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062.2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摘要:生态城市是以人为核心,由自然、社会、经济三大系统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多级别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环境友好型城市转型的重工业城市铜陵,综合考察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依据实际情况,就如何转型成为新型生态城市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城市;绿色经济;转型 ; 铜陵
Abstract: The human is the core of the eco-city, it is multi-level and multi-level artificial ecosystem which composed by three major systems of the natural, social, economic, its main objectives pursued by the city of human and nature coexist in harmony, to achieve the city can b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avy industry city Tongling in transition by the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to environment-friendly city,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n how to transition into a new eco-city to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eco-city; green economy; transformation; Tongling
發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基本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是以人为核心,由自然、社会、经济三大系统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多级别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铜陵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
铜陵市是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正在由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如下优势:
1、优势的自然条件。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水路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广阔。全市森林覆盖率高,山区有生姜、凤丹等经济植物资源。这些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背景。
2、雄厚的产业基础。铜陵市具备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7亿元,实现利税55.9亿元,主要产品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较强的优势产业,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金属冶炼工业基地,已初步形成了金属冶炼工及其深加工相互衔接的产业体系。为建设生态型城市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日益提高的社会文明。近年来,铜陵市以“双创”活动为契机,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开始关心周围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提出“绿色小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低碳”。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创造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4、日臻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在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同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制定,政策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创建生态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二、铜陵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不利因素
铜陵市原有的建设遵循的是以环境服从于经济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开发模式,缺乏对区域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长远考虑,因此生态城市建设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铜陵市的规模以上企业大多为资源型企业,新兴的科技型企业少。且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粗放经营模型;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企业经营缺少必要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又出现社会资本闲置或低效运作的局面,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2、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在以往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的价值,环境污染特别是老工业企业、金属冶炼企业污染大,工业发展同净化、美化城市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等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3、资源消耗大。耕地资源锐减,水土流失,肥、力下降;矿产资源开发效率低,损失严重,资源日益减少,特别是铜陵有色金属资源已进入开采末期,能源消耗大,工业耗电量居全省前几位。
4、巨大的经济转轨“成本”和劳动再就业压力。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资源和重工业产品需求下降,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失业和隐形失业人数骤增,经济结构急需调整。
5、铜陵市是资源枯竭性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险, 对外部资源过度依赖过大。导致发展的稳定性比较差,收到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的影响较多战。
三、铜陵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铜陵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应采取如下对策。
1、以“双创”活动为切入点,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生态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
生态教育应从幼儿阶段开始,并运用多种方式保护优秀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高尚的社会公德,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应推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消费。
2、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制定生态城市建设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城建中通过生态规划对城市及毗邻地区自然、资源、经济、环境的综合调查,全面分析生态资产和生态特征、生态过程及生态问题、环境资源的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评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度,从而制定相应的规划体系。如运用生态设计手段对城市的生态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论证资源、环境与生产、消费之间的均衡点,以化解人口增长、生产发展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等。
建设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一个或几个侧面,抓住优势,体现个性。制定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建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必须树立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一要发挥投融主体的作用,注重培育新的市场主体,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绿化建设,以解决城市绿化资金“瓶颈”问题。二要制定政策,通过采取以“土地换绿化”、绿地经营权转让等形式来承担绿化建设,解决资金急缺的矛盾。三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植树造绿政策,通过共建、认建、认养、认管、绿化达标、转让冠名权及广告权等形式,发动社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
4、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既要把城市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又要把广大农村、山区和原生态保护区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重要领域。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围绕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认真组织实施一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项目。
5、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合作与交流。参加和建立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网络双边合作,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针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格局分布,经济决策分析,趋势预测 等问题,进行多边使用与交流。开展跨行业、 跨部门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对城市问题进行中长期尺度的动态分析。
作者:张凯(1971.2--),女,安徽铜陵有色技术中心,经济师
【参考文献】:
[1]李伟:《浅谈绿色GDP》【N】北方经济 2008年第1期
[2] 铜陵市人民政府网 皖ICP 备 05013035 号
[3]冯宗贵:《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4]葛文光:《生态经济学》【M】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5]黄光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2004
摘要:生态城市是以人为核心,由自然、社会、经济三大系统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多级别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向环境友好型城市转型的重工业城市铜陵,综合考察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依据实际情况,就如何转型成为新型生态城市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城市;绿色经济;转型 ; 铜陵
Abstract: The human is the core of the eco-city, it is multi-level and multi-level artificial ecosystem which composed by three major systems of the natural, social, economic, its main objectives pursued by the city of human and nature coexist in harmony, to achieve the city can b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avy industry city Tongling in transition by the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to environment-friendly city,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n how to transition into a new eco-city to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eco-city; green economy; transformation; Tongling
發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意,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基本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城市是以人为核心,由自然、社会、经济三大系统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多级别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铜陵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优势
铜陵市是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为主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正在由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如下优势:
1、优势的自然条件。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水路交通便利,发展空间广阔。全市森林覆盖率高,山区有生姜、凤丹等经济植物资源。这些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背景。
2、雄厚的产业基础。铜陵市具备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1.7亿元,实现利税55.9亿元,主要产品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拥有较强的优势产业,是中国南方著名的金属冶炼工业基地,已初步形成了金属冶炼工及其深加工相互衔接的产业体系。为建设生态型城市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3、日益提高的社会文明。近年来,铜陵市以“双创”活动为契机,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开始关心周围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提出“绿色小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低碳”。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创造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4、日臻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在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同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制定,政策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创建生态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二、铜陵市生态城市建设的不利因素
铜陵市原有的建设遵循的是以环境服从于经济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开发模式,缺乏对区域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长远考虑,因此生态城市建设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1、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铜陵市的规模以上企业大多为资源型企业,新兴的科技型企业少。且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粗放经营模型;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企业经营缺少必要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又出现社会资本闲置或低效运作的局面,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2、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在以往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的价值,环境污染特别是老工业企业、金属冶炼企业污染大,工业发展同净化、美化城市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等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3、资源消耗大。耕地资源锐减,水土流失,肥、力下降;矿产资源开发效率低,损失严重,资源日益减少,特别是铜陵有色金属资源已进入开采末期,能源消耗大,工业耗电量居全省前几位。
4、巨大的经济转轨“成本”和劳动再就业压力。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资源和重工业产品需求下降,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失业和隐形失业人数骤增,经济结构急需调整。
5、铜陵市是资源枯竭性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险, 对外部资源过度依赖过大。导致发展的稳定性比较差,收到市场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的影响较多战。
三、铜陵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铜陵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应采取如下对策。
1、以“双创”活动为切入点,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生态意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口生态体系。
生态教育应从幼儿阶段开始,并运用多种方式保护优秀文化资源,发展生态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资源循环利用的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和高尚的社会公德,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应推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消费。
2、科学地制定城市规划,制定生态城市建设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城建中通过生态规划对城市及毗邻地区自然、资源、经济、环境的综合调查,全面分析生态资产和生态特征、生态过程及生态问题、环境资源的生态潜力与制约因素,评估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度,从而制定相应的规划体系。如运用生态设计手段对城市的生态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论证资源、环境与生产、消费之间的均衡点,以化解人口增长、生产发展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等。
建设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生态城市。要尊重、研究、发扬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一个或几个侧面,抓住优势,体现个性。制定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建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必须树立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一要发挥投融主体的作用,注重培育新的市场主体,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绿化建设,以解决城市绿化资金“瓶颈”问题。二要制定政策,通过采取以“土地换绿化”、绿地经营权转让等形式来承担绿化建设,解决资金急缺的矛盾。三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植树造绿政策,通过共建、认建、认养、认管、绿化达标、转让冠名权及广告权等形式,发动社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
4、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既要把城市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又要把广大农村、山区和原生态保护区作为生态市建设的重要领域。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围绕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认真组织实施一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项目。
5、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合作与交流。参加和建立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网络双边合作,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针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格局分布,经济决策分析,趋势预测 等问题,进行多边使用与交流。开展跨行业、 跨部门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对城市问题进行中长期尺度的动态分析。
作者:张凯(1971.2--),女,安徽铜陵有色技术中心,经济师
【参考文献】:
[1]李伟:《浅谈绿色GDP》【N】北方经济 2008年第1期
[2] 铜陵市人民政府网 皖ICP 备 05013035 号
[3]冯宗贵:《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4]葛文光:《生态经济学》【M】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5]黄光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