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20年:划时代的经典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ancy_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3月31日,科幻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第一部于北美上映。《黑客帝国》系列共有三部真人电影、九部动画短片,它们共同描述了一个人类文明与机器人文明共存的黑暗世界。2019年3月底,世界各地的科幻迷友都在庆祝它上映20周年。

  《黑客帝国》在科幻史、电影技术史、文化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以一己之力,拉开了20世纪末的赛博朋克(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大幕,杀出了21世纪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的黎明。如痴如狂的观众们,从0与1倾泻而出的屏幕里,仿佛看见了“存在”的真谛。

签下沃卓斯基


  1992年,剧本《肉食动物》出现在劳伦斯·马蒂斯的邮箱里。马蒂斯刚刚放弃了前途光明的法律职业,创办了一家名叫“混沌之环”的公司,想签几个大作家。
  《肉食动物》是个恐怖故事,背景设定在一家施舍处里,富人的身体被用来做成汤粥,喂养穷人。作者正是沃卓斯基兄弟。在以后的日子里,很多崇拜者都在他们的姓氏后直接加“s”,叫他们“Wachowskis”。
  当时沃卓斯基兄弟已经合作了多年。他们在童年时就一起创作广播剧,画漫画书,玩花样繁多的角色扮演游戏。他们生活在芝加哥南部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母亲是护士,父亲是商人。父母鼓励他们了解艺术,特别是电影。沃卓斯基兄弟喜欢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电影,如《日落大道》《火车怪客》,也会看60年代和70年代的惊悚片,以及1982年里程碑式的《银翼杀手》。
  沃卓斯基兄弟都辍了学。他们创办了一家建筑公司,同时还在写剧本和漫画。他们早期的电影知识,都来自著名独立电影制作人罗杰·科尔曼的回忆录。后者人称好莱坞B级片之王,能用一天两夜的时间,拍出一部风靡影坛60年的cult经典(在小圈子内受推崇的电影)《恐怖小店》,还是弗朗西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乔纳森·德米、朗·霍华德、詹姆斯·卡梅隆的领路人。
  沃卓斯基兄弟找到马蒂斯时,正赶上电影创意的大爆炸时代。好多编剧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好莱坞巨星。1990年,乔·伊斯特哈斯的《本能》卖了300万美元;同年,《致命武器》的创作者沙恩·布莱克把《终极尖兵》的剧本卖了200万美元。
  马蒂斯看完《肉食动物》后不久,就签了沃卓斯基兄弟。虽然这个大快朵颐的剧本未必拍得出来,但是它给了沃卓斯基兄弟强烈的自信。很快,他们离开了建筑行业。

“我思故我在”


  90年代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沃卓斯基兄弟一直计划创办一本漫画杂志,好让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大杂烩一股脑塞进去,比如神话、机器人、量子物理、禅宗……他们没日没夜地研究武侠片,还有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戈达尔的《阿尔法城》,以及荷马的《奥德赛》。
  他们为《黑客帝国》准备了好几个笔记本,没事就涂涂抹抹。头脑风暴的时候,会议室里放着“讨伐体制乐团”和“圣职”的唱片—震耳欲聋的重金属摇滚,被他们当作输送灵感的白噪音。最终,他们放弃了漫画书,决心把多年的概念和规划放在电影剧本里。
  这名黑客,实际是个外表平平无奇的上班族,叫尼奥。忽然,他遇到了墨菲斯,一个神秘的圣人,向他揭示了人类生活在邪恶的计算机模拟矩阵之中的真相。尼奥吞下了红色药丸,选择与计算机矩阵搏斗,并逐渐获取了新的力量,揭开了自己“救世主”的本来身份。
  马蒂斯是学哲学的,一眼看出这个剧本跟笛卡尔的观点“我思故我在”十分类似。他惊喜交加,开始找机会宣传这个剧本。那时是1995年,学术大牛、黑客們创造了新的互联网社区,赋予自己新名字、新性别和新家乡。总之,美国的一群精英分子已经习惯于每天走进全新的虚拟世界。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剧本,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可以创造出想要的现实,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一个“现实”是真实的?
  剧本的动作感十足:追逐、枪战、直升机撞大楼……然而,没有什么电影公司看得懂。唯一表现出兴趣的是华纳公司,他们买下了剧本,但是一直闲置着。制片人迪·博纳文图拉和乔尔·西尔弗是早期的支持者,他们都说一开始大家一头雾水。“我坐在一间房子里,实际上我住在一部机器里?他妈的我们到底在干些啥?”
  沃卓斯基兄弟找到了讽刺漫画艺术家Geof Darrow。后者制作的漫画书《Hard Boiled》拿到了1991年Eisner最佳作家/艺术家奖,这也博得了沃卓斯基兄弟的信任。Darrow在三部电影里都叫“概念设计师”。其视觉风格的一个最突出场景是:尼奥从噩梦中醒来。攻击尼奥的昆虫式机器人(由管子、观察屏和铆接接头组成),以及把人类作为电池的电厂,也都是他的作品。
  《黑客帝国》第一部的预算约为6000万美元,听着还不少。不过,这个数字远低于华纳在《蝙蝠侠与罗宾》上的投入。华纳公司逐渐发现,电影观众已经越来越厌烦翻拍和炒冷饭,他们想要新的故事、新的冒险。迪·博纳文图拉认为,他们需要做一点不一样的事情。
  老板同意了。

飞天遁地


  1997年秋天,《黑客帝国》的团队在一个大仓库里,度过了难忘的几个月。主要是电影演员,他们在武术指导袁和平的监督下,开始了日常训练课程。袁和平是香港电影界的传奇人物,人称“袁八爷”。他早年习武,也做过武术替身。李小龙死后,功夫片急需接班人,袁和平和成龙联手,一部《蛇形刁手》,一部《醉拳》,风靡全港,走向世界。自然,沃卓斯基兄弟是他的狂热粉丝。
  和刘家良那种传统武师硬桥硬马的动作设计相比,袁和平喜欢用威亚。因此,基努·里维斯、雨果·维文等人,经常被捆在绳子上,在空中甩来甩去。雨果·维文没几天就伤了骨头,不得不拄着拐杖走路。里维斯当时刚做完颈椎手术,还戴着颈托,袁和平尽量让他展示手部的动作。   不过也由于种种原因,第一部的打斗还是很节制的。等到了后面两部,袁和平才更加大展拳脚。
  《矩阵革命》中的两场打斗戏堪称经典。一场叫“地狱俱乐部的生死决斗”,崔尼提、墨菲斯和守护天使进入了矩阵中的地下俱乐部,面对悬赏捉拿他们的梅罗文加。为了拍摄这一段,团队在天花板上装了轨道系统,好给钢丝上的演员们指路。
  另一场叫“战斗,或死亡”,是尼奥与特工史密斯的打斗,这是一场超级百人大战。拍摄这个场景花了整整8个星期,之前的准备工作持续了好几个月。为了实现沃卓斯基兄弟所说的“爆炸性视觉效果”,剧本要求这场打斗在瓢泼大雨中发生。
  从一条站满了史密斯的街道开始,然后摇到2500英尺的电闪雷鸣的天空,接着主角再坠入一座荒废的摩天大楼。为了制造出“特大雨滴”,团队使用了特制的仪器。一排排的史密斯特工奇观,是用替身演员和人偶一起完成的。替身演员站在后排,同时帮忙操作前排木偶的头部运动,好让每个史密斯的头都跟着打斗中的两人转动。
  打斗是在赛博空间中进行的,所以影片要制造空中坠落的无重力感。团队发明了一种叫“调音叉”的索具装备,使演员和替身可以模拟无重力状态。本来,他们想在NASA的飞机上体验零重力的感觉,最后发现不切实际,就放弃了。而打斗中显现出重力的镜头,是在“蛋”里拍的,那里是挂着蓝幕的密闭空间,拍完打斗动作,后期制作人员就可以把动作和VFX背景合在一起。
  有一种索具装备叫“扭转带”,是武术指导组和里维斯的替身一起发明的。它可以让演员在空中做十分流利的多角度旋转,比如后空翻。还有一种叫“牦牛索”,不少演员用它模拟完自由落体运动后,都想吐。

子弹时间


  《黑客帝国》为電影技术史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关键词:子弹时间。
  尼奥在一座摩天大楼的屋顶受到攻击,特工琼斯在近距离内向他射出了子弹。不过,尼奥已经熟悉矩阵里的规则,他开始学会操纵规则。1998年8月,拍摄剧本里这样写道:琼斯的枪响了,我们进入子弹时间背后的流动空间。尼奥在子弹之间高仆低就,空气像愤怒的苍蝇一样嘶嘶作响。尼奥不可思议地后仰,一只手放在地上。
  这个描述很简短,而且令人费解。很长一段时间里,没人知道这一段该怎么拍。
  “子弹时间”比电影出现得还早。埃德沃德·迈布里奇使用放在赛道上的照相机,给奔驰的马拍照。每个相机都由一根横过赛道的绳子控制,当马跑过的时候,快门被触发。本来这个主意是想解决一场大争论:奔跑中动物的四条腿是否同时离地。迈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放在一个于光源前旋转的玻璃盘上,合成了一套原始动画—很可能给了爱迪生发明电影的灵感。
  吴宇森的慢镜头效果也是大名鼎鼎。比如他的电影《英雄本色》和《辣手神探》。这也影响了沃卓斯基兄弟,因为他们也是吴宇森的粉丝。
  不过,子弹时间还是由沃卓斯基兄弟发扬光大。它的特点是在时间上极端变化,比如观众甚至可以看到子弹飞过头顶;在空间上也极端变化,满镜头的同时,观众的视角也围绕场景旋转。只有虚拟的摄影机,在计算机生成的环境里,才可以拍摄出子弹时间的效果。
  技术史上,子弹时间发展出了不同的应用:时间分割、视角变换、超慢镜头、暂时死亡、虚拟摄影术。
  几十年来,视觉效果领域一直由旧金山的工业光魔公司把持。这是《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创立的特效公司,最初用来制作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不过,伴随90年代CGI技术的崛起,Manex视效也崭露头角。高级视觉特效总监约翰·加埃塔,在1996年与沃卓斯基兄弟见了面。他注意到他们想唤起“虚拟现实的感觉”。
  在悉尼的一家全绿色场地里,里维斯吊着威亚,放在一个由120台摄像机组成的半圆里。威亚将里维斯向后拉,使他后仰接近90度,静止的摄像机在他周围此起彼伏地飞速亮起快门。所有的元素,都与数字插入的背景、空中的无数虚拟子弹,进行最后合成。
  《黑客帝国》的拍摄花了两年时间,估计要花费75万美元的数字成本。它很快就被证明是值得的。有一次,当崔尼提跳起,子弹时间开始,然后慢镜头结束。她踢倒一名警察的镜头播放后,制片人乔尔·西尔弗起身大喊:“就是这样!这就是每个人都会站起来尖叫的地方!”
  最终,Manex团队为《黑客帝国》创作了超过400个数字镜头。

一举成名


  《黑客帝国》上映前,华纳公司有个大担忧:《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要在夏天上映了。此时距离上一部星球大战电影上映,已经有15年。全球的粉丝都憋足了劲儿要为它献票房。而比起星球大战这样的超豪华制作,《黑客帝国》只是个R级片。因此,华纳要求沃卓斯基兄弟加快后期制作,在春天上映,躲开来势汹汹的暑期档。
  华纳到底对《黑客帝国》有没有信心,至今众说纷纭。有人说老板乐观自信,认为会赚很多钱。但也有人说,华纳是用对待库布里克的方式对待沃卓斯基兄弟的:给他们钱,然后保持距离。
  3月31日,《黑客帝国》上映。前五天的时间里,影片就赚了3700万美元的票房,并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经久不衰的讨论:有些人觉得,这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电影,里维斯穿着酷炫的黑色大衣,穿过天空向观众飞来;有些人则发现“黑客帝国”是一个警世恒言,让人们开始理解90年代末的混乱和不安。
  《黑客帝国》促使观众进入了自己的“子弹时间”:慢下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是谁控制了我的生活?我的快乐是否是程序输入所导致的快乐?这种存在主义的思考在90年代早期也存在,但是经过政治动荡的十年、技术飞速发展的十年,这个想法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当沃卓斯基兄弟开始写剧本时,主流互联网还是调制解调器时代。等到电影上映,美国超过1/4的家庭都已经加入了宽带互联网。等到20年后的今天,沃卓斯基兄弟经历了沃卓斯基姐弟的阶段,终于成了沃卓斯基姐妹。
  电影《罗拉快跑》的导演汤姆·提克威说,《黑客帝国》比它的时代提前了十年。他把这部电影视为真正理解“网络世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的指南。
  沉浸在数字天堂里,同样有令人不安的副作用。网络成瘾的新兴疾病也在蔓延。到20世纪末,人们开始相信机器将超越人类。虽然从《2001太空漫游》到《终结者》,说的都是这样的道理,但现实的情况开始不让人乐观。1997年,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输给了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他说“我害怕”。
  《黑客帝国》提供了一种反抗的方式:吃下红色药丸,为真相和解放而斗争。然而,真相在柏拉图的洞穴的第几层,依然没有人知道。
  这个世界到处都有“矩阵”,人们先天地接受了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自己动脑思考真相。真正拥有自由的人,就是那些质疑所有矩阵、系统或信仰的人,哪怕质疑带来的东西,有时将超出人类理解的极限。
其他文献
《宠物:内心狂野》(Pets - Wild at Heart)  制片国家/地区:英国  首播:2015.1.21(美国)  集数:2  单集片长:60分钟  豆瓣评分:9.1  人类钟爱的宠物们,是地球上最令人惊奇的一种动物类别。它们习惯了居家生活,并成为人类的完美伙伴,但它们仍保留着自然的本性。  2015年上映的一部BBC拍摄的纪录片《宠物:内心狂野》,又名《萌宠也疯狂》,揭开了所有有关宠物
美《新聞周刊》8月2日  一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少年,在首届《堡垒之夜》世界杯的个人比赛中获胜,赢得300万美元的奖金。16岁的凯尔·布哈·吉尔斯多来自波特斯格罗夫,这是电子竞技历史上单机选手获得的最大一笔奖金。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本届世界杯总奖金池高达3000万美元,创电竞史新高。由Epic Games开发的《堡垒之夜》自2017年发布以来风靡全球,目前拥有2.5亿注册用户。这款游戏的三个版本中
就在加沙地区炮火轰鸣之际,位于英国曼彻斯特的大佐治亚图书馆内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加沙战争的讨论,其中一位与会者问道:“以色列做错了吗?”在场的约 40名专家没有一个予以否认。而在场外的喧闹街道上,反以色列示威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批警察到现场维持秩序。一些示威者经过曼彻斯特北部的布劳顿公园正往回家走,嘴里还对着正统派犹太教徒大声吼道:“犹太人去死!”  这正是以色列现在面临的一个窘境。随着加沙战争
11月12日,《今日美国》网站公布了一份被指控性侵或性骚扰的好莱坞明星名单,除了哈维·韦恩斯坦性侵丑闻不断发酵,许多当红演员、导演、制片人被卷入其中。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名单不断拉长。凯文·史派西(58岁)  凯文·史派西曾凭借《美国丽人》获得奥斯卡影帝,又因在《纸牌屋》中扮演“下木总统”而被全球观众所熟知。热播剧集《星际迷航:发现者号》中的男演员安东尼·拉普爆料,他14岁时受史派西邀请到其公寓参加聚
《拉面:食物里的日本史》  [英] 顾若鹏 著  夏小倩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2月  在日本,拉面不单是果腹的食物,更是通往饕餮启蒙的必经之路。多年前,我在博多度过了一个夏天,对此深有感触。饮食帝国的霸主  博多位于日本西部,是九州岛上一座气候湿润、阳光普照的城市。当时我决定去店面毫不起眼的一兰拉面,饱餐一顿。  一開始,我很难相信这是一家面馆。通常来讲,在日本当地,不管是商店还
荒漠,狂风,戈壁绵延,没有尽头。  这是绝地,是电影《无人区》呈现的一个粗粝的世界,一个存放未知与破碎品的地点。  在绝地,没人愿意成为客人,每个人都赶着撞向被屠宰的命运。  这个故事的起点,是一只价值100万元的隼。  人无法走出“无人区”,因为人类对隼的着迷已经上千年了。  隼敏锐、危险、高贵、冷峻,位于鸟类食物链的顶端。隼的神秘之处在于,局限于自身局限的人,總是与能突破局限的隼联系在一起。接
钱克锦  在以色列有很高支持度的特朗普,前一阵说,如果美国的犹太人不投票选自己,那不是无知,就是不忠诚。对手因此批他暗示美国犹太人要对美国和以色列实现“双重忠诚”。  这个争论自然不会有结果,但却带出国际间“双重忠诚”这个话题。这和双重乃至多重国籍有相当大的关系。  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国民的法律资格。与大家想象中不同的是,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部分都以某种形式承认双重国籍,即本
恒河日出,我是在恒河边上残破的三层建筑上看到的。  那是太阳已经接近跳出地平线的时刻,远处的长尾船上载满了各国游客,往返来复。还未升起的太阳四散出的光打在水面上,折射出深浅浓淡的橙色;飘散在空中的,不知是水声、喊声、铃声,还是祈祷之声……我看到的印度  前往印度之前,频繁听说女生一个人去印度是多么不安全,当我最终独自一人背着背包到了印度时,发现这里很多事和听到的一样—天是灰蒙蒙的,路上有牛也有粪,
小猪火场获救后被做成香肠送消防员  英国威尔特郡一个农场发生火灾,农场内2头母猪、18头小猪仔被消防员救出。不过,侥幸逃生的小猪们完全没有料到自己此后的命运,它们半年后被主人做成香肠,送给了当时救援的消防员以示感谢。收到香肠的消防队对农场主的慷慨表示感谢,并表示香肠“味道好极了”。但这份礼物也招致不少批评的声音。消防人员曾在社交媒体分享这份谢礼与喜悦之情,却遭到动物保护组织批评,后来只好撤回了这条
沧海桑田,现代文明狂风骤雨般迅速蔓延,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有一个地方,它奇迹般得到了光阴的眷顾,千百年来保持着自己的古朴典雅,在托斯卡纳明媚的阳光下静静地绽放。  它便是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欧洲的艺术天堂,也是我心中的第二故乡—佛罗伦萨。走进中世纪  走出佛罗伦萨中央火车站,脚下历经千年风雨的鹅卵石愈发光滑泛亮。耳边传来阵阵清脆的马蹄声,保存完好的古老商店和陈旧的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