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课程的教学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不可取代的。本文介绍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级“细胞与遗传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相关的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实验教学;精品课程;研究性教学;影响力
我校从1994年开始探索“细胞与遗传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中山大学的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实验教学属于实践教学,它在本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实验教学,把握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旋律。
一、研究性实验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
1.探索与确立“开放式、研究性”教学理念
通常说认识决定态度,理念决定行动。我们在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中牢牢把握理念创新这条主线,以思想变革促进行为变革。早在1994年我们就在国内率先提出“开放实验”理念,并提出了“四开放”的具体措施,即:实验室开放(除上课外允许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时间开放(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试剂开放(实验室对本科学生像研究生一样开放和提供试剂使用)、仪器开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这一理念打破了“限时、限量、定点、定性”的传统约束型实验的做法。近5年,我们在开放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理念。这一新的实验教学理念的实施,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与科研隔离的应试教育规则,使实验教学与科研得到紧密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创建“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理念创新属于愿景创新,要实现理念所规划的愿景,还必须有相适应的模式。在提出研究性实验教学理念之后,我们积极设计与构建实现这一理念的科学模式,即“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我们在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坚持开放的原则,将实验项目的组织与取舍统一到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做好科学遴选和组织设计实验项目。在执行这一模式中,关键的改革是要求学生对所选实验项目都要进行文献查新,并设计几个不同方案,进行比对论证和优化,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3年到2000年,主要是探索开放式课堂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此阶段的初始主要做法是开放实验室,探索教学方法体系建设,实行指定性的个别实验开放,然后逐步探索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改革,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阶段是2001年至2004年,主要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与研究性实验教学相结合。2004年至今,主要探索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包括开放式研究性实验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学管理体系。
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含义,是基于强调教师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实验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课堂活动以及实验管理等进行研究性的科学设计,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有机地结合,激活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兴趣,增强学生对研究性实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看成是科学,具有探究性,同时又是一种文化和艺术,具有创造性、欣赏性和塑造性。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些因素的引导和激励下,使学生对实验和“问题”产生兴趣,并能主动地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二、课程定位及设计
1.课程定位
根据教育部专业培养要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是各专业“6+X”中的6门核心课程范畴,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中山大学规模较大的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且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国家一级博士点。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两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即生物科学基地、生物技术基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科研型及应用型人才。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与医药学等学科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我们将该两门课程整合成平台课程后,在本科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带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根据国家的需要、学校和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课程的学科定位,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具有应用细胞与遗传学手段研究、探索相关的科学问题的能力。
2.独立设课,提升实验教师的地位
从2002年底开始,我们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剥离,将实验课成为独立的课程,这一改革带来三个显著变化:
(1)实验课教师与理论课主讲教师享受同等权力,实验教学改革由实验主讲教师负责,同时,实验教师可以独立申报相关教改项目,不再由理论课教师同意而决定。
(2)实验课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这一改革,使得实验教师能够对实验体系进行改革,包括大量减少验证性实验、组织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实验。
(3)有独立的学时和学分,这样不仅调动了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而且也调动实验教师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和测评体系进行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3.课程设计与效果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的总学时数分别是54学时,2学分,安排在本科三年级的第一和第二学期完成。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科学问题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基点,以项目设计为桥梁,培养创新意识与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思想及预期的效果,将课程内容分四个模块进行组合:
(1)基础技能训练实验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的特色实验技能和相关设备的使用,通过采用精选的经典实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了解和巩固,如;细胞化学的经典实验、用果蝇验证三大遗传规律的经典实验等。
(2)综合性实验模块:把多个知识点,多种实验方法串联起来,形成一类综合技术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文献查阅进行实验的二次设计,如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核型分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带技术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对综合技术学会应用,使学生在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上得到系统训练。
(3)设计性实验模块:学生在学习掌握了基本技能后,教师提出相关的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解决这些问题,这类实验需要老师的指导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4)开放式研究性创新实验模块:这是一个较高和 深化全面知识应用的实验模块,也是充分体现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的知识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研究项目,自由组织团队,独立设计研究项目、研究路线、独立实施,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研究水平。
在上述设计的课程内容中,基础技能训练实验模块属于基础性实验,只占17%~22%,这是必需保留的精华和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模块占30%、设计性实验模块占22;此外,开放与创新性实验模块占26%,是我们多年来精心设计的也是最具特色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虽然按课程只安排14学时,占全部课程学时的1/4,但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多达几十项,而且每个项目都需要自行查阅文献、自主编制项目设计书、独立实施、撰写论文、报告演讲及答辩等,需要投入的时间都是弹性的、倍增的,当学生经历过一年的系统训练后,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还是论文写作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三、实验教学改革及成效
我们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就如何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思路是以开放式实验为基础,研究性实验的基本理念为指导,逐步形成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在构建“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改革是实验课程体系改革,调整和优化组合基本技能训练型、验证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我们将实验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创新性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全新的实验,也可以将原有的实验进行改造,赋予创新性内容,重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
2.建立新的考核机制,培养论文撰写与演讲能力
由于实验教学模式和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我们对实验教学的考核机制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并将考核与论文写作与口头演讲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文字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基本技能实验,我们采取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考核,而对于创新实验则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要求撰写论文,并经过答辩后才能获得成绩。在答辩时,我们组织学生评委评分,这种做法培养了学生学习如何公正合理地评判别人的能力。
自2004年以来,通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共进行设计的研究性创新实验475个,已撰写研究性实验论文340多篇(05级遗传实验未统计),其中在正式发表刊物发表的论文82篇,编写论文集10本,总字数达216万多字。课程教师共发表教学论文12篇。
3.创造课程特色,强化教材建设
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认真总结和整理,编写具有特色的实验教材,是我们进行实验课精品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于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2008年由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遗传学实验教程》。这两部实验教材的出版,不仅解决了我们实验教学的教材问题,同时也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参考。两部教材出版后被全国多所高校采用,评价较好。
4.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是一种趋势,虽然它不可能取代课堂实验教学,但是它可以为学生的实验课程的学习提供较多的参考。我们将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教学的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研究和改革的内容,先后建立了细胞生物学实验网络课程和遗传学实验网络课程,制作了部分视频材料。近5年来,我们对每学期本科生进行的创新实验报告都进行了适时录像,积累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5.构建立体化实验平台,确保学习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是按课程分门别类进行的,如何将不同的实验课构成一个立体化平台是我们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由于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课程都是我们团队担任的,分别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和第二学期进行,因此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较好的课程内容的组织空间。在保持两门实验课相对独立的的基础上,我们还将部分实验内容打通,允许学生将细胞生物学部分未完成的创新实验延续到遗传学实验课程中继续进行,甚至鼓励将有前途的项目带进毕业论文,实现立体化的实验教学平台。确保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研究的连续性。
6.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两门实验课的学生数都在300人以上,需要多位教师,并且需要在晚上和周末排课,因此需要教师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值得自豪的是,我们教学团队的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为此,我们的教学团队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的教学团队。
四、课程的影响
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必须是具有五个一流的示范课程,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但我们认为精品课程还必须有一流的影响力,特别是对学生的影响力。
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每轮课程之后都要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修改。学生对实验课程给予极高的评价,如2007级逸仙班的一位同学在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结束后写给任课教师的感谢信中表达了真诚的感激之情:“从实验的设计,到完善,到答辩,我做为组长真的获益良多。而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开放性实验,我同样作为组长设计实验,领导大家做实验,到最后亲自做实验汇报演讲。这全部的全部都着实锻炼了我的能力,让我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真真正正的开启了我的科研思路,相信为我以后的科研道路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教学团队于2009年11月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了第九期研究性教学研讨班、来自全国30多所院校的40多位教师参加了研讨,现场考察了我们教学团队的细胞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与2007级的部分同学进行了交流,对我们的精品课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责任编辑:文和平]
关键词:实验教学;精品课程;研究性教学;影响力
我校从1994年开始探索“细胞与遗传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中山大学的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实验教学属于实践教学,它在本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实验教学,把握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旋律。
一、研究性实验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
1.探索与确立“开放式、研究性”教学理念
通常说认识决定态度,理念决定行动。我们在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中牢牢把握理念创新这条主线,以思想变革促进行为变革。早在1994年我们就在国内率先提出“开放实验”理念,并提出了“四开放”的具体措施,即:实验室开放(除上课外允许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时间开放(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试剂开放(实验室对本科学生像研究生一样开放和提供试剂使用)、仪器开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这一理念打破了“限时、限量、定点、定性”的传统约束型实验的做法。近5年,我们在开放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理念。这一新的实验教学理念的实施,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学与科研隔离的应试教育规则,使实验教学与科研得到紧密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创建“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理念创新属于愿景创新,要实现理念所规划的愿景,还必须有相适应的模式。在提出研究性实验教学理念之后,我们积极设计与构建实现这一理念的科学模式,即“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我们在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坚持开放的原则,将实验项目的组织与取舍统一到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做好科学遴选和组织设计实验项目。在执行这一模式中,关键的改革是要求学生对所选实验项目都要进行文献查新,并设计几个不同方案,进行比对论证和优化,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
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3年到2000年,主要是探索开放式课堂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此阶段的初始主要做法是开放实验室,探索教学方法体系建设,实行指定性的个别实验开放,然后逐步探索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改革,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阶段是2001年至2004年,主要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与研究性实验教学相结合。2004年至今,主要探索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式,包括开放式研究性实验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学管理体系。
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含义,是基于强调教师通过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实验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课堂活动以及实验管理等进行研究性的科学设计,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将教师的研究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学习有机地结合,激活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兴趣,增强学生对研究性实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看成是科学,具有探究性,同时又是一种文化和艺术,具有创造性、欣赏性和塑造性。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些因素的引导和激励下,使学生对实验和“问题”产生兴趣,并能主动地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二、课程定位及设计
1.课程定位
根据教育部专业培养要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是各专业“6+X”中的6门核心课程范畴,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中山大学规模较大的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并且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国家一级博士点。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两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即生物科学基地、生物技术基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科研型及应用型人才。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与医药学等学科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我们将该两门课程整合成平台课程后,在本科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带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根据国家的需要、学校和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课程的学科定位,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既具有扎实的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具有应用细胞与遗传学手段研究、探索相关的科学问题的能力。
2.独立设课,提升实验教师的地位
从2002年底开始,我们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剥离,将实验课成为独立的课程,这一改革带来三个显著变化:
(1)实验课教师与理论课主讲教师享受同等权力,实验教学改革由实验主讲教师负责,同时,实验教师可以独立申报相关教改项目,不再由理论课教师同意而决定。
(2)实验课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这一改革,使得实验教师能够对实验体系进行改革,包括大量减少验证性实验、组织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实验。
(3)有独立的学时和学分,这样不仅调动了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内容和体系的改革,而且也调动实验教师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和测评体系进行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3.课程设计与效果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的总学时数分别是54学时,2学分,安排在本科三年级的第一和第二学期完成。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科学问题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基点,以项目设计为桥梁,培养创新意识与研究科学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思想及预期的效果,将课程内容分四个模块进行组合:
(1)基础技能训练实验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的特色实验技能和相关设备的使用,通过采用精选的经典实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了解和巩固,如;细胞化学的经典实验、用果蝇验证三大遗传规律的经典实验等。
(2)综合性实验模块:把多个知识点,多种实验方法串联起来,形成一类综合技术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文献查阅进行实验的二次设计,如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核型分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带技术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对综合技术学会应用,使学生在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上得到系统训练。
(3)设计性实验模块:学生在学习掌握了基本技能后,教师提出相关的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解决这些问题,这类实验需要老师的指导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4)开放式研究性创新实验模块:这是一个较高和 深化全面知识应用的实验模块,也是充分体现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的知识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研究项目,自由组织团队,独立设计研究项目、研究路线、独立实施,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研究水平。
在上述设计的课程内容中,基础技能训练实验模块属于基础性实验,只占17%~22%,这是必需保留的精华和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模块占30%、设计性实验模块占22;此外,开放与创新性实验模块占26%,是我们多年来精心设计的也是最具特色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虽然按课程只安排14学时,占全部课程学时的1/4,但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多达几十项,而且每个项目都需要自行查阅文献、自主编制项目设计书、独立实施、撰写论文、报告演讲及答辩等,需要投入的时间都是弹性的、倍增的,当学生经历过一年的系统训练后,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还是论文写作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三、实验教学改革及成效
我们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就如何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思路是以开放式实验为基础,研究性实验的基本理念为指导,逐步形成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在构建“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改革是实验课程体系改革,调整和优化组合基本技能训练型、验证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项目。我们将实验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提出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创新性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全新的实验,也可以将原有的实验进行改造,赋予创新性内容,重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
2.建立新的考核机制,培养论文撰写与演讲能力
由于实验教学模式和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我们对实验教学的考核机制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并将考核与论文写作与口头演讲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文字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基本技能实验,我们采取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考核,而对于创新实验则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要求撰写论文,并经过答辩后才能获得成绩。在答辩时,我们组织学生评委评分,这种做法培养了学生学习如何公正合理地评判别人的能力。
自2004年以来,通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共进行设计的研究性创新实验475个,已撰写研究性实验论文340多篇(05级遗传实验未统计),其中在正式发表刊物发表的论文82篇,编写论文集10本,总字数达216万多字。课程教师共发表教学论文12篇。
3.创造课程特色,强化教材建设
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认真总结和整理,编写具有特色的实验教材,是我们进行实验课精品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于2004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2008年由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遗传学实验教程》。这两部实验教材的出版,不仅解决了我们实验教学的教材问题,同时也为兄弟院校提供了参考。两部教材出版后被全国多所高校采用,评价较好。
4.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是一种趋势,虽然它不可能取代课堂实验教学,但是它可以为学生的实验课程的学习提供较多的参考。我们将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教学的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作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研究和改革的内容,先后建立了细胞生物学实验网络课程和遗传学实验网络课程,制作了部分视频材料。近5年来,我们对每学期本科生进行的创新实验报告都进行了适时录像,积累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5.构建立体化实验平台,确保学习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是按课程分门别类进行的,如何将不同的实验课构成一个立体化平台是我们进行的一项重要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由于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课程都是我们团队担任的,分别安排在大三的第一和第二学期进行,因此给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较好的课程内容的组织空间。在保持两门实验课相对独立的的基础上,我们还将部分实验内容打通,允许学生将细胞生物学部分未完成的创新实验延续到遗传学实验课程中继续进行,甚至鼓励将有前途的项目带进毕业论文,实现立体化的实验教学平台。确保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和科学研究的连续性。
6.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两门实验课的学生数都在300人以上,需要多位教师,并且需要在晚上和周末排课,因此需要教师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值得自豪的是,我们教学团队的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为此,我们的教学团队在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的教学团队。
四、课程的影响
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必须是具有五个一流的示范课程,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但我们认为精品课程还必须有一流的影响力,特别是对学生的影响力。
多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每轮课程之后都要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修改。学生对实验课程给予极高的评价,如2007级逸仙班的一位同学在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结束后写给任课教师的感谢信中表达了真诚的感激之情:“从实验的设计,到完善,到答辩,我做为组长真的获益良多。而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开放性实验,我同样作为组长设计实验,领导大家做实验,到最后亲自做实验汇报演讲。这全部的全部都着实锻炼了我的能力,让我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真真正正的开启了我的科研思路,相信为我以后的科研道路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教学团队于2009年11月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了第九期研究性教学研讨班、来自全国30多所院校的40多位教师参加了研讨,现场考察了我们教学团队的细胞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与2007级的部分同学进行了交流,对我们的精品课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责任编辑: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