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食品安全问题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陷入困境的罪魁祸首。
每天早上4点,湖北荆州监利县福娃集团稻虾共育(团洲)基地的农民们就开始忙碌了。他们要赶在天亮前,将稻田里养殖的小龙虾捕捞起来,送到不远处的新沟镇上——那里有来自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客商,正焦急地等待购买。
位于新沟镇的龙庆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湖北省福娃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小龙虾的养殖和销售。4月底,还不到小龙虾大规模上市的季节,每天1000多公斤的产量已经供不应求,不到早上7:30就被抢购一空。
“过去两年稻虾共育的经验,让我们发现现代农业绝对不是投资长、回报慢的行业。相反,因为火爆的市场需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净利润能达到20%。”福娃集团董事长谢松柏告诉《支点》记者。
不做跨行业的转型
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速下滑、消费疲软、人力成本攀升,很多实体企业都出现了经营困难。对于利润率原本就不高的农业企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出现了个别农业产业化企业倒闭的情况。
福娃集团也面临挑战。“不是经营比较困难,而是非常困难。”谢松柏回忆,2014年集团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20%,这几乎是公司创办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
于是,做了20多年大米加工和10多年大米休闲食品深加工的谢松柏,想到了转型。
其实早在许多年前,就有人劝谢松柏,何必死守农业产业,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的名气和资源,开拓一些“来钱更快”的产业,比如房地产。
但谢松柏并没有这么做。
“转型不完全是跨行业的,对于龙头企业而言,转型应是向产业链的前端延伸,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比如我们以前只做订单农业,现在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土地流转,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展规模化经营。”谢松柏说,龙头企业一定要在当地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谢松柏所说的“当地资源优势”,是指监利县的水资源优势。
得益于长江、汉江的滋养,监利县是全国闻名的水稻大县。加上虾稻共育技术成熟和有着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良好水系,在2015年全国60万吨的小龙虾产量中,10万吨产自监利。
深思熟虑之后,谢松柏将集团的转型方向定位为:规模化经营,水稻、水产两手抓,做足“两水”文章。
规模化经营的第一步是土地流转,福娃采取的“捷径”是构建利益联结链。
比如周老嘴镇团洲村,流转给福娃集团的使用土地面积为2874亩,但合同面积却是3650亩,多出来的776亩原先都是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田埂、沟渠和道路,但福娃集团一律按每年780元/亩的价格支付流转费。这样,农户每亩责任田每年的实际流转费就达到了987元,积极性明显提高。
除此之外,福娃集团还给予村级组织每年20元/亩的协调费。以团洲村为例,流转土地3650亩,每年的协调费就是73000元,这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减少“一事一议”找村民收款有积极意义。
到目前为止,监利县已经有10多个村主动联系福娃集团流转土地,辐射面积达3万亩。
福娃集团发展部总监方冰告诉《支点》记者,以每亩产水稻1000斤、产小龙虾200-300斤来推算,3万亩地一年的产值在3亿元以上。
就这样,经营最困难的2014年,成了福娃集团的分水岭。2015年,福娃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在湖北省民营企业中排名第17,净利润同比上涨11%。其中,以水稻和小龙虾为主的“两水”经济收入10多亿元,净利润超过20%,转型成效初显。
根据规划,福娃集团将进一步探索“稻虾鳖”、“稻鱼莲”、“稻鳅鳖”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力争在2020年,水产品实现产值30亿元,并积极带动监利县成为“全国水产品加工强县”。
即便已经度过危机,在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谢松柏也没有布局现代农业以外的任何业务。“我只想集中精力,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他说。
更大规模的创新来自于基层
与转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创新。这也是民营企业保持活力的源泉。
在谢松柏看来,福娃集团的创新分为多个层次。
公司的战略选择、业务布局,无疑需要集团高层的敏锐眼光和创新意识。但更大规模的创新,则来自于基层。
“公司10年前就设立了‘金点子制度’,并一直施行至今。”谢松柏介绍,就算是员工职责范围内的事,只要他想到了更好的点子,提升了生产效率或者节省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就会得到相应奖励,集团每年还会表彰“金点子之星”。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的灵感,福娃集团还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创新。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率先在福娃米业和福天下合作社进行股权改革,让中高层和优秀员工入股经营。
“对普通员工最大的创新激励,就是让他们为自己干,让他们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来爱护。”谢松柏认为,企业的战略大方向走对了还不够,过程也要走对,员工的管理工作也要创新。
在组织架构的最基层,福娃集团与基地的各村委会组建了“福娃打工社”。本着“自愿参与,按劳取酬”的原则,很多村民到福娃基地当起了农业工人,他们在接受福娃集团的免费培训后上岗,获取每天100-200元的劳务报酬。据统计,近三年在“福娃打工社”打工的村民,每年领取了少则5000元左右多则1万元以上的劳务收入,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个人收入。
与促进农民增收一起列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还包括农业金融创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金融。金融探索,福娃集团也走在了前面。
据方冰介绍,为缓解当地一些农业合作社的资金压力,福娃集团牵线搭桥,引入金融机构,在不需要抵押物的情况下,为他们担保,完成融资,至今促成的融资案例达24起。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周老嘴镇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其通过福娃集团担保,得到中国银行贷款180万元,极大缓解了资金困难,也由此发展成全国先进农机示范社。 此外,福娃集团还参股了9家合作社,每家入股10万元,参与合作社的经营,同时也分享上下游服务,由此结成利益共同体。
“这是福娃作为龙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用金融手段帮助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创新举措。”方冰说,现在这些合作社每年不仅能帮助周边老百姓耕种、插秧和收割,有一些还远赴江苏、湖南等省份,协助当地的农业生产。
出了问题的企业大多良心不行
记者整理资料时发现,最近两三年,湖北省已有多家农业企业倒闭,或面临倒闭风险。而2001年被评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6家湖北企业,目前仅剩两家,福娃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谈起这种“硕果仅存”,谢松柏既自豪,又有些想不通。
“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主要产品都是食品,不管是粮食粗加工还是精加工,很多企业最终死在了食品不安全上。”谢松柏认为,食品安全是农业企业的“良心”,企业有没有良心,则完全取决于企业家本人。
“如果老板守住了良心,食品安全问题就不会出现。不管是工程师、技术员还是分公司老总,老板不发话,他们怎么敢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呢?”谢松柏说,大多数食品安全出了问题的企业,都不是因为实力不行,也不是因为管理不行,而是良心不行。
在福娃集团内部,对食品安全把控有一个特别的机制——把质管部经理提升到总经理助理级别,赋予他至高无上的权力。
“质管部经理拥有一票否决权,只要是出于食品安全考虑,他不同意做的事,就算是集团高层一致通过,也不能实施。”方冰说。
“我的权力是董事长赋予的,他不能自己否定自己。”监管部经理庞友艳的这句话,曾让谢松柏不得不妥协。
“农业企业最核心的东西是原料,湖南发生镉大米事件之后,我们非常紧张。”谢松柏谈到,因为农业产业链条长,很多食品恐慌事件是因为上游供应商出现了质量问题,这在订单农业时期很常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之后,等于将原料品质抓在了自己手中,监管更为严格。
记者在福娃食品六厂看到,为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食品安全风险,包括烘烤、冷却等在内的多个环节,目前已经实现了无人操作。手机坚决不允许带入车间,所有车间女员工必须剪短发。这是福娃集团守住食品卫生的最基本做法。
有些民营企业是“撑死”的
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的概念提了多年,财政补贴的力度也在持续增加。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确实有一部分企业陷入了“靠吃补贴维持运转”的怪圈,这无疑与国家政策的初衷相违背。
“很多民营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谢松柏分析,除了食品安全问题,产业规划不科学也是很多农业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
“有的企业非常盲目,什么热门就跟风做什么,高估自己的实力。”谢松柏介绍,有些企业甚至是得知有国家政策资金,才临时上的项目。
“正确有效的做法应该是:一个产业不是为争取政策支持而做出来的,没有政策支持也要做,有政策支持要做得更好。”谢松柏说。
谢松柏还提议,财政资金也应该完全按照市场手段支持企业。
比如,要加强对政策资金支持后的严格管理,每年都要依法依规收回,如果企业不守信用,就应停止资金支持;对于操弄虚假项目,甚至恶意骗取财政补贴的企业,应依法处理;还可通过贴息、参股方式来扶持企业,真正体现有利共享、风险共担。
“财政资金也是有限的,各级政府应该列出自己重点支持的产业,实现对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谢松柏说,“撒胡椒面的方式,其实是一种平均主义。”
谈起企业家的精神和情怀,谢松柏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是“责任”,尤其是对员工的责任。
“能不能造福社会是以后的事,但至少不能危害社会。”谢松柏强调。(支点杂志2016年6月刊)
每天早上4点,湖北荆州监利县福娃集团稻虾共育(团洲)基地的农民们就开始忙碌了。他们要赶在天亮前,将稻田里养殖的小龙虾捕捞起来,送到不远处的新沟镇上——那里有来自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客商,正焦急地等待购买。
位于新沟镇的龙庆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湖北省福娃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小龙虾的养殖和销售。4月底,还不到小龙虾大规模上市的季节,每天1000多公斤的产量已经供不应求,不到早上7:30就被抢购一空。
“过去两年稻虾共育的经验,让我们发现现代农业绝对不是投资长、回报慢的行业。相反,因为火爆的市场需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净利润能达到20%。”福娃集团董事长谢松柏告诉《支点》记者。
不做跨行业的转型
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速下滑、消费疲软、人力成本攀升,很多实体企业都出现了经营困难。对于利润率原本就不高的农业企业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出现了个别农业产业化企业倒闭的情况。
福娃集团也面临挑战。“不是经营比较困难,而是非常困难。”谢松柏回忆,2014年集团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20%,这几乎是公司创办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
于是,做了20多年大米加工和10多年大米休闲食品深加工的谢松柏,想到了转型。
其实早在许多年前,就有人劝谢松柏,何必死守农业产业,完全可以利用已有的名气和资源,开拓一些“来钱更快”的产业,比如房地产。
但谢松柏并没有这么做。
“转型不完全是跨行业的,对于龙头企业而言,转型应是向产业链的前端延伸,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比如我们以前只做订单农业,现在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土地流转,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展规模化经营。”谢松柏说,龙头企业一定要在当地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谢松柏所说的“当地资源优势”,是指监利县的水资源优势。
得益于长江、汉江的滋养,监利县是全国闻名的水稻大县。加上虾稻共育技术成熟和有着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良好水系,在2015年全国60万吨的小龙虾产量中,10万吨产自监利。
深思熟虑之后,谢松柏将集团的转型方向定位为:规模化经营,水稻、水产两手抓,做足“两水”文章。
规模化经营的第一步是土地流转,福娃采取的“捷径”是构建利益联结链。
比如周老嘴镇团洲村,流转给福娃集团的使用土地面积为2874亩,但合同面积却是3650亩,多出来的776亩原先都是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田埂、沟渠和道路,但福娃集团一律按每年780元/亩的价格支付流转费。这样,农户每亩责任田每年的实际流转费就达到了987元,积极性明显提高。
除此之外,福娃集团还给予村级组织每年20元/亩的协调费。以团洲村为例,流转土地3650亩,每年的协调费就是73000元,这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减少“一事一议”找村民收款有积极意义。
到目前为止,监利县已经有10多个村主动联系福娃集团流转土地,辐射面积达3万亩。
福娃集团发展部总监方冰告诉《支点》记者,以每亩产水稻1000斤、产小龙虾200-300斤来推算,3万亩地一年的产值在3亿元以上。
就这样,经营最困难的2014年,成了福娃集团的分水岭。2015年,福娃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在湖北省民营企业中排名第17,净利润同比上涨11%。其中,以水稻和小龙虾为主的“两水”经济收入10多亿元,净利润超过20%,转型成效初显。
根据规划,福娃集团将进一步探索“稻虾鳖”、“稻鱼莲”、“稻鳅鳖”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力争在2020年,水产品实现产值30亿元,并积极带动监利县成为“全国水产品加工强县”。
即便已经度过危机,在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谢松柏也没有布局现代农业以外的任何业务。“我只想集中精力,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他说。
更大规模的创新来自于基层
与转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创新。这也是民营企业保持活力的源泉。
在谢松柏看来,福娃集团的创新分为多个层次。
公司的战略选择、业务布局,无疑需要集团高层的敏锐眼光和创新意识。但更大规模的创新,则来自于基层。
“公司10年前就设立了‘金点子制度’,并一直施行至今。”谢松柏介绍,就算是员工职责范围内的事,只要他想到了更好的点子,提升了生产效率或者节省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就会得到相应奖励,集团每年还会表彰“金点子之星”。
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创新的灵感,福娃集团还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创新。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率先在福娃米业和福天下合作社进行股权改革,让中高层和优秀员工入股经营。
“对普通员工最大的创新激励,就是让他们为自己干,让他们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企业来爱护。”谢松柏认为,企业的战略大方向走对了还不够,过程也要走对,员工的管理工作也要创新。
在组织架构的最基层,福娃集团与基地的各村委会组建了“福娃打工社”。本着“自愿参与,按劳取酬”的原则,很多村民到福娃基地当起了农业工人,他们在接受福娃集团的免费培训后上岗,获取每天100-200元的劳务报酬。据统计,近三年在“福娃打工社”打工的村民,每年领取了少则5000元左右多则1万元以上的劳务收入,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个人收入。
与促进农民增收一起列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还包括农业金融创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金融。金融探索,福娃集团也走在了前面。
据方冰介绍,为缓解当地一些农业合作社的资金压力,福娃集团牵线搭桥,引入金融机构,在不需要抵押物的情况下,为他们担保,完成融资,至今促成的融资案例达24起。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周老嘴镇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其通过福娃集团担保,得到中国银行贷款180万元,极大缓解了资金困难,也由此发展成全国先进农机示范社。 此外,福娃集团还参股了9家合作社,每家入股10万元,参与合作社的经营,同时也分享上下游服务,由此结成利益共同体。
“这是福娃作为龙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用金融手段帮助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创新举措。”方冰说,现在这些合作社每年不仅能帮助周边老百姓耕种、插秧和收割,有一些还远赴江苏、湖南等省份,协助当地的农业生产。
出了问题的企业大多良心不行
记者整理资料时发现,最近两三年,湖北省已有多家农业企业倒闭,或面临倒闭风险。而2001年被评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6家湖北企业,目前仅剩两家,福娃集团便是其中之一。
谈起这种“硕果仅存”,谢松柏既自豪,又有些想不通。
“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主要产品都是食品,不管是粮食粗加工还是精加工,很多企业最终死在了食品不安全上。”谢松柏认为,食品安全是农业企业的“良心”,企业有没有良心,则完全取决于企业家本人。
“如果老板守住了良心,食品安全问题就不会出现。不管是工程师、技术员还是分公司老总,老板不发话,他们怎么敢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呢?”谢松柏说,大多数食品安全出了问题的企业,都不是因为实力不行,也不是因为管理不行,而是良心不行。
在福娃集团内部,对食品安全把控有一个特别的机制——把质管部经理提升到总经理助理级别,赋予他至高无上的权力。
“质管部经理拥有一票否决权,只要是出于食品安全考虑,他不同意做的事,就算是集团高层一致通过,也不能实施。”方冰说。
“我的权力是董事长赋予的,他不能自己否定自己。”监管部经理庞友艳的这句话,曾让谢松柏不得不妥协。
“农业企业最核心的东西是原料,湖南发生镉大米事件之后,我们非常紧张。”谢松柏谈到,因为农业产业链条长,很多食品恐慌事件是因为上游供应商出现了质量问题,这在订单农业时期很常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之后,等于将原料品质抓在了自己手中,监管更为严格。
记者在福娃食品六厂看到,为避免生产过程中产生食品安全风险,包括烘烤、冷却等在内的多个环节,目前已经实现了无人操作。手机坚决不允许带入车间,所有车间女员工必须剪短发。这是福娃集团守住食品卫生的最基本做法。
有些民营企业是“撑死”的
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的概念提了多年,财政补贴的力度也在持续增加。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确实有一部分企业陷入了“靠吃补贴维持运转”的怪圈,这无疑与国家政策的初衷相违背。
“很多民营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谢松柏分析,除了食品安全问题,产业规划不科学也是很多农业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
“有的企业非常盲目,什么热门就跟风做什么,高估自己的实力。”谢松柏介绍,有些企业甚至是得知有国家政策资金,才临时上的项目。
“正确有效的做法应该是:一个产业不是为争取政策支持而做出来的,没有政策支持也要做,有政策支持要做得更好。”谢松柏说。
谢松柏还提议,财政资金也应该完全按照市场手段支持企业。
比如,要加强对政策资金支持后的严格管理,每年都要依法依规收回,如果企业不守信用,就应停止资金支持;对于操弄虚假项目,甚至恶意骗取财政补贴的企业,应依法处理;还可通过贴息、参股方式来扶持企业,真正体现有利共享、风险共担。
“财政资金也是有限的,各级政府应该列出自己重点支持的产业,实现对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谢松柏说,“撒胡椒面的方式,其实是一种平均主义。”
谈起企业家的精神和情怀,谢松柏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是“责任”,尤其是对员工的责任。
“能不能造福社会是以后的事,但至少不能危害社会。”谢松柏强调。(支点杂志2016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