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而以往的作文评讲课模式主要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主要组成部分是“表扬优生”“作文优缺点”和“佳作欣赏”。显然,这样的课堂模式是收效甚微的。笔者认为利用高中生普遍喜爱的音乐元素进行记叙文作文评讲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能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是一种值得探究的课堂模式。
(一)伴乐品读赏美文
教师评讲作文的时候,一般都会选出优秀作品供学生赏析和学习,因为来自同伴的作品更能打动同学的心,激发同学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学方式。但是,对于语言优美、真挚感人、富有感染力的优秀记叙文,只让学生或教师朗读出来,有时候却会变得乏味难耐。为了使文章的感染力充分散发出来,打动学生心灵,教师可以借鉴配乐朗诵优美诗歌散文的方法开展互学环节。举个例子,某学生有一优秀作品《幸福的瞬间》,内容是写与父母相处,父母拨动她幸福心弦的温馨一刻,而且,该文文笔优美动人。如果能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配以悠和温馨的轻音乐,就一定会营造出更感人的氛围,听者也会“再创作”出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该文情感,并产生共鸣。学生配乐自读后的“同学共赏”环节也会产生良好效果。所以,对于学生的记叙文佳作,不论是写景的,还是写事的细节,教师都可以多花心思找与之和谐统一的音乐相伴,表现它丰富的内涵,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和借鉴。因此,音乐配美文就是一种将音乐元素引入记叙文作文评讲课堂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比较鉴赏悟歌词
除了配乐互读共赏学生佳作外,教师还可以做更多的拓展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其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作品是通过比较才能见优劣的。教师除了给同学们伴乐赏读佳作外,还可以引入与其主题和谐统一的歌词进行比较分析,以辨优劣,从而扬长避短,优化作品。譬如,学生写了《我的同桌》一文,普遍写得杂乱,同桌特点不够鲜明,中心思想也不够突出。如果教师直接评说同学们有待提高之处,即使同学们不反感,但也会感到枯燥,难以有深刻感受。学生可以记住“病症”,却不会懂得怎样修改和优化,不知道如何做到思路清晰、突出同桌特点、集中笔墨记叙和描写,等等。而当我们引入经典校园歌曲《同桌的你》(老狼)辅助教学时效果却迥然不同。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浏览自己的作品,再让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赏歌词,并在感官感觉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本歌词写谁,突出了她哪些特点,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表现她这些特点的,词作中哪些词句能够体现她的特点和作者对她的感情……通过一系列的感受体验、思维活动,学生一定会在比较鉴赏感悟歌词中学有所得。因此,笔者认为引入经典音乐作品的词作与学生作文比较鉴赏是一种很好的作文评讲方式。
(三)自选曲目谈感受
在拓展活动中,除了上一环节较受学生欢迎外,时间允许的话,我们还可以试用“自选乐曲谈感受”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将会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作品基调,理解作品思路、体味作品语言,领悟作品主题。
况且这一环节极易操作,主要是学生自主理解优秀作品后,调动全身的情感因子,激发音乐情趣,充分运用酝酿已久的音乐底蕴来解读作品,并为该作品选择主题歌、插曲及结尾曲,以及大胆谈自己的选用原因和感受。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环节呢?原因是学生训练的是记叙文,记叙文是可以当故事看,当小品赏,甚至当戏剧演的,有这样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细节刻画,让学生认真感悟其行文基调、思路结构、情节、语言及主题后,学生一定会像设计电影配乐一样,为优秀的记叙文选用恰当而又新颖独特的主题曲、插曲及结尾曲。
举个例子,一次记叙文训练主题是回忆中学时代。某同学在作品中回忆充实快乐的中学时代,并以此来表达对纯洁友谊的怀念,文中写到了一同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岁月,更写到了一同冒雨驰骋足球场的快乐画面和细节,最后还发自肺腑地表达对纯洁友情的怀念、追求和对远方朋友的祝福,故事细腻感人,感情真挚自然,大部分同学都获得了共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建议同学们为作品选择主题曲、插曲、结尾曲。同学们都能根据作品内容、基调、语言及情感,选择了恰当又丰富多彩的歌曲,譬如某同学就为之分别选择了《朋友》(周华健)《下雨天》(古巨基)《today》(梁咏琪)作为其主题曲、插曲及结尾曲,这是充分把握了作品才能得出的选择。
笔者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感悟分辨能力,更能充分地开拓学生思维和创造性,一举三得。
(四)填词创作炼语言
90后高中生是富有想象力、创造性和表现欲的新新人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方法外,更应该激发学生对美善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心理冲动,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拓展想象思维,让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从而进行记叙文创作。而音乐再创作(填词训练)则是提高学生语言驾驭能力、培养其艺术感受力的极佳方式。英国的海伦·辛普森也提醒我们要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不难看出,只要经过教师的认真筛选,音乐的美也是语文情感目标实现的助推器,更是学生创作出情文并茂的记叙文的催化剂。通过炼语言来提升记叙文情感,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很多旋律或轻快优美或轻扬悠和,情感或纯洁质朴或雄壮华美,语言或婉约柔美或粗豪奔放,篇幅或短小精悍或“重章叠唱”的歌曲都是学生重新填词的资源。如《菊花台》(周杰伦)《我的骄傲》(容祖儿)《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杨钰莹)《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孟庭苇)《龙的传人》(王力宏)《感恩的心》(欧阳菲菲)《爱》(小虎队)《奔跑》(羽泉)《水手》(郑智化)《爱我别走》(张震岳)《我的中国心》(张明敏),等等。音乐资源确实很多,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别人已经谱曲的诗词作品按曲调重新填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乡愁》(余光中)《送别》(李叔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渭城曲》(王维)《花非花》(白居易)《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七子之歌》(闻一多)《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再别康桥》(徐志摩)……显然,有音乐的辅助,学生更易激发灵感为歌曲填词。
毋庸置疑,为了填出优秀词作,富有竞争力和表现欲的学生们一定会绞尽脑汁,努力尝试运用所学的诸多修辞手法如反复、顶真、对偶、比拟、比喻、借代、排比、双关等,也会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象征、比兴、对比、烘托、先抑后扬等,使作品增色不少,意蕴无穷。同时,在情与景、事与理、情与理上都会下苦功夫。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讲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在音乐的辅助下,通过这样的炼语言塑形象表深情的训练环节,学生的驾驭语言和表情达意的写作能力一定会获得提高,同时,其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审美能力甚至思想情趣都将获得飞跃进步。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再呼吁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点滴,提高感受能力,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出真挚感人的记叙文作品。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情境,让其在兴趣盎然处发挥听说读写悟能力,切实地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伴乐品读赏美文”“比较鉴赏悟歌词”“自选曲目谈感受”“填词创作炼语言”环节组成的高中记叙文作文评讲课堂模式是值得探究和实践的。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还衷心希望能将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堂模式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培养一种课外记叙文写作学习和训练的模式,这样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主动性,相信收效会更好。
誉美颜,语文教师,现居广东南海。责任编校:老 猛
(一)伴乐品读赏美文
教师评讲作文的时候,一般都会选出优秀作品供学生赏析和学习,因为来自同伴的作品更能打动同学的心,激发同学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学方式。但是,对于语言优美、真挚感人、富有感染力的优秀记叙文,只让学生或教师朗读出来,有时候却会变得乏味难耐。为了使文章的感染力充分散发出来,打动学生心灵,教师可以借鉴配乐朗诵优美诗歌散文的方法开展互学环节。举个例子,某学生有一优秀作品《幸福的瞬间》,内容是写与父母相处,父母拨动她幸福心弦的温馨一刻,而且,该文文笔优美动人。如果能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配以悠和温馨的轻音乐,就一定会营造出更感人的氛围,听者也会“再创作”出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该文情感,并产生共鸣。学生配乐自读后的“同学共赏”环节也会产生良好效果。所以,对于学生的记叙文佳作,不论是写景的,还是写事的细节,教师都可以多花心思找与之和谐统一的音乐相伴,表现它丰富的内涵,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和借鉴。因此,音乐配美文就是一种将音乐元素引入记叙文作文评讲课堂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比较鉴赏悟歌词
除了配乐互读共赏学生佳作外,教师还可以做更多的拓展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其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作品是通过比较才能见优劣的。教师除了给同学们伴乐赏读佳作外,还可以引入与其主题和谐统一的歌词进行比较分析,以辨优劣,从而扬长避短,优化作品。譬如,学生写了《我的同桌》一文,普遍写得杂乱,同桌特点不够鲜明,中心思想也不够突出。如果教师直接评说同学们有待提高之处,即使同学们不反感,但也会感到枯燥,难以有深刻感受。学生可以记住“病症”,却不会懂得怎样修改和优化,不知道如何做到思路清晰、突出同桌特点、集中笔墨记叙和描写,等等。而当我们引入经典校园歌曲《同桌的你》(老狼)辅助教学时效果却迥然不同。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浏览自己的作品,再让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赏歌词,并在感官感觉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本歌词写谁,突出了她哪些特点,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表现她这些特点的,词作中哪些词句能够体现她的特点和作者对她的感情……通过一系列的感受体验、思维活动,学生一定会在比较鉴赏感悟歌词中学有所得。因此,笔者认为引入经典音乐作品的词作与学生作文比较鉴赏是一种很好的作文评讲方式。
(三)自选曲目谈感受
在拓展活动中,除了上一环节较受学生欢迎外,时间允许的话,我们还可以试用“自选乐曲谈感受”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将会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作品基调,理解作品思路、体味作品语言,领悟作品主题。
况且这一环节极易操作,主要是学生自主理解优秀作品后,调动全身的情感因子,激发音乐情趣,充分运用酝酿已久的音乐底蕴来解读作品,并为该作品选择主题歌、插曲及结尾曲,以及大胆谈自己的选用原因和感受。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环节呢?原因是学生训练的是记叙文,记叙文是可以当故事看,当小品赏,甚至当戏剧演的,有这样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细节刻画,让学生认真感悟其行文基调、思路结构、情节、语言及主题后,学生一定会像设计电影配乐一样,为优秀的记叙文选用恰当而又新颖独特的主题曲、插曲及结尾曲。
举个例子,一次记叙文训练主题是回忆中学时代。某同学在作品中回忆充实快乐的中学时代,并以此来表达对纯洁友谊的怀念,文中写到了一同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岁月,更写到了一同冒雨驰骋足球场的快乐画面和细节,最后还发自肺腑地表达对纯洁友情的怀念、追求和对远方朋友的祝福,故事细腻感人,感情真挚自然,大部分同学都获得了共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建议同学们为作品选择主题曲、插曲、结尾曲。同学们都能根据作品内容、基调、语言及情感,选择了恰当又丰富多彩的歌曲,譬如某同学就为之分别选择了《朋友》(周华健)《下雨天》(古巨基)《today》(梁咏琪)作为其主题曲、插曲及结尾曲,这是充分把握了作品才能得出的选择。
笔者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感悟分辨能力,更能充分地开拓学生思维和创造性,一举三得。
(四)填词创作炼语言
90后高中生是富有想象力、创造性和表现欲的新新人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方法外,更应该激发学生对美善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心理冲动,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拓展想象思维,让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从而进行记叙文创作。而音乐再创作(填词训练)则是提高学生语言驾驭能力、培养其艺术感受力的极佳方式。英国的海伦·辛普森也提醒我们要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不难看出,只要经过教师的认真筛选,音乐的美也是语文情感目标实现的助推器,更是学生创作出情文并茂的记叙文的催化剂。通过炼语言来提升记叙文情感,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很多旋律或轻快优美或轻扬悠和,情感或纯洁质朴或雄壮华美,语言或婉约柔美或粗豪奔放,篇幅或短小精悍或“重章叠唱”的歌曲都是学生重新填词的资源。如《菊花台》(周杰伦)《我的骄傲》(容祖儿)《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杨钰莹)《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孟庭苇)《龙的传人》(王力宏)《感恩的心》(欧阳菲菲)《爱》(小虎队)《奔跑》(羽泉)《水手》(郑智化)《爱我别走》(张震岳)《我的中国心》(张明敏),等等。音乐资源确实很多,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别人已经谱曲的诗词作品按曲调重新填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乡愁》(余光中)《送别》(李叔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渭城曲》(王维)《花非花》(白居易)《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七子之歌》(闻一多)《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再别康桥》(徐志摩)……显然,有音乐的辅助,学生更易激发灵感为歌曲填词。
毋庸置疑,为了填出优秀词作,富有竞争力和表现欲的学生们一定会绞尽脑汁,努力尝试运用所学的诸多修辞手法如反复、顶真、对偶、比拟、比喻、借代、排比、双关等,也会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象征、比兴、对比、烘托、先抑后扬等,使作品增色不少,意蕴无穷。同时,在情与景、事与理、情与理上都会下苦功夫。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讲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在音乐的辅助下,通过这样的炼语言塑形象表深情的训练环节,学生的驾驭语言和表情达意的写作能力一定会获得提高,同时,其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审美能力甚至思想情趣都将获得飞跃进步。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再呼吁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点滴,提高感受能力,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出真挚感人的记叙文作品。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情境,让其在兴趣盎然处发挥听说读写悟能力,切实地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伴乐品读赏美文”“比较鉴赏悟歌词”“自选曲目谈感受”“填词创作炼语言”环节组成的高中记叙文作文评讲课堂模式是值得探究和实践的。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还衷心希望能将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堂模式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培养一种课外记叙文写作学习和训练的模式,这样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主动性,相信收效会更好。
誉美颜,语文教师,现居广东南海。责任编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