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课程整合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6-096-01
0
课程整合是课改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改的具体目标中提出,课程结构应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以打破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传统课程结构。所以,课程整合作为课改的基本理念,特别强调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课程组织形式,该理念的提出对深化课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中课程整合的模式
“整合”是指将各个局部加以整顿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课程整合就是将各个学科相互交叉,互相促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科课程整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1)学科内整合
学科内整合是指将学科内部的相关知识点梳理、整合,将教学内容的顺序、重难点以及教学目的进行调整。
例如: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六课《初步使用计算机》。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使用计算机输入字符、在计算机中绘画,学会正确使用键盘、鼠标,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单独作为一节课,未免容量太小,学生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处理办法:分别与十一课《用计算机写作》、十二课《画图软件的使用技巧》整合处理,3节课处理为2节课。
在《用计算机写作》中,教材要求使用的写字板在实际工作学习中运用较少,所以更改为用Word写出“信息技术课上的收获”,并按要求设置字体、格式,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一来完成了计算机写作的技能目标,还能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画图软件的使用技巧》中,通过截屏键的使用,将自己的打字成绩保存为图片提交给老师。画图软件形成的文件一般为BMP格式,在图片上传过程中会被提示格式不正确,需要上传JPG格式。在实际情景的驱动下,学生将老师讲的文件格式转换进行实际操作,并对比两种格式的文件大小,验证老师所讲的两种文件不同之处。
这种整合,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融入更多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使学生更乐于也更容易掌握知识。
(2)学科间整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部分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了有机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这正突出了学科间课程整合的特点。
例如:在PPT学习自定义动画时,分别有“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会最基本的动画效果设置,能够完成简单课件制作。但出于某种瓶颈,制作得不到突破。处理方法:将数学的公式推导融入到PPT制作。教师演示了第三届锐普PPT大赛参赛作品《惊变》,引得学生一片尖叫,刺激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PPT还能做出如此出神入化的效果。在一起分析了源文件动画的设计之后,利用“动作路径”,学生完成数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动画制作。
通过整合,巩固了数学知识,既揭示了学科内的联系,又体会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实际运用。
2.课程与生活实践整合,发展综合实践运用的能力
课程与生活实践的整合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经验,与其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相结合,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课程形态,以综合性、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为特点,与学科知识构成丰富的活动。在信息技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建既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又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景,将学生带入真实的任务体验中,可促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联想,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生活实践的整合过程中,以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基本,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兴趣、尝试创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不断体验成功。
3.课程中学习方式的整合,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作为为教育的主体,我们更应该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应将接受式学习与其他的不同学习方式整合起来。美国年度最佳教师贾斯汀·埃塞克·明凯告诉我们:“你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会新鲜事物”。在自主探究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把不同个性、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小组成员协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首先,我们所提倡的课程整合,需要将多种要素整合一起,多门学科相互渗透,教师就需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如: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解本学科知識,还应该多研究信息技术在数学、物理、化学、人文等方面的反应。教语文的,也应该涉猎历史、政治、艺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当教师的视野足够开阔是,才能带来学生视野的开阔。
其次,如何将多学科知识合理有效的整合,也是给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将知识串联起来,而不是生硬的在一节课中学习几门学科。
最后,在课程整合过程中,铭记社会的需求,学生的需要,将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放在最高地位。
三、结束语:课程整合,任重道远
自新课改推行以来,课程整合得到了长足发展,所有课程都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转变,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我们更应把课程整合的意义深入每位老师、每位学生的心中,将已有的经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因为现在的整合仍有很多的盲点,只有这样的意识深入人心,一旦有任何改进的机会,我们才能迫不及待的去完善它,将改革推向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李玉珠.《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问题及思考》.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姜新华.《对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
[3]郑珠,侯友.《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要求》.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6.
关键词: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6-096-01
0
课程整合是课改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改的具体目标中提出,课程结构应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以打破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传统课程结构。所以,课程整合作为课改的基本理念,特别强调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课程组织形式,该理念的提出对深化课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中课程整合的模式
“整合”是指将各个局部加以整顿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课程整合就是将各个学科相互交叉,互相促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学科课程整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1)学科内整合
学科内整合是指将学科内部的相关知识点梳理、整合,将教学内容的顺序、重难点以及教学目的进行调整。
例如:川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六课《初步使用计算机》。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使用计算机输入字符、在计算机中绘画,学会正确使用键盘、鼠标,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单独作为一节课,未免容量太小,学生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处理办法:分别与十一课《用计算机写作》、十二课《画图软件的使用技巧》整合处理,3节课处理为2节课。
在《用计算机写作》中,教材要求使用的写字板在实际工作学习中运用较少,所以更改为用Word写出“信息技术课上的收获”,并按要求设置字体、格式,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一来完成了计算机写作的技能目标,还能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画图软件的使用技巧》中,通过截屏键的使用,将自己的打字成绩保存为图片提交给老师。画图软件形成的文件一般为BMP格式,在图片上传过程中会被提示格式不正确,需要上传JPG格式。在实际情景的驱动下,学生将老师讲的文件格式转换进行实际操作,并对比两种格式的文件大小,验证老师所讲的两种文件不同之处。
这种整合,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融入更多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使学生更乐于也更容易掌握知识。
(2)学科间整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各个部分分立的课程能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了有机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其中。”这正突出了学科间课程整合的特点。
例如:在PPT学习自定义动画时,分别有“进入”、“强调”、“退出”、“动作路径”。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会最基本的动画效果设置,能够完成简单课件制作。但出于某种瓶颈,制作得不到突破。处理方法:将数学的公式推导融入到PPT制作。教师演示了第三届锐普PPT大赛参赛作品《惊变》,引得学生一片尖叫,刺激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PPT还能做出如此出神入化的效果。在一起分析了源文件动画的设计之后,利用“动作路径”,学生完成数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动画制作。
通过整合,巩固了数学知识,既揭示了学科内的联系,又体会到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实际运用。
2.课程与生活实践整合,发展综合实践运用的能力
课程与生活实践的整合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经验,与其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相结合,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课程形态,以综合性、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为特点,与学科知识构成丰富的活动。在信息技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建既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又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景,将学生带入真实的任务体验中,可促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在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联想,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生活实践的整合过程中,以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基本,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兴趣、尝试创新,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不断体验成功。
3.课程中学习方式的整合,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作为为教育的主体,我们更应该学生学习方式的整合。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应将接受式学习与其他的不同学习方式整合起来。美国年度最佳教师贾斯汀·埃塞克·明凯告诉我们:“你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会新鲜事物”。在自主探究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把不同个性、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小组成员协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首先,我们所提倡的课程整合,需要将多种要素整合一起,多门学科相互渗透,教师就需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如: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解本学科知識,还应该多研究信息技术在数学、物理、化学、人文等方面的反应。教语文的,也应该涉猎历史、政治、艺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当教师的视野足够开阔是,才能带来学生视野的开阔。
其次,如何将多学科知识合理有效的整合,也是给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将知识串联起来,而不是生硬的在一节课中学习几门学科。
最后,在课程整合过程中,铭记社会的需求,学生的需要,将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放在最高地位。
三、结束语:课程整合,任重道远
自新课改推行以来,课程整合得到了长足发展,所有课程都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转变,这是值得高兴的事。但我们更应把课程整合的意义深入每位老师、每位学生的心中,将已有的经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因为现在的整合仍有很多的盲点,只有这样的意识深入人心,一旦有任何改进的机会,我们才能迫不及待的去完善它,将改革推向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李玉珠.《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问题及思考》.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姜新华.《对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
[3]郑珠,侯友.《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要求》.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