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萧条期,各国为刺激经济都曾采取降低利率、为本国实体经济增加资本等手段以期达到使经济复苏的目的。由于流动性的持续增加,各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国经济也是如此。本文通过对流动性过剩的形成及判定标准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经济形势和流动性过剩具体状况,主要讨论20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在处理流动性过剩问题上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货币政策 有效性
一、流动性过剩的定义及成因
(一)流动性过剩的定义
流动性这一概念是由凯恩斯首次提出的,他在论述流动性偏好时认为流动性偏好就是人们在不同状况下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的价值。从内涵上讲,流动性即可以指货币,也可以表示资产的变现能力。在谈论流动性过剩时,此时流动性更倾向于指的是货币。因此可以说流动性过剩问题讨论的就是货币过剩的问题。在当代,流动性过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流动性过剩通常指在银行体系内中央银行的实际存款量远远大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数量。而从广义上讲,指的是货币的供应量大于实体经济所需要的量。
(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
流动性的形成原因可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国内宏观经济来讲,利率处于过低水平或是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过低都会引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过剩。另外货币流通具有高效率或是具有较高的货币乘数也可能造成经济中的货币量过多。从金融产业层面来讲,我国融资体系发展不完善,投资的方式不具有多样性,使得增加的存款过多地滞留于银行体系。因此即使企业层面对直接融资具有迫切需求也不能在短期内直接获得资金,这也造成了流动性过多而需求不足的假象。
从国际经济上看,国与国之间的对外贸易形成了资本的国际间流动。如果一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高额顺差状态,就会导致外汇大量流入,从而为本国注入大量流动性。同时对外贸易的高额顺差也会造成本币有较高升值压力,若本币升值,又会吸引大量国际投机资本涌入国内,在此种状况下,本国的流动性就大大增加了。此外资本账户长期的高额顺差会产生高额的外汇占款,也会增加本国经济实体中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过剩。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也可归结为国内和国外两方面。从国内来看,根据我国居民的消费偏好,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消费却处于偏低水平,同时我国金融体制也存在投资渠道不具有多样化的弊端,从而导致流动性过多留滞在银行体系。从国际经济角度来看,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全球经济普遍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组成部分之一。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高额顺差状态,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和扩大,国际资本也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导致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都有所增加,这也对我国经济体系的流动性具有很大的注入效应,进而引发过剩。
二、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判定依据及表现
(一)流动性过剩的判定依据
对于流动性是否过剩的判定,国际上和国内都存在许多指标和方法。可以通过经济体中货币总量与名义GDP之比来衡量流动性是否符合经济增长的需求;由于金融体系中资金的主要进项是存款,资金的主要出项是贷款,因此也可以通过金融体系的存贷差额来衡量货币的流动性;另外流动性过剩的存在必定会加剧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货币量的过剩情况。
(二)我国的流动性过剩情况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截止2012年12月31日,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为97414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为13.8%,以名义GDP衡量的经济增长速度为23.1%,总额为515640亿元,M2总额与名义GDP总额之比为1.89,而其他发展中国家测算的平均水平为1.3,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测算值为1.5,可见我国存在较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情况。
从金融体系的存贷差额来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2008年我国金融机构总存款额为5240399亿元,贷款总额为3442292亿元,存贷差为1798107亿元,存贷比为1.52;2009年金融机构总的存款额为6553502亿元,贷款总额为4440469亿元,存贷差为2213033亿元,存贷比为1.50;2010年我国金融机构总存款额为8051185亿元,贷款总额为5373030亿元,存贷差为2678155亿元,存贷比为1.50;2011年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为9258715亿元,贷款总额为6187023亿元,存贷差为3071692亿元,存贷比为1.50;2012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的各类存款总额为917554.78亿元,各项贷款总额为629909.65亿元,存贷差为287645.13亿元,存贷比为1.46。可见自2008至2012的五年时间内,我国存贷差的额度呈逐渐增多趋势,存贷比一直维持在1.50的高位,只有2012年略有下降到1.46,而五年间存贷差更是增长了84%,不仅反映了货币在金融体系积压的情况,也说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十分明显。
我国近五年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也可作为判定经济中货币量过剩的依据,从2008年开始至今,CPI指数除2009年同比增长率为负外,其他年限增长率均为正值,CPI指数一再攀升也说明经济体内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
三、我国货币政策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有效性分析
(一)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历次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通过调节金融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数量来调节流动性,其效果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抑制商业机构的放贷能力,从而减少货币的供应量,虽然这一货币政策能够减少货币供应量,但由于M2基数较大,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仍然继续存在。并且这一政策工具的结果不仅能够影响经济中的基础货币,也能够同时影响货币乘数,正是由于它的强大威力,也可能因此产生过度调节的弊端。 (二)公开市场操作
作为货币政策的有力工具之一,公开市场操作是由人民银行通过债券回购与出售,外汇交易等手段实现的。人民银行债券的出售会影响基础货币量,使其减少进而实现减少流动性的目标。从2008年初至2010年1月,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较多,而2010年至今处于逐渐减少的趋势。
(三)利率调整
在经济处于繁荣期并且存在流动性过剩时,央行可以通过利率的调整来实现对投资、信贷进行干预的作用。如果利率上调会减缓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减少信贷的投放量从而抑制流动性过剩情况。另外利率上调也对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
四、政策建议
在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政策方面,应从流动性过剩的根源进行调整。具体分为三方面:增加内需,调整政府投资结构,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增加内需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我国经济一直存在投资较高但消费较低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增加投资,必然导致过剩,具体来讲,就是要增加消费需求;调整政府投资结构要求政府要扩大对公共物品的投资,保障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重点战略项目能够及时获得资金;促进金融市场发展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改变金融产品单一的现状,增加可投资渠道,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缓解寄存在流动性过剩同时投资需求又不能得到满足的现状。
五、结论
在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上,我国主要采取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整等货币政策,这些政策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是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弱有效的。因为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持续存在,需要结合财政政策等多种手段进行调控,如扩大内需,从根源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快证券市场发展,缓解流动性在金融系统的积压现象,从而更好地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促进市场经济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以同.流动性过剩的度量与成因[J].中国金融,2011(10).
[2]钱小安.流动性过剩与货币调控[J].金融研究,2010(08).
[3]张雪村.流动性过剩: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2011(08).
作者简介:孟天娇(198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化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3),项目代码00491362340122。
(编辑:刘婷婷)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货币政策 有效性
一、流动性过剩的定义及成因
(一)流动性过剩的定义
流动性这一概念是由凯恩斯首次提出的,他在论述流动性偏好时认为流动性偏好就是人们在不同状况下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的价值。从内涵上讲,流动性即可以指货币,也可以表示资产的变现能力。在谈论流动性过剩时,此时流动性更倾向于指的是货币。因此可以说流动性过剩问题讨论的就是货币过剩的问题。在当代,流动性过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流动性过剩通常指在银行体系内中央银行的实际存款量远远大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数量。而从广义上讲,指的是货币的供应量大于实体经济所需要的量。
(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
流动性的形成原因可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国内宏观经济来讲,利率处于过低水平或是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过低都会引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过剩。另外货币流通具有高效率或是具有较高的货币乘数也可能造成经济中的货币量过多。从金融产业层面来讲,我国融资体系发展不完善,投资的方式不具有多样性,使得增加的存款过多地滞留于银行体系。因此即使企业层面对直接融资具有迫切需求也不能在短期内直接获得资金,这也造成了流动性过多而需求不足的假象。
从国际经济上看,国与国之间的对外贸易形成了资本的国际间流动。如果一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高额顺差状态,就会导致外汇大量流入,从而为本国注入大量流动性。同时对外贸易的高额顺差也会造成本币有较高升值压力,若本币升值,又会吸引大量国际投机资本涌入国内,在此种状况下,本国的流动性就大大增加了。此外资本账户长期的高额顺差会产生高额的外汇占款,也会增加本国经济实体中的货币量,从而导致过剩。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也可归结为国内和国外两方面。从国内来看,根据我国居民的消费偏好,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消费却处于偏低水平,同时我国金融体制也存在投资渠道不具有多样化的弊端,从而导致流动性过多留滞在银行体系。从国际经济角度来看,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全球经济普遍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组成部分之一。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高额顺差状态,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和扩大,国际资本也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导致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都有所增加,这也对我国经济体系的流动性具有很大的注入效应,进而引发过剩。
二、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判定依据及表现
(一)流动性过剩的判定依据
对于流动性是否过剩的判定,国际上和国内都存在许多指标和方法。可以通过经济体中货币总量与名义GDP之比来衡量流动性是否符合经济增长的需求;由于金融体系中资金的主要进项是存款,资金的主要出项是贷款,因此也可以通过金融体系的存贷差额来衡量货币的流动性;另外流动性过剩的存在必定会加剧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货币量的过剩情况。
(二)我国的流动性过剩情况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截止2012年12月31日,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为97414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率为13.8%,以名义GDP衡量的经济增长速度为23.1%,总额为515640亿元,M2总额与名义GDP总额之比为1.89,而其他发展中国家测算的平均水平为1.3,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测算值为1.5,可见我国存在较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情况。
从金融体系的存贷差额来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2008年我国金融机构总存款额为5240399亿元,贷款总额为3442292亿元,存贷差为1798107亿元,存贷比为1.52;2009年金融机构总的存款额为6553502亿元,贷款总额为4440469亿元,存贷差为2213033亿元,存贷比为1.50;2010年我国金融机构总存款额为8051185亿元,贷款总额为5373030亿元,存贷差为2678155亿元,存贷比为1.50;2011年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为9258715亿元,贷款总额为6187023亿元,存贷差为3071692亿元,存贷比为1.50;2012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的各类存款总额为917554.78亿元,各项贷款总额为629909.65亿元,存贷差为287645.13亿元,存贷比为1.46。可见自2008至2012的五年时间内,我国存贷差的额度呈逐渐增多趋势,存贷比一直维持在1.50的高位,只有2012年略有下降到1.46,而五年间存贷差更是增长了84%,不仅反映了货币在金融体系积压的情况,也说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十分明显。
我国近五年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也可作为判定经济中货币量过剩的依据,从2008年开始至今,CPI指数除2009年同比增长率为负外,其他年限增长率均为正值,CPI指数一再攀升也说明经济体内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
三、我国货币政策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有效性分析
(一)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历次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通过调节金融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数量来调节流动性,其效果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抑制商业机构的放贷能力,从而减少货币的供应量,虽然这一货币政策能够减少货币供应量,但由于M2基数较大,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仍然继续存在。并且这一政策工具的结果不仅能够影响经济中的基础货币,也能够同时影响货币乘数,正是由于它的强大威力,也可能因此产生过度调节的弊端。 (二)公开市场操作
作为货币政策的有力工具之一,公开市场操作是由人民银行通过债券回购与出售,外汇交易等手段实现的。人民银行债券的出售会影响基础货币量,使其减少进而实现减少流动性的目标。从2008年初至2010年1月,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较多,而2010年至今处于逐渐减少的趋势。
(三)利率调整
在经济处于繁荣期并且存在流动性过剩时,央行可以通过利率的调整来实现对投资、信贷进行干预的作用。如果利率上调会减缓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减少信贷的投放量从而抑制流动性过剩情况。另外利率上调也对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
四、政策建议
在针对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政策方面,应从流动性过剩的根源进行调整。具体分为三方面:增加内需,调整政府投资结构,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增加内需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我国经济一直存在投资较高但消费较低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增加投资,必然导致过剩,具体来讲,就是要增加消费需求;调整政府投资结构要求政府要扩大对公共物品的投资,保障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重点战略项目能够及时获得资金;促进金融市场发展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改变金融产品单一的现状,增加可投资渠道,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缓解寄存在流动性过剩同时投资需求又不能得到满足的现状。
五、结论
在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上,我国主要采取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整等货币政策,这些政策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是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弱有效的。因为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持续存在,需要结合财政政策等多种手段进行调控,如扩大内需,从根源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快证券市场发展,缓解流动性在金融系统的积压现象,从而更好地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促进市场经济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以同.流动性过剩的度量与成因[J].中国金融,2011(10).
[2]钱小安.流动性过剩与货币调控[J].金融研究,2010(08).
[3]张雪村.流动性过剩: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2011(08).
作者简介:孟天娇(198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化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3),项目代码00491362340122。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