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化学习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孩子正是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在各种区域活动中幼儿自觉、自主、自动、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美术教学区域化学习能够给予幼儿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双手、嘴、空间、时间,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 区域化 自主能动 区域活动
区域化学习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它是在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环境中,由幼儿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更有兴趣的、更有挑战性的任务。
审视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弊端。
弊端一: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预先规划设计,不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兴趣和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弊端二:幼儿的学习几乎是被动的,幼儿成为教师灌输、倾泻知识和技能的“受体”,把幼儿当成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幼儿失去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弊端三:教师比较强调再现与模仿,注重幼儿技能的掌握和学习,完全忽视了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教育价值。
弊端四:教师教授统一的内容、提供相同的材料、采用单调的方法、使幼儿的学习统一而又呆板,忽视了个体的发展、兴趣和需要。
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我们尝试将区域化学习活动的理念,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去,打破传统的集体性美术课堂教学形式,以区域化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区域化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活动区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美术活动区是为孩子们随意自由地进行各种美术活动而进行的个别化学习,区域材料丰富而且相对自由,有些材料可以追随主体,有些材料可以是任意的。但是把课堂教学下放到区域之后,目标性和主题形式非常明确,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活动都是紧紧围绕同一个主题、只是提供的材料不同,表现的方式、创作的手段不同而已。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更加多样的美术创作手段来达成同一目标。
另外,孩子们在参与区域活动时,可以自由进出各个区角,或者随时抽身参与其他活动,但是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都集中在各色各样的美术区中,而且必须坚持完成自己所选的美术创作任务,而达成学习目标。
我们期望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创作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多种材料、多种形式、多种想象、多种创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作品,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提升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创设开放性的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的学习环境
(一)开放自主的空间环境
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活动的人次比较多,而且所需材料数量大,所以为孩子们创设的活动空间尽量大,放置工具、材料的橱柜要充足、取放适宜。活动中要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制定活动的规则,以及材料的标签、指示等等,从而保证学习的秩序性和有序性。
(二)温馨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中,幼儿可以根据当时的主题自由选择材料和方法……给予孩子更大的自由度。
二、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的内容和材料的选择
(一)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内容的取舍
我们一方面遵循现行浙江省使用的“生命、实践、智慧”教学教材为主的原则,同时根据大班幼儿现有的绘画手工发展水平积极拓宽课程内容和表现方式,使得我们的美术活动形式更加的丰富、完善。如根据大班第一学期的主题《秋天多美好》中的已有课程“玉米宝宝、瓜果变变变、小树林、树干上的花纹”等等,所以进行了取舍,舍弃玉米宝宝而加入了“种子粘贴画、稻草编织、瓜果写生画”等区域学习内容。
又如,结合主题“动物王国”,在原有教学内容“我眼中的恐龙、美丽的彩虹鱼、美丽的花纹、和美丽的动物结一次婚”等,又丰富了主题绘画——我回到了侏罗纪、折纸:小甲龙、线描:深深的海洋、创意手工——动物狂欢节”……孩子们可以在区域中运用绘画、折叠、剪贴、编织、制造等等手段进行主题内容的呈现。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表现手法的创造性更加有助于提高孩子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使孩子们表现美、创造美及鉴赏美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材料的供给
由于在区域化的学习中我们并不刻意地要求孩子们运用统一的表现形式,而是鼓励孩子们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进行主题的创作。所以学习材料的供给数量很大,一方面我们积极发动幼儿和家长与我们一起收集各种适合与孩子们操作和使用的材料。如大量的纸张:砂纸、色卡纸、刮画纸、吹塑纸、牛皮纸、画报纸等等;绘画工具:油画棒、记号笔、水粉用具、刮画工具、水彩笔、荧光笔、橡皮泥等等;废旧材料:纸盒、纸箱、旧书旧报、种子、稻草、线团、树枝、叶子、旧衣服等等。并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分别设置了绘画区、创意制作区、鉴赏区、泥塑区、材料区等,随主题及时更换与调整。
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些更加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的材料和工具。在传统集体教学中一次活动也许只使用一种工具。可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随时选择喜欢的工具和材料。
以主题“春来了——美丽的风筝,为例,我们根据各个区域提供各种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分层次地投放材料。如教师在制作区为幼儿提供了“风筝架”和竹签,能力稍弱的幼儿直接用风筝架制作,而能力强的可以用竹签进行制作,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
其次材料供给要有计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根据幼儿整体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阶段性地投放材料。这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投放材料的方法,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三、美术教学区域化学习的指导
(一)新颖的材料是最好的激趣法宝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一种新的绘画形式或者新的材料引入课堂时孩子们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及探索和玩耍的欲望。 而孩子表现出的好奇和热情就是对新材料的探索,所以作为教师要给予让孩子们探索玩耍的时间,充分了解新型材料的质地、用法等等。当孩子觉得有趣,爱不释手,就一定能萌发孩子们表现、尝试和探究的欲望,引发孩子的创造动机。如在大班主题“动物王国”中的下属小主题“多姿多彩的鱼”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刮画纸、彩泥、沥糊画的材料,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利用刮画材料表现出非常漂亮的鱼的花纹。用彩泥塑造出各种形态的小鱼,用沥糊的方法创作出美丽的海底植物。
(二)指导定位因势利导,技能点拨润物无声
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观察孩子们进行各种创作的现状、随时记录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亮点以及遇到的困难。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适宜的指导与必要的参与来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
1.在孩子们的创作过程中试着提出建议。
2.帮助孩子选择和调整更加适宜的工具和材料。
3.建立一定的绘画手工习惯,尤其是在复杂的创作过程中所必需的操作习惯。
另外,关于技能技巧的学习教师都觉得很无奈,利用一个集体教学教师进行完整完美、详细的示范指导,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剥夺了孩子们学习和创作的时间,得不到预想的效果,还令孩子们学得枯燥无味。但是在个体或者小组的区域化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就能够随时进行各种技能技巧的点拨与指导,如在刮画小组“美丽的鱼”的进行过程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线条组合、图案组合,孩子们可以任意创作。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们创作的情况随时进行更深层次的指导,如,帮助孩子们在大的线条之上做更加细致的描绘,或者表现出阴阳之美……使得孩子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这一部分的孩子又能够在另一群伙伴中指导他人,或者共同学习,这种同伴的互相学习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影响。
(三)善于激发,帮助幼儿打开创想天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孩子们创作的每一件作品,即使是在成人眼中及其不堪的作品,也无不流露着他们独特的内心感受,是童心的完全释放。作为教师要给予孩子们释放童心的勇气,鼓励孩子们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获得能力的提升。
(四)充分欣赏促使孩子们得到精神上的完善与满足
创设空间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们互相欣赏,评价,孩子们得到了心理满足的同时获得新的学习方式和创作灵感。
四、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的成效
(一)内容构建从完全预设到预设与生成结合
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内容的构建,与通常的美术课程有显著的差别。它不再是由教师或专家完全预设,而是一个由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相结合,师生共同探索学习的过程。
幼儿在与教师共同搜集材料共同设置区域的过程中,会生成更多幼儿感兴趣的区域内容进行探索与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幼儿的经验得到了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了尊重。如在进行“美丽的彩虹鱼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生物产生了兴趣,于是便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进行了“深深的海洋的”绘画创作,孩子们运用蜡笔、水粉等材料进行绘画,然后剪贴到大的背景画板上,或者运用泥塑、纸工剪贴的方式,整个画面丰富生动。
(二)教学方法从灌输倾泻到对话分享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条件下,幼儿的学习几乎是被动的,他们模仿和再现着教师的范例,极少有自己的创造与想象。而在美术区域化学习中,幼儿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自主地收集资料,自发地探究问题,合作学习、自在地表现与创造。在自主能动的学习活动中,幼儿与教师之间真正建立起“对话与交流”“合作与分享”的关系。
(三)教师角色从单一的传授者、评价者到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
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评价者,教师在幼儿的区域学习活动中更多的是以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观察记录孩子们在各个区域中的表现和兴趣,分析各个区域学习内容的适应性。
(四)课程形式从单纯的美术教学到综合美术教学
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中,幼儿的美术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一种美术方式和技能的学习,而是在幼儿面前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美术世界,让幼儿感受到美术世界的精深博大,同时对美术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提升幼儿的审美感受、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
另外,在主题性美术区域活动中,注重了学习的综合整合,不仅仅包含美术学习的要素,同时整合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使幼儿的各种经验在学习中得到了有效的整合运用。
五、实践中的注意点与困惑
并不是所有的美术教学都适合以区域化的形式进行,对于某种新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还是需要集体教学的,所以区域化的教学形式只是美术课堂教学众多形式之一。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的开展需要广阔的空间,而全体幼儿的进入和有限的学习空间造成了矛盾,分组教学又给教师在人力上造成了困难,所以怎样解决好这一矛盾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思考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 区域化 自主能动 区域活动
区域化学习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它是在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环境中,由幼儿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更有兴趣的、更有挑战性的任务。
审视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弊端。
弊端一: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预先规划设计,不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兴趣和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弊端二:幼儿的学习几乎是被动的,幼儿成为教师灌输、倾泻知识和技能的“受体”,把幼儿当成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幼儿失去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弊端三:教师比较强调再现与模仿,注重幼儿技能的掌握和学习,完全忽视了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教育价值。
弊端四:教师教授统一的内容、提供相同的材料、采用单调的方法、使幼儿的学习统一而又呆板,忽视了个体的发展、兴趣和需要。
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我们尝试将区域化学习活动的理念,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去,打破传统的集体性美术课堂教学形式,以区域化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区域化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活动区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美术活动区是为孩子们随意自由地进行各种美术活动而进行的个别化学习,区域材料丰富而且相对自由,有些材料可以追随主体,有些材料可以是任意的。但是把课堂教学下放到区域之后,目标性和主题形式非常明确,各种形式的美术创作活动都是紧紧围绕同一个主题、只是提供的材料不同,表现的方式、创作的手段不同而已。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更加多样的美术创作手段来达成同一目标。
另外,孩子们在参与区域活动时,可以自由进出各个区角,或者随时抽身参与其他活动,但是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活动时,孩子们都集中在各色各样的美术区中,而且必须坚持完成自己所选的美术创作任务,而达成学习目标。
我们期望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创作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多种材料、多种形式、多种想象、多种创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作品,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美的敏感性,提升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创设开放性的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的学习环境
(一)开放自主的空间环境
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活动的人次比较多,而且所需材料数量大,所以为孩子们创设的活动空间尽量大,放置工具、材料的橱柜要充足、取放适宜。活动中要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制定活动的规则,以及材料的标签、指示等等,从而保证学习的秩序性和有序性。
(二)温馨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中,幼儿可以根据当时的主题自由选择材料和方法……给予孩子更大的自由度。
二、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的内容和材料的选择
(一)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内容的取舍
我们一方面遵循现行浙江省使用的“生命、实践、智慧”教学教材为主的原则,同时根据大班幼儿现有的绘画手工发展水平积极拓宽课程内容和表现方式,使得我们的美术活动形式更加的丰富、完善。如根据大班第一学期的主题《秋天多美好》中的已有课程“玉米宝宝、瓜果变变变、小树林、树干上的花纹”等等,所以进行了取舍,舍弃玉米宝宝而加入了“种子粘贴画、稻草编织、瓜果写生画”等区域学习内容。
又如,结合主题“动物王国”,在原有教学内容“我眼中的恐龙、美丽的彩虹鱼、美丽的花纹、和美丽的动物结一次婚”等,又丰富了主题绘画——我回到了侏罗纪、折纸:小甲龙、线描:深深的海洋、创意手工——动物狂欢节”……孩子们可以在区域中运用绘画、折叠、剪贴、编织、制造等等手段进行主题内容的呈现。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表现手法的创造性更加有助于提高孩子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使孩子们表现美、创造美及鉴赏美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材料的供给
由于在区域化的学习中我们并不刻意地要求孩子们运用统一的表现形式,而是鼓励孩子们运用各种表现形式进行主题的创作。所以学习材料的供给数量很大,一方面我们积极发动幼儿和家长与我们一起收集各种适合与孩子们操作和使用的材料。如大量的纸张:砂纸、色卡纸、刮画纸、吹塑纸、牛皮纸、画报纸等等;绘画工具:油画棒、记号笔、水粉用具、刮画工具、水彩笔、荧光笔、橡皮泥等等;废旧材料:纸盒、纸箱、旧书旧报、种子、稻草、线团、树枝、叶子、旧衣服等等。并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分别设置了绘画区、创意制作区、鉴赏区、泥塑区、材料区等,随主题及时更换与调整。
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些更加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的材料和工具。在传统集体教学中一次活动也许只使用一种工具。可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随时选择喜欢的工具和材料。
以主题“春来了——美丽的风筝,为例,我们根据各个区域提供各种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分层次地投放材料。如教师在制作区为幼儿提供了“风筝架”和竹签,能力稍弱的幼儿直接用风筝架制作,而能力强的可以用竹签进行制作,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
其次材料供给要有计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根据幼儿整体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阶段性地投放材料。这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投放材料的方法,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三、美术教学区域化学习的指导
(一)新颖的材料是最好的激趣法宝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一种新的绘画形式或者新的材料引入课堂时孩子们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及探索和玩耍的欲望。 而孩子表现出的好奇和热情就是对新材料的探索,所以作为教师要给予让孩子们探索玩耍的时间,充分了解新型材料的质地、用法等等。当孩子觉得有趣,爱不释手,就一定能萌发孩子们表现、尝试和探究的欲望,引发孩子的创造动机。如在大班主题“动物王国”中的下属小主题“多姿多彩的鱼”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刮画纸、彩泥、沥糊画的材料,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利用刮画材料表现出非常漂亮的鱼的花纹。用彩泥塑造出各种形态的小鱼,用沥糊的方法创作出美丽的海底植物。
(二)指导定位因势利导,技能点拨润物无声
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观察孩子们进行各种创作的现状、随时记录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亮点以及遇到的困难。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适宜的指导与必要的参与来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的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
1.在孩子们的创作过程中试着提出建议。
2.帮助孩子选择和调整更加适宜的工具和材料。
3.建立一定的绘画手工习惯,尤其是在复杂的创作过程中所必需的操作习惯。
另外,关于技能技巧的学习教师都觉得很无奈,利用一个集体教学教师进行完整完美、详细的示范指导,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剥夺了孩子们学习和创作的时间,得不到预想的效果,还令孩子们学得枯燥无味。但是在个体或者小组的区域化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就能够随时进行各种技能技巧的点拨与指导,如在刮画小组“美丽的鱼”的进行过程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线条组合、图案组合,孩子们可以任意创作。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们创作的情况随时进行更深层次的指导,如,帮助孩子们在大的线条之上做更加细致的描绘,或者表现出阴阳之美……使得孩子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这一部分的孩子又能够在另一群伙伴中指导他人,或者共同学习,这种同伴的互相学习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影响。
(三)善于激发,帮助幼儿打开创想天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孩子们创作的每一件作品,即使是在成人眼中及其不堪的作品,也无不流露着他们独特的内心感受,是童心的完全释放。作为教师要给予孩子们释放童心的勇气,鼓励孩子们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获得能力的提升。
(四)充分欣赏促使孩子们得到精神上的完善与满足
创设空间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们互相欣赏,评价,孩子们得到了心理满足的同时获得新的学习方式和创作灵感。
四、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的成效
(一)内容构建从完全预设到预设与生成结合
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内容的构建,与通常的美术课程有显著的差别。它不再是由教师或专家完全预设,而是一个由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相结合,师生共同探索学习的过程。
幼儿在与教师共同搜集材料共同设置区域的过程中,会生成更多幼儿感兴趣的区域内容进行探索与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幼儿的经验得到了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了尊重。如在进行“美丽的彩虹鱼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种生物产生了兴趣,于是便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进行了“深深的海洋的”绘画创作,孩子们运用蜡笔、水粉等材料进行绘画,然后剪贴到大的背景画板上,或者运用泥塑、纸工剪贴的方式,整个画面丰富生动。
(二)教学方法从灌输倾泻到对话分享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条件下,幼儿的学习几乎是被动的,他们模仿和再现着教师的范例,极少有自己的创造与想象。而在美术区域化学习中,幼儿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自主地收集资料,自发地探究问题,合作学习、自在地表现与创造。在自主能动的学习活动中,幼儿与教师之间真正建立起“对话与交流”“合作与分享”的关系。
(三)教师角色从单一的传授者、评价者到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
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者、评价者,教师在幼儿的区域学习活动中更多的是以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观察记录孩子们在各个区域中的表现和兴趣,分析各个区域学习内容的适应性。
(四)课程形式从单纯的美术教学到综合美术教学
在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学习中,幼儿的美术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一种美术方式和技能的学习,而是在幼儿面前展示一个多姿多彩的美术世界,让幼儿感受到美术世界的精深博大,同时对美术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提升幼儿的审美感受、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
另外,在主题性美术区域活动中,注重了学习的综合整合,不仅仅包含美术学习的要素,同时整合了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使幼儿的各种经验在学习中得到了有效的整合运用。
五、实践中的注意点与困惑
并不是所有的美术教学都适合以区域化的形式进行,对于某种新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还是需要集体教学的,所以区域化的教学形式只是美术课堂教学众多形式之一。美术课堂教学区域化的开展需要广阔的空间,而全体幼儿的进入和有限的学习空间造成了矛盾,分组教学又给教师在人力上造成了困难,所以怎样解决好这一矛盾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思考的。