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究理·善用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3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研究小组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可行有效的学科教学模式;探索不同学科的教学规律,通过日常教研及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营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氛围,使专业发展成为教师内心的自然需要;通过树立典型教师引领带动,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科教师队伍。
  【关键词】合情;究理;善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2018年防城港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B类课题“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编号FJ2018C126)阶段成果之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新课程新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因此,从2018年5月开始,我校教师自筹经费成立了“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学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在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应新形势下的可行有效的学科教学模式;探索不同学科的教学规律,通过日常教研及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营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氛围,使专业发展成为教师内心的自然需要;通过树立典型教师引领带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增长专业知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科教师队伍。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
  一、合“情”入境,构建教学情境,悦动数学学习的“第一感”
  “视、听、嗅、味、触”是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其中“视觉”是人的第一感,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通过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数学学习的“第一感”,就是指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看到数学学习的“模样”。因此,教师要善于构建数学教学情境,合“情”入境,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感”。
  例如,在执教“分数的认识(一)”时,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运用故事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有一天来到一个偏僻、荒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唐僧师徒四人都又饿又累,可是猪八戒发现行囊只剩下最后一个大饼。猪八戒很想自己吃掉,可是孙悟空提出要平均分,并画出分饼图(如图1),每个人可以吃个饼。”在故事导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本学习内容的想法。有的学生说1/4就是一个饼分成了4块,吃其中的1块;有的学生说1/4就是一半的一半……
  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及图片展示,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通过自由讨论,有很大的自我学习空间。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感”,而且教师“教”的色彩比较淡,学生“探”的气氛很浓,特别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挖掘出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又如,在执教“分数的认识(二)”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笔者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童话故事动画片。
  画面1:根据不同的“整体”发现若干分数。
  画面2:游来一只小黄鸭,引发学生逆向思维。
  画面3:通过“3只白鸭毛色不同”,再次凸显“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含义。
  画面4:鸭妈妈要带小鸭们去看外婆,引导学生思考12里面可以拿出几个不同的几分之一。
  通过观看图文并茂的动画故事片,学生不仅直观看到了数学学习的“模样”,而且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数学思维。
  二、究“理”启思,绘制思维导图,内炼学生理性精神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善境界的追求。”[2]数学本身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严谨性、逻辑性、简洁性、可靠性等特点。数学教学严密的推理、恒定的规则、抽象的概念都是教学内容的理性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究“理”启思,内炼学生理性精神。
  例如,在教一、二年级学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可以绘制思维导图,表现加减、乘除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互逆性,以及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加减、乘除有一个整体结构,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理性,更清晰。
  图6
  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互相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得法善“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生活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要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创新意识。”[1]因此,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学生死记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的生活体验。
  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出现了“买几送几”问题:“1.一棵树苗价格16元,买3送1,如果一次买进3棵树苗,平均每棵树苗便宜几元钱?2.超市里每份糖炒板栗16元,买3送1,一次性买9份糖炒板栗,每份糖炒板栗便宜几元钱?……”这些题目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消费成本和优惠额度,既是数学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形成自己的生活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执教这类数学内容时,不妨多设计几种变式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和体会(如表1)。
  表1
  原题 超市里每份糖炒板栗16元,买3送1,一次性买9份糖炒板栗,每份糖炒板栗便宜几元钱?
  变式1 超市里每份糖炒板栗16元,买3送1,一次性买8份糖炒板栗,每份糖炒板栗便宜几元钱?
  变式2 超市里每份糖炒板栗16元,买5送2,一次性买6份糖炒板栗,每份糖炒板栗便宜几元钱?
  变式3 超市里每份糖炒板栗16元,买3送1,一次性买8份糖炒板栗,至少需要多少钱?
  变式4 超市里每份糖炒板栗16元,买5送2,一次性买8份糖炒板栗,至少需要多少钱?
  变式5 超市促销,买3送1,赵阿姨付了3份糖炒板栗的钱拿到了糖炒板栗,实际折算下来,每份糖炒板栗比原价便宜4元,问每份糖炒板栗原价多少元?
  变式6 超市促销,买5送2,赵阿姨付了8份糖炒板栗的钱拿到了糖炒板栗,实际折算下来,每份糖炒板栗比原价便宜4元,问每份糖炒板栗原价多少元?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3]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赋予学生“生长”的力量,运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合“情”入境、究“理”启思,最终达到得法善“用”的目的,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探索数学奥秘,提升数学素养,获得快乐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R·柯朗,H·罗宾.什么是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3]約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于2002年9月,全区小学和初中分别从一年级开始全面进入并滚动开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课程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7年来,无论是在学校管理方面,还是在课堂教学方面等,都在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干部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都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们对课程建设有了参与权,对于教材使用有了发言权;学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中心学校  【摘要】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课堂的生成与建构,让教师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特点的课堂及练习。教师应留出适当的时间、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索,并能正确地加以引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潜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以学定教;预设;生成;发展  一、现状:雨打乱花失其道,谁知只是一春忙  【镜头一】一次,听校内的
编者按:  几十个、上百个生龙活虎的学生聚在一起,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有些事情还颇有玄机。  比如——  学生撒谎了,直接原因却是为了不影响班级荣誉。此事,老师应该怎样处理?  老师自掏腰包,换下收费时没查出来的假币。学生建议到商店里把假币花掉,目的是不想让老师吃亏。此事,老师应该怎样处理?  学生连续打碎玻璃,为了按规定赔偿玻璃,竟然谎称要买学习用具。此事,老师应该怎样处理?  上面列举的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
【摘要】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很多时候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对真善美和假恶丑也没有明确的界定,所以就会表现出行为随意、性格怪异等特征。幼儿是正在成长的小树,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和悉心照顧。教师要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来关注幼儿,使幼儿产生自律意识,并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慢慢养成习惯,使其在学会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的同时,规范自身行为,提高道德品质。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控能力
这是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节课由学生主讲。王赛负责播放课件,晗口则煞有介事地站在前面,俨然一个小老师。  他操着东北味的普通话开场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快乐》这课。谁来说说你生活中的快乐?”  同学们纷纷举手。  “刘建超,你说。”  ……  “哦,听音乐是你最快乐。嗯,很好。”  全班哄堂大笑,为他那副认真劲儿,为他模仿老师时那可爱的样子。  我悄悄走到最
【摘要】习题课是科学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了解教学情况的重要方式。文章从教师在习题课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怪圈”现象出发,分析原因,利用PDCA循环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跳出“怪圈”,最终实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关键词】习题课;结构化;PDCA循环模式  一、缘起——现状  初中科学教学中,习题反馈是一个重要环节,习题反馈对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益补
2005年秋季,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内高班的成立使学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骤增,目前,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总数为841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4。在所有少数民族学生中,新疆籍学生772人,占全部少数民族学生的91.8%。杨镇一中根据学校及学生特点,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建立关爱、尊重、平等的师
地处昆玉河畔的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是海淀区的一所新兴名校,建校尚不到十年,但无论社会声誉,还是中考、高考成绩,都令人瞩目。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和管理,也日益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文化:高雅·诚信      进入实验学校,你就会为这里的独特氛围所吸引。学校北校区的内部装修采用的是古典书院风格,据说是老师们考察了四大书院和苏州园林之后自己设计的。教学楼天井是亭台园林和蜿
今年高考结束,我有幸去日本访问学习。在参观日本长崎县立佐世保南高等学校时,我看到了他们的教材。仅仅是家政课的教材,就有厚厚的三大本:《家庭基础》、《新家庭基础》、《家庭科》。我大致翻阅了一遍《家庭科》,这本教材涉及家族、婚姻、育儿、衣服缝制、植物、蔬菜、肉类、鱼类的辨认和所含各种营养成分以及烹调方法、生活中应知应记的各种常识和法律等,几乎包含了一个人生存与生活方面的各种知识。这些知识不只是让学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