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是最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学习资源,其蕴涵的价值很大,适宜在各学科中推广,当然也包括小学数学,而且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具备了实施、应用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微课在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段的作用,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合理使用微课提供了借鉴。但微课虽好,仍然需要教师合理调控。本文从微课的设计、相关教学方式等方面对教师应如何调控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抽象性思维、严谨的理论来进行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数学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同时又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教学困难与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1微课设计
1.1制作微课要精练、美观、实用
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录制微课之前,准确把握教材,全面分析班级学生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迅速达成教学目标。微课中的讲解要通俗易懂、语言简洁。一节微课的播放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美观就是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字号、颜色、图片、声音、动画等合理搭配,错落有致,录制时要使整个视频简洁、清新、流畅。
实用就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在微课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的重难点,更要关注本班学生的基础、兴趣、习惯等,制作的微课要能适合自己的学生。
1.2教師要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适应性设计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框,学生在课堂之外观看在线课程,在课堂上回顾和进行课堂活动,教师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微课更多的是预设,师生无实际的互动,课堂上则应更加注重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微课把部分教学活动由学校搬到了家庭,同时也把相关的巩固与拓展由校外移到了校内。这些都是微课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教师在进行课堂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科学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2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2.1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运用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很多学生对数学的预习感到迷茫,针对辅导书上的重点预习,理解不充分。因此,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微课,制作课前预习的小视频。把下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的复习方向明确。比如,老师下节课要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知识,那么根据其中的重要授课内容,需要做出安排。通过视频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共有六个面,那么每个面是否都相同,每个面的边的称呼是否一样。如果想要求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么求,以及展示什么是表面积。当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小相同的时候,体积是否相同,并且解释什么体积。因此,只需要通过短短的一小段的视频,就可以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重点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并且为学生准备一个课后作业,“同学们能不能制做出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呢?”,留给学生们思考,并且在第二天上数学课的时候,进行提问和解答,老师也要提前做好课前预习。这样预习数学的方法十分新奇,学生通过视觉就可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概念进行理解,这样对后期的教学帮助很大。
2.2微课在课中学习的运用
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知识点的认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数学抽象又严谨的思维能力。在经过学生对课程的提前预习后,课程中,教师在进行课本知识的讲授,还要让学生对自学中仍然未能理解的问题进行相互的讨论和分析。例如,在学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课本知识时,在自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仍旧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这一内容不能够得到彻底的理解,会针对“为什么只能分子相加减,分母就不行呢”这一问题产生错误的观念。因此,教师在课程中让学生就这一疑问进行研究,分别说出自己对疑问的想法,之后,教师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就“分子相加减”这一知识点的详细分析的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来一一验证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想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的一种微课教学过程,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对学生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
2.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后的复习运用
学生学会课后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并且发现自己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及时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回到家后,进行复习知识点,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无处可问,这时候,老师关于数学教学的知识总结微课课件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师首先需要针对这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并且对知识点的使用进行展示,同时对其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指点,让学生在做作业以及复习的时候,有个明确的目标。
3总结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而言,新时代下的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师传统的板书模式,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具有针对性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他们对不同知识点的疑问分析需要,既能够加强课本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得到课外知识的充实,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还能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上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邹俊.影响小学科学课程“三维目标”整合的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16,12(20):218-219.
[2]龚明军.小学科学课程“三维目标”整合的基本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10(07):193-195.
[3]李建芹.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5(03):121-122.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教学方式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抽象性思维、严谨的理论来进行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数学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同时又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教学困难与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1微课设计
1.1制作微课要精练、美观、实用
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录制微课之前,准确把握教材,全面分析班级学生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迅速达成教学目标。微课中的讲解要通俗易懂、语言简洁。一节微课的播放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美观就是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字号、颜色、图片、声音、动画等合理搭配,错落有致,录制时要使整个视频简洁、清新、流畅。
实用就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在微课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的重难点,更要关注本班学生的基础、兴趣、习惯等,制作的微课要能适合自己的学生。
1.2教師要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适应性设计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框框,学生在课堂之外观看在线课程,在课堂上回顾和进行课堂活动,教师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微课更多的是预设,师生无实际的互动,课堂上则应更加注重生成,强调在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微课把部分教学活动由学校搬到了家庭,同时也把相关的巩固与拓展由校外移到了校内。这些都是微课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教师在进行课堂结构设计时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科学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2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2.1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的运用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很多学生对数学的预习感到迷茫,针对辅导书上的重点预习,理解不充分。因此,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微课,制作课前预习的小视频。把下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的复习方向明确。比如,老师下节课要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知识,那么根据其中的重要授课内容,需要做出安排。通过视频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共有六个面,那么每个面是否都相同,每个面的边的称呼是否一样。如果想要求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么求,以及展示什么是表面积。当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小相同的时候,体积是否相同,并且解释什么体积。因此,只需要通过短短的一小段的视频,就可以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重点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并且为学生准备一个课后作业,“同学们能不能制做出体积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呢?”,留给学生们思考,并且在第二天上数学课的时候,进行提问和解答,老师也要提前做好课前预习。这样预习数学的方法十分新奇,学生通过视觉就可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概念进行理解,这样对后期的教学帮助很大。
2.2微课在课中学习的运用
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知识点的认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数学抽象又严谨的思维能力。在经过学生对课程的提前预习后,课程中,教师在进行课本知识的讲授,还要让学生对自学中仍然未能理解的问题进行相互的讨论和分析。例如,在学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课本知识时,在自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仍旧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这一内容不能够得到彻底的理解,会针对“为什么只能分子相加减,分母就不行呢”这一问题产生错误的观念。因此,教师在课程中让学生就这一疑问进行研究,分别说出自己对疑问的想法,之后,教师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就“分子相加减”这一知识点的详细分析的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来一一验证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想法,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样的一种微课教学过程,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对学生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
2.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后的复习运用
学生学会课后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并且发现自己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及时解决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回到家后,进行复习知识点,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无处可问,这时候,老师关于数学教学的知识总结微课课件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老师首先需要针对这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并且对知识点的使用进行展示,同时对其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指点,让学生在做作业以及复习的时候,有个明确的目标。
3总结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而言,新时代下的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师传统的板书模式,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具有针对性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微课能够满足他们对不同知识点的疑问分析需要,既能够加强课本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得到课外知识的充实,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还能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上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邹俊.影响小学科学课程“三维目标”整合的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16,12(20):218-219.
[2]龚明军.小学科学课程“三维目标”整合的基本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10(07):193-195.
[3]李建芹.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5(0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