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适当地进行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设计适当的课堂导入呢?笔者介绍了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感受,希望抛砖引玉,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一、情景导入法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利用身边熟悉的情景进行教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感知数学建模思想。例如,在上“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我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导入新课,提问:“一只小白兔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一开始学生有点愕然,都不知道我是什么意思。我微笑着点名提问,被点名的学生按惯性回答后,我给予充分肯定,马上又问:“两只小白兔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这次就有学生主动回答了。接下来,我又提问了三只、四只、五只小白兔的相同问题,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看到时机已到,我说:“那么,当小白兔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表达呢?”大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陷入思考,个别學生相互低声讨论。小白兔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物,用它作为情景导入问题,可以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达到引入字母的目的。这不但可以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恰如其分地体现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在复习函数图像时,就用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我改编成了龟兔二次赛跑:小白兔因为第一次比赛输了不服气,有一天找到乌龟要求再比赛,乌龟爽快地同意了。一开始兔子“嗖”地跑了出去,乌龟慢吞吞地从丛树下拿出溜冰鞋穿上,轻轻松松地向目的地前进,最终乌龟取得胜利。学生听完哈哈大笑。我让学生把这个故事用函数图像描绘出来,使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
二、操作导入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展开与折叠,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讲长方体展开图有几种情况时,我不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在课前让学生找几个长方体纸盒去探索。那天,数学课已经不仅仅在课堂,课外随处都可能看到学生交流讨论的身影。等他们有了初步结论后,再以组为单位,在班级进行更广泛的交流。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长方体有11种表面展开图。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发现→交流→分享的探究过程,激发了探究兴趣,记忆和理解都会更深刻。
三、设疑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如果善于设疑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在讲“圆周角定理”时,不是直接进入课题,而是提出问题:“航海时,船长是通过测定角度来确定是否安全吗?为什么大海里有那么多灯塔?仅仅是为了照明吗?”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四、由浅入深导入法
数学知识越来越难,怎样降低难度,使学生不畏难且易于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多花心思设计由浅入深的情景。例如,在中考复习时,我发现学生对“两线段之和最小”的问题掌握得不到位,决定上一节有关的专题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先给出直线l异侧有两点A、B,在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然后再给出直线l同侧有两点A、B,在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直接提出第二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效果。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找到方法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原理。反之,如果先设一个铺垫,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能否把异侧的两点搬到同侧呢?”受此启发,学生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学生感到难于理解,那是因为没有深入钻研问题,找出它的难点。如果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的情景,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五、复习导入法
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十分巧妙的导入,所以不必绞尽脑汁去设计导入,有时可以直接复习相关的概念或知识,一开始就明确目标,单刀直入。复习导入是第二课时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上“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节时,复习乘方的定义,计算52并分别指出底数、指数,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新课。
六、知识结构流程图导入法
每章学完后,通常是教师小结。因为没有什么新的知识点,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往往要低很多。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小结画知识结构流程图。一方面,可增加新意,提高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归纳小结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整理知识内容,会掌握学习的方法。
其实,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还有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教师要多花心思去钻研、设计适合学生的导入方法,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知识效果的好坏,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情景导入法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利用身边熟悉的情景进行教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感知数学建模思想。例如,在上“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我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导入新课,提问:“一只小白兔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一开始学生有点愕然,都不知道我是什么意思。我微笑着点名提问,被点名的学生按惯性回答后,我给予充分肯定,马上又问:“两只小白兔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这次就有学生主动回答了。接下来,我又提问了三只、四只、五只小白兔的相同问题,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看到时机已到,我说:“那么,当小白兔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表达呢?”大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陷入思考,个别學生相互低声讨论。小白兔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物,用它作为情景导入问题,可以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达到引入字母的目的。这不但可以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恰如其分地体现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在复习函数图像时,就用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我改编成了龟兔二次赛跑:小白兔因为第一次比赛输了不服气,有一天找到乌龟要求再比赛,乌龟爽快地同意了。一开始兔子“嗖”地跑了出去,乌龟慢吞吞地从丛树下拿出溜冰鞋穿上,轻轻松松地向目的地前进,最终乌龟取得胜利。学生听完哈哈大笑。我让学生把这个故事用函数图像描绘出来,使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
二、操作导入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展开与折叠,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讲长方体展开图有几种情况时,我不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在课前让学生找几个长方体纸盒去探索。那天,数学课已经不仅仅在课堂,课外随处都可能看到学生交流讨论的身影。等他们有了初步结论后,再以组为单位,在班级进行更广泛的交流。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长方体有11种表面展开图。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发现→交流→分享的探究过程,激发了探究兴趣,记忆和理解都会更深刻。
三、设疑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如果善于设疑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在讲“圆周角定理”时,不是直接进入课题,而是提出问题:“航海时,船长是通过测定角度来确定是否安全吗?为什么大海里有那么多灯塔?仅仅是为了照明吗?”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四、由浅入深导入法
数学知识越来越难,怎样降低难度,使学生不畏难且易于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多花心思设计由浅入深的情景。例如,在中考复习时,我发现学生对“两线段之和最小”的问题掌握得不到位,决定上一节有关的专题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先给出直线l异侧有两点A、B,在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然后再给出直线l同侧有两点A、B,在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直接提出第二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效果。原因在于:大多数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找到方法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原理。反之,如果先设一个铺垫,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能否把异侧的两点搬到同侧呢?”受此启发,学生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学生感到难于理解,那是因为没有深入钻研问题,找出它的难点。如果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的情景,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五、复习导入法
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十分巧妙的导入,所以不必绞尽脑汁去设计导入,有时可以直接复习相关的概念或知识,一开始就明确目标,单刀直入。复习导入是第二课时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上“有理数的乘方”第二节时,复习乘方的定义,计算52并分别指出底数、指数,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新课。
六、知识结构流程图导入法
每章学完后,通常是教师小结。因为没有什么新的知识点,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往往要低很多。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小结画知识结构流程图。一方面,可增加新意,提高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归纳小结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整理知识内容,会掌握学习的方法。
其实,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见的还有游戏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教师要多花心思去钻研、设计适合学生的导入方法,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知识效果的好坏,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