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血管球瘤一例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813225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53岁.因体检CT提示右肺占位4d,于2011年5月31日入我院.既往体健,常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影像检查:CT示右肺中叶3.8 cm×3.1 cm类圆形实性肿块,边缘光滑,未见明确毛刺及分叶,病灶密度不均,CT值31 ~51 HU.HRCT病灶周围血管纹理显示清楚(图1,2),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可见片状低密度坏死区,周边明显强化,CT值动脉期101~106 HU,静脉期91 ~ 101HU,延迟期81 ~ 87 HU,邻近血管受压移位,纵隔及肺门未见增大淋巴结(图3).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未见明确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硬化型肝癌的CT及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硬化型肝癌患者CT(30例)及MR(2例)表现,分析其影像特征.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甲胎蛋白值正常者和异常者肿瘤最大径差异.结果 硬化型肝癌的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晰或模糊的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CT的强化方式主要有3种:(1)13例在动脉期肿瘤边缘呈厚薄不均的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肝实质期肿瘤出现不规则型或同心圆型向
目的 探讨双能CT不同扫描参数、重组算法对伴脂肪沉积的肝脏铁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 将1 ml正常大鼠肝脏匀浆液与1 ml不同浓度的右旋糖酐铁溶液(浓度分别为50.000、25.000、12.500、6.250、3.125和1.560 mg/ml)充分混合,以双能量模式扫描,得出物质分离算法的铁斜率.不同浓度(分别为50、40、30、20、10和5 mg/ml)的右旋糖酐铁分别与不同浓度甘油三酯(体
患者男,59岁。左外踝肿痛1年,加重3 d入院。体检:左踝关节外侧肿胀,左小腿外下近踝关节处及外踝区扪及质硬包块,活动度差,压痛明显,踝关节尚可活动。
期刊
鼻窦肉瘤样癌(paranasal sinuses sarcomatoid carcinoma)是非常罕见的鼻窦恶性肿瘤[1],临床及影像诊断困难,患者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影像检查鼻窦肉瘤样癌表现为富血供肿瘤,可有类似鼻窦癌表现,鉴别诊断困难.临床和病理学关于鼻窦肉瘤样癌已有相关报道[2],但多以个案报道为主,影像报道则少见[3-4],尤其是影像与病理的综合研究则更少见.笔者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
期刊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征( SS)的腮腺MRI表现特点。方法收集因口干于本院就诊的27例患者,根据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分为SS组(21例)和非SS组(6例)。另外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腮腺MRI检查和双侧腮腺导管MR成像( MRS)。观察T1 WI和T2 WI上信号强度的标准差,并进行脂肪信号分级和腮腺导管扩张程度分级。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常规MRI、MRS及二者联
目的 评估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技术的图像质量,以及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要求行CTPA检查且BMI<28kg/m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试验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和高渗对比剂)各40例.试验组扫描参数:80 kV,自动mA,对比剂为碘克沙醇(含碘270 mg/ml)20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患病率逐年上升.术前准确对直肠癌患者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1].目前高分辨率MR对于直肠癌原发肿瘤T分期的判断已取得较大进展,亦可以检出直径2~3 mm的淋巴结,但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依旧是困扰放射科医师的难题.以往判断转移性淋巴结多以淋巴结大小为标准,准确度和敏感度分别为43% ~ 85%和66%,宽范围的准确度及相对低的敏感度表明以大小为
期刊
MR灌注技术以其高时间分辨率、无电离辐射、多层数据采集及操作方便而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中重要的在体血流动力学研究技术,并且还随着高场强MR设备的不断升级逐步完善.这一技术的核心是建立灌注的动力学模型并重建参数图。
期刊
2013年第47卷第12期1061-1062页发表的文章《我国儿童手腕部骨龄影像评估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1153-1155页发表的文章《国人手腕部骨龄影像评估的现状》,2篇文章内程晓光及李新民的作者单位标注为100035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现修改为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特此说明!
肠内营养输入方法有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和经皮X线下胃造瘘术,其中前者应用较广泛,但对于腹壁脂肪层过厚、食管完全阻塞、胃位置变异、食管有穿孔大出血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不适用;而经皮X线下胃造瘘术主要是在透视下进行,尽管成功率高,但对穿刺深度、角度不能精确掌控,使操作具有不确定性,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1].笔者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