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林木种苗质量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人工造林规模化的基础,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林木种苗;生产;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76-01
林木种苗的生产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虽然,我国林业在林木种菌生产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林木种苗的生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林业种苗的生产,随着我国林业发展面积的扩大,对林木种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林业若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林木种苗这一根本问题摆在工作议程上来。
一、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的现实意义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种子的优劣与余缺,直接影响造林绿化的进度、林分的质量和国土绿化总目标的实现。我国是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林木种苗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人工林的生产率和质量,直接制约整个林业的生产效益和发展水平、为了实现林木良种化,必须建立良种基地,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种子生产,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种子,并严格实行种子品质的检验制度。只有这样生产出的种子才能保证质量,更好地服务林业生产,为现实林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林木种苗市场经营管理的现状
(一)林木种苗市呈现杂知乱无章的现象
目前,我国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的领征率并不高,一部分企业、个人处于无证经营状态,这使得林木种苗监察部门无从入手,致使种苗市场存在大量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种苗常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损失,也损害了林木种苗基地的形象。
(二)宏观管理制度存在许多不足
国家制订的宏观造林计划与林木种苗基地实际生产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何题,造林计划的玉达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致使基地无法进行超前准备。主管部门的信息公布能力有限,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不完善,基地的种苗生产有一定的盲目性.致使部分单位卖苗难。使部分单位的经营陷入困境。
(三)种苗基地运行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苗圃还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仍卓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不高,致使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苗的利润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用木材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相应的种苗品种与交易量也会随之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将无法适应这一挑战。
(四)林木种苗总体质量不高。目前,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只有30%和20%,大多数林木种子靠群众漫山遍野采集,质量难以保证,与杯业发达国家80%的良种化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现有良种基地中遗传增益和高世代种了园比重小,良种选育重速生树种轻抗逆性树种,不适应生态建设需要。据2001年国家级林木种苗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抽查的8省区l7个树种种子和22个树种苗术质量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6%、83%,有些省区种批和苗批合格率为0,对造林成效造成严重影响。
(五)森木良种基地数量少,结构需要调整。
当前,我省除少数几个树种外:其它大多数树种都未建良繁基地。尤其是经济林树种的良繁基地更需要增加。由于新品种育、繁、推脱节,良种苗木繁育、生产、供应滞后,影响了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另外,原有基地的树種单一,不能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难以抵御市场经济的风险,急需调整结构。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规范种苗市场
政府加大关于林木种子生产经考许可权的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主管部门加强对种苗市场监管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尤其是种苗的从业人员、执法人员,更是要熟悉、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如此才能够提高种苗行政执法的力度。
(二)积极构建信息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种苗信息发布的网站,收集种苗市场信息、生产信息、苗圃概况,将反馈信息应用于内部质量篱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从而为种苗的生产、管理的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铺平道路。
(三)推动种苗基地的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推进苗圃产业化改革,积极构建市场运作平台,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可以通过联合、兼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方面提高苗圃的竞争力.不断探索种苗的质量效益,在促进公有制发展的同时.支持非公有制种苗的生产与经营,政府在政策上要予以支持。
(四)合理调整育苗生产结构。种苗生产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乡土树种依旧是我们今后发展利用的重点。因为它最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环境气候,起到的造林绿化作用也最明显,是我们造林绿化的主角。
(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
林木种苗基地的生产要由过去传统的绿化造林种苗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种苗方面 转变,丰富种苗的品种,将注意力转移到抗污染、美化巧、境的品种上来。
(六)改进苗木生产方式,苗木生产规模应由零星分散的向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应逐渐采用科学的栽培方式生产苗木。把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台,采取场与场、圃与圃、县与县的联合协作,形成合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种苗生产基地化、集约化、环准化、良种化。
(七)加强种苗基础建设,为种苗发展提供保障。
(1)是强化执法,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2)是健全机构,抓好队伍,为林木种苗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3)是加强工程监管创新机制,推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4)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成果转化,坚持科技支撑与种苗建设紧密结合。
(5)是加强宏观指导,供信息服务,完善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
结束语
林木种苗工作是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的基础性性工作,只有林木种苗提档次、上水平、增加科技含量才能加快林业的发展,才能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兰春宇,高海川,关于林木种苗发展若干问题的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
[2] 高波,浅谈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
[3] 邹向英,刘大伟,谈加快林木种苗的发展,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07)总第1026期.
[关键词]林木种苗;生产;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76-01
林木种苗的生产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虽然,我国林业在林木种菌生产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林木种苗的生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林业种苗的生产,随着我国林业发展面积的扩大,对林木种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林业若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林木种苗这一根本问题摆在工作议程上来。
一、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的现实意义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种子的优劣与余缺,直接影响造林绿化的进度、林分的质量和国土绿化总目标的实现。我国是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林木种苗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人工林的生产率和质量,直接制约整个林业的生产效益和发展水平、为了实现林木良种化,必须建立良种基地,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种子生产,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种子,并严格实行种子品质的检验制度。只有这样生产出的种子才能保证质量,更好地服务林业生产,为现实林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林木种苗市场经营管理的现状
(一)林木种苗市呈现杂知乱无章的现象
目前,我国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的领征率并不高,一部分企业、个人处于无证经营状态,这使得林木种苗监察部门无从入手,致使种苗市场存在大量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种苗常有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损失,也损害了林木种苗基地的形象。
(二)宏观管理制度存在许多不足
国家制订的宏观造林计划与林木种苗基地实际生产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何题,造林计划的玉达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致使基地无法进行超前准备。主管部门的信息公布能力有限,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不完善,基地的种苗生产有一定的盲目性.致使部分单位卖苗难。使部分单位的经营陷入困境。
(三)种苗基地运行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苗圃还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仍卓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不高,致使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苗的利润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用木材的数量将会大幅度增加,相应的种苗品种与交易量也会随之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将无法适应这一挑战。
(四)林木种苗总体质量不高。目前,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分别只有30%和20%,大多数林木种子靠群众漫山遍野采集,质量难以保证,与杯业发达国家80%的良种化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现有良种基地中遗传增益和高世代种了园比重小,良种选育重速生树种轻抗逆性树种,不适应生态建设需要。据2001年国家级林木种苗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抽查的8省区l7个树种种子和22个树种苗术质量平均合格率分别为76%、83%,有些省区种批和苗批合格率为0,对造林成效造成严重影响。
(五)森木良种基地数量少,结构需要调整。
当前,我省除少数几个树种外:其它大多数树种都未建良繁基地。尤其是经济林树种的良繁基地更需要增加。由于新品种育、繁、推脱节,良种苗木繁育、生产、供应滞后,影响了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另外,原有基地的树種单一,不能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难以抵御市场经济的风险,急需调整结构。
三、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规范种苗市场
政府加大关于林木种子生产经考许可权的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主管部门加强对种苗市场监管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尤其是种苗的从业人员、执法人员,更是要熟悉、掌握这些法律知识,如此才能够提高种苗行政执法的力度。
(二)积极构建信息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种苗信息发布的网站,收集种苗市场信息、生产信息、苗圃概况,将反馈信息应用于内部质量篱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从而为种苗的生产、管理的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铺平道路。
(三)推动种苗基地的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推进苗圃产业化改革,积极构建市场运作平台,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可以通过联合、兼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方面提高苗圃的竞争力.不断探索种苗的质量效益,在促进公有制发展的同时.支持非公有制种苗的生产与经营,政府在政策上要予以支持。
(四)合理调整育苗生产结构。种苗生产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乡土树种依旧是我们今后发展利用的重点。因为它最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环境气候,起到的造林绿化作用也最明显,是我们造林绿化的主角。
(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
林木种苗基地的生产要由过去传统的绿化造林种苗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种苗方面 转变,丰富种苗的品种,将注意力转移到抗污染、美化巧、境的品种上来。
(六)改进苗木生产方式,苗木生产规模应由零星分散的向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应逐渐采用科学的栽培方式生产苗木。把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台,采取场与场、圃与圃、县与县的联合协作,形成合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种苗生产基地化、集约化、环准化、良种化。
(七)加强种苗基础建设,为种苗发展提供保障。
(1)是强化执法,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2)是健全机构,抓好队伍,为林木种苗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3)是加强工程监管创新机制,推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4)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成果转化,坚持科技支撑与种苗建设紧密结合。
(5)是加强宏观指导,供信息服务,完善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
结束语
林木种苗工作是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的基础性性工作,只有林木种苗提档次、上水平、增加科技含量才能加快林业的发展,才能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兰春宇,高海川,关于林木种苗发展若干问题的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
[2] 高波,浅谈我国林木种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
[3] 邹向英,刘大伟,谈加快林木种苗的发展,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07)总第10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