卡扎菲的一个根据地苏尔特(Sirt)。所以要么蹭军方的飞机,要么坐船从地中海去的黎波里。我们奔波了两天,幸运地蹭到了联合国由班加西飞往首都的黎波里附近南部山区城市斋坦的飞机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2月21日上午10时,93岁高龄的艺术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前院长张仃,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驾鹤西去。  8年前,张仃因肾病开始在家休养。春节期间病情突然加重。在被送进医院之前,老人还在坚持练习篆刻、书法。  “对于生死,他早已看淡了,”张仃的夫人灰娃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很平静,看上去就像安详地睡着了。”  熟知张仃的人,称他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活化
作为战地摄影师,唐·麦卡林的感受力和文字叙述能力让人感佩。他描述了一个场景,把我震住了。他说的是一次困在越南战场的某个前线据点,一个补给车的驾驶兵被越共狙击手干掉了,尸体瘫在方向盘上,甚至卡车都没有熄火,引擎一直发出嗡鸣声。一整晚,照明弹不断照出它的轮廓,炮火不断,嗡鸣不断,没有人敢去接近他,只能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天亮,惊骇莫名。  麦卡林接着有一段悲怆的感慨:“战火中,你常会以为明天就轮到你,
我家世居广东大埔县银江镇冠山村,客家人。民国初年,高祖携子带孙,与许多不堪忍受贫困的乡亲一样,沿韩江下南洋远赴东南亚谋生。  岂料事与愿违,高祖梯山航海的壮举并没有给家族带来好运。次子和长孙都在三十多岁时在泰国病逝。祖父生于泰国,周岁随母回国。这一别,竟是曾祖夫妻、父子的永诀。祖父的堂嫂在丈夫病逝后,忍痛留下孤子改嫁。那时正值抗战期间,除了远在泰国的亲人,家中只剩曾祖母和祖父及其堂侄三人相依为命。
5月17日,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公告,使得在美孔子学院教师可能因为签证到期而不得不在6月30日前离境。事后美方虽然在5月25日发布了另一则公告予以纠正,但围绕着孔子学院的争议却远远没有结束。  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截至2011年8月底,各国已建立353所孔子学院和473个孔子课堂,共计826所。仅美国就有81所孔子学院。为了更好地运作孔子学院,2006年,孔子
芮成钢把采访安排在国贸附近,他朋友开的一个家居店里。因为和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施瓦布的会面,他迟到了半小时。他的日程是如此之紧,以至于《纽约时报》邀请他写专栏(向全球供稿,《纽约时报》本报和其辛迪加旗下媒体都可以采用),他都几乎没时间应付。“他们最早找的是我,我觉得这是个很大的commitment(责任),因为每个礼拜都得写。我建议他们,有没有什么比较宽松的方式?后来知道他们建了一个portfoli
52岁的费翔坐在面前,不能用“帅”来形容,这个字用在他身上太轻了。年龄、阅历和经验累积出的练达安定,对男人来说,比好看更具质感。  “我已经不是25年前上春晚的那个小伙子了,我是一个中年人。”只是少有中年人像他这样挺拔,能够将一件长袖衬衫穿得那么洒脱。  他的好身材来自锻炼和克制,这么多年来,面食和甜点他基本不碰。他不避讳年老,但在退休前,他得在观众面前“比较像样”。  这个自我克制的老牌偶像在新
2012年的7月21日,北京下了一场雨。  在雨中,邱艳失去了丈夫丁志健,在二环路广渠门桥下;王长兴失去了姐姐王静,在卢沟桥五里店的地下出租屋中;周齐轩失去了妈妈英子,在房山采石场的大坑里。  ……截至7月24日,官方公布北京地区因暴雨死亡人数为37人  英子  7月21日下午,小周开车从河北保定出发,前往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瓦井村参加表弟的婚礼,同乘的还有爱人英子和另一个表弟小磊。这是一段并不漫长
雷蒙德27街区17号住宅坐落在亚当斯—诺曼底辖区,洛杉矶警方的326号报告区。  23岁的中国湖南籍留学生吴颖租住在这里。警方的记录显示,4月11日凌晨00:55,她和她的男友、吉林籍留学生瞿铭,在房子门口的雷蒙德街上被枪杀。更确切地说,枪击发生在瞿铭购买不久的二手宝马车里。吴颖的手机被拿走,但瞿铭的钱包还在。  警察形容这场枪击案是“一个愚蠢的人,很罕见地杀害了这两个人”。  5月18日下午4点
近日,有关方面宣布成功阻止一起劫机事件。据媒体报道,6名嫌犯试图劫持一架从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他们威胁乘客和机组成员,并且打伤了两名乘警。幸好在该航班上有二十多名警察乘机,在乘客的配合下,成功制服这些恐怖嫌犯。  劫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二战前,世界上第一起劫机事件就发生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曾经是劫机的重灾区,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一起劫机事件。虽然大部分都得以和平解决,但是仍造成过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