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73岁,因反复腹泻、抽搐2个月余,于2005年11月25日收入我院内分泌科.该患者2005年9月因甲状腺微灶癌在外院行左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数天出现反复腹泻,夜间明显,每天6~8次,最多10余次,每次大便量少、色黄,性质不定,或成形、或糊状、或稀薄,不伴腹痛;伴有气急、抽搐.在外院诊断为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肠道感染,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补钙(钙片晨间口服1片,间歇
【机 构】
:
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0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73岁,因反复腹泻、抽搐2个月余,于2005年11月25日收入我院内分泌科.该患者2005年9月因甲状腺微灶癌在外院行左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数天出现反复腹泻,夜间明显,每天6~8次,最多10余次,每次大便量少、色黄,性质不定,或成形、或糊状、或稀薄,不伴腹痛;伴有气急、抽搐.在外院诊断为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肠道感染,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补钙(钙片晨间口服1片,间歇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上述症状不缓解收入我院。
其他文献
患者男,23岁,因进行性腹痛伴呕吐5 h、加重2 h人院.患者入院当日下午中腹部曾遭外力撞击,当时即感腹痛.非喷射性呕吐胃容物和胆汁1次,量少,3 h后腹痛加剧.行保守治疗后腹痛缓解,6 d后腹痛又加剧.体检:一般状态尚可,神清,生命体征平稳;腹平,上腹部略偏左侧有压痛和反跳痛,无明显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呜音4~6次/min;双下肢无浮肿.B超示:胰腺体、尾部回声中断,局部被5.2 crn×3
应用13C呼气试验定量测定肝功能,可获得完全量化的数据,具有安全、定量、可重复应用的优点,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1].我们从2002年1月开始进行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定量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的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中华消化杂志编辑部: 合成酶synthetase和合酶synthase在生物化学的酶学分类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酶类,不能混为一谈,而目前临床书籍或杂志中往往发生翻译错误,如贵刊2006年第3期中的"胸苷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一文中将synthase误译成合成酶。
一、概念 肠屏障功能障碍(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萎缩,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从而导致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肠屏障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肠屏障功能障碍在危重病患者中较常见,但目前尚缺乏较为客观的临床诊断标准与统一的治疗方案。
患者女,31岁,因反复腹痛、腹部肿块3年余入院.患者于3年前开始出现剑突下、左上腹隐痛,伴恶心,无呕吐、腹泻,无发热、黄疸,血、尿淀粉酶正常,外院B超、CT示胰腺占位,考虑良性病变,给予禁食、补液及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过程,由与靶基因同源的dsRNA所启动,是生物基因组抵抗病毒之类的外来遗传元件入侵的一种生物保护机制[1].华盛顿卡耐基研究院的Fire和马萨诸塞州大学的Mello因阐明RNAi机制而荣膺2006年度诺贝尔奖.快速发展的RNAi技术为恶性肿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也推动了以该技术
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癌的早期危险因素,有学者研究认为,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为其可能传播途径,并提出口腔内有Hp寄居,并可能是胃病复发的重要原因[1,2].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唾液中Hp抗原进行非侵入性检测,研究唾液中Hp的存在情况,并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患者男,63岁.腹部包块2个月余入院.B超示上腹部巨大实质性占位病变,轮廓清楚,肝胆脾胰肾正常.术中见肿物位于结肠上区,起自肠系膜根部,与大网膜、肝结肠系膜关系密切.病理检查见:肿物23 cm×15 cm×11cm,表面尚光滑,切面呈灰白色,部分区域呈灰黄色,质软.显微镜下见:肿瘤由腺管及肉瘤性间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