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遏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首要经济任务。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汇率政策的作用也不能小视。加速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尤其是在消除输入性通胀因素方面。同时,也可以缓解央行外汇占款的冲销压力,减少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输入性通胀
从2010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的基准消费价格指数(CPI)每个月的涨幅都在5%左右,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显现。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可见,抑制通胀、使经济增长更具持续性已经被列为目前我国政府的最重要的经济任务。
为抑制通货膨胀,2010年以来国家已动用了各种货币政策措施甚至是行政手段。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历史最高;央行也连续上调了存货款基准利率,年内仍有加息的预期;最近各地又纷纷出台限购令以打击房地产过度投资。所有这些紧缩措施目的不外于减少货币供应量,打压投资需求,主要是集中于遏制结构性的通胀压力和恶化的通胀预期。事实上,汇率政策也是政府可以运用的“治胀”手段,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增强人民币弹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加速人民币升值或许是另一有效良方,尤其是在消除输入性通胀因素方面。
一、加速升值,遏制输入性通货膨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宏观数据表明,2月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与1月持平,为4.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却同比上涨7.2%,为2008年9月以来最高增幅。由于PPI对CPI具有显著的传导因素,通胀前景不容乐观。
PPI的大幅上涨,究其原因,是美国推行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引起近期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所导致。加速人民币升值,原油和铁矿石进口成本的降低,会使资源进口型的基础产业的生产成本下降,进而从根源上抑制PPI的上涨。如果维持汇率政策不变,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缓步升值态势的情形下,我国几乎全部“吃进”这样的输入性通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币的缓慢升值并没有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也就是说,丧失了汇率政策的调节功能。将所有的宏观调控压力都集中于货币政策似乎欠妥,加速人民币升值,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对症良药,同时也将提高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有效性。
二、加速升值,扩大进口,缩小贸易顺差
人民币更快升值,一方面可降低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进口价格,从而将抵消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同时由于单位货币购买力提高,能够用更少的人民币来购买更多的商品。本轮通胀上升主要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所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表现为食品价格以及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在我国的CPI八大类产品构成中权重最高的是食品,为32.7%,因此食品价格上涨将推动整个CPI上涨。从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供需状况来看,大豆已经严重依赖从美国和南美洲等国的进口,而棉花和玉米的国内需求也显得缺口很大。那么扩大进口,尤其是农产品的进口,增加粮食储备,将避免这些行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同时减轻这些行业的价格上升对其他行业造成的价格传导压力,从而对治理通胀起到正面作用。
三、加速升值,抵制“热钱”涌入,减轻外汇冲销压力
“升值会带来热钱涌入,外汇占款增加,引发流动性过剩,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是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主要观点。事实上,只是升值的预期会带来热钱的涌入,同时吸引热钱的动力还要有高回报的投机机会。“热钱”,这种投机性短期资金,只是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所以“热钱”向我国流入是要受多种因素驱动的:既可以规避国际金融动荡风险,也可以对人民币套汇套利,还可以对中国的股市、楼市、甚至商品进行投机。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除了动用货币政策,还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干预价格。股市、房市在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低迷,对“热钱”来说,投机机会正逐渐减少。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的指数显示,自去年10月以来,尽管全球股市都在上涨,但新兴市场股市表现要比发达市场弱12%,而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指数”并不比其它新兴市场指数表现更好。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正对“热钱”的投机失去吸引力。如果此时再利用汇率政策,加速人民币升值,升值预期不再,“热钱”涌入的问题应该迎刃而解。
从计算货币供应量的角度也可以说明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有助于化解“热钱”流入带来的央行外汇冲销压力。由于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以本币来计算的,在同等的资本流入下,人民币的加速升值,与不升值相比,事实上产生的货币供应量并不一样。人民币升值后,同样的美元将换来更少的人民币,事实上减轻了央行冲销外汇占款的压力,人民币货币供应量也将变少。刘利刚[2]通过计算得出,如果人民币升值5%,M0将出现约9918亿元的下降,按照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与M0之间的货币乘数,中国的M2也将出现4.7万亿元的下降,约占到目前中国全部广义货币存量的6.4%。如果人民币升值12%,M0将出现约2.4万亿元的下降,M2的下降幅度则将超过10万亿元,将占到现有货币供应量的15.4%。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的升值反而会减轻资本流入产生的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压力,从而缓解通货膨胀的现状。
胡宗义等通过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短期内,一次性大幅升值会造成投资的迅速增长,这种增长将刺激资产价格暴涨,提高投资成本,使得热钱涌入难以为继,长期来看并不会造成投资的紊乱。”
当然,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不只以上几点,比如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减少外汇储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更可以提高普通居民福利等等。但在当前,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最大戰略意义在于遏制通货膨胀。一方面,可以抑制输入性通胀,降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国内工业品及消费品价格的影响,从而缓解国内的涨价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进口,平抑国内紧缺要素的价格,而且也可以缩小贸易顺差,缓和国际贸易摩擦。同时,也可以缓解央行外汇占款的冲销压力,减少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总之,作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汇率政策的作用不可小视,增强人民币弹性并不意味着只升不降,只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加速人民币的升值,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胡宗义,刘亦文,杨柳.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应分析——基于一个动态CGE的分析[J].预测,2010,(5):42-47
[2]刘利刚.正在加速的人民币升值[OL].FT中文网,2011-02-15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输入性通胀
从2010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的基准消费价格指数(CPI)每个月的涨幅都在5%左右,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显现。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可见,抑制通胀、使经济增长更具持续性已经被列为目前我国政府的最重要的经济任务。
为抑制通货膨胀,2010年以来国家已动用了各种货币政策措施甚至是行政手段。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历史最高;央行也连续上调了存货款基准利率,年内仍有加息的预期;最近各地又纷纷出台限购令以打击房地产过度投资。所有这些紧缩措施目的不外于减少货币供应量,打压投资需求,主要是集中于遏制结构性的通胀压力和恶化的通胀预期。事实上,汇率政策也是政府可以运用的“治胀”手段,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增强人民币弹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加速人民币升值或许是另一有效良方,尤其是在消除输入性通胀因素方面。
一、加速升值,遏制输入性通货膨胀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宏观数据表明,2月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与1月持平,为4.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却同比上涨7.2%,为2008年9月以来最高增幅。由于PPI对CPI具有显著的传导因素,通胀前景不容乐观。
PPI的大幅上涨,究其原因,是美国推行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引起近期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所导致。加速人民币升值,原油和铁矿石进口成本的降低,会使资源进口型的基础产业的生产成本下降,进而从根源上抑制PPI的上涨。如果维持汇率政策不变,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缓步升值态势的情形下,我国几乎全部“吃进”这样的输入性通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币的缓慢升值并没有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也就是说,丧失了汇率政策的调节功能。将所有的宏观调控压力都集中于货币政策似乎欠妥,加速人民币升值,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对症良药,同时也将提高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有效性。
二、加速升值,扩大进口,缩小贸易顺差
人民币更快升值,一方面可降低原油、铁矿石、农产品等进口价格,从而将抵消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同时由于单位货币购买力提高,能够用更少的人民币来购买更多的商品。本轮通胀上升主要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所实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表现为食品价格以及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在我国的CPI八大类产品构成中权重最高的是食品,为32.7%,因此食品价格上涨将推动整个CPI上涨。从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供需状况来看,大豆已经严重依赖从美国和南美洲等国的进口,而棉花和玉米的国内需求也显得缺口很大。那么扩大进口,尤其是农产品的进口,增加粮食储备,将避免这些行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同时减轻这些行业的价格上升对其他行业造成的价格传导压力,从而对治理通胀起到正面作用。
三、加速升值,抵制“热钱”涌入,减轻外汇冲销压力
“升值会带来热钱涌入,外汇占款增加,引发流动性过剩,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是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主要观点。事实上,只是升值的预期会带来热钱的涌入,同时吸引热钱的动力还要有高回报的投机机会。“热钱”,这种投机性短期资金,只是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所以“热钱”向我国流入是要受多种因素驱动的:既可以规避国际金融动荡风险,也可以对人民币套汇套利,还可以对中国的股市、楼市、甚至商品进行投机。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政府除了动用货币政策,还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干预价格。股市、房市在一段时期内还将持续低迷,对“热钱”来说,投机机会正逐渐减少。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的指数显示,自去年10月以来,尽管全球股市都在上涨,但新兴市场股市表现要比发达市场弱12%,而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指数”并不比其它新兴市场指数表现更好。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正对“热钱”的投机失去吸引力。如果此时再利用汇率政策,加速人民币升值,升值预期不再,“热钱”涌入的问题应该迎刃而解。
从计算货币供应量的角度也可以说明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有助于化解“热钱”流入带来的央行外汇冲销压力。由于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以本币来计算的,在同等的资本流入下,人民币的加速升值,与不升值相比,事实上产生的货币供应量并不一样。人民币升值后,同样的美元将换来更少的人民币,事实上减轻了央行冲销外汇占款的压力,人民币货币供应量也将变少。刘利刚[2]通过计算得出,如果人民币升值5%,M0将出现约9918亿元的下降,按照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与M0之间的货币乘数,中国的M2也将出现4.7万亿元的下降,约占到目前中国全部广义货币存量的6.4%。如果人民币升值12%,M0将出现约2.4万亿元的下降,M2的下降幅度则将超过10万亿元,将占到现有货币供应量的15.4%。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的升值反而会减轻资本流入产生的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压力,从而缓解通货膨胀的现状。
胡宗义等通过实证分析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在短期内,一次性大幅升值会造成投资的迅速增长,这种增长将刺激资产价格暴涨,提高投资成本,使得热钱涌入难以为继,长期来看并不会造成投资的紊乱。”
当然,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好处不只以上几点,比如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减少外汇储备,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更可以提高普通居民福利等等。但在当前,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最大戰略意义在于遏制通货膨胀。一方面,可以抑制输入性通胀,降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国内工业品及消费品价格的影响,从而缓解国内的涨价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进口,平抑国内紧缺要素的价格,而且也可以缩小贸易顺差,缓和国际贸易摩擦。同时,也可以缓解央行外汇占款的冲销压力,减少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总之,作用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汇率政策的作用不可小视,增强人民币弹性并不意味着只升不降,只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加速人民币的升值,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胡宗义,刘亦文,杨柳.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应分析——基于一个动态CGE的分析[J].预测,2010,(5):42-47
[2]刘利刚.正在加速的人民币升值[OL].FT中文网,201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