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苏联、美国处于冷战时期,争相搞载人航天工程。1971年4月,我国也将载人工程的研发提上了日程,称作714工程。但当时载人航天技术久攻不下,大家也有争论——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国家到底该不该花这么多钱去作这项研究?最后,周总理说,以现在的情况,我们不跟他们搞这个比赛,而要先把地球上的事办好。他的意思是,先作好民用卫星技术的研究,让老百姓受益,再去研发载人航天工程。这是个重大的决策。所以,1975年,载人航天工程暂时下马。但此前所做的工作也为日后正式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积累了经验。
总理下达指示后,工作人员便集中精力研发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返回式卫星,等等。现在看,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举例来说,1984年之前,中国没有通信卫星,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是依靠微波中转传送的,每隔50公里建一个中继站,成本非常高,而且覆盖面积小,信号也不好。当时不是全国各地都能收到电视节目,电视机几乎卖不出去。1975年实施331卫星通信工程,研制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建了一个发射场,在北京和新疆建了通信地面站和包括“远望号”测量船在内的测控系统。1984年4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東方红二号卫星送入了距离地球赤道上空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定点于东经125°。从此,全国各地都能收到电
视信号,电视机供不应求。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全国老百姓都能从电视机里看到实时直播。
通信卫星的研发工程是1975年由毛主席亲自批示的,投资了10个亿。如今,我国已经先后发射了东方红二号、三号、四号卫星,东方红五号正在研制中。并且,我国自主研发的通信卫星已经出口到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等南非、南美和亚洲国家。
为把中国的测控能力覆盖到全球,保证中国的航天器和航天员在地球任何地方都能和指挥中心保持实时联系,我国又研发了中继卫星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
我国已经发射了“天链一号01”星、“天链一号02”星、“天链一号03”星共3颗中继卫星,建立起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信号可经中继卫星实时转至地面,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这样中国的航天员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和家里通话,对地观测卫星的信息、随时都可以实时传到国内。
除了信息传输,卫星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是信息获取。通过设计轨道,令卫星定期到指定位置获取信息便是其中一项内容。这项功能应用比较典型的是气象卫星。每晚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上播放的云图就是我们自己的卫星——风云二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拍摄下来的。还有风云三号极地轨道气象卫星,负责在一定时间内获取全球的气象资料和云图。所获取的气象资料无偿地提供给世界各国使用。
卫星第三项重要功能是信息发布,即导航定位。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必须依靠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目前,美国、俄罗斯已各自建立起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欧洲很多国家也在建立自己的全球导航定
位系统,之前我国一直是使用美国的GPS系统,但建立起独立的自主可控的系统是我们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科学家陈芳允提出,在静止轨道的两个不同位置分别放上一颗卫星,再加上地面站,可以形成一个区域性导航系统。2000年,这个系统建成后称作“北斗一号”。
2019年5月17日,在成功发射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后,我国自主可控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二号”建设圆满收官。我国对于车、船、飞机、导弹、巡航弹等活动目标均可实现导航定位。
(摘自中国文史出版社《“神舟”首任总设计师讲述:中国航天的历程》 作者:戚发轫)
总理下达指示后,工作人员便集中精力研发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返回式卫星,等等。现在看,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举例来说,1984年之前,中国没有通信卫星,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是依靠微波中转传送的,每隔50公里建一个中继站,成本非常高,而且覆盖面积小,信号也不好。当时不是全国各地都能收到电视节目,电视机几乎卖不出去。1975年实施331卫星通信工程,研制了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建了一个发射场,在北京和新疆建了通信地面站和包括“远望号”测量船在内的测控系统。1984年4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東方红二号卫星送入了距离地球赤道上空3.6万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定点于东经125°。从此,全国各地都能收到电
视信号,电视机供不应求。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全国老百姓都能从电视机里看到实时直播。
通信卫星的研发工程是1975年由毛主席亲自批示的,投资了10个亿。如今,我国已经先后发射了东方红二号、三号、四号卫星,东方红五号正在研制中。并且,我国自主研发的通信卫星已经出口到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等南非、南美和亚洲国家。
为把中国的测控能力覆盖到全球,保证中国的航天器和航天员在地球任何地方都能和指挥中心保持实时联系,我国又研发了中继卫星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
我国已经发射了“天链一号01”星、“天链一号02”星、“天链一号03”星共3颗中继卫星,建立起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信号可经中继卫星实时转至地面,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这样中国的航天员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和家里通话,对地观测卫星的信息、随时都可以实时传到国内。
除了信息传输,卫星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是信息获取。通过设计轨道,令卫星定期到指定位置获取信息便是其中一项内容。这项功能应用比较典型的是气象卫星。每晚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上播放的云图就是我们自己的卫星——风云二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拍摄下来的。还有风云三号极地轨道气象卫星,负责在一定时间内获取全球的气象资料和云图。所获取的气象资料无偿地提供给世界各国使用。
卫星第三项重要功能是信息发布,即导航定位。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必须依靠全球导航定位系统。目前,美国、俄罗斯已各自建立起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欧洲很多国家也在建立自己的全球导航定
位系统,之前我国一直是使用美国的GPS系统,但建立起独立的自主可控的系统是我们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科学家陈芳允提出,在静止轨道的两个不同位置分别放上一颗卫星,再加上地面站,可以形成一个区域性导航系统。2000年,这个系统建成后称作“北斗一号”。
2019年5月17日,在成功发射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后,我国自主可控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二号”建设圆满收官。我国对于车、船、飞机、导弹、巡航弹等活动目标均可实现导航定位。
(摘自中国文史出版社《“神舟”首任总设计师讲述:中国航天的历程》 作者:戚发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