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1
文言文在语句上读起来往往诘屈聱牙的,理解起来也比较艰涩难懂。所以大多数同学提到文言文学习时都一样的感慨,就是“难啊,难,难于上青天”,与此同时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有一种枯燥无味之感。为此,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对祖国语言中的精华持这种态度呢,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在教学上功利性太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句法的讲解,淡化了有关课文的背景介绍﹑相关情节的引入以及对文本整体结构的分析等。相应的学生只是把文言文当成考试的必考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机械地去学,甚至感觉文言文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文言文教学改革也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改革文言文低效教学的现状,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突破口,唤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回归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由高效教学向高效学习的转变。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
一﹑注重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所起到的不容忽视作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依然提倡“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诵读开始。语言都是相通的,学英语注重口语训练,古汉语亦然。所以我指导学生由听范读开始,感受古文带给我们的文化气息,于此同时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必须通过朗读将课文无声的语言幻化为声情并茂的“表演”。使文字增加它的活力,跳动它的生命,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它。我在教学中做到每篇古文必范读,并适当地介绍朗读要领,背诵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句。在精读与细读中不但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永恒魅力,而且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和感知能力。适时举行朗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流程趋向类型化
很多教师先是导引新课,进而串讲课文,在串讲的过程中适时地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等,最后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课后练习进行巩固。类型化的教学常规往往使学生心生厌烦之感。所以在教学常规上应该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在教学中我做过这样的尝试,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放手课堂”,让学生在古文教学的大课堂上“动”起来。适当地把一些浅文易文放手来让学生讲解,因为学生大多具有很强的表现欲,而这恰恰是在同学面前一展才华的好时机,所以学生们都兴致盎然的,自然在课下就会自主地做好课前预习。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纰漏,有时可能是重点实词意思讲错了,有时也可能是虚词的用法落实错误等等.老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到收放自如,做好宏观上的调控工作,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纠正,适时引导.这样在课堂中出现的这些小问题并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反而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在学生讲解《归去来兮辞》的时候,有位同学根据以往积累的知识,误把“恨晨光之熹微”中的“恨”理解为“怨恨”,别的学生提出置疑,我则结合以已学句子“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引导,又通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和“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史记·淮阴候列传》)两句话中恨字的意义来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恨”在古文中有“遗憾”这个常用的义项。
三﹑以学生为主体,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古文语言的趣味性和审美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收益颇大.有些古文情节跌宕起伏且叙事性较强,像《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以讲评书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原文,深层次地挖掘文本,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可适当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这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原文的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不同文章的具体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合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游褒禅山记》时就可以以游者的身份复述文章前半部分游山的经过。同时也要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观。如在导入《孔雀东南飞》时,可拨放屠洪刚演唱的《孔雀东南飞》,凄婉之音缭绕耳畔,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披文入情了,主人公依依作别之景如在目前。
四﹑加强古今联系,结合所学致力于写作练习,于写作中巩固所学,进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如从苏轼的《赤壁赋》中学生就能汲取丰富的写作素材,课堂上我拿04年全国三卷的满分作文片段等举例,让学生感知到古文材料在作文中也可以信手拈来使用.“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告诉学生同一个材料,可以根据话题的需要化有限为无穷,以此来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致力于写作练习。同时布置了一个课堂写作练习,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你打算如何使用苏轼的这篇文章?课堂练习收效较好,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下面的就是我班学生写的反思片段,“学生镇浩,欣逢于盛世,欲求闻达于班中。然,自幼好读闲书,不求甚解。常恋网吧以自娱,自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以纵己不羁,以至学业荒废,背道而驰。今日之我已非昨昔,幡然有所悟,夫大丈夫者,当以学业为重。望师听悯愚诚,恕我侥幸,永得良师相佐!”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中的尝试,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之情与日俱增。
新课改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反思和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们在能自主和谐的氛围中高效的学习,那么文言文教的学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文言文在语句上读起来往往诘屈聱牙的,理解起来也比较艰涩难懂。所以大多数同学提到文言文学习时都一样的感慨,就是“难啊,难,难于上青天”,与此同时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有一种枯燥无味之感。为此,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对祖国语言中的精华持这种态度呢,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在教学上功利性太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句法的讲解,淡化了有关课文的背景介绍﹑相关情节的引入以及对文本整体结构的分析等。相应的学生只是把文言文当成考试的必考项目,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机械地去学,甚至感觉文言文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文言文教学改革也自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改革文言文低效教学的现状,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突破口,唤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回归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由高效教学向高效学习的转变。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呢?
一﹑注重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所起到的不容忽视作用
在文言文教学中依然提倡“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诵读开始。语言都是相通的,学英语注重口语训练,古汉语亦然。所以我指导学生由听范读开始,感受古文带给我们的文化气息,于此同时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必须通过朗读将课文无声的语言幻化为声情并茂的“表演”。使文字增加它的活力,跳动它的生命,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它。我在教学中做到每篇古文必范读,并适当地介绍朗读要领,背诵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字﹑词﹑句。在精读与细读中不但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永恒魅力,而且在耳濡目染中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和感知能力。适时举行朗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流程趋向类型化
很多教师先是导引新课,进而串讲课文,在串讲的过程中适时地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等,最后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课后练习进行巩固。类型化的教学常规往往使学生心生厌烦之感。所以在教学常规上应该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在教学中我做过这样的尝试,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放手课堂”,让学生在古文教学的大课堂上“动”起来。适当地把一些浅文易文放手来让学生讲解,因为学生大多具有很强的表现欲,而这恰恰是在同学面前一展才华的好时机,所以学生们都兴致盎然的,自然在课下就会自主地做好课前预习。在学生的讲解过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纰漏,有时可能是重点实词意思讲错了,有时也可能是虚词的用法落实错误等等.老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到收放自如,做好宏观上的调控工作,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纠正,适时引导.这样在课堂中出现的这些小问题并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反而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在学生讲解《归去来兮辞》的时候,有位同学根据以往积累的知识,误把“恨晨光之熹微”中的“恨”理解为“怨恨”,别的学生提出置疑,我则结合以已学句子“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引导,又通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和“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史记·淮阴候列传》)两句话中恨字的意义来巩固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恨”在古文中有“遗憾”这个常用的义项。
三﹑以学生为主体,适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古文语言的趣味性和审美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法,收益颇大.有些古文情节跌宕起伏且叙事性较强,像《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以讲评书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原文,深层次地挖掘文本,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可适当地展开联想和想象。这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原文的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不同文章的具体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合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游褒禅山记》时就可以以游者的身份复述文章前半部分游山的经过。同时也要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观。如在导入《孔雀东南飞》时,可拨放屠洪刚演唱的《孔雀东南飞》,凄婉之音缭绕耳畔,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披文入情了,主人公依依作别之景如在目前。
四﹑加强古今联系,结合所学致力于写作练习,于写作中巩固所学,进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如从苏轼的《赤壁赋》中学生就能汲取丰富的写作素材,课堂上我拿04年全国三卷的满分作文片段等举例,让学生感知到古文材料在作文中也可以信手拈来使用.“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告诉学生同一个材料,可以根据话题的需要化有限为无穷,以此来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致力于写作练习。同时布置了一个课堂写作练习,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你打算如何使用苏轼的这篇文章?课堂练习收效较好,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下面的就是我班学生写的反思片段,“学生镇浩,欣逢于盛世,欲求闻达于班中。然,自幼好读闲书,不求甚解。常恋网吧以自娱,自信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以纵己不羁,以至学业荒废,背道而驰。今日之我已非昨昔,幡然有所悟,夫大丈夫者,当以学业为重。望师听悯愚诚,恕我侥幸,永得良师相佐!”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中的尝试,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之情与日俱增。
新课改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反思和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们在能自主和谐的氛围中高效的学习,那么文言文教的学会更加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