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与境界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生活中,人们做每一件事,首先必须确定一个明确的目的,没有目的的事,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做。在介绍成功者的文章和著作中,几乎无一例外的将确定明确的目标,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不懈努力,作为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目的性,对于一项工作的完成,对于一种事业的成功,确是不可或缺的,但它也往往为我们的努力增添了许多功利的色彩,因而很容易停留于物质的层面,而在精神上难以得到相应的升华。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非功利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没有任何目的的前提下去尽心去做。比如扶危济困,比如见义勇为,比如拾金不昧,……如果说到读书求知,那么读自己想读的书,学自己想学的知识,不为什么,一切皆缘于兴趣,出于喜欢,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过去讲经世致用,现在说面向就业,都为读书与求知,打上了功利的深深烙印。于是,应试教育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具有深厚传统根基、最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教育模式,从而在现实中大行其道。读书求知的目的已经十分明确:升好学校,找好工作。读书养心和读书养身,在历史和现实的天平上,似乎从来就没有到找到过平衡。过去为了取得功名而“皓首穷经”,真正让读书因功利而演变成了人生的一大悲剧。这既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制度的悲剧。而在现实中,我们经常遭遇着这样的困惑:学子们一边在学习,在求知,一边却左顾右盼,看看所学是否能在物质方面有所收获。一旦没有了现实回报的可能性,读书学习便失却了应有的动力,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教育不能失去理想主义的色彩,太过世俗的追求,将使教育本身失去应有的人文和人性的光芒。没有无用的知识,只有无尽的利欲。平心而论,用平生所学或养家糊口,或追名逐利,从人自身的生存而言,本无可厚非,但它属于一种低层次的需求。而启迪心智,升华自我,完善精神世界,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才是高层次的享受。古人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说的就是这种境界。绝不是朝闻道,即刻沽名钓誉去赚钱。所谓读书人的清高,实际上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要培育教育的理想主义色彩,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功利而世俗的教师,不可能给教育抹上理想主义的色彩,也不可能从精神的层面,而不仅仅是从知识的层面,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更多时候,教师由于应试的压力,带给学生的是对未来的焦虑,对前途的不安,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追求。纵观历史,许多留名后世的文人学者,他们的知识和学问,并没有在当时给他们带来现实的利益,不少人甚至穷困潦倒,清贫一生,如果按现在的成功标准来评价,他们无疑属于失败者。但正是这些人,用自己超越于物质之上的思想和智慧,给人类的精神世界,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才让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得到了一些精神上的救赎。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要用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理想,来启迪和升华受教育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懂得,许多物欲之外的追求,才是人生至高的精神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教师自身的内心修炼,没有教师自身的人文积淀,没有教师自身对人生的透彻感悟,那也只能是“心向往之”。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认识已经很功利了,不少人认为上了大学,学了知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归宿,所学的一切就都归于无用,就是一种浪费,就是花了冤枉钱。而我们的舆论更是推波助澜,过多地强调所谓的“有用之才”,强调教育的现实回报率,促使教育驶入急功近利的快车道,而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和内涵却被严重地忽略了。由此带来的社会对于教育的功利性的强大压力,使得教育自身所要进行的改革,因缺乏社会支持的基础而举步维艰,素质教育至今仍然难以有效推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教育首先应该为人的人格完善负责,为人的心灵升华负责,为人指点通往更高精神境界的路径,为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提供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启蒙。至于将来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就只能是“修行在个人”了。但应该肯定的一点是,只要把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都能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自身也需要一定的超脱,不能落入世俗功利的泥潭中难以自拔;教育更不可能全能化,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功能。否则,我们就很难实现教育的理想,因而也就不可能办出理想的教育。
其他文献
道德失范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几乎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但在面对道德问题时,我们所能听到和看到的,常常是两类极端的情形:要么贪污腐败,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寡廉鲜耻,道德沦丧;要么理想崇高,境界远大,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品德高尚,为世楷模。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出现严重偏差的时候,人们从前者所感受到的,是社会风气的每况愈下,而从后者所得到的,只是一种缺少人性基础的象征意义,让人难以效法,由
不知不觉,春天又一次来到了我们身边。在一年的四季当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春与秋的更替了,以至于我们用它来称谓历史,概括时间。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就叫《春秋》,还没听说有一部叫“冬夏”的历史书。如果非要在冬与夏之间作个比较,似乎冬的过渡色彩更浓一些。否则,“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也许就成不了名言了。所以,冬天就像人们急欲穿越的荒漠,而春天无疑就是天边那块令人向往的绿洲了。不少动物用“冬眠”的方式来
<正> 问题的缘起 老舍话剧名著《茶馆》,遭遇是很不幸的。剧本发表于一九五七年,五八年北京入艺排演了这个戏,结果赶上了“大跃进”。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跃进年代里,《茶
最近一家研究咨询机构发布的调查结果称,有四成居民认为与受到的教育相比,当前的教育花费是不值的。而学历水平越高的人群认为“不值得”的比例越高。且不说这项调查到底有多少权威性,但它揭示出的一般民众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教育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高等教育扩大规模以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没有相应的配套跟进,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已经影响
2008年在无数人的期待中如约而至。和已往不同的是,由于奥运的缘故,这个特殊的年份其实早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此前我们所经历的若干年,似乎都成了一个铺垫,成了这个年份揭幕之前的序曲。然而,当它真正来到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能不怀有一份特殊的感受,还是感到它的到来似乎是转瞬之间的事。  岁月如梭。自从有了具体的时间概念以后,时间便也成了人类生活的真正主宰,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于时间之外。整个人类的
<正>“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样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81页)如果学了语法理论知识,既不能指导写作,也
<正> 《雷雨》是曹禺同志当年震动文坛的成名之作,也是几十年来历演不衰的名篇。繁漪是剧中的主角,是作家最着力刻划的一个人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独特的艺术形象。由
谁都知道学校是读书的地方,却偏偏有人说学校是禁止读书的地方。这个说法本身,就足以吸引眼球,使人欲穷究竟,就像有人对你说,餐厅不是吃饭的地方,这不是在说胡话吗?但等你听人家说出个子丑寅卯,再仔细一琢磨,还真就是那么个理。现在的学校,除了课本,就是复习资料,其他的一概被排斥在“读书”之外,要读的话就是不务正业,不求上进,学校可不就成了“禁止读书的地方”吗?  话也可能说得有点过头,但足以让我们认真审视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驱动蛋白分子6(KIF6)基因rs20455多态性,并观察其与血糖、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80例冠心病( CHD)患者(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47例(对照组),采用TaqMan等位基因终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