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简便计算的误区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便计算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而且能使学生将学到的定义、定理、定律、性质等融会贯通。但学生在学习简便计算的过程中情况并不乐观,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原因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错误还具有共性,甚至是教师教学行为不当而导致学生走进了简便计算的误区。
  误区一:没有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就不是简便计算
  【错题例选】
  (1)38×(25 75)
  = 38×25 38×75
  = 950 2850
  = 3800
  (2)628-159-128
  =628-(159 128)
  =628-287
  =341
  【原因分析】
  这是一种意识性错误。以上两例的计算结果都是正确的,而且分别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和减法的性质,可是这样来算显然是不简便的。为究其原因,笔者访谈了几位这样做的学生,他们都认为:我知道按顺序做是比较方便的,但这样就没有运用运算定律,就不是简便计算!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不正确的简算意识所造成的,他们错误地认为: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
  【解决对策】
  培养正确的简算意识。简便计算的意识是需要的,但处理得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的错误认识,致使一些原本简单的计算越做越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计算,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体验。如上题 38×(25 75),一种方法采用直接按运算顺序计算,另一种方法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体会,在对比中分析两种算法的差异,体验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才是合理的选择。
  误区二:简便计算就是“凑整”
  【错题例选】
  378-136 164
  = 378-(136 164)
  = 378-300
  = 78
  【原因分析】
  这是一种干扰性错误。“凑整”能使计算简便,但“凑整”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否则就会为“凑整”而“凑整”,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教师在教学运算定律时,总是让学生观察算式中各数的特点和联系,在练习时不断地用这样的数刺激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而缺少了对算式整体的分析,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数的特点上,出现了如36 64-36 64=100-100=0;25×4÷25×4=100÷100=1的现象。
  【解决对策】
  处理好刺激的强弱关系。简便计算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在的简洁美,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切忌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就是‘凑整’”的错误思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些特殊性的算式结构往往成为学生感受信息刺激强弱的干扰因素。如学生观察36 64-36 64时,算式的整体运算成了弱刺激,算式的数据特点却成了强刺激。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正是平时不恰当的强化行为所造成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处理好刺激的强弱关系,有意识地强化重要的弱刺激,引导学生注意将算式的整体结构与数据特点相结合,积累辨别经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算式的整体的运算顺序,进而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误区三:所有的运算都能简便
  【错题例选】
  120÷5 120÷10
  =120÷(5 10)
  =120÷15
  =8
  【原因分析】
  这是一种定势性错误。简便计算因其突出简便的特性,容易使学生把眼光紧盯着简便。教学乘法分配律,教师会因为其中的公因数而过分强调找算式中的相同因数,这使得学生在遇到120÷5 120÷10这类算式时对相同的120产生同样的想法。因为学生有了较强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体验,在运用乘法分配律时产生了惯性,再加上题目里“简便”的暗示,在遇到类似120÷5 120÷10的题目时产生了错误的猜想——“除法分配律”,这正是学习负迁移的表现。
  【解决对策】
  采用合适的训练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强化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熟练。但是如果一味地学什么就做什么,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时,学生往往对运算式题感到茫然,或是把能简便的式题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演算下来,或是把一些不能简便的式题乱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把能简便与不能简便的习题同时呈现,通过对比练习,帮助学生避免受知识负迁移的影响。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游戏教学是一种基于尊重学生认知心理的科学教学方式,将游戏教学渗透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粗浅地探讨了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趣味课堂;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3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
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心态。作为教育态度的微笑,反映了教育者的乐观、自信,对教育事业的自觉与忠诚,以及对受教育者的热爱与宽容,它为教育环境创设了和谐的氛围;作为教育方法的微笑,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教育的有效与高效开启方便之门;作为教育目标的微笑,它教会学生微笑,让学生具有乐观、自信、善良、友好的品性,能够自由、潇洒、幸福地学习与生活。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第二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述:“学校文化是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可以说,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广东省广州市聚德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发展大势中意识到,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战略,我校紧贴教育发展的步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学校理念系统的顶层设计,确立了“聚德教育”办学思想。  一、“聚德教育”外塑学校品牌  我校地
改变一个幼儿,首先要改变他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教师,首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  “学习型幼儿园”是“学习型组织”在幼儿园的体现,是幼儿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努力方向。而“学习型幼儿园”与“学习型组织”一样,它并不是一种静态的组织模式,而是一种理念,甚至是一种信仰,是把幼儿园构建为“学习型组织”的动态的过程,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现代组织的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关键在于抓实青年教师成长,我们的做法是:  一、建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这是由于受到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等,每个学生都会形成其独特的个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呢?  1.尊重性格差异,倡导教风民主化  性格是一个
摘 要: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和错误打交道。但错误并不可怕,它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思维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学生经历了分析、对比、理解、调整等学习方式后对问题的一种反馈。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应该冷静对待。本文透过现象,从学生思维、数学本质、学习习惯、审题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错误做了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学习错误;学生思维;数学本质;学习习惯;审题能力  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积极语言是语言艺术,更是教育艺术。它能为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运用积极语言,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笔者参加了福建省建瓯市城区教研活动,听了青年教师王礼凤的《乡村四月》古诗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就要用心去开发课程资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创设一些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乐学的欲望,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创设“实”境,让课堂走向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以当前新人教版的教材而言,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比例大,任务很重。因此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是每一位低年级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但是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上课好动,爱贪玩,上课时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但凡是上公开课,老师都不敢上识字课,不仅是识字课乏味、单调,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采用哪种方法让学生对这枯燥的汉字
摘 要:非语文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因为主题的潜在暗示,而容易使我们走向语文主体迷失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立足语文,坚守住底线保持非语文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语文性。关键词:非语文主题;语文因子;能力训练;表现形式  我们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语文的,另一种是非语文的。非语文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因为主题的潜在暗示,而容易使我们走向语文主体迷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