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选取历史史料、提出问题、分析方法方面的探讨加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能力。
关键词:史料教学;具体分析;教学效率
近几年来,高考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命题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基本形成“没有史料无以成题”的局面,材料解析题一统天下,所有试题都有材料作为背景,更加注重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纵观近五年高考题目,大致得出以下特点:一、 对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与信息的考查贯穿始终;二、 大大减少直接考查记忆类题目;三、 综合题更加强调独立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问题的能力,其开放性日益突出。因此,本课题希望通过对史料选取、问题的提出、分析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提升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审题答题的得分能力。
一、 史料选取
教学中最常见的分类是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文字史料与图像史料。在选择史料方面,建议教师应该做到:
1. 慎重对待史料的价值问题。一般而言,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有价值,同时,“一份证据说一分話”寓意着史料本身价值的“有限”。
2. 交会学生辨别史料的简单策略。例如从史料的出处、史料发布的时间,史料发布人的身份、语气、目的,经常练习,效果慢慢就会显现。
3. 留意新的史学动态。近几年对近代侵华的考查视角多为近代化史观,淡化阶级斗争,尤其是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更要注意这点。
4. 选择能突出主题、有助于教学的史料。如:《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教科书中有一幅插画,是关于太平天国的一份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它上面有一行字“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可是“癸好”并不属于天干地支的称谓,这种纪年方式源于太平天国制定的《天历》,是一部太阳历,既采用了国号纪年法,也采用了干支纪年法,只是把60干支中的“丑”改为“好”“卯”改为“荣”“亥”改为“开”。太平天国敢于废除旧阴历,充分体现了农民革命的反封建的革新精神,但它却用另一种迷信束缚自己,迷信是科学的大敌。除了解太平天国改天换地的主张外,还可以从历法的变动了解中西结合的太平天国运动文化。
二、 问题的提出
纵观近年大题,从提问的角度看,一般为1.归纳特点,如2013年全国Ⅰ卷40题“概括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2014年全国Ⅰ卷40题“指出宋应星、牛顿科学成果的特点”;2.分析原因,如2014年全国Ⅰ卷40题“分析命运不同的原因”、2016年全国Ⅰ卷40题“分析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2017年全国Ⅰ卷41题“中法民族主义不同产生的原因”;3.比较异同,如2015年全国Ⅰ卷40题“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不同之处”、2017年全国Ⅰ卷41题“中法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构建历史知识网络,夯实阶段特征,多注意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横向与纵向对比,能够使用特定专业术语,切记无材料依托的空泛答题;注意历史人物的观点、主张等产生的背景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要学会把历史人物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通过他们来观察历史。
三、 关于分析的方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试题注重从微观角度选取贴近社会生活或普通民众的历史个案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下而上看历史”。例如:2010年北京卷第37题,该题以茶叶为纽带,把唐朝的经济、清朝时期的中外贸易、美国独立战争、近现代中国民族企业等四个问题联系起来;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选取的观察视角是信号灯;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30题围绕上海北京电影展开,茶叶、交通灯、电影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以此作为切入点,容易从“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宽视野、多角度来进行考查。因此在历史学习中,要学会以小见大,通过微观视角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政治经济事件,效果会更好。
此外,高考试题尤其是大题,对相关历史问题的分析与教材不同,它可以更加细致、更加具体、更加深入。如,关于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教科书往往笼统地说是“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但高考大题却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角度的材料,要求进行具体分析。2010年海南卷26题:明太祖下令杖责扣留商人货物的税吏;2016年海南卷26题:隆庆年间政府允许开禁,海外移民增多,大量白银进入中国,明政府因此还相应调整了税收等政策,可见,“海禁”并非自始至终实行着,明政府曾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了适当的调整。
再如,1787年美国宪法实施后,总统与国会的权力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两者的权力此消彼长。内战爆发使林肯总统所掌握的权力大大超过了国会;战争结束后,国会唯恐总统权力过大,便借1686年弹劾约翰逊总统之机,削弱了总统的权力。经济大危机期间,罗斯福总统权力加强,之后爆发二战,总统对人力和财力的控制,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从总体上看,美国总统的权力总体上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与此情况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君主权力的发展趋势,但是,仍有许多事例可以说明,有的历史时期,君主并未专制。总之,历史是复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条非常实用的规则。
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老师必须引领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对待历史教科书中史料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我们无法让自己重新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之中,但应该借助丰富史料尽可能地去感受历史的氛围;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历史的真实,但应该借助多视角的史料尽可能地去接近历史的真实,这正是史料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M].人民出版社,1987.
[2]何成刚,夏辉辉,张汉林,彭禹,等.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专家解码:高分突破[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陈雪云,福建省福清市,福清华侨中学。
关键词:史料教学;具体分析;教学效率
近几年来,高考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命题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基本形成“没有史料无以成题”的局面,材料解析题一统天下,所有试题都有材料作为背景,更加注重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纵观近五年高考题目,大致得出以下特点:一、 对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与信息的考查贯穿始终;二、 大大减少直接考查记忆类题目;三、 综合题更加强调独立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问题的能力,其开放性日益突出。因此,本课题希望通过对史料选取、问题的提出、分析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提升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审题答题的得分能力。
一、 史料选取
教学中最常见的分类是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文字史料与图像史料。在选择史料方面,建议教师应该做到:
1. 慎重对待史料的价值问题。一般而言,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有价值,同时,“一份证据说一分話”寓意着史料本身价值的“有限”。
2. 交会学生辨别史料的简单策略。例如从史料的出处、史料发布的时间,史料发布人的身份、语气、目的,经常练习,效果慢慢就会显现。
3. 留意新的史学动态。近几年对近代侵华的考查视角多为近代化史观,淡化阶级斗争,尤其是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更要注意这点。
4. 选择能突出主题、有助于教学的史料。如:《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教科书中有一幅插画,是关于太平天国的一份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它上面有一行字“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可是“癸好”并不属于天干地支的称谓,这种纪年方式源于太平天国制定的《天历》,是一部太阳历,既采用了国号纪年法,也采用了干支纪年法,只是把60干支中的“丑”改为“好”“卯”改为“荣”“亥”改为“开”。太平天国敢于废除旧阴历,充分体现了农民革命的反封建的革新精神,但它却用另一种迷信束缚自己,迷信是科学的大敌。除了解太平天国改天换地的主张外,还可以从历法的变动了解中西结合的太平天国运动文化。
二、 问题的提出
纵观近年大题,从提问的角度看,一般为1.归纳特点,如2013年全国Ⅰ卷40题“概括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2014年全国Ⅰ卷40题“指出宋应星、牛顿科学成果的特点”;2.分析原因,如2014年全国Ⅰ卷40题“分析命运不同的原因”、2016年全国Ⅰ卷40题“分析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2017年全国Ⅰ卷41题“中法民族主义不同产生的原因”;3.比较异同,如2015年全国Ⅰ卷40题“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不同之处”、2017年全国Ⅰ卷41题“中法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构建历史知识网络,夯实阶段特征,多注意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横向与纵向对比,能够使用特定专业术语,切记无材料依托的空泛答题;注意历史人物的观点、主张等产生的背景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要学会把历史人物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通过他们来观察历史。
三、 关于分析的方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试题注重从微观角度选取贴近社会生活或普通民众的历史个案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下而上看历史”。例如:2010年北京卷第37题,该题以茶叶为纽带,把唐朝的经济、清朝时期的中外贸易、美国独立战争、近现代中国民族企业等四个问题联系起来;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选取的观察视角是信号灯;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30题围绕上海北京电影展开,茶叶、交通灯、电影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以此作为切入点,容易从“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宽视野、多角度来进行考查。因此在历史学习中,要学会以小见大,通过微观视角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政治经济事件,效果会更好。
此外,高考试题尤其是大题,对相关历史问题的分析与教材不同,它可以更加细致、更加具体、更加深入。如,关于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教科书往往笼统地说是“重农抑商”“海禁政策”,但高考大题却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角度的材料,要求进行具体分析。2010年海南卷26题:明太祖下令杖责扣留商人货物的税吏;2016年海南卷26题:隆庆年间政府允许开禁,海外移民增多,大量白银进入中国,明政府因此还相应调整了税收等政策,可见,“海禁”并非自始至终实行着,明政府曾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了适当的调整。
再如,1787年美国宪法实施后,总统与国会的权力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两者的权力此消彼长。内战爆发使林肯总统所掌握的权力大大超过了国会;战争结束后,国会唯恐总统权力过大,便借1686年弹劾约翰逊总统之机,削弱了总统的权力。经济大危机期间,罗斯福总统权力加强,之后爆发二战,总统对人力和财力的控制,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从总体上看,美国总统的权力总体上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与此情况相似的是中国古代的君主权力的发展趋势,但是,仍有许多事例可以说明,有的历史时期,君主并未专制。总之,历史是复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条非常实用的规则。
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老师必须引领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对待历史教科书中史料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我们无法让自己重新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之中,但应该借助丰富史料尽可能地去感受历史的氛围;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历史的真实,但应该借助多视角的史料尽可能地去接近历史的真实,这正是史料教学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荣孟源.史料和历史科学[M].人民出版社,1987.
[2]何成刚,夏辉辉,张汉林,彭禹,等.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专家解码:高分突破[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陈雪云,福建省福清市,福清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