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来的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最值钱的不是学历,而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四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习兴趣;二,培养思维的发散;三,启发学生的想象;四,鼓励学生质疑。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思维
江泽民主席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有人把21世纪称为“创造的世纪”,认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最值钱的不是学历,而是创造力。因此,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容易激发,特别是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只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恰当运用多种教育手段,采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动机。
如《五彩池》一课描绘的是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在阅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五彩池的形状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出来,但不能与课文雷同。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生动比喻,“有的像一副闪闪发光的太阳镜”;“有的像一片碧绿的浮萍”;“有的像一个弯弯的月牙儿”,五彩池的美色在灵活的思维活动中展现出来。接着我又提出新的要求,仿照“柠檬黄、橄榄绿”这两个词的样子,在颜色词前加一个与这个颜色相同的事物,组成新词来描绘池水的五彩斑斓。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课堂上又掀起高潮。“梨黄、橙黄、茄子紫、宝石蓝、玫瑰红、银白、翡翠绿……”一个个闪烁着创造性火花的思维油然而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二、培养思维的发散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
如《麻雀》一课讲的是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有的学生对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猎人把狗带走了,可是小麻雀仍旧不能自己飞回树上,老麻雀也叼不动自己的幼儿,再遇到危险怎么办呢?我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对结尾进行修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在交流中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结尾诞生了。有的说“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又捧起受惊的小麻雀,轻轻地把它放回窝里。”;有的说“我担心小麻雀再受伤害,爬上树,把小麻雀的窝搭得结结实实的。”;有的说“我放回小麻雀,看到老麻雀飞回窝里,才放心地离开了。”;有的说“我把鸟巢搬到一个避风的地方,让它们的家又安全又舒适。”这种海阔天空的想象,无拘无束的交流,展现了学生纯洁、善良的心灵,培养了思维的发散。
三、启发学生想象
叶圣陶曾经讲:“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够领会它。”在课文中,常有概括、略写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鼓励学生开展想象去丰富它们,使这些“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成为具体的,形象的丰满的立体图像和绚丽多彩的画面。
如《滥竽充数》一课结尾写到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逃之夭夭了,事情是结束了,但也可以说没有结束。我在这个结尾处做文章,让学生以《南郭后传》为题,给文章加续篇。我启发学生思考,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会怎样做呢?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打开思路,师生共同拟定了续想的方向。学生依据拟定的想象角度,展开续想的具体内容。有的说“南郭先生逃走以后,被朋友耻笑,他后悔莫及,当初为什么不认真学吹竽呢?没有真本领,到哪也混不下去呀。”;有的说“南郭先生回去以后,苦学吹竽本领,成为著名乐师。”;有的说“第二年,南郭先生学会吹竽,又加入了齐缗王的乐队。”;还有的说“南郭先生回去以后,不思悔改,仍旧到处滥竽充数,落得个人人耻笑的下场。”通过引导想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升华。
四、鼓励学生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在质疑探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如《找骆驼》,课文中老人给商人指点: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我问学生:“按这个方法去找,就一定能找到骆驼吗?”学生提出了异议:“沙漠里风沙很大,骆驼的脚印很可能被风沙淹没。单是顺着脚印去找是不行的。”又如,《狐假虎威》一课中的成语“狐假虎威”,本来有贬义,指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有一位学生另辟新径,大胆质疑,“狐狸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巧施计策,机智地骗过老虎,保存了生命。我认为狐狸很聪明,不应贬低它,‘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有时可以表示一种机智的斗争的策略”。这种不迷信书本,敢于质疑探索,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关鸿宇白铭欣主编
[2]《阅读与写作》叶圣陶著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思维
江泽民主席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有人把21世纪称为“创造的世纪”,认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最值钱的不是学历,而是创造力。因此,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容易激发,特别是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只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恰当运用多种教育手段,采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动机。
如《五彩池》一课描绘的是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在阅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五彩池的形状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出来,但不能与课文雷同。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生动比喻,“有的像一副闪闪发光的太阳镜”;“有的像一片碧绿的浮萍”;“有的像一个弯弯的月牙儿”,五彩池的美色在灵活的思维活动中展现出来。接着我又提出新的要求,仿照“柠檬黄、橄榄绿”这两个词的样子,在颜色词前加一个与这个颜色相同的事物,组成新词来描绘池水的五彩斑斓。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课堂上又掀起高潮。“梨黄、橙黄、茄子紫、宝石蓝、玫瑰红、银白、翡翠绿……”一个个闪烁着创造性火花的思维油然而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
二、培养思维的发散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做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
如《麻雀》一课讲的是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有的学生对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猎人把狗带走了,可是小麻雀仍旧不能自己飞回树上,老麻雀也叼不动自己的幼儿,再遇到危险怎么办呢?我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对结尾进行修改。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在交流中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结尾诞生了。有的说“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又捧起受惊的小麻雀,轻轻地把它放回窝里。”;有的说“我担心小麻雀再受伤害,爬上树,把小麻雀的窝搭得结结实实的。”;有的说“我放回小麻雀,看到老麻雀飞回窝里,才放心地离开了。”;有的说“我把鸟巢搬到一个避风的地方,让它们的家又安全又舒适。”这种海阔天空的想象,无拘无束的交流,展现了学生纯洁、善良的心灵,培养了思维的发散。
三、启发学生想象
叶圣陶曾经讲:“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够领会它。”在课文中,常有概括、略写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鼓励学生开展想象去丰富它们,使这些“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成为具体的,形象的丰满的立体图像和绚丽多彩的画面。
如《滥竽充数》一课结尾写到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逃之夭夭了,事情是结束了,但也可以说没有结束。我在这个结尾处做文章,让学生以《南郭后传》为题,给文章加续篇。我启发学生思考,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会怎样做呢?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打开思路,师生共同拟定了续想的方向。学生依据拟定的想象角度,展开续想的具体内容。有的说“南郭先生逃走以后,被朋友耻笑,他后悔莫及,当初为什么不认真学吹竽呢?没有真本领,到哪也混不下去呀。”;有的说“南郭先生回去以后,苦学吹竽本领,成为著名乐师。”;有的说“第二年,南郭先生学会吹竽,又加入了齐缗王的乐队。”;还有的说“南郭先生回去以后,不思悔改,仍旧到处滥竽充数,落得个人人耻笑的下场。”通过引导想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升华。
四、鼓励学生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在质疑探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如《找骆驼》,课文中老人给商人指点: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我问学生:“按这个方法去找,就一定能找到骆驼吗?”学生提出了异议:“沙漠里风沙很大,骆驼的脚印很可能被风沙淹没。单是顺着脚印去找是不行的。”又如,《狐假虎威》一课中的成语“狐假虎威”,本来有贬义,指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有一位学生另辟新径,大胆质疑,“狐狸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巧施计策,机智地骗过老虎,保存了生命。我认为狐狸很聪明,不应贬低它,‘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有时可以表示一种机智的斗争的策略”。这种不迷信书本,敢于质疑探索,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关鸿宇白铭欣主编
[2]《阅读与写作》叶圣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