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提亚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治疗师之一,其著作不断被译介到国内,《与人联结》是“萨提亚生命能量之书”系列中的一本。萨提亚在中国如此受歡迎,以致于她在书的最后感慨道:“如果有轮回的话,我的前生一定是中国人。”萨提亚最早倡导“家庭治疗”模式,致力于帮助整个家庭而非单个个体来解决问题。她观察了几千个家庭的沟通方式,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逐步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其理论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往往使读者在其细腻而亲切的引导中,不知不觉地达成内心的和解与安宁。
萨提亚始终信仰直接、坦诚的人际关系,在《与人联结》中,萨提亚强调了个体层面人际交往的必要性,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应该是真诚、开放、健康的。在人际关系愈发疏离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强烈感受到内心的孤独,那么,重读萨提亚的经验,不仅是对众多孤独自闭的个体的一种救赎,更是促发个体主动联结社会获得更高生命品质的强大动力。
联结的意义
书的开篇指出:“联结”不是一场你赢我输的游戏,也并非可以永远快乐下去,而是我们可以很坦诚地生活,很有人情味地与他人分享。这番结论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萨提亚几十年实践的发现。她旅行过四五十个国家,最终发现这些国家虽然文化各异,但似乎都在沟通上存在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都戴着面具在联结,无法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感受。而且,这一切并非先天如此,而是后天习得的结果,所以萨提亚明确地指出:只要你有改变的意愿,就可以改变。
然而,改变意味着跳出舒适区,需要勇气、意志和冒险精神。那么,支撑改变的动力就要足够的强大,回报也要足够的可观。萨提亚在这里及时地引入“自我价值”的概念,认为“自我价值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也是人自由自在生活的一个前提”,而与人联结的意义在于“联结能整合身心,培养自我价值,加强你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即,真正有效的联结能够帮助彼此强化自我价值,而自我价值的强化能够让人处于自由的存在状态,从而获得较高的身心愉悦感和幸福感,也便能获得较高的生命质量。
萨提亚将“自我价值”视为联结中的核心因子,认为交流活动对“自我价值”的影响,最终成就联结的效率和质量。联结者自己与被联结者在交流与合作中,对“自我价值”感受到的差异,会直接导致交流的态度、方法和结果的变化。与人联结的关键在于能够识别并切实尊重、维护与强化双方的自我价值感,使得双方在共同的场域中达成和谐共生的状态。
联结的障碍
要达成真正的联结,需要作一些大胆甚至冒险的改变。当人面临痛苦和不稳定时,改变的时机就到了,但是改变的路途必然漫漫而修远。萨提亚通过大量的案例来阐述与人联结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障碍,并为消除这些障碍提供了自己独到的思考。
旧规则、可怕的幻想、我的过去、刺耳的字眼、误以为事实的假设,都是建立有效联结的障碍。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默默遵循着一些“旧规则”,这些旧规则对生活方式的渗透如此之深,以至于我们几乎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而识别、打破和改造“旧规则”对于提升人际动力非常重要。我们常说,改变旧习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新习惯,那么,打破旧规也意味着要建立新的规则。萨提亚在批判了“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等四种沟通动力之后,引入了“一致性动力”的说法。所谓“一致性”,是针对人的存在状态而言,在人际交往中具体体现为“在情绪上对自己坦诚”,这是实现有效联结的动力和基础。反之,如果不能保持这种“一致性”,则与人交往变成了一场只论输赢的游戏,人际交往的动力就被扭曲了。
除了旧规则,可怕的幻想、过去的经历以及由刺耳言辞引发的身心伤害对于人际交往也是很大的障碍。关于“过去的经历”这个障碍,萨提亚发出智慧的诘问:“我的过去是给现在的我以启示呢?还是阻碍了现在的我的发展呢?”她只是点到为止,但仍然给我们很深刻的启发:人从历史中走来,但不能为历史所阻碍,要从“我的过去”中跳脱出来,从“当下的我”出发去与人联结,尽管这种“跳脱”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感,但只要遵守“一致性动力”的规则,就可以在更高阶的意义上达成新的平衡。
联结的工具与通道
萨提亚将“与人联结”视为一种艺术,主张将呼吸、感觉、声音、姿势、经验、运动的能力、时间、空间进行有效的变化与调整,选取和综合运用这些联结工具,调动自己与他人的各种感觉和感受,提升联结的质量和效率,构建更加协调与完美的人际关系。
言辞是人与人联结的重要工具。萨提亚从遣词用字方面揭示言辞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关系,她选取了十个值得注意的词——“我、你、他们、它、但是、是、不是、总是、决不、应该”,强调这些词若能非常小心地、怀有爱心地、关切地去运用,则能帮助我们解决联结中的很多问题。书中针对每个词都十分精炼地剖析了正确和错误的用法,对于读者来说,不失为一种实用的沟通方法论。
从系统论的思维出发,萨提亚还认为,虽然联结的通道通常只有眼耳口鼻与触觉五种感官,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通道进行积极合理的配合。这使得“与人联结”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需要不断创造的艺术。不同社会层次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基于不同的联结目标,会与不同的对象联结,这些都需要不同的联结艺术。巧妙的交流技术、良好的联结习惯,通常都意味着不断的突破和创造,正是在这种不断突破和创造中,与人联结的艺术得以沉淀下来。
总之,萨提亚是在“关系”视角下倡导与人的联结,是对如何在关系中共建生命价值感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当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当代社会是一个被媒介技术无限渗透的社会,人从自然人趋向媒介人,人文主义因此有了新的意蕴——以人为本转变为以关系为本。关系的存在而非肉体的存在,成为人存在的根本依据,关系的构建也成为人之尊严和价值的来源。如果萨提亚还活着,也许她还会在“与人联结”的探讨之后,继续思考“与机器联结”的命题。
萨提亚始终信仰直接、坦诚的人际关系,在《与人联结》中,萨提亚强调了个体层面人际交往的必要性,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应该是真诚、开放、健康的。在人际关系愈发疏离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强烈感受到内心的孤独,那么,重读萨提亚的经验,不仅是对众多孤独自闭的个体的一种救赎,更是促发个体主动联结社会获得更高生命品质的强大动力。
联结的意义
书的开篇指出:“联结”不是一场你赢我输的游戏,也并非可以永远快乐下去,而是我们可以很坦诚地生活,很有人情味地与他人分享。这番结论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萨提亚几十年实践的发现。她旅行过四五十个国家,最终发现这些国家虽然文化各异,但似乎都在沟通上存在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都戴着面具在联结,无法表达出内心真正的感受。而且,这一切并非先天如此,而是后天习得的结果,所以萨提亚明确地指出:只要你有改变的意愿,就可以改变。
然而,改变意味着跳出舒适区,需要勇气、意志和冒险精神。那么,支撑改变的动力就要足够的强大,回报也要足够的可观。萨提亚在这里及时地引入“自我价值”的概念,认为“自我价值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也是人自由自在生活的一个前提”,而与人联结的意义在于“联结能整合身心,培养自我价值,加强你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即,真正有效的联结能够帮助彼此强化自我价值,而自我价值的强化能够让人处于自由的存在状态,从而获得较高的身心愉悦感和幸福感,也便能获得较高的生命质量。
萨提亚将“自我价值”视为联结中的核心因子,认为交流活动对“自我价值”的影响,最终成就联结的效率和质量。联结者自己与被联结者在交流与合作中,对“自我价值”感受到的差异,会直接导致交流的态度、方法和结果的变化。与人联结的关键在于能够识别并切实尊重、维护与强化双方的自我价值感,使得双方在共同的场域中达成和谐共生的状态。
联结的障碍
要达成真正的联结,需要作一些大胆甚至冒险的改变。当人面临痛苦和不稳定时,改变的时机就到了,但是改变的路途必然漫漫而修远。萨提亚通过大量的案例来阐述与人联结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障碍,并为消除这些障碍提供了自己独到的思考。
旧规则、可怕的幻想、我的过去、刺耳的字眼、误以为事实的假设,都是建立有效联结的障碍。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默默遵循着一些“旧规则”,这些旧规则对生活方式的渗透如此之深,以至于我们几乎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而识别、打破和改造“旧规则”对于提升人际动力非常重要。我们常说,改变旧习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新习惯,那么,打破旧规也意味着要建立新的规则。萨提亚在批判了“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等四种沟通动力之后,引入了“一致性动力”的说法。所谓“一致性”,是针对人的存在状态而言,在人际交往中具体体现为“在情绪上对自己坦诚”,这是实现有效联结的动力和基础。反之,如果不能保持这种“一致性”,则与人交往变成了一场只论输赢的游戏,人际交往的动力就被扭曲了。
除了旧规则,可怕的幻想、过去的经历以及由刺耳言辞引发的身心伤害对于人际交往也是很大的障碍。关于“过去的经历”这个障碍,萨提亚发出智慧的诘问:“我的过去是给现在的我以启示呢?还是阻碍了现在的我的发展呢?”她只是点到为止,但仍然给我们很深刻的启发:人从历史中走来,但不能为历史所阻碍,要从“我的过去”中跳脱出来,从“当下的我”出发去与人联结,尽管这种“跳脱”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感,但只要遵守“一致性动力”的规则,就可以在更高阶的意义上达成新的平衡。
联结的工具与通道
萨提亚将“与人联结”视为一种艺术,主张将呼吸、感觉、声音、姿势、经验、运动的能力、时间、空间进行有效的变化与调整,选取和综合运用这些联结工具,调动自己与他人的各种感觉和感受,提升联结的质量和效率,构建更加协调与完美的人际关系。
言辞是人与人联结的重要工具。萨提亚从遣词用字方面揭示言辞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关系,她选取了十个值得注意的词——“我、你、他们、它、但是、是、不是、总是、决不、应该”,强调这些词若能非常小心地、怀有爱心地、关切地去运用,则能帮助我们解决联结中的很多问题。书中针对每个词都十分精炼地剖析了正确和错误的用法,对于读者来说,不失为一种实用的沟通方法论。
从系统论的思维出发,萨提亚还认为,虽然联结的通道通常只有眼耳口鼻与触觉五种感官,但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这些通道进行积极合理的配合。这使得“与人联结”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需要不断创造的艺术。不同社会层次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基于不同的联结目标,会与不同的对象联结,这些都需要不同的联结艺术。巧妙的交流技术、良好的联结习惯,通常都意味着不断的突破和创造,正是在这种不断突破和创造中,与人联结的艺术得以沉淀下来。
总之,萨提亚是在“关系”视角下倡导与人的联结,是对如何在关系中共建生命价值感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当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当代社会是一个被媒介技术无限渗透的社会,人从自然人趋向媒介人,人文主义因此有了新的意蕴——以人为本转变为以关系为本。关系的存在而非肉体的存在,成为人存在的根本依据,关系的构建也成为人之尊严和价值的来源。如果萨提亚还活着,也许她还会在“与人联结”的探讨之后,继续思考“与机器联结”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