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m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史是幼儿师范学校中国通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成古代史教学任务,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几千年历史的贯通联系感,把握好横向与纵向、各代具体特点与前后联系之间的关系,其最主要的还是要突出一个“通”字。历史教科书中每个朝代都是千篇一律的单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阶级斗争的分别叙述,不见各代综合特点和历史地位的概述,各朝代之间、各时代之间、各种制度、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却仍然不清。在每个朝代开始前都要先讲“通论”,用考试这根指挥棒引导学生树立“通”的观念。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古代史;教学法
  中国古代史是幼儿师范学校中国通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初中而言(幼师招生一般是初中起点),幼师学生学习古代史,每一个王朝所涉及的内容都有一定加深。要完成古代史教学任务,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几千年历史的贯通联系感。从政治史演变的角度讲,中国古代史当然不能摆脱王朝更替的框架,但如将各个时期割裂地进行教学,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也不可能真正学好。因此,中国古代史教学的另一注意点是把握好横向与纵向、各代具体特点与前后联系之间的关系,其最主要的还是要突出一个“通”字。
  由于歷史课处在幼儿师范学校学科设置中的边缘地位,幼师学生学历史往往是对史实孤立地学习和认识。他们基本不喜欢刨根问底,只是满足于死记教师或教科书上给列出的条条,即使面对考试也就顶多一通猛背而已。但因为都是对历史知识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应付完考试(考查)后仍然抓不住历史现象的特点和实质。不过,客观地讲,现在我们幼师的历史教科书在体例编纂上也多有割裂的情况。几乎完全跟着王朝体系走,每个朝代都是千篇一律的单层面的政治、经济、文化、阶级斗争的分别叙述,不见各代综合特点和历史地位的概述,有的在章前章后虽有了概述,但各朝代之间、各时代之间、各种制度、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却仍然不清。这些都需要教师费时费力先行备课,在讲课中予以补充和组织。
  笔者一直主张在每个朝代开始前都要先讲“通论”。如笔者讲述中国古代史下半段,先用一节课专讲序言,向学生概述本段历史的大貌,点出本段历史在中国封建社会整个历史中所处的地位,本段历史的分期及理由,学习本段历史需要注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阶级、民族关系等各方面的发展脉络和规律特征,使学生对整个历史时期的学习先有个整体线索上的认识。本段历史大致按三大单元(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分期,每单元及单元之下的每个朝代亦均有引言,其内容除了与总序言各方面相呼应外,还着重提醒了注意该时期与前后时期的关系(继承之处、不同之处、进步之处、曲折变异之处等)。具体讲到各时期各方面,也时时强调前后的联系。某一制度,在前一朝讲时要告诉学生其最早的源流及以后还将看到的发展,在后一朝讲时提醒已讲过的形态及到本朝的变化,并且联系序言引言中的规律。如,讲封建君主集权的发展,要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雍正皇帝等归纳到一起进行讲解,看看他们在各自的时代为封建君主集权的发展做了哪些事,在哪个朝代开始封建集权开始没落,并逐渐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讲改革,则要把商鞅、王莽、北魏孝文帝、王安石、张居正、雍正帝等进行归纳,甚至可以延伸至戊戌变法,从改革(变法)面临的背景、措施、成效(后果)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评价;讲封建社会的所谓“大治”,可以把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直至康乾盛世放到一起进行对比;讲农民起义时,除了归纳历代农民起义这一重大事件外,还要特别关注各朝代末期的矛盾中心及他们起义口号的不同。讲封建土地制度及赋税制度,讲商品经济的发展,讲科技文化的发展,都要联系前后找出特点,甚至讲各朝帝王名臣也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治世重点、个人出身、经历、作风等方面做纵向的比较,从一个侧面反映各时期的异同。这种“通”的教学方法将大大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读史以明智”的人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历史学科的考试或考查(笔者一直主张幼师的历史课应以考查为主)也要注意体现“通”的要求。笔者在进行历史学科考查命题时,从不简单局限某一朝代拟定问答题,凡综合性论述问答题均覆盖不同朝代并前后贯通,用考试这根指挥棒引导学生树立“通”的观念。
  从“通”的高度学习中国古代史,能使学生眼界开阔,记忆牢固,思考问题日益全面,学生经常可以从历史知识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受到启发。总之,“通”的教学法在古代史教学中应该坚持并发扬。
  参考文献:
  孙立群.学史贵会通:讲授“中国古代史通论”的体会[J].历史教育,2004(06).
  作者简介:潘文武,男,1975年12月出生,在职研究生,河南省洛阳幼儿师范学校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历史教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关注每个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灵品格。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
摘要: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学习的功利性过强,并由此直接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应该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现代教育技术是有力的武器之一。适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有效地组织语文教学过程,是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学习兴趣;激发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就是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切实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这样,才是教学效率真正得以提高的体现。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活课堂,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极为有效的一个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 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自学能力;激发兴趣;指导阅读;注重质疑;掌握方法  著名教
摘 要:语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想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语文知识,并得心应手地使用语文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做“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立足于文本,走近生活;体验于生活,开放课堂;描绘于生活,感悟生命三个方面着重谈谈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足文体;感悟生命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有思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特别喜欢玩水,感知水的流动性,探讨水的沉浮等。在某次区角活动中,一个幼儿无意间拿起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在桌子上快速地旋转起来,大家都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想:以此为兴趣点,引导孩子探索这种有趣的科学现象,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生活的事件,将其转化为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课堂探究问题,让幼儿在探究中亲身感受科学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是科学,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拥有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许多合唱歌曲富有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但真要让学生来唱,多数学生就会知难而退。因此,打好基础从中年级学生入手,培养他们的合唱意识与技能;从低声部学习入手重点巩固音准,逐步达成声部平衡;从多种艺术表达入手提升合唱表现力。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合唱教学
摘 要:歌唱的目的是用科学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感情;以优美动听的歌声去诠释作品,感动聆听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声乐课堂中存在着一些情感缺失问题,着重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在声乐演唱中运用情感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情感;引导;问题  在现今的声乐教学中,有些教师特别注重声乐技巧,而对于情感的运用说得很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不少学生演唱歌曲时呆板、生硬,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利用小组资源,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通过自己学习、理解、归纳,从而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文言文;小组合作;课堂讲授法  一、三尺坚冰,一时兴起  文言文的博大精深,它不但承載了中国历史,也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但是文言文对于我们的学生犹如祭奠时高高供奉的神器,趾高气扬的凌驾于我们的之上却很难走近。于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地球上一处壮丽的景观,然而,与水星上新发现的峡谷相比,科罗拉多大峡谷就只能叫小峡谷了。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借助“信使”号探测器此前发回的图像数据,在水星南半球发现一个巨大峡谷,宽约402千米,长约966千米,深达3.2千米。与之相比,科罗拉多大峡谷最宽处为29千米,长约446千米,最深处1.8千米。地球表面的岩石圈由多个板块构成,而水星的岩石圈是單一的。约三四十亿年前,水星冷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