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作为小学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养成教育。
一、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儿歌,而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为此将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手边唱:“一二三,看谁坐的端又端。”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体育委员会喊“请你站在直线上”的口令,学生会在班干部的的引导下说出“我就站在直线上”,站起队来‘快’、‘齐’、‘静’;走路队时,路队长喊“手牵手”,学生会在路队长的引导下说“一起走”。当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时,可以用以下儿歌来诱导:“两指握住笔,中指托下底,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学生是按小组形式坐的,所以,学生是面朝黑板还是面朝桌子坐,我们也编了儿歌:面朝黑板是师喊“1、2、3!”,生喊“看黑板或看白板”;面朝桌子坐时就是师喊“4、5、6”,生喊“朝里坐”。
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学习习惯的养成
1、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养成听好课的习惯。认真听课,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基础环节。现在,由于孩子的学习不好,许多家长让孩子纷纷进补习班,请家教。事实上,所谓的补习班和家教,无非是花钱把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又讲一遍而已,这样又费时,费财,费力,学生往往学成了夹生饭,学习效果也不明显。这样反而养成孩子上课不认真听,依赖补课的习惯。所以,作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方面要关注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关注个体。不吃夹生饭,
2、养成自觉复习预习的习惯.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想而知,复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學生没有复习的习惯。时间越长,忘记的就越多,所以我们老师感觉,学生学东西就像猴子扳包谷,搬一个掉一个,学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怎样做好这个环节呢?在这个环节上,家长要把责任负起来,督促孩子复习,最好是每天给孩子的作业签字,必要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每天的作业情况。监督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养成自觉学习和复习的习惯。孩子的在家学习习惯和复习习惯养成了,家长也会一劳永逸的。
3、养成好学好问的学习习惯。好问是良好学习习惯之一。老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因为学生有问题问,说明学生有求知欲望,或者已经思考过了。如果你耐心的给他讲解,他会收获匪浅。同时也养成了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通过问。老师也知道了该学生的学习程度,为“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4、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锅煮,一刀切,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为了因材施教,教师必须经常接近这些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一贯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有效地教育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促使其品德向好的方面转化。
三、行为习惯的常抓不懈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
比如抓个人卫生,班主任会在每周晨会时间检查个人卫生,或者会在任意一个时刻抽查个人卫生,每次会重点查个人卫生习惯差的孩子;比如出操时双臂没有有力摆动的,我会在出操回来之后,要那些没有按要求行走的孩子站在讲台上练习原地踏步走,直到全班学生说走得很好为止,接连几个星期这样抓,慢慢地都会养成出操时双臂有力摆动的习惯了。为了让孩子们养成离座后板凳插桌子、饮水机、电灯、电扇的开关没人时要及时关掉、书包的嘴巴要合上、吃饭时桌套要取下来、自己座位旁有垃圾自己捡起、上课前把学习用品统一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等等,我会在这些要求提出来之后的一两个星期都会强调,如果发现上述情况没有做好的,我会让本人去完成,宁可让全班同学都等着他,也要让他自己去做,目的是要让他明白,该他做的事,他自己必须做好,长期这样抓,每人的责任意识就增强了。
总之,小学生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会教育为必要条件的立体网络教育,三个方面紧密配合,才能保证教育的效果。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与家长和老师的付出分不开的。因此,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要有耐心、有信心。
一、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儿歌,而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为此将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手边唱:“一二三,看谁坐的端又端。”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体育委员会喊“请你站在直线上”的口令,学生会在班干部的的引导下说出“我就站在直线上”,站起队来‘快’、‘齐’、‘静’;走路队时,路队长喊“手牵手”,学生会在路队长的引导下说“一起走”。当学生握笔姿势不规范时,可以用以下儿歌来诱导:“两指握住笔,中指托下底,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学生是按小组形式坐的,所以,学生是面朝黑板还是面朝桌子坐,我们也编了儿歌:面朝黑板是师喊“1、2、3!”,生喊“看黑板或看白板”;面朝桌子坐时就是师喊“4、5、6”,生喊“朝里坐”。
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学习习惯的养成
1、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养成听好课的习惯。认真听课,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基础环节。现在,由于孩子的学习不好,许多家长让孩子纷纷进补习班,请家教。事实上,所谓的补习班和家教,无非是花钱把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又讲一遍而已,这样又费时,费财,费力,学生往往学成了夹生饭,学习效果也不明显。这样反而养成孩子上课不认真听,依赖补课的习惯。所以,作为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方面要关注全体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关注个体。不吃夹生饭,
2、养成自觉复习预习的习惯.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想而知,复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學生没有复习的习惯。时间越长,忘记的就越多,所以我们老师感觉,学生学东西就像猴子扳包谷,搬一个掉一个,学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怎样做好这个环节呢?在这个环节上,家长要把责任负起来,督促孩子复习,最好是每天给孩子的作业签字,必要时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每天的作业情况。监督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养成自觉学习和复习的习惯。孩子的在家学习习惯和复习习惯养成了,家长也会一劳永逸的。
3、养成好学好问的学习习惯。好问是良好学习习惯之一。老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因为学生有问题问,说明学生有求知欲望,或者已经思考过了。如果你耐心的给他讲解,他会收获匪浅。同时也养成了他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通过问。老师也知道了该学生的学习程度,为“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4、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锅煮,一刀切,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为了因材施教,教师必须经常接近这些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一贯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有效地教育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促使其品德向好的方面转化。
三、行为习惯的常抓不懈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
比如抓个人卫生,班主任会在每周晨会时间检查个人卫生,或者会在任意一个时刻抽查个人卫生,每次会重点查个人卫生习惯差的孩子;比如出操时双臂没有有力摆动的,我会在出操回来之后,要那些没有按要求行走的孩子站在讲台上练习原地踏步走,直到全班学生说走得很好为止,接连几个星期这样抓,慢慢地都会养成出操时双臂有力摆动的习惯了。为了让孩子们养成离座后板凳插桌子、饮水机、电灯、电扇的开关没人时要及时关掉、书包的嘴巴要合上、吃饭时桌套要取下来、自己座位旁有垃圾自己捡起、上课前把学习用品统一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等等,我会在这些要求提出来之后的一两个星期都会强调,如果发现上述情况没有做好的,我会让本人去完成,宁可让全班同学都等着他,也要让他自己去做,目的是要让他明白,该他做的事,他自己必须做好,长期这样抓,每人的责任意识就增强了。
总之,小学生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会教育为必要条件的立体网络教育,三个方面紧密配合,才能保证教育的效果。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与家长和老师的付出分不开的。因此,抓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要有耐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