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生命,很多家长觉得困惑:这么深刻的内容,对幼儿来说有必要进行教育吗?如果有必要,那么对幼儿来说,生命教育到底是指什么呢?
镜头1:
程程是我表姐的孩子,4岁,平时性格比较内向。表姐家有个金鱼缸,程程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着金鱼,给金鱼喂食前两天,表姐给我打电话,说小家伙在发脾气。又哭又闹,原来是金鱼吃得太多撑死了,他正一个劲儿地嚷嚷着快把金鱼救活。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会对爸妈说:你们倒下啊,死掉了,爸妈很难受,怪孩子乱说话,可是孩子很无辜,他不懂什么叫死亡。在他们的眼里,死亡是可以复活的,对待死亡的感情也是平淡的,根本不会知道生命的可贵、因此,让幼儿认识死亡,并学会以恰当的方法去应对死亡事件,是很有好处的。如何让孩子正确地面对失去的生命和正确地进行情感表达呢?这也是生命教育。
镜头2:
乐乐今年3岁了,有一天,他发现我的肚子上有一条长长的疤痕,感到很奇怪,在自个儿的小肚皮上找了半天后,一脸疑惑地问:“妈妈,我肚子上怎没有红红的疤?”“乐乐,这个疤是你从妈妈肚子里钻出来的地方。”“妈妈。你肚子还没有我大,怎么钻进去呢?”我应该告诉儿子他是如何出生的吗7如何说才能让他明白呢?这就是生命教育。
镜头3:
地震、海啸、泥石流似乎离孩子们很远。火灾、落水、车祸应该也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那为什么要告诉这些可怕的事情呢?我曾经也很怀疑这样的教育是否有必要?直到几年前的一天,附近的一所幼儿园突发大火,当时所有的人傻了:满园的孩子怎么逃得出来呢?火灾一扑灭,我就找到了园长,圆长疲惫但是很欣慰地说:所有的孩子都平安地逃出来了。她告诉我,这是因为幼儿因以前教过孩子遇到火灾要如何逃生,所以疏散时井井有条。后来,我在与很多幼儿园接触中发现,孩子们早已从电视和书籍中知道灾难的名称,他们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有很强的求知欲。难道我们不该告诉弦子们如何在灾难来临时保持镇定、正确逃生吗?这其实也是生命教育。
我们不需要告诉孩子每一种疾病或者死亡的深奥原因,也不需要灌输关于生命的大道理,对于幼儿来说,生命教育既包括了安全教育、死亡教育,也包括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更主要的是使幼儿认识自己的独特性,鼓励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我,对待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环境,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幼儿知道生命是从何而来的。曾有研究者就此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幼儿都曾追问过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的幼儿认为自己是妈妈生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听大人说的,二是独立获知的。小部分小班幼儿认为自己是爸爸生的,理由是:“爸爸是男的,我也是男的。”由此可见,幼儿对于生命来源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未知生,焉知死。”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他是母亲十月怀胎孕育的,不是捡来的,使幼儿认识和理解生命本身的可贵,懂得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卫護生命。
幼儿从两三岁就开始关注性别的差异了。他们会奇怪为什么厕所分男女,为什么小男孩渐渐不能再和妈妈一起上厕所和洗澡,等等。因此,需要让孩子了解性别特点和性别角色的不同。父母要以性别为标准,让幼儿参与一定的社会角色活动,养成相应的行为模式。也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表演相应的性别角色,教育男孩养成勇敢、果断、刚毅、坚强等性格,教育女孩形成温柔、体贴、细心等特点。
安全和灾难教育是生命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也是最易被回避的内容。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始料未及的生存考验。在针对大班幼儿灾难认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灾难的了解,特别是对自然灾难的了解很少,既不知道成因,也不知道如何避难。
培养幼儿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幼儿有避害意识,让他们明白遇到危险该怎么做,也很有必要。例如,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知识。让幼儿在遇到灾难和突发事件时,能多一些镇定、少一些伤害,多一些经验、少一些意外;同时,通过灾难教育,引导幼儿初步形成珍惜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意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还应该抓住机会,告诉幼儿关于死亡的正确知识。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死亡,知道死亡及其后果,以及给亲人带来的悲伤,让他们更加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应该告诉幼儿,童话和电视中关于死后可以重生的描述,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不切实际的。人一旦死亡,就会永远地离开。让幼儿了解死亡的严重性以后,他们会“不敢死”,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勇于面对,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家长也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终结的正常的自然过程,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并不可怕。
所有生命教育的意义,归根结底是要让幼儿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不仅珍惜自己,而且要爱護周围环境中的人、花草、树木、动物,尊重每一个生命生存的权利;让幼儿知道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旦失去生命,就不可能再次拥有。
如果孩子能够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融入心底,那我们在生命教育中便算是成功的父母了。
镜头1:
程程是我表姐的孩子,4岁,平时性格比较内向。表姐家有个金鱼缸,程程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着金鱼,给金鱼喂食前两天,表姐给我打电话,说小家伙在发脾气。又哭又闹,原来是金鱼吃得太多撑死了,他正一个劲儿地嚷嚷着快把金鱼救活。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会对爸妈说:你们倒下啊,死掉了,爸妈很难受,怪孩子乱说话,可是孩子很无辜,他不懂什么叫死亡。在他们的眼里,死亡是可以复活的,对待死亡的感情也是平淡的,根本不会知道生命的可贵、因此,让幼儿认识死亡,并学会以恰当的方法去应对死亡事件,是很有好处的。如何让孩子正确地面对失去的生命和正确地进行情感表达呢?这也是生命教育。
镜头2:
乐乐今年3岁了,有一天,他发现我的肚子上有一条长长的疤痕,感到很奇怪,在自个儿的小肚皮上找了半天后,一脸疑惑地问:“妈妈,我肚子上怎没有红红的疤?”“乐乐,这个疤是你从妈妈肚子里钻出来的地方。”“妈妈。你肚子还没有我大,怎么钻进去呢?”我应该告诉儿子他是如何出生的吗7如何说才能让他明白呢?这就是生命教育。
镜头3:
地震、海啸、泥石流似乎离孩子们很远。火灾、落水、车祸应该也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那为什么要告诉这些可怕的事情呢?我曾经也很怀疑这样的教育是否有必要?直到几年前的一天,附近的一所幼儿园突发大火,当时所有的人傻了:满园的孩子怎么逃得出来呢?火灾一扑灭,我就找到了园长,圆长疲惫但是很欣慰地说:所有的孩子都平安地逃出来了。她告诉我,这是因为幼儿因以前教过孩子遇到火灾要如何逃生,所以疏散时井井有条。后来,我在与很多幼儿园接触中发现,孩子们早已从电视和书籍中知道灾难的名称,他们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有很强的求知欲。难道我们不该告诉弦子们如何在灾难来临时保持镇定、正确逃生吗?这其实也是生命教育。
我们不需要告诉孩子每一种疾病或者死亡的深奥原因,也不需要灌输关于生命的大道理,对于幼儿来说,生命教育既包括了安全教育、死亡教育,也包括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更主要的是使幼儿认识自己的独特性,鼓励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我,对待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环境,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幼儿知道生命是从何而来的。曾有研究者就此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幼儿都曾追问过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大班的幼儿认为自己是妈妈生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听大人说的,二是独立获知的。小部分小班幼儿认为自己是爸爸生的,理由是:“爸爸是男的,我也是男的。”由此可见,幼儿对于生命来源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未知生,焉知死。”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他是母亲十月怀胎孕育的,不是捡来的,使幼儿认识和理解生命本身的可贵,懂得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卫護生命。
幼儿从两三岁就开始关注性别的差异了。他们会奇怪为什么厕所分男女,为什么小男孩渐渐不能再和妈妈一起上厕所和洗澡,等等。因此,需要让孩子了解性别特点和性别角色的不同。父母要以性别为标准,让幼儿参与一定的社会角色活动,养成相应的行为模式。也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表演相应的性别角色,教育男孩养成勇敢、果断、刚毅、坚强等性格,教育女孩形成温柔、体贴、细心等特点。
安全和灾难教育是生命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也是最易被回避的内容。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始料未及的生存考验。在针对大班幼儿灾难认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灾难的了解,特别是对自然灾难的了解很少,既不知道成因,也不知道如何避难。
培养幼儿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幼儿有避害意识,让他们明白遇到危险该怎么做,也很有必要。例如,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知识。让幼儿在遇到灾难和突发事件时,能多一些镇定、少一些伤害,多一些经验、少一些意外;同时,通过灾难教育,引导幼儿初步形成珍惜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意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还应该抓住机会,告诉幼儿关于死亡的正确知识。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死亡,知道死亡及其后果,以及给亲人带来的悲伤,让他们更加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应该告诉幼儿,童话和电视中关于死后可以重生的描述,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不切实际的。人一旦死亡,就会永远地离开。让幼儿了解死亡的严重性以后,他们会“不敢死”,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勇于面对,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家长也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终结的正常的自然过程,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并不可怕。
所有生命教育的意义,归根结底是要让幼儿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不仅珍惜自己,而且要爱護周围环境中的人、花草、树木、动物,尊重每一个生命生存的权利;让幼儿知道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一旦失去生命,就不可能再次拥有。
如果孩子能够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融入心底,那我们在生命教育中便算是成功的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