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新声誉时代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公共关系再也不足以保护公司声誉不受损了。
  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罢,都无法摆脱声誉风险的威胁。无论一切看起来多么顺利——收入不断增加或者新产品红极一时——任何严重的威胁都可能在瞬间毁了公司的声誉,让哪怕最受尊敬的企业陷入泥沼,数年都无法完全恢复元气。环境事故、生产意外、主管失职、金融违规、产品召回,乃至特殊利益集团的网上攻击,现在都已是司空见惯。观之近期对BP、丰田、高盛及其他公司的公开谴责,很多人似乎认为处理声誉风险的最佳途径就是大幅增加对危机管理的投入:投资于游说、道歉广告,以及公关公司——能力出众的公关公司能够进入关键环节不留痕迹地消除问题。
  然而,上述方法将不再管用,因为公众对公司的行为越来越不信任。一些公司对事故及其他事件的糟糕反应让企业看起来普遍难以接触,也不值得信赖。然而与此相对应的,优质企业声誉的战略价值却与目俱增。由埃德曼公关公司发布的2010年“信任度晴雨表(Trust Barometer)”调查发现,人们认为信任、透明和诚实的商业惯例较之产品和服务质量或财务表现更能影响公司声誉。这种耐人寻味的情绪令人不禁思考:公司能够做些什么来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品牌呢?随即如何更进一步地据此提高甚至实现其战略价值?
  
  审视声誉战略
  
  问题的答案始于对公司当前声誉管理战略的审视,公司应通过漫长而艰难的考察来判断其是否依然无懈可击。在过去,公司通常采用以下四种声誉战略,这四种战略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效果。然而如今只有两种依旧可行,即为下述的第三、四项战略:
  1 鲁莽忽视。这一战略是指如常继续业务:无视或者仅采取微不足道的行动来提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能力,暗自假定可以偷工减料节约成本而不会被报复指责。采用这一战略的公司笃信,只要保持价格低廉顾客满意,季度性的股东预期得到满足,那么无论公司如何铤而走险都是合理的。在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中大约有25%到39%的公司采用了这一战略,这些公司都将面临声誉败坏且无法挽回的不幸中。
  2 虚假伪善。公司通过公关、品牌重塑运动、企业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计划展现自身最好的一面,支持高品质的商业惯例,宣扬公司有远见、负责任的声誉一即使本身或许并非如此。只要公司管理良好而且称职,再加上一点幸运,那么这项战略就会奏效。但是,若公司实际的核心价值观与商业行为并不符合其展现给世人的形象,那么,实施这种战略无异于自掘坟墓,公司必须承担很大的风险。采取这种自欺欺人战略的公司相对较少,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的烟草公司,90年代的一些制药公司以及21世纪初最引人注目的陨落企业,如安然以及近期的一些大型银行。
  过去几年发生的地震级事件显然表明,上述两种战略不再可行,其置公司于民众愤怒、诉讼以及丧失经营许可证等风险中。实为不智。一旦公司动摇,有着更好声誉(以及更好的声誉管理战略)的新竞争对手总能进入市场,填补空白。
  3 勤勉尽职。为了成就一家有效率有效能的公司,企业会对声誉的责任管理给予足够强调,其将遵循规则,足额投资,建设公司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能力,并投资公司通讯。然而这些能力不过是种“筹码”。就如同大多公司的金融和法律支持功能一样,公司充分发展声誉管理能力旨在从本质上减少声誉风险,但它们不一定需要是世界一流的。在这一战略下,虽然公司会投资于监测风险的系统,但是声誉不是也不应该是企业生意的中心。公司集中精力于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履行对客户和股东的义务。大约50%的企业属于这一类。
  4 化信赖为竞争优势。或基于自主选择,或为环境所迫,部分公司会采取这一战略。该战略将声誉管理视为组织的一种重要能力,这种能力使得公司有别于竞争对手,能够吸引雇员与顾客,同时也在顾客、投资者、监管方、供应商乃至政策制定者中赢得令人艳羡的口碑。
  想成为一家声誉驱动型的公司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其不得不始终注意保持透明度,兑现开发下一种伟大产品的公开承诺。譬如沃尔玛通过在物流、经营和销售这些环节中始终保持言行一致,使得其可信赖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这家零售商巨头通过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来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也努力通过可靠的采购与包装、提高供应链透明度、提高车辆燃油效率与门店能源效率、增加回收利用实现废物量最小化等举措,改革自身的核心经营活动。这些努力的成果显著。沃尔玛正稳步实现着原本被认为不可能的三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即完全依赖可再生能源供给,实现零废弃以及销售环境可持续产品。目前,沃尔玛门店中至少55%的海产品都经证实获取自可持续的捕鱼方式,其所有的大型电子设备和个人电脑均不含有害物质,还在美国销售了3.5亿只节能简洁型荧光灯泡。
  
  探寻信赖路径
  
  要成为一家声誉驱动型公司,就一定要成为一家值得信赖的公司。追求信赖并非一种纯粹的利他行为,它是某些公司在重视企业声誉的时代为成就自身而作出的选择。其并不意味着公司为了赢得信赖就非得完美无缺。但是公司至少要承认错误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敦促全体员工努力弥补造成了的损害或纠正不利T-~A战略的种种过失,并且提供一个兑现承诺的可行方案。
  对许多公司而言,勤勉尽职战略或许更为简单也更适合,而且通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走取得信赖这条路总会十分艰难,公司很可能需要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并为自己灌注新的能力。然而,这条路一旦走通,不论行业环境如何变化,将为公司带来创造可持续增长战略的契机,并借此击败竞争对手。
  如果希望成为一家值得信赖的声誉驱动型公司,那么就不得不仔细读读下文中的五大声誉战略支柱:
  1 促进动态战略发展与执行。值得信赖的公司必须通过深刻洞察股东的需求与看法,深入了解顾客、公众、雇员和股东所面临的问题,努力追求市场化导向。公司应构建灵活的系统,促使一线员工能够参加与管理层的对话,也使得有关问题能够在升级前被处理完毕。此外,战略沟通应该源自整体的公司战略并且成为每一位高级主管职责中的核心部分。此处的成功样本为雅芳,其创立了一种360度沟通计划。通过雄心勃勃的基层转型战略构筑起的公众形象,使这家化妆品公司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全球各地的顾客,更好地迎合各特定年龄段与社会阶层的女性需求。
  2 培养一体公司文化。为了在复杂的环境中保证市场导向战略行之有效,公司需要建立起全球一体化的企业文化,以使各级雇员能够在业务的各方面始终如一地践行可信赖行为。与此同时,应该保持公司内外部的透明度,而这越来越需要一套全面整合的公司通信功能来支持。过去十年里飞利浦的转型很值得关注,这家大规模电子企业完成了多元化转变,成为了一家集医疗、照明、关注消费者生活方式于一体的公司。在建立了协调的业务组合以及简化了公司全球运营模式后,飞利浦CEO Gerard Kleisterlee发动了两场重要的改革:“一个飞利浦(One Philips)”计划从内部革新了公司身份,而“精于心简于形(Sense andSimplicity)”则助其实现了品牌的全球重新定位——这些努力为全球各地的飞利浦员工如一家公司般行动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3 培育声誉资本。应通过内部业务实践来保持公司声誉与实际行动的一致,弥补任何可能存在于公司身份和公司形象之间的差距,并使其成为一种制度。为了识别公司身份与形象之间的差距,值得信赖的公司会保有灵活的声誉“雷达”系统。决策制定者可以通过这些系统不断地获知外部如何看待公司,声誉资本的战略价值与风险几何。培育声誉资本也常需要公司重新考量自己的社会责任方案,将其作为竞争优势工具,辨别公司和竞争对手在实践操作与整体能力上的差异。
  4 利用社会媒体巩固关系。公司应该为员工团队提供新的协作技能与工具,通过与关键人员的对话来更好地理解他们关注什么,尽早发现新出现的问题。在2008--2009年的衰退中,福特汽车公司就曾利用其网站和社会媒体平台发起供应商、经销商与顾客之间的现场对话。这些举措让每个人都注意到了福特相对良好的表现——当然,是较之那时面临着破产与救助的老对手通用汽车以及克莱斯特。
  5 整合缜密的危机管理方针与程序,快速纠正行为失误。在潜在的破坏性事件中,地区乃至全公司层面的快速反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给出问题框架;讲述问题;实施一项可行计划以缓和问题,最小化损失,并为直接受到影响的各要素如何重建信心提供具体步骤;告知真相;将危机转化为形成声誉资本的战略机遇。
  一旦决定成为一家值得信赖的声誉驱动型公司。就没有回头路可走。那些未能彻底发展成可信赖公司或完全迷失方向的组织很容易受到诸如严肃批判和强烈反对之类的攻击,从而导致公司完全丧失信用。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人人都在寻找可以长期依赖的机构,忽略声誉,还是将可信赖度建设为核心能力?这一选择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显得如此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奖金和股票期权能够提升公司业绩,但也可能引起企业的不道德行为,推高离职率,滋生嫉妒与不满。是时候减少以金钱为主的激励了。高管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内在激励上,精心设计职位,提供给员工作出选择、精进技能、承担紧要工作乃至构建有意义的人际网络的机会    安然、泰科、世界电信、金融危机……接连不断的公司丑闻正侵蚀着美国经济,是时候退后一步静静反思了,这些灾难性丑闻的共通点是什么?过度依赖财务奖励恰是
期刊
1 周小天:外籍总裁的激励难题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ST科龙,000921)2010年12月2日的董事会通过首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司拟向包括董事长汤业国在内的7名高管及另外230名员工授予2290万份股票期权,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7.65元/股。  汤业国获授140万份,是所有高管中获授最多的,其余高管则在80万、92万、100万份不等。230名中层及骨干获得1602万份激励期权
期刊
话题背景:  随着2011年11月CPI水平达到51%,创下28个月新高,通货膨胀随之发酵为全社会关注的最焦点话题。中国的高通胀不仅是周期性问题,也是结构性问题,当两种因素叠加后,情况变得更为扑朔迷离。但有一点非常明确,高通胀不仅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作为一种事实上的再分配手段,也严重影响着微观企业的盈利波动,冲击着普通民众的财产价值和生活成本。  2010年,曾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形势最复杂的一年,
期刊
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信贷政策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在这些工具中,后三个都是数量工具,主要用于调节货币供应量,唯有利率是价格工具,也是威力最大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控制物价方面作用显著。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中,利率是最常用的工具。然而,当前CPl不断出现超预期上涨,政府不惜动用临时价格干预政策,却迟迟没有采纳大幅度提高利率的方式来控制物价,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期刊
在全球经济秩序和治理结构深刻变革的当下,作为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但又存在竞争的中美关系备受关注。中美如何加强理解与合作,承担大国责任,共同应对动荡的全球经济新挑战?岁末年初之际,《董事会》记者在上海专访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美国经济学会副主席罗伯特·巴罗先生,倾听这位智者的声音。罗伯特·巴罗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货币理论与政策等领域贡献卓越,被世界经济学界公认为未来
期刊
2010年11月19日,德国大众宣布: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投资516亿欧元用于促进发展。这些资金将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扩大生产规模、升级生产设备,这项支出为413亿欧元。其中57%(约2354亿欧元)将用在德国本土;二是用于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包括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新车型的开发两个方面,这项支出为103亿欧元。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将不被纳入到这些投资范围内。大众将在未来五年内向中国的合资企业单独
期刊
现如今,探讨如何适应新环境的文章、书籍等不胜枚举。但奇怪的是,妨碍公司变革的四种最基本的行为“陷阱”,尤其是人为因素,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四大行为“陷阱”    行为“陷阱”出现的主要目的在于自我保护,防止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以它们在管理层面上是很难被识别的。下面是四种典型的“陷阱”模式。  行为陷阱一:没有设定合理的预期。  公司高管在宣布转变战略方向或设定新的经营目标时,经常会忽视明确
期刊
亚马逊以及Kindle无疑是这次金融危机下的赢家之一。2007年11月,亚马逊大张旗鼓地推出了第一款电子阅读器。2009年2月,随即又推出了另外一款新的加强版的电子阅读器。尽管整个经济大环境都不景气,而亚马逊第一季度盈利却大增24%,这其中有一部分应归功于Kindle。继Kindle之后,一大批效仿者纷纷出现,然而在电子阅读器市场中,占领导地位的依然还是亚马逊。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独特的产品还具有转
期刊
城市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就国企改革看,改革的突破性推进都是在城市这个层面实现的。从企业改革的角度,前几年大概做了三件事:国有中小企业改革退出,国有困难企业的政策性关闭破产,建立一个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几项工作实际上是以退出为主要内容,从全国而言已经基本结束,由于各地的进展并不平衡,有些地方还有不少遗留问题。在大规模退出的阶段之后,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到底要做什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做什么
期刊
并购后的整合是跨国并购最重要的部分,它甚至可以决定整桩并购的成败,因此整合的过程需要良好的计划和执行。  在众多的跨国并购案例中,有部分公司凭借周详的计划和谨慎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第一机床厂于2005年并购了德国Waldricn Coburg(WC)公司,WC公司于2008年销售收入翻番,净利润翻两番,同时北京机床厂获得了WC的技术,并进入了德国市场,这得益于并购后整合的良好计划与实施: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