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多倾向于应用型人才以及高级专业人才,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而言,其专业性主要表现为口语及写作两个方面。如何发挥自身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提升写作能力是每位学生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培养优化策略。
关键词: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培养策略
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成为了各组织各单位的笔杆子,在聘用时企业更注重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的高级人才,院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均需不断完善。本文以此为主线,研究了该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
一、写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由于生活及生长环境因素,在汉语言专业基础上存在偏低情况,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虽然具备写作基础,但在文学专业性方面能力较弱。加上来到大学后,学习环境、学习压力的改变让其对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出现变化,若不注重日常锻炼与学习,写作水平将无法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写作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备课和规划教学方案时难度较大。
(二)缺乏连续性练习
写作能力及写作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日积月累。汉语言文学为基础性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更非一朝一夕可训练和积累完成。该专业学生要想切实提升写作能力,必须在不间断的写作练习下提升词汇量、文本掌握及语法运用能力。教师应知晓汉语言文学的写作需循序渐进,但基于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的特点,学生难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写作练习,仅在教师布置作业后才可能动笔,导致写作能力迟迟无法提升。
(三)教学方式问题
高校阶段的教学与高中阶段不同,其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在教授汉语言文学这一偏文科的基础性专业时,授课多采用在黑板上板书或通过多媒体播放等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切实引导。写作本应是一种认知的长期性过程,若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动脑筋展开写作、培养写作思路,则无法提升其写作能力。在较差的写作习惯下,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也会逐渐淡薄,不利于其专业性的发挥。
二、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高中阶段的语文功底及词汇量参差不齐,教师面对数量较大的学生可采用分层教学或小组教学模式。例如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根据其汉语言文学基础合理分层,对各层次学生在阶段性要求上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学习目标上应以扎实基础、扩充词汇量、熟练语法为主,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注重文本写作的精炼、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注重基础培养
写作能力需要建立在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之上。教师应认识到基础性知识的重要性,在学生课堂练习时若发现条理不清、病句甚至错别字情况需严厉指出。对于一些不常见文体,若格式错误也应指出,并让学生巩固练习。在明确文体格式以及句式规范后,可通过阅读训练及日常写作训练提升其写作能力,并培养其写作习惯。检查学生作业时对每一处小错误均应指出并指导学生修正,以认真的态度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巧。
(三)利用情境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岗位大多为教师、秘书或文字类岗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师在教授专业性课程以及专业技能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通过创设情境来完成。例如选一节课的时间,以某一职业为情境,例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教师的工作场景,身临其境的锻炼写作能力、语言能力。对职业语言若能够自如运用,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可有所体现,毕业后也能够更快适应自身工作岗位要求。
(四)开展兴趣选修课程
写作能力的训练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写作的练习。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例如在学校开设选修课程。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成为编剧、诗人、散文家、小说家的机会较少,但这些职业会让其有所憧憬。教师可在周末时间开设编剧、小说写作、散文写作等课外课程,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择,实现个性化学习。在兴趣及爱好的驱使下,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关注程度也会明显提升,写作基础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可得到锻炼。
(五)完善评价模式
现阶段高校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基本上会采用日常作业评价及考试成绩相结合模式,通常考试成绩占70%。在考试方面,由于受到考试时间限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考试时难以完成一篇完整的汉语言文章,因此对其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无法切实考察。教師可针对学生特点以及自身授课要求,在考试成绩的比例上略加调整,例如将考试卷面成绩比例降至50%,提升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则取_决于教师日常布置的写作作业和口语练习等,让学生加以重视,日常也充分投入精力于写作之中。
(六)优化课程组合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其知识支撑在于业务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文体知识以及社会知识,均需课堂教学课程以及实践环节加以巩固。在学生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构成方面,需掌握想象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调研能力、把握读者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教师可以此为指导方向,适当调整课程组合以及授课内容,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授课时需认识到现阶段培养写作能力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与优化。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重点上不断调整,让写作能力成为学生毕业后的一块敲门砖,更符合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培养策略
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成为了各组织各单位的笔杆子,在聘用时企业更注重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的高级人才,院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均需不断完善。本文以此为主线,研究了该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策略。
一、写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由于生活及生长环境因素,在汉语言专业基础上存在偏低情况,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虽然具备写作基础,但在文学专业性方面能力较弱。加上来到大学后,学习环境、学习压力的改变让其对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出现变化,若不注重日常锻炼与学习,写作水平将无法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写作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备课和规划教学方案时难度较大。
(二)缺乏连续性练习
写作能力及写作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日积月累。汉语言文学为基础性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更非一朝一夕可训练和积累完成。该专业学生要想切实提升写作能力,必须在不间断的写作练习下提升词汇量、文本掌握及语法运用能力。教师应知晓汉语言文学的写作需循序渐进,但基于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的特点,学生难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写作练习,仅在教师布置作业后才可能动笔,导致写作能力迟迟无法提升。
(三)教学方式问题
高校阶段的教学与高中阶段不同,其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影响,教师在教授汉语言文学这一偏文科的基础性专业时,授课多采用在黑板上板书或通过多媒体播放等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切实引导。写作本应是一种认知的长期性过程,若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动脑筋展开写作、培养写作思路,则无法提升其写作能力。在较差的写作习惯下,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也会逐渐淡薄,不利于其专业性的发挥。
二、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
由于学生高中阶段的语文功底及词汇量参差不齐,教师面对数量较大的学生可采用分层教学或小组教学模式。例如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根据其汉语言文学基础合理分层,对各层次学生在阶段性要求上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学习目标上应以扎实基础、扩充词汇量、熟练语法为主,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注重文本写作的精炼、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注重基础培养
写作能力需要建立在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之上。教师应认识到基础性知识的重要性,在学生课堂练习时若发现条理不清、病句甚至错别字情况需严厉指出。对于一些不常见文体,若格式错误也应指出,并让学生巩固练习。在明确文体格式以及句式规范后,可通过阅读训练及日常写作训练提升其写作能力,并培养其写作习惯。检查学生作业时对每一处小错误均应指出并指导学生修正,以认真的态度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巧。
(三)利用情境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从事的岗位大多为教师、秘书或文字类岗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师在教授专业性课程以及专业技能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通过创设情境来完成。例如选一节课的时间,以某一职业为情境,例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教师的工作场景,身临其境的锻炼写作能力、语言能力。对职业语言若能够自如运用,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可有所体现,毕业后也能够更快适应自身工作岗位要求。
(四)开展兴趣选修课程
写作能力的训练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写作的练习。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例如在学校开设选修课程。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未来成为编剧、诗人、散文家、小说家的机会较少,但这些职业会让其有所憧憬。教师可在周末时间开设编剧、小说写作、散文写作等课外课程,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择,实现个性化学习。在兴趣及爱好的驱使下,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关注程度也会明显提升,写作基础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可得到锻炼。
(五)完善评价模式
现阶段高校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基本上会采用日常作业评价及考试成绩相结合模式,通常考试成绩占70%。在考试方面,由于受到考试时间限制,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考试时难以完成一篇完整的汉语言文章,因此对其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无法切实考察。教師可针对学生特点以及自身授课要求,在考试成绩的比例上略加调整,例如将考试卷面成绩比例降至50%,提升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则取_决于教师日常布置的写作作业和口语练习等,让学生加以重视,日常也充分投入精力于写作之中。
(六)优化课程组合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言,其知识支撑在于业务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文体知识以及社会知识,均需课堂教学课程以及实践环节加以巩固。在学生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构成方面,需掌握想象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调研能力、把握读者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教师可以此为指导方向,适当调整课程组合以及授课内容,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授课时需认识到现阶段培养写作能力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与优化。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重点上不断调整,让写作能力成为学生毕业后的一块敲门砖,更符合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