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全党同志都要行动起来,为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出贡献。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态;治理
新时代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方方面面,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关键性、主导性的因素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对政治生态影响最经常、最复杂的,是干部的心态。没有干部队伍积极健康的心态,就很难形成整个社会和谐奋进的政治生态。面对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受到了污染,需要对症下药,及时治理,构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党内政治生态的常见病。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买官卖官是最大的腐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在这种潜规则支配下,卖官者权力寻租,甚至明码标价,买官者投其所好,钱贿、色贿、雅贿无奇不有,于是“带病在岗”、“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现象司空见惯。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领导干部“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的,以权枉法的,不乏其人”,这是封建社会“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任其发展,我们社会就没有公平正义可言,我们的事业就不能生机勃勃。人们呼唤焦裕禄、杨善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严格要求子女亲属,不搞任何特权。
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质资源稀缺,加之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升学、就业、考公务员、评职称、提拔、买房子、打官司、出国等等,都要拉关系走后门,于是乎经营关系进“圈子”现象盛行。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常言道:“君子做事,小人‘做人’。”这里所谓的“做人”是指琢磨、算计人,拉关系。品行正派的人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心术不正的人则把心思用在投机钻营上,现实生活中会做人比会做事跑火,“琢磨事不如琢磨人”成了一些人的金科玉律。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止步不前的“恋旧病”、敷衍扯皮的“推诿病”、萎靡不振的“懒惰病”、麻木不仁的“冷漠病”、华而不实的“漂浮病”、只说不做的“空谈病”。沾染了这些“病”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我們的事业需要实干家,只有鼓励探索,宽容失败,不让干事者吃亏,才能真正形成实干兴邦的良好氛围。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对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说着容易做到难,就是因为“做事不如作秀”在作怪:一为浮夸“秀数字”。二为浮华“秀工程”。竞相建设“大广场”、“大市场”、“大公园”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为自己积累升迁资本。三为浮躁“秀形象”。一些领导干部还不满足于“政绩”突出,还要想方设法“策划”、“包装”自己,展示“个人魅力”。官员作秀,实质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七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一则放弃积极的思想斗争,“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你好我好大家好。二则讨巧卖乖,通过不正当手段联络感情,增加选票。对上级拍好,百般献媚,投其所好;对下级哄好,不讲原则,护着顺着;对同级敷衍好,称兄道弟,拉拉扯扯。三则回避矛盾,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尤其是对那些会告状的恶人、会办事的能人、有交情的自己人,更是无度宽容,甚至姑息养奸。
八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有的同志独善其身,不进“圈子”,领导层没有力挺的“靠山”,同事中没有帮腔的“哥们”,民主推荐时往往得票不多;有的同志埋头苦干,不混不赌,非但不能成为榜样,反倒成为被挖苦嘲讽的“另类”;有的注重学习,学有所成,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被重用。
九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是中央领导同志对领导干部全面成长提出的要求,精辟到位。但一些同志对“不出事”存在误读,把它局限于被双规、受查处。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二、净化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首先要强化领导干部的荣辱观。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弘扬正气,鞭挞落后,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权力,平心处事,诚心待人,倾心尽责,为民服务。净化政治生态要从我做起,不能坐而论道,坐等别人改变面貌。
其次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政治生态建设既需要思想引导更需要制度监督,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等,使各项工作在制度框架内阳光操作、规范运行。
再次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净化政治生态,选人用人是关键。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空谈者,追究诬告者,宽容失误者,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科学把握“群众公认”,防止片面“以票取人”;落实干部监督制度,坚决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斗争,依法依纪打击拉票贿选风,显示净化政治生态的坚定决心。
最后要抓住契机全面转变干部作风。当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浪费之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以此为契机,标本兼治,不断巩固和扩大胜利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长江.《以党内民主改变政治生态》,《领导文萃》2015年第17期
[2]孟庆松.《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共产党人》2014年第16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态;治理
新时代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涉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方方面面,还受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中,关键性、主导性的因素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对政治生态影响最经常、最复杂的,是干部的心态。没有干部队伍积极健康的心态,就很难形成整个社会和谐奋进的政治生态。面对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受到了污染,需要对症下药,及时治理,构建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党内政治生态的常见病。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买官卖官是最大的腐败,“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升迁的潜规则,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等有时不过是玩程序、走过场。在这种潜规则支配下,卖官者权力寻租,甚至明码标价,买官者投其所好,钱贿、色贿、雅贿无奇不有,于是“带病在岗”、“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现象司空见惯。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领导干部“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的,以权枉法的,不乏其人”,这是封建社会“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任其发展,我们社会就没有公平正义可言,我们的事业就不能生机勃勃。人们呼唤焦裕禄、杨善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严格要求子女亲属,不搞任何特权。
三是“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质资源稀缺,加之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升学、就业、考公务员、评职称、提拔、买房子、打官司、出国等等,都要拉关系走后门,于是乎经营关系进“圈子”现象盛行。大到帮派小到“老乡圈”、“同学圈”、“麻将圈”,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关系走遍天下,无关系寸步难行。这种“无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国式求人”往往挑战法律尊严、政府公信力、社会公平和市场规则,必然导致权钱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常言道:“君子做事,小人‘做人’。”这里所谓的“做人”是指琢磨、算计人,拉关系。品行正派的人把精力用在事业上,心术不正的人则把心思用在投机钻营上,现实生活中会做人比会做事跑火,“琢磨事不如琢磨人”成了一些人的金科玉律。琢磨领导,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投其所好;琢磨对手,掌握他的弱点软肋,攻其不备;琢磨派系,打听谁是谁的人,谁听谁的话,四处讨好,八面玲珑。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止步不前的“恋旧病”、敷衍扯皮的“推诿病”、萎靡不振的“懒惰病”、麻木不仁的“冷漠病”、华而不实的“漂浮病”、只说不做的“空谈病”。沾染了这些“病”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习惯于当看客、评论员,对干事的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横挑鼻子竖挑眼。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人竟然还很“吃香”,仕途顺利。我們的事业需要实干家,只有鼓励探索,宽容失败,不让干事者吃亏,才能真正形成实干兴邦的良好氛围。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对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说着容易做到难,就是因为“做事不如作秀”在作怪:一为浮夸“秀数字”。二为浮华“秀工程”。竞相建设“大广场”、“大市场”、“大公园”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为自己积累升迁资本。三为浮躁“秀形象”。一些领导干部还不满足于“政绩”突出,还要想方设法“策划”、“包装”自己,展示“个人魅力”。官员作秀,实质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七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一些干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把“圆滑”视为成熟,把“世故”当成稳重,滋长庸俗的坏风气。一则放弃积极的思想斗争,“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你好我好大家好。二则讨巧卖乖,通过不正当手段联络感情,增加选票。对上级拍好,百般献媚,投其所好;对下级哄好,不讲原则,护着顺着;对同级敷衍好,称兄道弟,拉拉扯扯。三则回避矛盾,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尤其是对那些会告状的恶人、会办事的能人、有交情的自己人,更是无度宽容,甚至姑息养奸。
八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有的同志坚持原则,嫉恶如仇,成为我行我素者的绊脚石,往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你和我过不去,我就让你出局”;有的同志独善其身,不进“圈子”,领导层没有力挺的“靠山”,同事中没有帮腔的“哥们”,民主推荐时往往得票不多;有的同志埋头苦干,不混不赌,非但不能成为榜样,反倒成为被挖苦嘲讽的“另类”;有的注重学习,学有所成,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被重用。
九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是中央领导同志对领导干部全面成长提出的要求,精辟到位。但一些同志对“不出事”存在误读,把它局限于被双规、受查处。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势必助长违法犯罪的侥幸心理,导致攻守同盟的抱团现象,产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滋长腐败的“政治生态”。
二、净化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首先要强化领导干部的荣辱观。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弘扬正气,鞭挞落后,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权力,平心处事,诚心待人,倾心尽责,为民服务。净化政治生态要从我做起,不能坐而论道,坐等别人改变面貌。
其次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政治生态建设既需要思想引导更需要制度监督,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等,使各项工作在制度框架内阳光操作、规范运行。
再次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净化政治生态,选人用人是关键。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批评空谈者,追究诬告者,宽容失误者,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科学把握“群众公认”,防止片面“以票取人”;落实干部监督制度,坚决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斗争,依法依纪打击拉票贿选风,显示净化政治生态的坚定决心。
最后要抓住契机全面转变干部作风。当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浪费之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以此为契机,标本兼治,不断巩固和扩大胜利成果。
参考文献:
[1]王长江.《以党内民主改变政治生态》,《领导文萃》2015年第17期
[2]孟庆松.《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共产党人》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