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攀升,公共图书馆的建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单单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因此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日益高涨,参与形式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论述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发展现状,指出社会参与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具体探讨了参与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社会参与 图书馆建设 实践探索
文化部、财政部于2011年2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不断健全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进行捐赠和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近几年我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但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不强,与全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有明显差距。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现状论述
随着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这一板块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财政部和文化部联合出台的一些关于如何促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开放活动的相关文件,纷纷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社会力量采用实体兴办、项目资助、活动赞助等多种形式开始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大体上社会力量对图书馆建设的参与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不同的模式:一是通过向目前一些现有的公共图书馆捐赠书籍、报刊、提供扩修及图书休整经费、捐献场地等经济上的力量支持。二是提供一些免费的公益服务项目,组织大量的社会志愿者定期到图书馆为公众提供图书讲解和借阅服务,甚至下到乡村组建乡村图书馆等。三是参与到图书馆或者一些图书经营机构的与图书相关的业务经营中去,但并非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尽管这些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在相关资金和人员服务上的压力,但是图书馆的建设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图书馆馆内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工作不够透明,接受赠款的基金会发展滞缓、落后,援建方与图书馆缺乏足够的沟通并没有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支撑,社会力量的捐助缺乏长期持久性给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甚至无法维持社会上的持久效应等。包括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各样的漏斗,很多图书馆缺乏办馆的积极主动性,存在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等靠思想,不能走出去与社会力量对接,再加上自身的对外宣传信息过于滞后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度浪费。
二、社会力量参与对图书馆建设的促进作用
正如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思想理论中说的那样,由于图书馆内部的单一工作力量总是有限的,所能真正执行实施的地方也是有限的,因此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如果单靠政府和图书馆自身的力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社会力量参与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能对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实习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
图书馆内的藏书资源很多,书籍内容也是琳琅满目方方面面的,如何更加合理的规划安排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难题。单单依靠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去分类和管理很难在短时期内完成,因此大批社会力量的涌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工作压力。通过综合考虑读者的需求合理安排图书安放的结构,能够更好地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提高图书馆藏书种类的多样性。
2、有利于完善图书馆整体的服务体系
由于大量图书馆都是向向社会公开开放的,因此前来阅读的读者人数众多,需求众多,问题也就居多,而图书馆由于固定的工作人员有限,势必会造成某些不必要或者不重要的岗位人员安排上的差缺。此时大量社会力量的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参与在一定程度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对志愿者团队的集中培训指导,可以使志愿者很快熟悉整个图书馆的管理体系与工作思路,在具体的工作岗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具体地帮助读者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3、有利于图书馆建设步伐的加快
政府出于资金上的压力,很多时候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也是力不从心。每个公共图书馆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运转,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此时社会力量的参与,企事业单位、机构组织、团体或个人在资金上的参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图书馆的建设能力,促进图书馆建设数量记忆建设质量的增加。
4、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由于社会力量参与的事件本身所具有轰动效应,在各大新闻媒体网络上报道过后,会有很多热心公民主动参与进来,加上国人传统的“从众”心理,也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全民阅读氛围的带动与自身主动积极性的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中来,可以促使图书馆员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需求增加,自我约束和激励意识增强,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图书馆管理上的任性化。
三、社会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实践途径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的建立,有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也能够促使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正规化和规范化。社会力量的参与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不同的参与方式所收到的成效也是不一样的。
1、参与图书馆的一些常规管理工作
社会力量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举办的一两次活动的参与上,也可以开始尝试体验一些图书馆日常规工作的体验中来,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身的责任感,也可以增强自身的自信与满足感。例如在一些特殊与图书相关的纪念日上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每年的4月23日式“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可以在这一天举办一些庆祝和图书的宣传活动。每年的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这一天可以策划一些儿童童话故事宣传性的展览活动,激发小朋友们的想象意识与天真烂漫的童话精神。还可以在我国6月1日儿童节的时候参与设计一些庆祝的活动方案。可以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拉近普通民众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愿意走入图书馆读书的学习兴趣。此时的社会力量,比如说广大高校的学生,就可以充分的参与进来,利用自己空余时间到图书馆进行帮忙收集、整理、查找一些书籍,将一些读者之前借阅还回来的学籍进行分类重新放回书架上,以及帮忙保管一些读者随身携带的个人物品等。 2、参与丰富图书馆的藏书资源
各地方图书馆应该多方宣传实施图书捐赠办法,告知相关的图书捐赠要求与实际的操作程序,例如可以鼓励广大的文学爱好者以及学术界学者、商界精英等愿意将自己的作品或者自己手中拥有的已经看过的书刊等捐赠到图书馆内收藏供广大读者来学习和参考。例如社会成功人士可以将自己的成功作品授权给图书馆代为收藏,一些学校里的学生也可以将自己不再使用的课本、参考书、课外书等捐赠给图书馆,来供其他读者使用。这样你一本他一本的拼凑起来,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书籍资源的共享与书籍的重复使用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
3、参与投资建立公共图书馆
在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重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公共免费图书馆的成立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意识、提升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例如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资金注入、参与投资的方式成立一些公益图书馆,将馆内的资源充实一些,通过与图书馆相互合作进行资金与管理上的有效结合,比如花旗银行与中山图书馆合作建立的龙门花旗少儿图书馆和新兴六祖少儿图书馆,就给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求知的机会。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的方法给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建立一些乡村图书馆、聘请一些图书管理人员对山区读者们进行帮助,例如长期持续性为农村中小学建设若干个图书馆的项目进行投资努力的建设项目,或者为一些大型公益读书宣讲活动提供一些操作经费等。当然现在社会力量对参与私人图书馆的建立工作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读来换云读书社”的创办者阮杰、左国栋在福建创办的“一分钱读书社”、以及“每日阅读连锁店”、“昆明博览书社”等的成立都充分印证了社会力量参与的事实。当然很多工作的进行单有理论技术上的指导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坚实的后盾力量,因此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进行资金上的捐助行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开创志愿者服务在图书馆建设中的新模式
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各种专业数据库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读者获取相关专业信息求助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但图书馆因人力和技术的原因,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个性化的读者需求,只能向社会或联建单位寻求专业志愿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合格的志愿服务人员,本着乐于奉献的精神给予少量的物质生活补贴。可以通过培训考核删选一些优秀的服务人员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充当读者的向导、书籍信息的参考咨询、图书的维护管理等专业性不强的工作,充分配合专职馆员的工作,以帮助其可以专注、专心于图书的专业上去,切实帮助读者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建设是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的,但是单一的社会力量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社会的集体力量大,因此将分散的社会力量集中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全民参与并且有了这种服务意识,才能促进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持续、蓬勃的发展,使之达到最佳的效果。图书馆应该加强自身的宣传力度,主动与社会各界力量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更快地提高图书馆为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果,实现图书馆的最大化效益。社会力量作为一支重要的民间力量,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能够得到图书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更好地推进图书馆事业的蒸蒸日上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艳霞.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 11) : 27 -30.
[2] 张铁.从制度视角谈公共图书馆社会支持[J].图书馆杂志,2012(8):10-12.
[3]杨玉麟.关于/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 2008 (1): 8-11.
[4]方允嶂.试论社会对图书馆工作的支持与参与[J].图书馆论坛, 2000 (4): 7-10.
[5]洪文梅.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的探讨[J]. 图书馆论坛,2010,30( 1) : 164-166.
关键词:社会参与 图书馆建设 实践探索
文化部、财政部于2011年2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不断健全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建立公共文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进行捐赠和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近几年我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但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不强,与全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有明显差距。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现状论述
随着我国的公共文化建设这一板块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财政部和文化部联合出台的一些关于如何促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开放活动的相关文件,纷纷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社会力量采用实体兴办、项目资助、活动赞助等多种形式开始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大体上社会力量对图书馆建设的参与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不同的模式:一是通过向目前一些现有的公共图书馆捐赠书籍、报刊、提供扩修及图书休整经费、捐献场地等经济上的力量支持。二是提供一些免费的公益服务项目,组织大量的社会志愿者定期到图书馆为公众提供图书讲解和借阅服务,甚至下到乡村组建乡村图书馆等。三是参与到图书馆或者一些图书经营机构的与图书相关的业务经营中去,但并非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尽管这些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在相关资金和人员服务上的压力,但是图书馆的建设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图书馆馆内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工作不够透明,接受赠款的基金会发展滞缓、落后,援建方与图书馆缺乏足够的沟通并没有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支撑,社会力量的捐助缺乏长期持久性给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甚至无法维持社会上的持久效应等。包括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各样的漏斗,很多图书馆缺乏办馆的积极主动性,存在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等靠思想,不能走出去与社会力量对接,再加上自身的对外宣传信息过于滞后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度浪费。
二、社会力量参与对图书馆建设的促进作用
正如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思想理论中说的那样,由于图书馆内部的单一工作力量总是有限的,所能真正执行实施的地方也是有限的,因此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如果单靠政府和图书馆自身的力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社会力量参与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社会力量的参与也能对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实习图书馆资源的优化配置
图书馆内的藏书资源很多,书籍内容也是琳琅满目方方面面的,如何更加合理的规划安排就成了首要解决的难题。单单依靠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去分类和管理很难在短时期内完成,因此大批社会力量的涌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工作压力。通过综合考虑读者的需求合理安排图书安放的结构,能够更好地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提高图书馆藏书种类的多样性。
2、有利于完善图书馆整体的服务体系
由于大量图书馆都是向向社会公开开放的,因此前来阅读的读者人数众多,需求众多,问题也就居多,而图书馆由于固定的工作人员有限,势必会造成某些不必要或者不重要的岗位人员安排上的差缺。此时大量社会力量的志愿者服务团队的参与在一定程度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对志愿者团队的集中培训指导,可以使志愿者很快熟悉整个图书馆的管理体系与工作思路,在具体的工作岗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具体地帮助读者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3、有利于图书馆建设步伐的加快
政府出于资金上的压力,很多时候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也是力不从心。每个公共图书馆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运转,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此时社会力量的参与,企事业单位、机构组织、团体或个人在资金上的参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实图书馆的建设能力,促进图书馆建设数量记忆建设质量的增加。
4、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由于社会力量参与的事件本身所具有轰动效应,在各大新闻媒体网络上报道过后,会有很多热心公民主动参与进来,加上国人传统的“从众”心理,也就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全民阅读氛围的带动与自身主动积极性的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中来,可以促使图书馆员对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需求增加,自我约束和激励意识增强,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图书馆管理上的任性化。
三、社会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实践途径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的建立,有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也能够促使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正规化和规范化。社会力量的参与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不同的参与方式所收到的成效也是不一样的。
1、参与图书馆的一些常规管理工作
社会力量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举办的一两次活动的参与上,也可以开始尝试体验一些图书馆日常规工作的体验中来,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身的责任感,也可以增强自身的自信与满足感。例如在一些特殊与图书相关的纪念日上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每年的4月23日式“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可以在这一天举办一些庆祝和图书的宣传活动。每年的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这一天可以策划一些儿童童话故事宣传性的展览活动,激发小朋友们的想象意识与天真烂漫的童话精神。还可以在我国6月1日儿童节的时候参与设计一些庆祝的活动方案。可以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拉近普通民众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愿意走入图书馆读书的学习兴趣。此时的社会力量,比如说广大高校的学生,就可以充分的参与进来,利用自己空余时间到图书馆进行帮忙收集、整理、查找一些书籍,将一些读者之前借阅还回来的学籍进行分类重新放回书架上,以及帮忙保管一些读者随身携带的个人物品等。 2、参与丰富图书馆的藏书资源
各地方图书馆应该多方宣传实施图书捐赠办法,告知相关的图书捐赠要求与实际的操作程序,例如可以鼓励广大的文学爱好者以及学术界学者、商界精英等愿意将自己的作品或者自己手中拥有的已经看过的书刊等捐赠到图书馆内收藏供广大读者来学习和参考。例如社会成功人士可以将自己的成功作品授权给图书馆代为收藏,一些学校里的学生也可以将自己不再使用的课本、参考书、课外书等捐赠给图书馆,来供其他读者使用。这样你一本他一本的拼凑起来,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书籍资源的共享与书籍的重复使用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
3、参与投资建立公共图书馆
在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重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公共图书馆的出现,公共免费图书馆的成立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意识、提升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例如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资金注入、参与投资的方式成立一些公益图书馆,将馆内的资源充实一些,通过与图书馆相互合作进行资金与管理上的有效结合,比如花旗银行与中山图书馆合作建立的龙门花旗少儿图书馆和新兴六祖少儿图书馆,就给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求知的机会。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的方法给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建立一些乡村图书馆、聘请一些图书管理人员对山区读者们进行帮助,例如长期持续性为农村中小学建设若干个图书馆的项目进行投资努力的建设项目,或者为一些大型公益读书宣讲活动提供一些操作经费等。当然现在社会力量对参与私人图书馆的建立工作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读来换云读书社”的创办者阮杰、左国栋在福建创办的“一分钱读书社”、以及“每日阅读连锁店”、“昆明博览书社”等的成立都充分印证了社会力量参与的事实。当然很多工作的进行单有理论技术上的指导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坚实的后盾力量,因此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进行资金上的捐助行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开创志愿者服务在图书馆建设中的新模式
目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各种专业数据库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读者获取相关专业信息求助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但图书馆因人力和技术的原因,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个性化的读者需求,只能向社会或联建单位寻求专业志愿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合格的志愿服务人员,本着乐于奉献的精神给予少量的物质生活补贴。可以通过培训考核删选一些优秀的服务人员参与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充当读者的向导、书籍信息的参考咨询、图书的维护管理等专业性不强的工作,充分配合专职馆员的工作,以帮助其可以专注、专心于图书的专业上去,切实帮助读者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建设是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的,但是单一的社会力量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社会的集体力量大,因此将分散的社会力量集中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全民参与并且有了这种服务意识,才能促进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持续、蓬勃的发展,使之达到最佳的效果。图书馆应该加强自身的宣传力度,主动与社会各界力量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更快地提高图书馆为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果,实现图书馆的最大化效益。社会力量作为一支重要的民间力量,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能够得到图书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而更好地推进图书馆事业的蒸蒸日上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艳霞.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的基本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 11) : 27 -30.
[2] 张铁.从制度视角谈公共图书馆社会支持[J].图书馆杂志,2012(8):10-12.
[3]杨玉麟.关于/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 2008 (1): 8-11.
[4]方允嶂.试论社会对图书馆工作的支持与参与[J].图书馆论坛, 2000 (4): 7-10.
[5]洪文梅.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的探讨[J]. 图书馆论坛,2010,30( 1) : 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