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真的为他们叫屈,所有钱都是我们管理,建设这个美丽乡村他们都是贴钱做了这十几年,并且把现在的西湖李家建设成了今天的南昌名片。”在得知要采访西湖李家财务全托管一事时,进贤县前坊镇财政所副所长李冬兰流着眼泪对记者说。
在百度上搜江西美丽乡村几个关键词,立刻跳出的就是“西湖李家”,它就是江西进贤县前坊镇那个因“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中国幸福村”——西湖李家。
古老的村落建筑、淳朴的民俗风情、丰厚的历史文化、美丽的生态环境……看着如此秀美的家园,让人不得不提起打造“西湖李家”美丽乡村的四位老人,他们就是以南昌市原市长李豆罗引导的四人暮年顶层设计团:李豆罗、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这几个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退休干部。
西湖李家,地处乌岗山麓、青岚湖畔,有村民500多户、2200多人,他们分别姓李、黄、涂、万,其中李氏家族占绝大多数。据记载,李家村已有600余年历史。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村里各方面的欠账较多,留下了许多令人心痛的遗憾和创伤。不仅房屋斑驳,毁损严重,且由于水利设施长期失修,桀骜不驯的青岚湖每年都要殃及百姓……西湖李家一度成了江西有名的贫困村。直到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而且明确地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方针。
出生于西湖李家的李豆罗、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在外工作了几十年,如今都已离岗退休,本可以在城里安度晚年,但是故乡那片芳香的泥土却深深吸引着他们。在南昌市原市长、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豆罗的带动下,他们立下誓言,要在有生之年把西湖李家打造成为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李豆罗深深地懂得,有一种行为叫执着,有一种精神叫坚守,认准了的事就不动摇、不彷徨,要坚定不移干下去。于是,他找到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以及村里的干部商量,决定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动员,并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传承李氏文化,恢复古村精华,重描青山绿水,美我故乡天下”的奋斗目标。要求大家按照“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塘中莲藕,山间鹭翔,农家饭菜,湖边泳场”的建设理念和“先村庄后田庄,先文化后产业”的实施步骤,努力营造一个“马头墙,红石路,碧绿水,满村树,文化兴,民风朴”的特色景观,使西湖李家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随着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的确立,一场以拆、改、建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整治攻坚战,很快在西湖李家打响。李豆罗主动担当起村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总顾问,领着大家,按照要求分步推进,逐一实现着村民的“田园梦”“山水梦”“生态梦”“文化梦”和“小康梦”。
三四年时间,村里的“房子修了一遍,道路铺了一遍,山塘挖了一遍,耕地整了一遍,荒山绿了一遍”,并且根据村民对文化表现出来的旺盛需求,组织人员在村里建起了广播站,办起了農家书屋,开通了有线电视,恢复了村民活动室,同时还在村口兴建了一座占地900多平方米的古戏台和一个8800多平方米的红石广场,为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不仅村里的“板凳龙”和“百桌年饭”在这里举行,就连省、市、县乃至全国的一些大型文娱活动也常到这里举办。
接着,在李豆罗的精心策划和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的共同努力下,又在村里建起了全国罕见的“农夫草堂”“农博馆”和“中国农村楹联馆”,收藏了数千件展品,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看到中国农村的变化轨迹,先辈们的生活痕迹,农耕文化的发展脉迹。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西湖李家,终于成了一个“规划有序,环境整洁,景观生态,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村风文明”的“全国生态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和“中国幸福村”。
西湖李家四位创业的老人。
在奋斗过程中,四位老人忍受着多少心酸和痛楚,外人并不了解。对他们来说,建设新村过程中的苦和累都是次要的,最让他们难以忍耐的,是村民的不理解。
“白天抓进度,晚上忙调度,半夜找思路”是小事,可气的是少数村民为了一己私利,居然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抵制甚至阻挠村里的建设。你要红石铺路,他说不如水泥路平坦,把红石掀掉;你要绿化庭院,他说遮住了房子阳光,把树砍掉;你改建马头墙,他说会把楼顶搞漏,说啥不肯;你要拆除违章建筑,他说家禽牲畜没地方放,坚决不许拆,甚至持刀阻挠……类似的事,时有发生。
可是,李豆罗总是忍受着,他一方面带着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上门做工作,与那些闹事的村民沟通,要从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富民强村的大局出发,积极配合村里的工作,并根据实情统一建设了猪牛栏,解决人畜分离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退休人员和村里干部带头示范,做出榜样,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领大家。很快,那种耍泼耍赖、阻挠建设进程的现象被遏制,西湖李家新农村建设的序幕终于顺利地拉开。
随着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变,李豆罗、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等人,也一年一年老去,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超过70岁,而且身体上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病患。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而且从来没有向村里要过一分钱报酬,全凭着一颗赤诚的心,无私地扑在村里的事业上。
黄华明是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职位上退下来的一位领导,在村里分管着建设资金的运作和财务的进出状况,但他有权不揽权,把现金和账目全托给乡财政去打理,自己不经手一分钱,这样既为村里把好了财务关,也杜绝了个人的贪腐之嫌。更令人敬佩的是李豆罗这位老市长,崇德尚义、一心为民。当市长,他跟农民一样,淳朴务实;当农民,他又像市长一样,高瞻远瞩。
历史是永不停息的车轮,梦想是照耀未来的灯塔。李豆罗、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给西湖李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但他们开创的事业没有止境,他们创造的美丽乡村依旧在路上。
在百度上搜江西美丽乡村几个关键词,立刻跳出的就是“西湖李家”,它就是江西进贤县前坊镇那个因“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中国幸福村”——西湖李家。
古老的村落建筑、淳朴的民俗风情、丰厚的历史文化、美丽的生态环境……看着如此秀美的家园,让人不得不提起打造“西湖李家”美丽乡村的四位老人,他们就是以南昌市原市长李豆罗引导的四人暮年顶层设计团:李豆罗、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这几个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退休干部。
谋划“新农村”
西湖李家,地处乌岗山麓、青岚湖畔,有村民500多户、2200多人,他们分别姓李、黄、涂、万,其中李氏家族占绝大多数。据记载,李家村已有600余年历史。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村里各方面的欠账较多,留下了许多令人心痛的遗憾和创伤。不仅房屋斑驳,毁损严重,且由于水利设施长期失修,桀骜不驯的青岚湖每年都要殃及百姓……西湖李家一度成了江西有名的贫困村。直到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而且明确地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方针。
出生于西湖李家的李豆罗、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在外工作了几十年,如今都已离岗退休,本可以在城里安度晚年,但是故乡那片芳香的泥土却深深吸引着他们。在南昌市原市长、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豆罗的带动下,他们立下誓言,要在有生之年把西湖李家打造成为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李豆罗深深地懂得,有一种行为叫执着,有一种精神叫坚守,认准了的事就不动摇、不彷徨,要坚定不移干下去。于是,他找到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以及村里的干部商量,决定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动员,并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传承李氏文化,恢复古村精华,重描青山绿水,美我故乡天下”的奋斗目标。要求大家按照“古村神韵,田园稻香,塘中莲藕,山间鹭翔,农家饭菜,湖边泳场”的建设理念和“先村庄后田庄,先文化后产业”的实施步骤,努力营造一个“马头墙,红石路,碧绿水,满村树,文化兴,民风朴”的特色景观,使西湖李家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一样的西湖李家
随着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的确立,一场以拆、改、建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整治攻坚战,很快在西湖李家打响。李豆罗主动担当起村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总顾问,领着大家,按照要求分步推进,逐一实现着村民的“田园梦”“山水梦”“生态梦”“文化梦”和“小康梦”。
三四年时间,村里的“房子修了一遍,道路铺了一遍,山塘挖了一遍,耕地整了一遍,荒山绿了一遍”,并且根据村民对文化表现出来的旺盛需求,组织人员在村里建起了广播站,办起了農家书屋,开通了有线电视,恢复了村民活动室,同时还在村口兴建了一座占地900多平方米的古戏台和一个8800多平方米的红石广场,为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不仅村里的“板凳龙”和“百桌年饭”在这里举行,就连省、市、县乃至全国的一些大型文娱活动也常到这里举办。
接着,在李豆罗的精心策划和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的共同努力下,又在村里建起了全国罕见的“农夫草堂”“农博馆”和“中国农村楹联馆”,收藏了数千件展品,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看到中国农村的变化轨迹,先辈们的生活痕迹,农耕文化的发展脉迹。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西湖李家,终于成了一个“规划有序,环境整洁,景观生态,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村风文明”的“全国生态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和“中国幸福村”。
西湖李家四位创业的老人。
四位老人的奉献
在奋斗过程中,四位老人忍受着多少心酸和痛楚,外人并不了解。对他们来说,建设新村过程中的苦和累都是次要的,最让他们难以忍耐的,是村民的不理解。
“白天抓进度,晚上忙调度,半夜找思路”是小事,可气的是少数村民为了一己私利,居然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抵制甚至阻挠村里的建设。你要红石铺路,他说不如水泥路平坦,把红石掀掉;你要绿化庭院,他说遮住了房子阳光,把树砍掉;你改建马头墙,他说会把楼顶搞漏,说啥不肯;你要拆除违章建筑,他说家禽牲畜没地方放,坚决不许拆,甚至持刀阻挠……类似的事,时有发生。
可是,李豆罗总是忍受着,他一方面带着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上门做工作,与那些闹事的村民沟通,要从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富民强村的大局出发,积极配合村里的工作,并根据实情统一建设了猪牛栏,解决人畜分离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求退休人员和村里干部带头示范,做出榜样,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领大家。很快,那种耍泼耍赖、阻挠建设进程的现象被遏制,西湖李家新农村建设的序幕终于顺利地拉开。
随着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变,李豆罗、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等人,也一年一年老去,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超过70岁,而且身体上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病患。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而且从来没有向村里要过一分钱报酬,全凭着一颗赤诚的心,无私地扑在村里的事业上。
黄华明是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职位上退下来的一位领导,在村里分管着建设资金的运作和财务的进出状况,但他有权不揽权,把现金和账目全托给乡财政去打理,自己不经手一分钱,这样既为村里把好了财务关,也杜绝了个人的贪腐之嫌。更令人敬佩的是李豆罗这位老市长,崇德尚义、一心为民。当市长,他跟农民一样,淳朴务实;当农民,他又像市长一样,高瞻远瞩。
历史是永不停息的车轮,梦想是照耀未来的灯塔。李豆罗、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给西湖李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但他们开创的事业没有止境,他们创造的美丽乡村依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