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仍然以煤炭为主,煤用于发电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因此,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主要靠煤的清洁低碳利用。”2014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在第五期“能源大讲堂”上表示。在主题为“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的演讲中,倪维斗阐述了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形势,指出我国能源消费短期内还将以煤炭为主、煤炭发电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并分析了数种煤炭发电技术及电网技术的可行性。
我国能源与环境面临何种形势?
倪维斗指出,能源消费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大量燃煤供暖、汽车尾气及燃煤发电等加重了环境负担。当前,能源与环境形势严峻,我国已被逼到“墙角”,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已达70亿吨,为世界第一。中国正处于二氧化碳排放的上升期,面临国际上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和绝对值的要求,在已经大力强化节能以及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条件下,未来我国在碳减排上仍将处于被动状态。
倪维斗说,全世界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中国的问题更加严重,一个是气候变化,再加上二氧化碳排放已是世界第一,大概是70-80亿吨/年,美国现在60亿吨/年,远远超过美国;第二个问题是能源安全,一些燃料中国大量进口,差不多每年要进口2.5亿吨,消费量是4.5亿吨,自产不到2亿吨,进口的来源、进口的成本、进口的出路,将来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个问题是PM2.5的问题,以上这几个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发展。
倪维斗认为,从长远来看,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到2050年差不多各占27%左右(能源消费总量),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各占7%,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煤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国这个时期,议论很多,尤其雾霾天气出来以后,人们认为煤是罪魁祸首,想把煤砍掉,但是中国看起来砍不掉,煤炭在相当时期仍然是我国的能源主力。在中国,如果不解决煤的清洁利用问题,那么所谓低碳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倪维斗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个尖锐问题,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45%,到2050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0年下降一半,只能排放104亿吨(1990年208亿吨)。中国将来二氧化碳的减排主要落在煤身上。倪维斗说:“从2010年到2050年,我国将要用掉1200亿吨煤,这1200亿吨煤怎么用就是个大问题。如果直接燃烧,将产生大量污染,这显然不行,大自然已经给我们教训了,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变,因此,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主要靠煤的清洁低碳利用。”
怎样解决电煤的清洁化利用问题?
倪维斗认为,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有多种途径,分别是实施先进的煤炭发电技术和实施煤基多联产能源系统技术。前者旨在进一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后者则是通过系统过程集成,达到物质和能量多维度梯级利用。
倪维斗表示,现在我国的燃煤发电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倪维斗举例说,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每度电的平均煤耗在276克标准煤左右,这在世界属于领先水平。但是从目前的发电技术上来看,燃煤超超临界蒸汽发电技术不一定是煤高效利用的唯一重点方向,因为燃煤超超临界蒸汽发电在技术、经济、常规污染物的脱除、二氧化碳的减排上都具有一定先天性的缺陷。特别是二氧化碳在烟气中的收集成本很高,从烟气中收集二氧化碳比较难,要大量的喷淋,还要用化学物质分离,会导致电厂的发电效率降低11%-12%,同时单位成本提高,投资成本增加一倍;本身的发电成本也增加。这种技术的真正商业化大规模使用在目前还没有。
倪维斗说,第二条路径是IGCC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华能集团在天津有一台250MW的IGCC电站,现在已经基本运行,但是系统复杂,价格较贵,首套的造价差不多12000元/kW,而超临界也就4000元/kW。IGCC本身是很好的概念,在目前条件之下,在中国纯粹的发电的IGCC估计也不会有大发展,但是IGCC最大的优点就是将来较易把二氧化碳取出来,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达到40%左右,压力比较大,体积比较小,容易取出。
倪维斗表示,多联产技术是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战略方向。多联产技术以煤气化技术为核心,通过化工合成与动力生产过程的集成耦合,实现煤炭物质和能量的梯级转化与利用。该技术具有捕捉二氧化碳的天性,是实现未来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的有效途径,且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优异,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煤炭清洁利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倪维斗认为,多联产是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有助于缓解能源总量要求,尤其是可以应用大量的高硫煤;有助于缓解液体燃料短缺,可以大规模地生产甲醇、F-T合成油等替代燃料,缓解石油进口压力;彻底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同时用甲醇来制备二甲醚,二甲醚基本上是和LPG(液化石油气)同样性质的液体,可以大量供应小城镇的需要;满足未来减排CO2的需要,所以说,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电化共轨(或能化共轨)有很大潜力,是重要方向。
倪维斗说,以上这三种煤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途径各有千秋,要因时、因地而宜,但必须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总体规划。
如何减少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
倪维斗提出了两种思路,一是要节约用能;二是将用能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捕捉起来。从目前来看,要降低碳排放,实际上是要在煤的应用上下功夫,因为能源消费主体是煤。要将那些散烧煤取缔或想办法替代,将来煤要集中使用,在集中使用过程中再想办法把二氧化碳减少。因此,碳减排的根本问题就是二氧化碳的捕捉问题。
“实施煤炭现代化战略刻不容缓,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最终离不开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处理,我国的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战略应该按照我国国情实施。”倪维斗表示,我国实施CCUS战略目前已有很大的潜力,关键在于如何全面统筹安排、协调管理。
“我国实施CCUS战略应从易到难,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倪维斗建议,我国可从三个阶段考虑实施CCUS战略。第一阶段,利用从天然气中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强化石油开采(EOR)及回收煤层气(ECBM);第二阶段,在煤化工中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我国正在排空的二氧化碳至少有几千万吨,这部分二氧化碳的捕捉要比直接燃煤电厂容易得多);第三阶段,在直燃煤电厂中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这是个耗能工程,比煤化工中的CCUS困难得多)。
倪维斗特别强调,我国现代化的能源发展战略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分阶段减排二氧化碳。现在实施煤炭现代化战略刻不容缓,目前正值新一轮电力建设高潮;现在兴建技术锁定的电厂将决定2020年及以后的煤炭利用模式;错过这一时期,今后实施煤炭现代化战略将更为困难;继续按传统技术模式发展,将导致环境、能源安全、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困难。如果延误过渡到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的时机,将会显著增加将来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本;难以控制未来石油进口;大大增加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本文根据倪维斗院士在“能源大讲堂”中的讲座录音编辑整理而成。倪维斗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
我国能源与环境面临何种形势?
倪维斗指出,能源消费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大量燃煤供暖、汽车尾气及燃煤发电等加重了环境负担。当前,能源与环境形势严峻,我国已被逼到“墙角”,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已达70亿吨,为世界第一。中国正处于二氧化碳排放的上升期,面临国际上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和绝对值的要求,在已经大力强化节能以及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条件下,未来我国在碳减排上仍将处于被动状态。
倪维斗说,全世界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中国的问题更加严重,一个是气候变化,再加上二氧化碳排放已是世界第一,大概是70-80亿吨/年,美国现在60亿吨/年,远远超过美国;第二个问题是能源安全,一些燃料中国大量进口,差不多每年要进口2.5亿吨,消费量是4.5亿吨,自产不到2亿吨,进口的来源、进口的成本、进口的出路,将来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有个问题是PM2.5的问题,以上这几个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发展。
倪维斗认为,从长远来看,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到2050年差不多各占27%左右(能源消费总量),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各占7%,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煤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国这个时期,议论很多,尤其雾霾天气出来以后,人们认为煤是罪魁祸首,想把煤砍掉,但是中国看起来砍不掉,煤炭在相当时期仍然是我国的能源主力。在中国,如果不解决煤的清洁利用问题,那么所谓低碳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倪维斗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个尖锐问题,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45%,到2050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0年下降一半,只能排放104亿吨(1990年208亿吨)。中国将来二氧化碳的减排主要落在煤身上。倪维斗说:“从2010年到2050年,我国将要用掉1200亿吨煤,这1200亿吨煤怎么用就是个大问题。如果直接燃烧,将产生大量污染,这显然不行,大自然已经给我们教训了,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变,因此,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主要靠煤的清洁低碳利用。”
怎样解决电煤的清洁化利用问题?
倪维斗认为,实现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有多种途径,分别是实施先进的煤炭发电技术和实施煤基多联产能源系统技术。前者旨在进一步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后者则是通过系统过程集成,达到物质和能量多维度梯级利用。
倪维斗表示,现在我国的燃煤发电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倪维斗举例说,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每度电的平均煤耗在276克标准煤左右,这在世界属于领先水平。但是从目前的发电技术上来看,燃煤超超临界蒸汽发电技术不一定是煤高效利用的唯一重点方向,因为燃煤超超临界蒸汽发电在技术、经济、常规污染物的脱除、二氧化碳的减排上都具有一定先天性的缺陷。特别是二氧化碳在烟气中的收集成本很高,从烟气中收集二氧化碳比较难,要大量的喷淋,还要用化学物质分离,会导致电厂的发电效率降低11%-12%,同时单位成本提高,投资成本增加一倍;本身的发电成本也增加。这种技术的真正商业化大规模使用在目前还没有。
倪维斗说,第二条路径是IGCC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华能集团在天津有一台250MW的IGCC电站,现在已经基本运行,但是系统复杂,价格较贵,首套的造价差不多12000元/kW,而超临界也就4000元/kW。IGCC本身是很好的概念,在目前条件之下,在中国纯粹的发电的IGCC估计也不会有大发展,但是IGCC最大的优点就是将来较易把二氧化碳取出来,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达到40%左右,压力比较大,体积比较小,容易取出。
倪维斗表示,多联产技术是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战略方向。多联产技术以煤气化技术为核心,通过化工合成与动力生产过程的集成耦合,实现煤炭物质和能量的梯级转化与利用。该技术具有捕捉二氧化碳的天性,是实现未来二氧化碳捕捉和埋存的有效途径,且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优异,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煤炭清洁利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倪维斗认为,多联产是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有助于缓解能源总量要求,尤其是可以应用大量的高硫煤;有助于缓解液体燃料短缺,可以大规模地生产甲醇、F-T合成油等替代燃料,缓解石油进口压力;彻底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同时用甲醇来制备二甲醚,二甲醚基本上是和LPG(液化石油气)同样性质的液体,可以大量供应小城镇的需要;满足未来减排CO2的需要,所以说,在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电化共轨(或能化共轨)有很大潜力,是重要方向。
倪维斗说,以上这三种煤高效清洁利用的技术途径各有千秋,要因时、因地而宜,但必须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总体规划。
如何减少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
倪维斗提出了两种思路,一是要节约用能;二是将用能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捕捉起来。从目前来看,要降低碳排放,实际上是要在煤的应用上下功夫,因为能源消费主体是煤。要将那些散烧煤取缔或想办法替代,将来煤要集中使用,在集中使用过程中再想办法把二氧化碳减少。因此,碳减排的根本问题就是二氧化碳的捕捉问题。
“实施煤炭现代化战略刻不容缓,煤的高效清洁利用最终离不开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处理,我国的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战略应该按照我国国情实施。”倪维斗表示,我国实施CCUS战略目前已有很大的潜力,关键在于如何全面统筹安排、协调管理。
“我国实施CCUS战略应从易到难,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倪维斗建议,我国可从三个阶段考虑实施CCUS战略。第一阶段,利用从天然气中分离出来的二氧化碳强化石油开采(EOR)及回收煤层气(ECBM);第二阶段,在煤化工中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我国正在排空的二氧化碳至少有几千万吨,这部分二氧化碳的捕捉要比直接燃煤电厂容易得多);第三阶段,在直燃煤电厂中实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这是个耗能工程,比煤化工中的CCUS困难得多)。
倪维斗特别强调,我国现代化的能源发展战略必须从现在开始考虑,分阶段减排二氧化碳。现在实施煤炭现代化战略刻不容缓,目前正值新一轮电力建设高潮;现在兴建技术锁定的电厂将决定2020年及以后的煤炭利用模式;错过这一时期,今后实施煤炭现代化战略将更为困难;继续按传统技术模式发展,将导致环境、能源安全、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困难。如果延误过渡到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技术的时机,将会显著增加将来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本;难以控制未来石油进口;大大增加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本文根据倪维斗院士在“能源大讲堂”中的讲座录音编辑整理而成。倪维斗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