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170年来数代中华儿女的愿望。但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民族宏愿才能成为现实。
关键词:民族复兴;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什么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中华民族曾经兴盛过,这以几千年农耕文明创造的历史辉煌为证;其次这种文明的辉煌期已经过去,比起近代工商文明它衰落了;再次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以中国人的勤劳、聪明、智慧,奋起直追,一定会让古老的文明焕发青春活力,中华民族会成为强大、文明并推进世界文明发展的伟大民族。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复兴之路的艰辛历程:
一、探索与挫折
解放之后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被激发起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干劲和热情,中国共产党取得的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成就,尤其是“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以及处于执政地位的它对中国社会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都使得毛泽东坚信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很快就能达到,1958年5月,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在会上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大会提出要使中国在十五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的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工农业生产指标,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兴起了“大跃进”的高潮,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与“大跃进”相响应,广大农村兴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尽管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因高估了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各地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尽管最终是失败了,有些行为在今天看来荒诞不经,造成的损失难以数计,但从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主观愿望看,它毕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初次尝试和探索。
二、实现“四个现代化”
到了1960年代初,在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狂潮后,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进行了重新规划,回到了现代化轨迹上来。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可是,在这个目标提出一年半后,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彻底打乱了当初的计划。从1956年到1976年尽管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多数时间里“以阶级斗争为纲”,这20年,虽然没有达到预想的“四化”目标,但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独立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彻底摆脱了旧中国经济上半殖民地的境况,赢得了中国劳动人民独立、自主、尊严的政治地位。同时,党在风云变幻的冷战斗争中,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创造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了全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人民的尊重。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复兴的基础。
三、时势再认识
随着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垮台,“文革”实际结束。人民思安求进,党中央再次重申国家发展目标。中共十一大报告强调,“一定要抓革命促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中国人民将“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但是随后在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的口号下出现了“洋冒进”错误,离开了国情,忽视了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加剧了经济发展的病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逐步在全党范围内为历史方位意识调整而努力。尽管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正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新“三步走”的路径,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不断努力、奋斗,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未放弃过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强调:第一、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第二、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第三、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党的十八大又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由远而近可以简化为:1.实现共产主义;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在初级阶段中完成各阶段目标:(1)基本实现现代化(2049年);(2)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21年);(3)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2010年);(4)达到小康水平(2000年);(5)解决温饱问题(1990年);(6)“三步走”起点。经过了近30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提前达到了“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的目标,目前我们正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奔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朱平原.“共享式改革“:改革转型与改革新政[J].中国报道,2006(5).
[2]孙正聿.哲学的目光[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唐文婷(1984-),女,汉族,江苏大丰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7级伦理学硕士研究生,大丰市委党校,研究方向:元伦理学。)
关键词:民族复兴;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什么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中华民族曾经兴盛过,这以几千年农耕文明创造的历史辉煌为证;其次这种文明的辉煌期已经过去,比起近代工商文明它衰落了;再次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以中国人的勤劳、聪明、智慧,奋起直追,一定会让古老的文明焕发青春活力,中华民族会成为强大、文明并推进世界文明发展的伟大民族。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复兴之路的艰辛历程:
一、探索与挫折
解放之后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被激发起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干劲和热情,中国共产党取得的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成就,尤其是“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以及处于执政地位的它对中国社会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都使得毛泽东坚信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很快就能达到,1958年5月,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在会上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大会提出要使中国在十五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的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工农业生产指标,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兴起了“大跃进”的高潮,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与“大跃进”相响应,广大农村兴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尽管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因高估了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各地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尽管最终是失败了,有些行为在今天看来荒诞不经,造成的损失难以数计,但从领导人和全国人民的主观愿望看,它毕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初次尝试和探索。
二、实现“四个现代化”
到了1960年代初,在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狂潮后,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进行了重新规划,回到了现代化轨迹上来。1964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可是,在这个目标提出一年半后,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彻底打乱了当初的计划。从1956年到1976年尽管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多数时间里“以阶级斗争为纲”,这20年,虽然没有达到预想的“四化”目标,但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独立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彻底摆脱了旧中国经济上半殖民地的境况,赢得了中国劳动人民独立、自主、尊严的政治地位。同时,党在风云变幻的冷战斗争中,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创造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了全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人民的尊重。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复兴的基础。
三、时势再认识
随着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垮台,“文革”实际结束。人民思安求进,党中央再次重申国家发展目标。中共十一大报告强调,“一定要抓革命促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中国人民将“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但是随后在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的口号下出现了“洋冒进”错误,离开了国情,忽视了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加剧了经济发展的病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逐步在全党范围内为历史方位意识调整而努力。尽管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正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新“三步走”的路径,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不断努力、奋斗,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未放弃过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强调:第一、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第二、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第三、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党的十八大又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由远而近可以简化为:1.实现共产主义;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在初级阶段中完成各阶段目标:(1)基本实现现代化(2049年);(2)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21年);(3)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2010年);(4)达到小康水平(2000年);(5)解决温饱问题(1990年);(6)“三步走”起点。经过了近30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提前达到了“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的目标,目前我们正前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奔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朱平原.“共享式改革“:改革转型与改革新政[J].中国报道,2006(5).
[2]孙正聿.哲学的目光[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唐文婷(1984-),女,汉族,江苏大丰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7级伦理学硕士研究生,大丰市委党校,研究方向:元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