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逻辑性、抽象性、应用广泛性等特点。这样一门学科能带给学生什么呢?除了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以外,还能获得些什么呢?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还应使他们会学。怎样才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使其会学呢?下面,谈一谈我在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上的几点尝试。
一 正确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而做到这点,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先要钻进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去,抓住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和体验学生的心理,调动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六年级《负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练习:按要求写数。写出: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最小的整数……然后提问:你觉得在你所知道的数中,哪一个数最小?很多同学说是0。这时我没有给予评价,而是用温度计测温度来告诉同学们,还有比0更小的数,想了解这种新的数字朋友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本中关于负数的概念,形成理性认识。像这样比较浅显的内容,可完全让学生自读课本、形成认识,并鼓励他们提出不懂之处,教师只需在必要之处进行点拨。而且,教师在自学前应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明确读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学有所指,学有所依。
二遵循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
小学生受认识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局限,其数学能力不可能马上形成。我们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逐步培养。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出示了几组比,让学生辨别是否成比例并进行板书。通过这些比例,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探究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辨别是否成比例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小组内用几组比例进行了推敲,发现了比例的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这时,我板书3:4=2:5,并提出:这个比例的内项之积怎么不等于外项之积呢?你们的发现可能是有错误的!有的学生非常善于发现问题,立刻反驳说:“这两个比的比值不相等,不成比例,怎么会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呢?”这样的逆向思考能引起学生注意:只有在比例中,内项之积才等于外项之积。这个过程就是探究——发现——质疑——形成认识的过程。
三、指导课前预习,有助于自学方法的形成
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基础。学生上课前进行预习,可以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才能从容不迫、精力集中、目标明确,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通过预习先对要学的内容进行自学探究,提前思维,做一番独立获取知识的尝试,然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有好处。
我通常指导学生这样进行预习:可以先做一做书上的复习题(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同样需要做好知识铺垫的准备);预习例题时不应直接去看书上的解答方法,而应把答案遮起来自己先试试看,如果实在不会,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解答的;如果自己能做出来还可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不理解的或是独特的思考,都要随时记录在旁边,以便日后学习时能注意这个地方,看看同学和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思考的;看懂了例题可以自己选几道课后练习做一做,看看自己掌握了没有。
四、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针对学生有自学兴趣而不会自学,或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现象,我们要对学生的自学方法加以引导和严格要求,培养其良好的自学习惯。应引导学生做到:集中精力,不赶进度;组织讨论,开拓思路;坚定意志,持之以恒。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使学生通过自学有所获,獲得所学知识,获得一种能力,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获得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长此以往的培养下,能够逐渐形成并提高,这对学生的影响将不仅意义深远,而且将使其受益终生。
一 正确合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而做到这点,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先要钻进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去,抓住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和体验学生的心理,调动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六年级《负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练习:按要求写数。写出:最小的质数,最小的合数,最小的整数……然后提问:你觉得在你所知道的数中,哪一个数最小?很多同学说是0。这时我没有给予评价,而是用温度计测温度来告诉同学们,还有比0更小的数,想了解这种新的数字朋友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本中关于负数的概念,形成理性认识。像这样比较浅显的内容,可完全让学生自读课本、形成认识,并鼓励他们提出不懂之处,教师只需在必要之处进行点拨。而且,教师在自学前应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明确读书时需要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学有所指,学有所依。
二遵循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
小学生受认识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局限,其数学能力不可能马上形成。我们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逐步培养。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出示了几组比,让学生辨别是否成比例并进行板书。通过这些比例,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探究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辨别是否成比例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小组内用几组比例进行了推敲,发现了比例的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这时,我板书3:4=2:5,并提出:这个比例的内项之积怎么不等于外项之积呢?你们的发现可能是有错误的!有的学生非常善于发现问题,立刻反驳说:“这两个比的比值不相等,不成比例,怎么会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呢?”这样的逆向思考能引起学生注意:只有在比例中,内项之积才等于外项之积。这个过程就是探究——发现——质疑——形成认识的过程。
三、指导课前预习,有助于自学方法的形成
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基础。学生上课前进行预习,可以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才能从容不迫、精力集中、目标明确,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通过预习先对要学的内容进行自学探究,提前思维,做一番独立获取知识的尝试,然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有好处。
我通常指导学生这样进行预习:可以先做一做书上的复习题(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同样需要做好知识铺垫的准备);预习例题时不应直接去看书上的解答方法,而应把答案遮起来自己先试试看,如果实在不会,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解答的;如果自己能做出来还可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不理解的或是独特的思考,都要随时记录在旁边,以便日后学习时能注意这个地方,看看同学和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是怎么思考的;看懂了例题可以自己选几道课后练习做一做,看看自己掌握了没有。
四、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针对学生有自学兴趣而不会自学,或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现象,我们要对学生的自学方法加以引导和严格要求,培养其良好的自学习惯。应引导学生做到:集中精力,不赶进度;组织讨论,开拓思路;坚定意志,持之以恒。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使学生通过自学有所获,獲得所学知识,获得一种能力,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获得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师长此以往的培养下,能够逐渐形成并提高,这对学生的影响将不仅意义深远,而且将使其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