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爱国之情,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初中教学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通过问题导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实际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取学生听、教师讲的被动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体会,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关键字】初中历史;问题导学模式;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84-02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结合教材知识内容,通过合理、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分析历史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和熟练地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并良好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历史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情境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问题展开充分的探讨和思考。问题情境的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从而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如在《动荡的春秋时期》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烽火戏诸侯》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思考,回答图片所描述的历史故事,并进行交流和探讨,分析故事反映了什么。在学生对图片故事进行阐述和分析后,引入春秋时期的动荡局面,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促进学生深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内容的相互联系,避免出现孤立的历史知识点。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点出发,通过游戏、图片、故事和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造相关的历史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不断思考和探究。如《鸦片战争》教学中,学生对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都未涉及过,也没有较为具体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明确鸦片对人类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然后提出问题:“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使学生更加好奇关于鸦片战争的事件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讨和分析,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应用的课程导入方式,通过营造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内容,从而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但是在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有效结合,并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并且,问题情境创设中,要注重问题设计的适宜性,太难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又会使问题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通过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解答,实现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任务紧密结合,明确教学的侧重点,否则,可能会导致课堂问题过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对课堂教学造成不利影響[1]。
如在《明朝的灭亡》教学中,教师只要将问题的设计重点放在明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上即可,一是明确明朝灭亡时间,二是阐述王朝从兴盛走向衰退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学生掌握了这两个问题,也就掌握了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问题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还能够推动学生不断探索知识,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
再如《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秦朝怎样灭亡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第四十七页,并找出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王暴政的表现。通过播放大泽乡起义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原因,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教师汇总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引出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通过有效的提问,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使学生在沟通与讨论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完善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出现问题设置较多的情况,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过多的问题会导致学生还没真正理解上一个问题就遇到下一个新的问题,从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无法发挥问题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在学生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及时、正确指导,有效解答学生产生的问题,并在学生相互探讨后,组织学生有效汇总和归纳探讨结果[2]。如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教师就需要在学生分析和讨论后,组织学生从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矛盾等几个方面总结和汇总探讨结果。问题的提出是为了使学生不断探究和思考知识,且探究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教师还要结合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通过问题得出的知识,提升历史学习能力。
三、通过问题促进学生练习,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不断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强化和运用。传统历史教学中的练习形式以反复记忆和抄写为主,不仅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
此外,历史习题题型常以选择和填空为主,并且常是教材中的原文原句,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作答,但是内容过于枯燥,无法发挥练习题的启发作用,更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3]。通过问题促进学生练习,就是通过对练习题的合理设计,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知识,使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自身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促进对知识的运用。
如《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中,要掌握洋务运动的事件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复杂且具有难度的。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以及洋务运动的目的进行充分探讨,从而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又如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楚汉之争”知识的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问题促进学生练习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还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历史教学中,若想以练习的方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就需要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运用更加丰富的练习方式,促进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中组织知识竞赛,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影响、过程、时间、人物等组织小组比赛,题目由学生自己给出,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不同的知识内容,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师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根据历史教学实际情况,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探究知识,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和探讨中完善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向红.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8).
[2]杨建军.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探究[J].亚太教育,2019(8).
[3]陈赟.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
【作者简介】
常丽梅(1983~),女,汉族,山西晋城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字】初中历史;问题导学模式;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084-02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结合教材知识内容,通过合理、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分析历史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和熟练地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熟练掌握并良好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需要历史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情境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问题展开充分的探讨和思考。问题情境的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从而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如在《动荡的春秋时期》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烽火戏诸侯》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思考,回答图片所描述的历史故事,并进行交流和探讨,分析故事反映了什么。在学生对图片故事进行阐述和分析后,引入春秋时期的动荡局面,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促进学生深入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内容的相互联系,避免出现孤立的历史知识点。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点出发,通过游戏、图片、故事和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造相关的历史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不断思考和探究。如《鸦片战争》教学中,学生对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原因都未涉及过,也没有较为具体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明确鸦片对人类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然后提出问题:“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使学生更加好奇关于鸦片战争的事件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讨和分析,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应用的课程导入方式,通过营造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内容,从而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但是在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有效结合,并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并且,问题情境创设中,要注重问题设计的适宜性,太难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又会使问题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通过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解答,实现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任务紧密结合,明确教学的侧重点,否则,可能会导致课堂问题过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对课堂教学造成不利影響[1]。
如在《明朝的灭亡》教学中,教师只要将问题的设计重点放在明朝灭亡的时间和原因上即可,一是明确明朝灭亡时间,二是阐述王朝从兴盛走向衰退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学生掌握了这两个问题,也就掌握了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问题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还能够推动学生不断探索知识,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
再如《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秦朝怎样灭亡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第四十七页,并找出秦朝灭亡的原因、秦王暴政的表现。通过播放大泽乡起义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原因,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讨论。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后,教师汇总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引出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通过有效的提问,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使学生在沟通与讨论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完善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出现问题设置较多的情况,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过多的问题会导致学生还没真正理解上一个问题就遇到下一个新的问题,从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无法发挥问题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在学生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及时、正确指导,有效解答学生产生的问题,并在学生相互探讨后,组织学生有效汇总和归纳探讨结果[2]。如对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教师就需要在学生分析和讨论后,组织学生从社会、经济、政治、民族矛盾等几个方面总结和汇总探讨结果。问题的提出是为了使学生不断探究和思考知识,且探究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教师还要结合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通过问题得出的知识,提升历史学习能力。
三、通过问题促进学生练习,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不断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实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强化和运用。传统历史教学中的练习形式以反复记忆和抄写为主,不仅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
此外,历史习题题型常以选择和填空为主,并且常是教材中的原文原句,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作答,但是内容过于枯燥,无法发挥练习题的启发作用,更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3]。通过问题促进学生练习,就是通过对练习题的合理设计,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知识,使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自身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促进对知识的运用。
如《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中,要掌握洋务运动的事件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复杂且具有难度的。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以及洋务运动的目的进行充分探讨,从而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又如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楚汉之争”知识的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刘邦取得胜利的原因,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问题促进学生练习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还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历史教学中,若想以练习的方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就需要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运用更加丰富的练习方式,促进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中组织知识竞赛,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影响、过程、时间、人物等组织小组比赛,题目由学生自己给出,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此外,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不同的知识内容,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总之,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师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根据历史教学实际情况,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探究知识,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和探讨中完善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钱向红.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8).
[2]杨建军.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探究[J].亚太教育,2019(8).
[3]陈赟.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8).
【作者简介】
常丽梅(1983~),女,汉族,山西晋城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