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音乐新课程的表现领域包含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四项内容。而综合性艺术表演的主要内容包括: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音乐剧、简单的歌剧、戏剧、曲艺片段表演、艺术评价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到了小学高段,原来爱唱、爱跳、爱表演的学生都变得不喜欢动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该如何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共同探讨、解决吧!
【案例回眸】
上学期,笔者接到在全市的研修活动中上一次欣赏课的任务,内容为李焕之先生的管弦乐合奏《春节序曲》。《春节序曲》是一首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第一次试教,在其他学校借班上课,当六年级的学生们合着《欢乐中国年》的欢快曲调走进课堂、走进“春节”时,笔者那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心想:嘿嘿,这个班的孩子们还蛮吃这一套的,那么快就进入了预设的情境中了。但在接下来分段聆听第一大部分的乐曲,并让学生随着音乐扭扭秧歌、欢庆春节时,却出现了笔者在课堂上热情地鼓舞学生进行表演而大部分学生却无动于衷的情况。当时,笔者很尴尬地继续邀请学生来进行表演,在笔者的“千呼万唤”下,总算有女生红着脸扭扭捏捏、束手束脚地进行表演,而大部分男生则还是原地傻站着不动。
【思考简析】
细细回想,类似这样的尴尬场面,在我们小学高段的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为什么一年级时喜欢唱喜欢跳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级往往会“动不起来”呢?
1.受难为情、胆怯因素影响
十二三岁的少年正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家知道这一时期少年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相互交错,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外界的感受非常敏感,特别重视感情,重视旁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怕难为情,羞于在众人面前表演,担心自己不完美的表现会让自己在同伴面前丢脸,干脆还是不要表演了!
2.受追星、逆反心理影响
十二三岁这一时期,也有心理学家把他们称为“否定期”“反抗期”“危机期”。在这一时期,有一部分孩子觉得当大部分同学在表演参与这项活动时,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崇拜明星,喜欢流行、现代的元素,喜欢“与众不同”,吸引大家的眼球,他不参与是有个性、有能力、“酷”的一种表现。而此时教师如果用一种威胁、恐吓的口气和学生说:“xxx,你如果再不……,我就……”可能更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诱发他们的逆反心里,使事与愿违,甚至会导致学生和教师对着干的糟糕后果。
3.受教育环境因素影响
环境是指围绕在周围并给人以各种影响的客观世界。孩子早期的教育环境将直接影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下,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音乐老师都是女性居多,长久以来就给学生留下了跳舞就是女孩子做的事情的印象。再者,可能在现行的教材中用女性的柔美表现的内容比较多,适合男生表演的内容、角色比较少,所以这些可能都从根本上导致了小学高段学生特别是男生对表演的心理障碍。
刚才我们所说的环境教育因素属于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说在音乐实践中,环境及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引起学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与儿童原有音乐心理发展水平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一矛盾就是推动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我们很多教育者在注重外因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也在一定程序上导致了学生的表演障碍。
【反思感悟】
从以上这些思考中,笔者想到了今后我们在小学高段的表演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消除高段学生的表演障碍。
1.排除障碍,选择教学难度适中的目标
心里障碍是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要排除小学高段学生的表演障碍,笔者以为目标要求定位一定要准确。过高的要求容易让学生因为达不到要求而放弃,过低的要求又容易使学生没有成就感,所以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理制定目标要求。同时,要提高学生自信心,正确表现自己。在第二次执教《春节序曲》的过程中,笔者在表演的环节多创设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表演,如试跳简单的十字秧歌步,加入简单的打击乐器鼓和钹辅助表演等感受热闹、欢腾的春节,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一道赞许的目光,一次善意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这里包括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和对他人的正确评价两方面:要让学生通过多欣赏、多模仿、多表演,知道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健康地发展自己,获得成长;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多用宽容、鼓励、激励的眼光和语言来正确对待别人的表演,而不是用嘲笑、讥讽来评价。
2.调整教材,选择添加流行音乐的元素
笔者在不久前做的一次11~13岁儿童音乐发展关系的调查中发现,有15%的学生觉得现行教材里的内容太幼稚了,有66.7%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元素。他们喜欢富有时代气息、现代元素的音乐作品。所以笔者在第二次上课的导入部分引用了《欢乐中国年》这一节奏欢快、富有时代性的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了那节课的音乐之旅。面对部分装酷不参加表演的学生,笔者让他们跟着周杰伦春晚和高俊杰一起表演的《本草纲目》视频表演街舞,然后跟我们传统的新春祝贺方式扭秧歌对比,看看有什么异同之处,也让他们在饶有兴致的氛围中学习并扩宽知识面。
3.细化角色,选择符合性别特征的表演
小学高段学生已有明确的性别意识了,所以在进行表演时应该根据男女生性别特征选择角色、内容,让女生多表现些柔美、细腻的内容,男生多表现些粗犷、豪放的内容。在如前所述的案例中,笔者就对聆听A大段乐曲的方式做了较大的改动:先请女生用手绢花和十字秧歌步表演“姑娘吟唱”的a主题,再请男生腰系大红飘带用粗犷的东北硬汉形象、动作和女生共同表演尽情舞蹈的b主题。开始学生们还有些扭扭捏捏,但随着笔者语言的鼓励以及手绢花、飘带等那些道具带来的新鲜感,紧张、怕难为情的心理渐渐得到了缓解,随着音乐气氛的热烈欢腾,学生们在全体总动员的同时,脸上洋溢起了快乐的微笑……
4、激发需求,选择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除了创设好的教育环境因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前人的无数事例都证明了主观能动因素对个体成长发展的作用。第二次上《春节序曲》的时候,笔者为学生带来了指挥家彭家鹏的故事。彭家鹏, 1980年自带行囊到安徽省艺术学校学习作曲和钢琴,由于是自费编外学生,每晚只有等熄灯后才能静悄悄地溜进钢琴房弹琴,但声音稍稍大了一点,就会被人从钢琴房里撵出去,正是这心酸坎坷的求学经历,养成了他倔犟好胜的品格,也正是凭着这惊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 1998年后,他连续1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指挥“中国新春民族音乐会”,轰动了欧洲以及国际乐坛。彭家鹏这样一段激人奋进的故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对欣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春节序曲》的视频充满了期待,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我们在解决小学高段学生表演障碍问题时,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作品入手,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内心有了需求、体验表演的快乐后,再一点点深入试教其他作品。
(浙江省奉化市舒家小学 315500)
音乐新课程的表现领域包含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及“识读乐谱”四项内容。而综合性艺术表演的主要内容包括: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音乐剧、简单的歌剧、戏剧、曲艺片段表演、艺术评价等。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到了小学高段,原来爱唱、爱跳、爱表演的学生都变得不喜欢动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该如何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共同探讨、解决吧!
【案例回眸】
上学期,笔者接到在全市的研修活动中上一次欣赏课的任务,内容为李焕之先生的管弦乐合奏《春节序曲》。《春节序曲》是一首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第一次试教,在其他学校借班上课,当六年级的学生们合着《欢乐中国年》的欢快曲调走进课堂、走进“春节”时,笔者那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心想:嘿嘿,这个班的孩子们还蛮吃这一套的,那么快就进入了预设的情境中了。但在接下来分段聆听第一大部分的乐曲,并让学生随着音乐扭扭秧歌、欢庆春节时,却出现了笔者在课堂上热情地鼓舞学生进行表演而大部分学生却无动于衷的情况。当时,笔者很尴尬地继续邀请学生来进行表演,在笔者的“千呼万唤”下,总算有女生红着脸扭扭捏捏、束手束脚地进行表演,而大部分男生则还是原地傻站着不动。
【思考简析】
细细回想,类似这样的尴尬场面,在我们小学高段的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为什么一年级时喜欢唱喜欢跳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级往往会“动不起来”呢?
1.受难为情、胆怯因素影响
十二三岁的少年正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家知道这一时期少年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相互交错,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外界的感受非常敏感,特别重视感情,重视旁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怕难为情,羞于在众人面前表演,担心自己不完美的表现会让自己在同伴面前丢脸,干脆还是不要表演了!
2.受追星、逆反心理影响
十二三岁这一时期,也有心理学家把他们称为“否定期”“反抗期”“危机期”。在这一时期,有一部分孩子觉得当大部分同学在表演参与这项活动时,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崇拜明星,喜欢流行、现代的元素,喜欢“与众不同”,吸引大家的眼球,他不参与是有个性、有能力、“酷”的一种表现。而此时教师如果用一种威胁、恐吓的口气和学生说:“xxx,你如果再不……,我就……”可能更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诱发他们的逆反心里,使事与愿违,甚至会导致学生和教师对着干的糟糕后果。
3.受教育环境因素影响
环境是指围绕在周围并给人以各种影响的客观世界。孩子早期的教育环境将直接影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下,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音乐老师都是女性居多,长久以来就给学生留下了跳舞就是女孩子做的事情的印象。再者,可能在现行的教材中用女性的柔美表现的内容比较多,适合男生表演的内容、角色比较少,所以这些可能都从根本上导致了小学高段学生特别是男生对表演的心理障碍。
刚才我们所说的环境教育因素属于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也就是说在音乐实践中,环境及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引起学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与儿童原有音乐心理发展水平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一矛盾就是推动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我们很多教育者在注重外因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也在一定程序上导致了学生的表演障碍。
【反思感悟】
从以上这些思考中,笔者想到了今后我们在小学高段的表演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消除高段学生的表演障碍。
1.排除障碍,选择教学难度适中的目标
心里障碍是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要排除小学高段学生的表演障碍,笔者以为目标要求定位一定要准确。过高的要求容易让学生因为达不到要求而放弃,过低的要求又容易使学生没有成就感,所以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理制定目标要求。同时,要提高学生自信心,正确表现自己。在第二次执教《春节序曲》的过程中,笔者在表演的环节多创设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表演,如试跳简单的十字秧歌步,加入简单的打击乐器鼓和钹辅助表演等感受热闹、欢腾的春节,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一道赞许的目光,一次善意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这里包括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和对他人的正确评价两方面:要让学生通过多欣赏、多模仿、多表演,知道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健康地发展自己,获得成长;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多用宽容、鼓励、激励的眼光和语言来正确对待别人的表演,而不是用嘲笑、讥讽来评价。
2.调整教材,选择添加流行音乐的元素
笔者在不久前做的一次11~13岁儿童音乐发展关系的调查中发现,有15%的学生觉得现行教材里的内容太幼稚了,有66.7%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元素。他们喜欢富有时代气息、现代元素的音乐作品。所以笔者在第二次上课的导入部分引用了《欢乐中国年》这一节奏欢快、富有时代性的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了那节课的音乐之旅。面对部分装酷不参加表演的学生,笔者让他们跟着周杰伦春晚和高俊杰一起表演的《本草纲目》视频表演街舞,然后跟我们传统的新春祝贺方式扭秧歌对比,看看有什么异同之处,也让他们在饶有兴致的氛围中学习并扩宽知识面。
3.细化角色,选择符合性别特征的表演
小学高段学生已有明确的性别意识了,所以在进行表演时应该根据男女生性别特征选择角色、内容,让女生多表现些柔美、细腻的内容,男生多表现些粗犷、豪放的内容。在如前所述的案例中,笔者就对聆听A大段乐曲的方式做了较大的改动:先请女生用手绢花和十字秧歌步表演“姑娘吟唱”的a主题,再请男生腰系大红飘带用粗犷的东北硬汉形象、动作和女生共同表演尽情舞蹈的b主题。开始学生们还有些扭扭捏捏,但随着笔者语言的鼓励以及手绢花、飘带等那些道具带来的新鲜感,紧张、怕难为情的心理渐渐得到了缓解,随着音乐气氛的热烈欢腾,学生们在全体总动员的同时,脸上洋溢起了快乐的微笑……
4、激发需求,选择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除了创设好的教育环境因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前人的无数事例都证明了主观能动因素对个体成长发展的作用。第二次上《春节序曲》的时候,笔者为学生带来了指挥家彭家鹏的故事。彭家鹏, 1980年自带行囊到安徽省艺术学校学习作曲和钢琴,由于是自费编外学生,每晚只有等熄灯后才能静悄悄地溜进钢琴房弹琴,但声音稍稍大了一点,就会被人从钢琴房里撵出去,正是这心酸坎坷的求学经历,养成了他倔犟好胜的品格,也正是凭着这惊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 1998年后,他连续12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指挥“中国新春民族音乐会”,轰动了欧洲以及国际乐坛。彭家鹏这样一段激人奋进的故事,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对欣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春节序曲》的视频充满了期待,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我们在解决小学高段学生表演障碍问题时,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作品入手,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内心有了需求、体验表演的快乐后,再一点点深入试教其他作品。
(浙江省奉化市舒家小学 3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