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科海故事博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tong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CT已经成为鉴别诊断肿瘤、肺部感染等疾病的重要检查方式,随着CT诊断技术的进步,能谱CT被应用于临床中。胃癌作为最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运用CT可以快速诊断,可以弥补胃镜检查痛苦等不足。本文对近五年文献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回顾,对能谱CT的基本原理与成像特点、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胃癌 能谱CT 成像
  中图分类号:O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04-0028-02
  胃癌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据统计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40万例,是胃癌高发国家,胃癌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肺癌[1]。尽早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是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最有效治疗措施,对肿瘤浸润情况、是否有转移情况的判断是制定出科学治疗手段的前提。
  内镜技术、CT、磁共振成像等是诊断胃癌常见的检查方式,并且各有优劣,能谱CT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将其应用于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做出了综述。
  1 能谱CT的基本原理与成像特点
  1.1 基本原理
  能谱CT的关键技术是瞬时双keV切换,同时还可以利用两种不同电压的扫描,持续生成101幅单能量图像,经过数学解析后获得不同范围的单能量图像[2]。与传统CT技术相比,能谱CT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可进行多种参数成像,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物质的能量水平,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CT值。
  1.2 成像特点
  能谱CT成像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物质分离与物质组成分析。在能谱CT中,水和碘是最为常见的基物质,在扫描检查过程中可以准确地计算两种物质不同能量下的吸收系数,还可以以此为依据,进一步进行物质密度成像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有效判定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3]。
  其次是影像质量与对比噪声比得到了明显优化。在使用能谱CT检查过程中,医师可以根据对比噪声比从而获取效果最好的单能量影像,这样就可以提高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衰减差异,提高疾病的检出率。
  最后是能谱综合分析。将能谱CT应用于胃癌诊断中,可以获得不同keV水平的图像,不仅可以高效地诊断胃癌,还可以根据不同参数的图像分析是否存在转移灶,因此具有更加突出的诊断效果。
  2 能谱CT技术要点
  2.1 物质分离、定量分析
  与普通CT诊断技术不同,能谱CT可以进行物质分离,即影像科医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切换X线的能量,然后再通过计算衰减系数转换为对应的图像。在这一过程中,水是最常见的成像基本物质,碘是对比剂最主要的成分,能谱CT物质分离对碘含量测量准确性、敏感度较高,可以有效鉴别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在对肺等器官含碘量进行检测时,使用能谱CT能够明确解剖结构,如器官出现病变,也可借此确定病变程度[4]。
  早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在80%以上,早期鉴别诊断十分重要,但因为早期胃癌病灶体积较小,而常规CT大多根据CT值的改变情况等进行判断,这样就会影响到早期胃癌的定量诊断。早期胃癌与正常胃壁组织碘基础值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前者水平更高,且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低于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能谱CT对碘含量敏感度较高,因此在早期胃癌筛查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单能量成像与能谱吸收曲线
  在能谱CT成像过程中,为了获取更高质量的图像,可以进行不同单量的调节,能够减少伪影对成像的干扰,提高图像分辨率以及诊断准确率。在使用能谱CT检查腹部脏器时,借助单能量技术可以提高图像对比度,70keV单能量图像的噪声比下降明显,可以提高细微病灶的检出率。
  如果X线能量不同,物质对X线吸收程度也会有着明显的差异,根据这一特点绘制能谱曲线可以鉴别组织类型。在邱国平的研究中,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患者能谱CT图像噪声比分别为(4.2±1.3)、(1.6±1.5),胃间质瘤会按着动脉期碘基物质浓度为(16.5±4.9)mg/mL,而静脉期碘基物质浓度稍高,认为通过能谱曲线可以更全面了解胃间质瘤演示强化特征,可以提高检出率[5]。除此之外,如果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病灶能谱曲线平行,且不同单能量下变化不大,可确定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相关的联系。
  3 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3.1 在胃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早期胃癌并没有明显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而且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很多胃癌患者在就诊时大多处于进展期、晚期胃癌,而不同分期胃癌治疗方式有着不同的差异,进展期胃癌可以通过根治性手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大多只能够采用姑息性化疗方式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使用CT鉴别诊断胃癌分期对于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胃癌等肿瘤分期大多采用TNM分期的标准,其中的T主要是指原发肿瘤的情况,N是指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M是指远处转移程度。
  门诊检查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目的之一是了解是否发生胃癌以及肿瘤病灶侵犯到胃壁的哪一层,而能谱CT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在这一方面检出率更高。术前利用能谱CT进行平扫、门脉期等增强扫描,然后再利用工作站进一步地处理图像數据,就可以借助获得多参数的成像获取胃壁增厚以及浸润情况,相关研究证实能谱CT确诊胃癌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6]。
  胃癌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转移情况,而且具有很高的转移率。据统计显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近75%,淋巴结转移会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在胃癌的治疗中提高转移淋巴结清扫率是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过度清扫正常的淋巴结,也会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围手术期感染风险会增加,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在诊断以及术前检查中,医生需要更全面了解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然后再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方案。在朱丽丽、郑玉飞等人的研究中,对50例胃腺癌患者进行了能谱CT扫描,结果显示,其中经过病理检查确认伴淋巴结转移有38例,转移淋巴结有83个,能谱CT诊断转移淋巴结灵敏度为90.4%,诊断符合率为89.5%。此外,在研究当中,还发现高中分化期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动脉期及静脉期标化碘值有着较大的差异,认为能谱CT可以为不同分化程度胃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7]。   胃癌患者是否出现远处转移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存时间,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脏、肺部等相关的组织,例如,肝脏转移的胃癌患者CT检查可见肝内有其中低密度区,呈结节状,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区。目前,关于能谱CT诊断胃癌远处转移情况的研究较少,但鉴于能谱CT在其它方面的优势,相信未来可以为远处转移提供可靠的依据。
  3.2 在分化程度诊断中的应用
  肿瘤分化程度可以直接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分化程度越高往往预示着患者预后越好。在肿瘤生长早期,其需要從周围血管中获取营养,当周围组织提供的营养无法满足其要求后,会分泌血管生长因子,而这些新生的血管摄取造影剂的量与正常血管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董杰、刘松的研究中,低分化组动脉期碘浓度各能量区间能谱曲线斜率高于中、高分化组胃癌患者,当标准化碘浓度为0.16时,CT能谱成像定量评估诊断的灵敏度为81.3%,这样就可以有效帮助临床鉴别诊断胃癌的分化程度[8]。
  4 结语
  能谱CT突破了仅依靠CT值单参数成像的扫描模式,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物质的能量水平,与传统CT技术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将能谱CT应用于胃癌浸润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程度以及分化程度诊断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诊断符合率,有利于实现个体化治疗,相信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曹毛毛,李贺,孙殿钦,等.2000—2019年中国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1,20(01):102-109.
  [2] 柴亚如,高剑波,岳松伟,等.能谱CT多参数成像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1, 20(02):240-245.
  [3] 郭炜,李美娇,王晓华,等.16cm宽探测器双能量能谱CT碘基物质图诊断肺栓塞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0 (01):120-122.
  [4] 王芳,高剑波,梁盼,等.CT能谱曲线及碘含量测定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 18(03):243-247.
  [5] 邱国平.能谱CT对于胃间质瘤及胃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3):27-28.
  [6] 赵致平,刘金军.宝石能谱CT在胃Ca术前T分期的临床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03(08):83-84.
  [7] 朱丽丽,郑玉飞,徐辉.能谱CT在不同分化胃癌转移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03 (11):1328-1331.
  [8] 董杰,刘松,潘梁,等.CT能谱成像定量评估胃癌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7(03): 489-493.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比較多,甚至可以说每篇课文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德育素材。教师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本校特有的“三学三立”德育素材的提取和使用,向学生渗透“三学三立”德育教育。并且教师还应该以身作者,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三学三立”德育素养。这就需要现代教师能够积极的渗透“三学三立”德育教育切实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三学三立”德育;渗透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古往今来,中外美学家和艺术家几乎从未停止过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争论双方各执一端,或是只看到社会对艺术的制约作用,视艺术为社会历史过程的副现象,或是视艺术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把艺术看作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相脱离的完全独立的,封闭的系统。因而,未能对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解释。本文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试析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企图揭示出这一动态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总结我国2019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会议。会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20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0年六大重点工作。  一、堅定不
摘 要 文章首先阐述了国际关系经济学视角的基本背景情况;接着对国际经济政治学理论进行了理解和阐述,说明了政治学和经济学双重学科背景的意义,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最后从经济学学科的发展背景很好的解释了国际关系的重要性,旨在从经济学的视角公平合理的研究国际关系。  关键词 国际关系研究;重要缺失;经济学视角;经济学学科  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具备主要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表现为活跃性,国际关系是比较复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为了增加城市化发展资源利用的可行性,本文从基于大数据价值挖掘的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总体思想和故障分析等方面,对其进行简析,旨在为日后电力专业人员在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数据价值 配电网故障分析 数据挖掘 运维检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1)05-0048-02  为
摘 要 “物哀”作为日本的传统的文学理念,在日本文化与审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人们的文化情感中有重要的意义,而这种文化意识的形成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和地理环境中产生的。本文就追寻“物哀”——对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的解读进行分析。  关键词 物哀;日本文学理念;文化解读  引言:物哀文化在日本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日本的审美追求,因此研究日本的物哀文化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同时对研
摘 要 从远古人类——山顶洞人的原始社会到新石器时代中后期,人类所居住的由石块堆砌的房子,这便是最早的建筑雏形。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也发生了由内到外的改变。从最早的中世纪“哥特式”风格、“罗马式”风格和“古希腊罗马艺术”风格到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建筑设计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此开始建筑界开始飞速发展,经历新艺术运动、机械美学运动、装饰艺术以及商业主义风格到现代主义风格。在西方近现代
摘 要 继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1.0之后,随着“互联网 ”的快速推进,教育部又于2019年及时提出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和整校推进实施指南以及应用能力考核规范,目前绵阳市也正在制订具体实施办法。笔者认为,提升工程1.0与2.0是相互联系的两项工程,绵阳市实施提升工程1.0的“五环工作法”,即“切实诊断”“靶向学习”“主题研修”“返岗应用”“实践评价”,在推进工程2.0时
摘 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在幼儿园这一阶段教师们要重视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美术不仅仅包含画画,它还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学习美术可以提高人的修养,陶冶情操,发现生活的美,开阔眼界,充实自我。幼儿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教师应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幼儿的美术水平。本文针对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策略
摘 要 选择以历届“科讯杯”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参赛作品为研究对象,找出当代大学生DV创作主题趋势,希望能为有效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供帮助。  关键词 科讯杯;DV;主题;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61-04  1 引言  DV作品概述 DV作品指的是创作者用数字摄像机拍摄的数字视频,经过后期编辑制作以后的数字视频作品,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